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一期的《故事裡的中國》欄目中,田沁鑫總導演將紀錄片《鍾南山》搬上舞臺。無論是面對2003年的非典,還是今年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鍾南山院士只有一句話: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這裡來。這句話說得擲地有聲,讓人敬佩。
我們常說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有一個優秀的女人。李少芬就是鍾南山背後那個優秀的女人,只要接到妻子的電話,鍾南山院士的臉上就會洋溢出幸福。
演員王學圻和張凱麗在舞臺上演繹了鍾南山和妻子的平凡又感人的日常,鍾南山院士去北京,李少芬囑咐鍾南山院士的秘書:北京冷,你到北京給老鍾買一件羽絨服,你也買一件,我出錢!
相比於藝術形式的還原,更讓我感動的是鍾南山院士的長子鍾惟德帶來的一段用手機拍攝的小視頻:84歲的李少芬大中午一個人投籃,她用這樣的方式等鍾南山院士回家吃飯。鍾惟德說:這段視頻父親沒有看見過,希望父親看見這段視頻能夠準時回家,但我知道這很矛盾,因為父親把他的事業看得很重要。
曾經我以為愛情最美的樣子就是七老八十的時候還能手牽手看日出日落,但今天我改變了對愛情和幸福的理解:不管回家多晚,有個人等你回家吃飯,這才是人生最大的幸事。
鍾南山院士和妻子李少芬的愛情可以用等待兩個字來概括。鍾南山和妻子都是體育愛好者,李少芬是國家女籃的一名隊員,兩人因籃球結緣。鍾南山院士為了傳承父親治病救人的事業將體育作為一種愛好,而李少芬則將籃球當成了一生的事業。
國家隊紀律嚴明,籃球女隊員不能過早結婚,鍾南山選擇了等待,這8年裡,兩人約會的次數都可以數得清,但兩人的感情並沒有因為距離和等待而受到絲毫影響,反而更加認定了對方就是自己一生的愛人。
1964年,鍾南山和李少芬舉辦了簡單的婚禮,第二年,鍾南山就被安排下鄉參加勞動,兩人又開始了異地生活,這一次,李少芬又篤定地選擇了等待。
1966李少芬退役後,本可以留在北京做教練,但為了照顧鍾南山在廣州的親人,李少芬選擇去廣州隊繼續打球。
84歲的鐘南山院士不服老,他說自己是80後,中國哪裡有疫情,他就去哪裡,他說:疫情發生的時候,醫務工作者就是戰士,白大褂就是鎧甲,我們必須挺身而出。他每一次出徵,李少芬都會默默地支持他,在家裡等待他打了勝仗的消息。
鍾南山和李少芬這一生聚少離多,比起短暫的相濡以沫,他們更多的時間是靜靜地等待對方。他們的等待,勝過執子之手,勝過玫瑰花,勝過浪漫的婚禮,因為他們是最懂對方的人,他們是最支持對方的人,他們的興趣相同,心靈相通。
註:文章內容為原創,圖片來自於網絡,點擊「關注」可獲取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