每當看到新聞中報導
有關在海外漂流多年的國寶
回歸祖國懷抱時
很多中國人都會血脈噴張、歡呼雀躍
最近
一幅烙上時代烙印的經典照片
從上海一路向北
最終陳列於大連理工大學的校史館中
這幅照片讓每一個大工人都倍感親切,更是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這是大工化工英強專業91級校友吳學亮無意間在展會上看到的,當即便競拍下作品,決定贈予母校,反映了大工校友濃濃的愛校之情。
照片是改革開放初期拍攝的,當中的場景也反映了一定的時代主題,照片的角度也絕佳,人和景完美結合。
11月29日上午,這幅由著名攝影師劉香成拍攝的攝影作品《滑旱冰經過毛主席像·大連》捐贈儀式在大連理工大學校史館舉行,今後,它將作為珍貴的歷史文物陳列在大工的校史館。大工師生們不禁感嘆「當年的經典照片,回家了!」
據吳學亮校友介紹,他是之前在參加上海藝術雙年展期間看到了這幅作品,驚喜地發現照片中的場景是學校主樓,主樓前的毛主席雕塑赫然矗立,感到十分親切,自豪感油然而生,便決定拍下作品捐給母校。
照片的拍攝時間是1981年,剛好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既有歷史感,又有新氣象。
最終,吳學亮校友以十餘萬的價格將這幅作品競買下來並捐給母校,既保留了有關母校的珍貴記憶,也為大工這所理工科學校增添了浪漫的藝術氣息。
這幅攝影作品的拍攝者可不一般,是著名攝影家劉香成,曾任《時代》周刊和美聯社通訊員、攝影記者,1991年憑藉抓拍戈巴契夫宣布蘇聯解體後扔稿子的一瞬間而獲得1992年的普利茲現場新聞攝影獎,成為首位受此殊榮的華人攝影師。
據了解,那是1981年的一個早上,劉香成在大連工學院散步時,看到一個小夥子踩著輪滑鞋經過毛主席像,便拍下這張照片。
這張照片後來被收錄在攝影集《中國:1976-1983》並作為封面,攝影集還收錄了他拍攝的改革開放初期中國人日常生活的近200幀照片,這些珍貴照片最早於1983年由英國企鵝出版社出版,香港Asia 2000出版社1987年再版,同年由米蘭Jaca Book出版義大利文版,第四版於1997年由M. Photo公司修訂,2010年首次出版中文版。
說到這
人們更關心的
想必一定是照片中的
那個姿態颯爽、單腿支撐
踩著旱冰鞋的小夥子
他現在人在何處?
今年多大年齡了?
當年這個照片背後
又有怎樣的故事呢?
12月4日,記者輾轉聯繫上照片中的主人公。他是大連理工大學造船繫船舶設計與製造專業77級學生周偉,當年25周歲的小夥子,如今已經64歲,人在上海定居。
我也是前幾天在校友會公眾號上看到了這個消息,感覺很親切,仿佛時光倒流,真心感謝周偉校友這麼用心,心繫母校,也讓我拾起一段青春的回憶。
周偉回憶說,81年的寒假過後,他和一批同學去上海實習,當時上海應該說是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我和幾個同學偶然發現上海有旱冰場,滑旱冰的人看上去動作都很酷,很瀟灑,看著「眼饞」,他和另外3名同學也租了旱冰鞋,上去小試牛刀,一來二去,幾個人便上了癮。
「實習期過了,返回大連之前,我們4人每人買了雙旱冰鞋帶回學校。」周偉告訴記者,當時在校園裡,他們是第一批玩旱冰鞋的,由於滑旱冰得在光滑的地面上才能玩得順,玩得好,一般的路面,即便是平整的柏油路面也不行,他們找遍整個校園,終於發現一塊「寶地」。
就是主樓前的毛主席雕像那裡,主席雕像下面的基座外圍有兩米左右寬的一圈水磨石地面,相當一段時間內,那裡便成了我們的4人小分隊玩輪滑的固定場所。
周偉回憶說,當時幾個人玩的都不錯,大家會相互切磋,有時還會拍些照片留作紀念,除了攝影家劉香成拍攝的照片中的動作外,他們當時還會不少花式滑法。
採訪中,周偉還像記者透露了一個細節,他當年的這雙旱冰鞋其實一直留著,因為比較愛惜,並沒有太多破損。「但可惜的是,去年搬家時,清理了一部分舊物,當時沒太在意,就把陪伴多年的旱冰鞋也扔了。」周偉有些遺憾地說,「太可惜了,要是不扔就好了,現在也可以捐給母校,也能作為文物保存下來。」
文字: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欒光煜
編輯:李金秋
美編:張強
校對:王濤
責編:李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