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越南歸僑夫婦用心耕耘 果園結出幸福果

2020-12-24 中國僑網

「80後」越南歸僑夫婦用心耕耘——

「嬰兒果園」結出幸福果

(僑界關注)

本報記者 賈平凡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眼下,正是橙子、蜜桔、柑橘的豐收時節。

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武鳴區陸斡鎮二塘村嬰兒果園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果園裡,百餘名採摘工人雙手片刻不停地採摘掛滿枝頭的橘、橙;車間裡,數十名分揀工人將自動傳送帶上「滾滾而來」的橘、橙裝框裝箱;卡車上,幾名赤膊工人前後傳遞將一筐筐剛分裝完好的橘、橙搬運上車。不久後,這些個頭均勻、色澤自然、鮮美多汁的橘、橙,將陸續出現在各大社區團購的網站上、各地大小市場的貨架上和千家萬戶的餐桌上。

這片規模近600畝果園的主人是一對「80後」越南歸僑——肖學兵、劉漢玉夫婦。談及「嬰兒果園」命名的初衷,健談的劉漢玉爽朗一笑說:「就想親手種出讓嬰兒都可以放心吃的水果。」當果農近5年,種植、採摘、銷售和管理等各環節,夫婦倆逐一從零學起,走了不少彎路,吃了不少苦頭。

如今,嬰兒果園裡,繁茂枝葉掩映下,累累果實壓梢頭。橙黃飽滿的果實映照著夫妻二人幸福的笑臉,也裝點了大美僑鄉豐饒的年景。

回國當了果農

廣西南寧是劉漢玉的「娘家」。2014年,準備回國時,肖學兵和劉漢玉並不知道將來要幹什麼。此前,旅居越南10年間,他們在一家臺資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擔任生產管理工作,福利待遇優渥,日子過得從容。那年,眼看著大女兒到了上小學的年紀,種種原因,夫妻二人匆忙決定,先後辭職陪女兒回國讀書。

回國不久,在做母嬰用品電商的劉漢玉,從家住廣西防城港市的弟弟那裡聽到一條土地流轉的消息:受颱風影響,防城港市防城區垌中鎮一個近300畝香蕉園經營難以為繼,香蕉園主人正要轉讓土地。劉漢玉腦筋一轉,有了主意。「當時,沃柑種植剛開始火熱。聽到消息後,我就和弟弟商量決定,一起把地『盤』過來種沃柑。」獲得土地轉讓權後,劉漢玉試種了一些沃柑苗。

沒承想,產出的沃柑質量和市場反響超出預期。「這裡的沃柑從不愁銷路。」劉漢玉解釋說,「因為當地有溫泉,土地的含硫量和有機值很高,產出的沃柑更脆更甜,深受很多越南客戶和中國北方客戶的喜歡。去年,沃柑成熟季,不少客戶甚至睡在地頭搶貨。」

嘗到甜頭後,劉漢玉和丈夫肖學兵商量決定,承包下故鄉南寧市武鳴區陸斡鎮二塘村520畝桉樹種植園。這次她沒有選擇種沃柑,而是改種紅江橙。「紅江橙口感酸甜適中,不僅是國宴佳品,更是我兒時在華僑農場生活的美好記憶。」 談及成長經歷,劉漢玉說:「1978年,我父母從越南回國後,被分流到武鳴華僑農場工作生活。我和弟弟在這裡出生,土地情結很重。」

2016年11月,肖學兵夫婦和家人一起,成立廣西嬰兒果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為職業果農。

一切從頭學起

「我們的果樹是『喝豆漿』長大的。」在嬰兒果園,肖學兵自豪地告訴記者。言語間,他帶大家到門外的果園邊一探究竟:在一個鋪滿厚厚黑色塑料布的巨大土坑上,新蓋著一層農膜。隔著農膜下,渾濁的液體正在咕嘟冒泡,一股刺鼻的發酵氣味撲面而來。

「這是用紅糖和大豆按照一定的比例發酵而成的有機肥。發酵成熟後,有機肥將通過滴灌技術,澆到每一棵果樹下面。」肖學兵介紹。

而有關橘、橙有機肥的常識和製作方法,肖學兵夫婦不是一開始就會。「第一年,我們用魚肉當有機肥的發酵原料,導致果園蠅災泛濫,招致果園附近民眾不滿。」吸取教訓,肖學兵夫婦專程到臺灣學習,將「豆漿」有機肥的製作方法學到手。

