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斷供華為 A股半導體板塊會否複製一年前行情?
近日,美國再次加強對華為出口管制,引發全世界關注。
在今天舉行的華為第十七屆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發布聲明:強烈反對美國商務部僅針對華為的直接產品規則修改。
美國加碼打壓
剛過去的周末,晶片圈被「華為遭遇全面封殺」消息刷屏。
5月15日,外媒報導稱,美國商務部再度延長華為的臨時許可到8月13日,但同時他們正在更改一項出口規則,意圖打擊華為的晶片供應鏈。
根據這項規則變動,即使晶片本身不是美國開發設計,但只要外國公司使用了美國晶片製造設備,就必須獲得美國政府的許可,才能向華為或其附屬公司提供晶片。華為繼續獲取某些晶片或使用某些美國軟體或技術相關的半導體設計,也需獲得美國的許可。
5月17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對此回應表示,中方注意到美方發布的針對華為公司的出口管制新規。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發言人指出,美方動用國家力量,以所謂國家安全為藉口,濫用出口管制等措施,對他國特定企業持續打壓、遏制,是對市場原則和公平競爭的破壞,是對國際經貿基本規則的無視,更是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嚴重威脅。這損害中國企業利益,損害美國企業利益,也損害其他國家企業的利益。中方敦促美方立即停止錯誤做法,為企業開展正常的貿易與合作創造條件。中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另外,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今日在朋友圈對美國封殺華為升級一事評論,他表示所謂網絡安全僅僅是個藉口。(中國和華為)威脅到其科技霸權地位,才是關鍵。
華為回應:努力尋找存活
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表示,美國的升級限制令,讓華為對未來的業績無法作出清楚的判斷,但華為仍在努力尋找如何存活,求生存仍然是華為的主題詞。
「過去一年對於華為來說是非常艱難的一年,我記得去年進入實體清單的時候,我們是手忙腳亂。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和客戶以及合作夥伴,還有員工溝通,澄清和理解。在技術獲得面臨極大限制的情況下,我們增長了很大的研發投入,用於飛機補洞。」
郭平表示,去年華為增加了30%研發投入用於「補洞」,包括寫了新的代碼和開發新的單板等等,付出了很多努力和代價。面對長期的不定製裁,華為將做好應對。
對於美國去年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郭平表示,華為的研發經費和庫存都有所上升,給經營帶來了風險。但好消息是,「我們活下來了」。
在今天的分析師大會上,華為對美國出口新規做出正式回應:
華為強烈反對美國商務部僅針對華為的直接產品規則修改。自2019年5月16日被美國政府無端納入實體清單以來,在大量產業技術要素不可持續獲得的情況下,華為公司始終致力於遵守適用的法律法規,履行與客戶、供應商的契約義務,艱難地生存並努力向前發展。
「然而美國政府為了進一步扼制華為的發展,無視諸多行業協會和企業的擔憂,無底線地擴大並修改直接產品規則,修改後的規則蠻橫而具有產業破壞力。在此規則下,全球170多個國家使用華為產品建設的數千億美元網絡的擴容、維護、持續運行將受到衝擊,使用華為產品和服務的30多億人口的信息通訊也會受到影響。美國政府為了打壓別國的先進企業,罔顧華為全球客戶和消費者的權益,這與其一直鼓吹的保護網絡安全的說辭是自相矛盾的。」
"本次規則修改影響的不僅僅是華為一家企業,更會給全球相關產業帶來嚴重的衝擊。長期來看,晶片等產業全球合作的信任基礎將被破壞,產業內的衝突和損失將進一步加劇。美國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打壓他國企業,必將削弱他國企業對使用美國技術元素的信心,最後傷害的是美國自己的利益。"
華為正在對此事件進行全面評估,「預計我們的業務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我們會盡最大努力尋找解決方案,也希望客戶和供應商與華為一起盡力消除此歧視性規則帶來的不利影響。」
對於美國所忌憚的科技霸權受威脅,華為方面表示,不會將專利武器化。
郭平表示,華為已經擁有85000多件授權專利,但華為不會收取過多的專利費用,更不會將專利武器化,且華為將積極參與行業標準組織的活動並作出貢獻。
此外,華為還將繼續和歐洲深入合作。華為常務董事汪濤表示,華為將繼續和合作夥伴一起促進歐洲的數字經濟發展,持續在5G、AI計算、光通信領域加深合作。
美國司法部長:美國為什麼必須絞殺華為?
據環球網報導,美國司法部長威廉·巴爾(William Barr)今年2月6日在「中國行動計劃會議」上解釋了美國必須「絞殺」華為的原因。他表示:
1、毫無疑問,中國的技術攻勢對美國構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對我們國家的風險空前高漲。自19世紀以來,美國在創新和技術方面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正是美國的科技實力使我們繁榮和安全。我們的生活水平、我們為年輕人和子孫後代擴大的經濟機會以及我們的國家安全都取決於我們持續的技術領導地位。
2、中國領先會讓美國失去制裁的權力!從國家安全的角度來看,如果工業網際網路依賴於中國的技術,中國將有能力切斷各國與其消費者和工業所依賴的技術和設備之間的聯繫。與我們將屈服於中國主導權這個前所未有的槓桿影響相比,美國今天使用的經濟制裁力量將顯得蒼白無力。
3、中國已經搶灘,現在5G領域處於領先地位。5G是一項基礎設施業務。它依賴於無線接入網、無線區域網和各種設備。華為現在是除北美以外所有大陸的領先供應商。美國沒有設備供應商。中國的主要競爭對手是芬蘭的諾基亞公司,市場份額17%,以及瑞典公司愛立信公司,佔14%。
4、5G依賴於一系列技術,包括半導體、光纖、稀土和材料。中國已經開始將所有這些元素國產化,所以現在它將不再依賴外國供應商(他們發現華為果然國產化成功)。
5、未來5年內,5G全球版圖和應用主導地位格局將成。問題是,在這個時間窗內,美國和我們的盟國是否能夠與華為展開足夠的競爭,以保持和佔領足夠的市場份額,從而維持足夠長期和強勁的競爭地位,避免將主導權拱手讓給中國。時間窗很短,我們和我們的盟友必須迅速採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