施肥、防病蟲害和日常管理是肖學兵夫婦需要克服的種植端難題。果實成熟後銷往何處?半路出家當果農,肖學兵夫婦在銷售端也走了不少彎路。

「剛開始,我們把精力集中在開拓廣東、海南等南方的水果批發和消費市場,結果吃了大虧。因為我們的生產規模跑不贏大市場,不能掌握定價權。」傳統的銷售路子走不通,肖學兵夫婦轉變思路,轉戰東部沿海和遼寧、河北和北京等北方市場,大獲成功。

初戰告捷,肖學兵夫婦決定做自己的品牌。去年,嬰兒果園和深圳大豐收集團合作,創立「拿汁橙」品牌。一個個鮮美多汁的紅江橙,擺放在精美考究的禮盒裡,檔次上去了,市場就更廣了。

此外,肖學兵夫婦還試水電商平臺和微商平臺。為了讓消費者放心吃橙子,肖學兵夫婦將紅江橙發芽、開花、結果和裝箱裝筐的全過程,用小視頻和照片記錄下來,發布在社交媒體和電商平臺上。

心態變了很多

12月16日,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肖學兵正在重慶大地學院「基地果園盈利總裁班」進行封閉式學習,而劉漢玉也在當天上午剛在南寧參加完一個社區團購果農和電商交流會。雖是農忙時節,但夫婦二人的「課程」都沒落下來。

「我們想做有匠心的農人,就得下點笨工夫。」為填補種植端投入的缺口,肖學兵夫婦已商量好了明年各自的分工:肖學兵全年駐紮在果園,將100%的精力投入種植端;劉漢玉和弟弟全力負責銷售端,努力開拓中國和東南亞市場。

從工業化的企業管理轉行做農業化的生產管理,肖學兵夫婦對管理有了新認識。

「人勤地不懶,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要想把果園做好,我們必須因地制宜,腳踏實地,親力親為。」劉漢玉總結說,農業的生產管理與工廠的機械化管理不同,不可控因素太多,因此管理者必須轉變管理方法。

成為果農後,肖學兵夫婦的變化不僅是曬黑了。「過去,在企業做管理時,我對四季變化和二十四節氣毫無感知,但現在就非常敏感。因為農時按照中國農曆的時令安排會更準確。陽光雨露一下來,你會看到果園神奇的變化。」劉漢玉笑言,「當果農後,我開始改過農曆生日。」

每年3月是橘樹和橙樹開花的時節。漫山遍野的清香,令人陶醉。從那時起,肖學兵和劉漢玉就拿著手機,走進果園深處,分享果實的成長故事:果樹開花了、掛果了;果實變大了、變黃了、變紅了。朋友圈裡,夫妻倆四季的幸福喜悅溢出屏外。

相關焦點

  • 紅土地結出「幸福果」
    初冬時節,湖南省嶽陽市平江縣童市鎮合旺村許多村民家門前的地坪上,鋪滿了金黃的油茶果。這些油茶果會統一運送到加工廠制油,村民能從油茶銷售所得中分紅。合旺村所在的平江縣是革命老區,吳小斌看到紅土地上結出「幸福果」,格外開心。 合旺村位於低山丘陵地帶,十分適合種植油茶樹,但以前油茶林管理粗放,在種植方法和品種選擇等方面存在不少問題,產籽量和出油率都較低。2017年,該支隊邀請地方農技專家實地調研當地土壤、水文情況和氣候特點,最終與村黨支部研究決定改良種植技術,大力發展油茶產業。 合旺村黨支部書記王瑛曾在該支隊服役。
  • ​種下番石榴 結出「致富果」
    王化文廖愛紅夫婦帶動橫瀝蘆洲番石榴種植近兩千畝從橫瀝鎮拐入208縣道往墨園村前行,路邊的田地裡不時能看到連片的番石榴果園。在王化文廖愛紅夫婦的示範帶動下,不斷有村民加入到番石榴種植中,小小番石榴成為帶動當地村民增收的「致富果」。創業故事誤打誤撞種植番石榴由副業變主業今年45歲的廖愛紅是梅州人,丈夫王化文是安徽人。2011年,夫婦倆在墨園村租下10多畝地飼養家禽供給附近飯店。
  • 臺城這個地方結出「黃金果」
    臺城這個地方結出「黃金果」 2020-10-28 22: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起奔小康] 阿布都拉果蔬園裡結出「幸福果」
    [一起奔小康] 阿布都拉果蔬園裡結出「幸福果」 2020-12-21 19: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博白橘紅樹結出青柚果
    走近果園,一股清新的柚香撲鼻而來。  記者一打聽,才知這是一個橘紅種植園,種植戶名叫秦少華,前年他嘗試在橘紅樹上嫁接一種叫越南青柚的熱帶水果,於是化州橘紅搖身一變,成了越南青柚。  在柚園內,記者見到了這位利用高位嫁接技術成功改造橘紅的種植戶、博白縣甲塘永慶種養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秦少華。
  • 「海上漂來的部落」變遷 映照歸僑安居路
    中新社廣西北海8月21日電 題:「海上漂來的部落」變遷 映照歸僑安居路中新社記者 馬秀秀「在這裡生活感覺怎樣?」當記者拋出這一問題,家住廣西北海市銀海區僑港鎮的幾位越南歸僑臉上,都露出了笑容。中新社記者 俞靖 攝1978年,受越南當局排華風波影響,大批華僑華人被迫離開當地。資料顯示,當年約有7000多名僑胞拖兒帶女、用手搖著只有五六米長的小船,在茫茫大海漂泊大半個月抵達北海港。越南歸僑周勝林、盧瑞星、張志珍便是親歷者。「當時很多人擠在一艘小木船上,可以說是冒著生命危險回來的。」
  • 種下「搖錢樹」 結出「黃金果」
    勤勞的劉永安夫婦在果園裡嫻熟地採摘著臍橙,收穫著幸福與甜蜜。 「今年陽光充足,雨水均勻,我種植的10餘畝臍橙迎來豐收,產量達4萬多斤,純利潤有4萬多元呢。別小看這小小臍橙,是我種下的『搖錢樹』,結出了致富的『黃金果』哩!」劉永安說這話時,在一旁剪果的妻子擦了擦額頭的汗,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看著這掛滿枝頭黃澄澄的「金果子」,劉永安不由得回想起曾經那段苦日子。
  • 東關街道木場社區:種起「民心樹」 徵集微心願 結出幸福果
    東關街道木場社區:種起「民心樹」 徵集微心願 結出幸福果 2020-12-03 16: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阿啦哥的果園
    時令已屆初冬,南國大地仍然花果飄香,綠意盎然。阿啦哥的果園位於陸川縣雙垌村旁一個山坳裡,這裡群山環繞,植被茂密,是一個鄉土色彩濃鬱,充滿田園氣息的詩意之地。朋友們見面後很開心。看到大家熱情的微笑,還有漫山遍野似是列隊歡迎我到來的果樹;那些可愛的、吊在枝頭的寶貝懸掛在清曠的原野,散發出和夕陽一樣的橙光,瞬間消除了我的疲憊,溫柔了我的心。此時,晚風更加沉寂了,因溫度驟降,山中更添多幾分涼意。阿啦哥帶我們一行人在果園中穿行,為我們講解他的果園基地現狀。
  • 【慶豐收 迎小康】種下致富樹 結出幸福果——贛州市大力發展現代...
    種下致富樹 結出幸福果——贛州市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系列報導之果業篇  九月的贛南,秋高氣爽,陽光和煦,處處湧動著迷人的綠,散發出醉人的香。放眼贛南大地,果樹競綠,臍橙泛金,好一幅豐收美景圖。  1971年,信豐縣安西園藝場從湖南邵陽引種了156棵華盛頓臍橙,三年後開始結果。
  • 80歲泰國歸僑「花葬」母親:生命的別樣延續
    80歲泰國歸僑「花葬」母親:生命的別樣延續 2015-04-01 18:18:3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雲南安寧:「小社區」有「大作為」 共圓歸僑僑眷幸福夢
    與其他社區不同之處在於,他們中有一批越南、印尼歸僑及泰國、新加坡、緬甸、加拿大、日本僑眷。退休前,他們大部分是昆鋼工人。  從「六多」到「五心」的轉變  1997年,蔣素華與丈夫作為昆鋼的高級技工,分到新村社區內的一套單元房。可是,蔣素華一家住在這裡並不開心。「小區沒有物管,矛盾糾紛多、群眾訴求多,糟心事可不少。」
  • 梨果壓枝香滿園,百姓安居生活美 惠民縣皂戶李鎮範家村奏響鄉村...
    梨果壓枝香滿園,百姓安居生活美 惠民縣皂戶李鎮範家村奏響鄉村振興幸福樂章產業興旺結碩果果園的經營者是範家網格支部書記範何山,在2015年村裡通過土地增減掛鈎,平整出土地80畝,當時地力貧瘠,土地閒置無人問津,範何山主動承包了這片地,種上了桃樹、梨樹。
  • 果哈哈:打造一個值得果農信任的果園打藥機品牌
    對於果農來說,如何管理好果園是一大重點,同時也是難點,因為這不僅關係到果品的質量,在市場上是否有競爭力,同時也直接關聯著果農的收益。傳統的果園種植管理多以經驗為之,在種植管理中甚至需要大量的人工參與,這帶來最大的劣勢就是生產成本過高。不僅生產成本過高,對於果子的品質也難以把控。
  • 日本一對80後夫婦搬回鄉下,自己動手,眼前的生活過得詩意十足
    日本一對80後夫婦搬回鄉下,自己動手,眼前的生活過得詩意十足!在現代生活的快節奏之中,每個人呈現出來的狀態,都是忙碌而焦躁的,快節奏的社會,大家是越來越忙碌,也就越來越沒有時間好好去享受眼前的日常。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在日本就有著這樣一對「特立獨行」的80後夫婦。別人年輕的時候,嚮往城市的繁華生活;他們卻從城市搬回鄉下,過著田園牧歌的慢生活。雖然在城市的快生活裡面,一切都很便捷,想要填飽肚子的時候,可以在網上訂著外賣,有專門的快遞小哥直接送到家裡面來。
  • 新農NewFarmers|高山百香果 共築幸福路 五指山打造25畝黃金果園...
    該村通過發展小小的百香果產業,為貧困戶鋪開脫貧致富大道。目前,已打造出25畝百香果標準化種植基地,年產果量超5萬斤。為了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基地在年底銷售完這批百香果後,會將現有的老苗拔出,種植一些冬季瓜果,等冬天過後,再種上新的百香果苗,不用半年新一批百香果又將可以上市,且以後這種模式將會發展成常態化,這也可以每年都給市場帶來品質最好的果蔬。
  • 這個地方的百香果熟了
    六年前,他從浙江湖州返回家鄉廣西北流,將地頭的百香果搬上了天貓、拼多多等電商平臺。僅在拼多多,楊興武便賣出超過300萬斤百香果,並且成為了多多果園的供應商。 北流市古時曾是連接中原和越南的商業樞紐,後因高嶺土資源豐富成為陶瓷名城,近年來,卻因百香果成為廣西電商名都——今年2月,北流市電商零售額達9378.8萬元,在廣西農村網絡零售額TOP強縣中排行第一。同時,北流還入列2019年中央服務業發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 楊興武是80後,在其兒時,父輩就開始種植百香果。
  • 一對「知青」老夫妻,退休後重回沛縣大沙河果園安家!
    數年的知青生活結束後,他們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當年與他們一樣的經歷知青還有不少,共同的生活經歷讓他們產生了愛情,成為了伉儷。由於有了數年農村生活的磨練,奠定了他們的人生基礎,此後多年裡,他們中間很多人事業都很成功,家庭也美滿幸福。
  • 跑在果園裡,更是跑在果農中間 浙大碩士生「紮根」海寧果園
    一直以來,市經作站都想嘗試這項技術,龐鈺潔入職後,便接下了這項工作。「書本和理論還是有差距的。我能把以前學的技術運用出來,但在基層,我能積累到更多經驗。」龐鈺潔深有感觸。大學裡學的很多都是深層次的原理,但實際判斷一些果樹性狀、做一些操作,她覺得自己遠沒有果農和站裡老師熟練。今年6月,她還去象山、黃巖等地,參觀當地的設施和產業鏈,學習紅美人「高接換種」技術。
  • 「文明花」結出「小康果」
    積分制管理下的黨員隊伍活力與效能倍增,如同一個高效運轉的載體,承託起「1455」工作思路中的一個「4」(四個家園:幸福家園、「靚」麗家園、溫馨家園、富裕家園)和兩個「5」(江川區黨建五化工作法和村黨總支下設的五支服務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