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陶村全景。王輝 攝
大連資訊傳媒集團記者劉福國
瓦房店市元臺鎮,以鄉村振興為契機,以美麗示範村建設為引領,圍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精神文明建設,全面實施人居環境整治,深入開展新時代鄉風文明建設,全鎮「美麗示範村」「精神文明村」不斷湧現,引領著鄉村發展走向生態振興之路。
突破「四個瓶頸」 打造最美人居環境
每天清晨,二陶村村民習慣性地把餐廚垃圾及固體垃圾分類裝袋,然後放在大門口。隨後,環衛車經過將垃圾沿街收集,送往垃圾站。
從隨處丟棄到自覺分類,從髒亂無序到清潔一新,從頑固舊習到習慣養成,元臺鎮以「四個瓶頸」為突破,通過村容村貌「大清理、大整治、大美化」,真正實現精神文明的蝶變。
高度重視,突破行動遲緩的瓶頸。鎮黨委、政府思路明確,落實到位。以主幹路、邊溝、河溝、垃圾點等為重點,再向村屯內部逐漸深入;適時督導,責任到人。全天候巡查,日反饋到「頂」,當天發現問題,當天解決問題。
集中整治,突破深度清理難的瓶頸。全鎮以人居環境整治為契機,大力推進農村垃圾分類減量和「三堆」整治工作,並制定《元臺鎮「三堆」整治實施方案》《元臺鎮「五指分類法」實施方案》。各村牢牢把握「清理一處、徹底一處、乾淨一處」原則,首先對「目之所及」的主幹路、邊溝、河溝、垃圾槽等地進行清理,再以點帶面層層深入,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覆蓋。為改變村民多年形成的隨意拋灑垃圾的不良習慣,元臺鎮採取召開會議、張貼倡議書、發放宣傳資料、面對面口頭講解等形式,根本轉變了群眾思想觀念,使改善農村環境衛生逐漸成為自覺行動。
創新機制,突破效果保持難的瓶頸。建立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長效機制,成立了專業垃圾清理隊伍。各村制定垃圾清運管理制度,劃分分擔區,重新核准保潔員和垃圾清運車輛的數量,建立人員、車輛及所負責分擔區的臺帳。村民組長兼任各村保潔員,負責巡查本村民組的垃圾治理、三堆擺放情況等。科學設置垃圾排放點位,嚴格按照國家垃圾分類指導要求建設,並設專人看護。實行獎勵機制,鎮裡對各村進行打分評比,並獎勵「示範戶」「示範村」。
壓實責任,突破推進改廁難的瓶頸。通過「鎮機關幹部包村—村兩委包屯—村民組長包組」的三級化網格管理,讓改廁工作的建設、督導和驗收有序進行。充分利用廣播、宣傳車、宣傳欄等宣傳陣地,開展多形式、多層次、深入持久進行改廁宣傳教育活動,進一步提高了廣大農民群眾主動參與改廁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2020年,在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全鎮共出動人員5400人次,鏟車、挖溝機、翻鬥車、三輪清理車等車輛1700臺次,累計清理生活垃圾、河道垃圾約5500噸;2020年全鎮改廁任務數為353個,竣工率100%、驗收合格率100%。
強化示範引領 打造新時代鄉風文明
「喇叭一響,課堂開講。」在元臺鎮,在每周二、周五的固定時間,各村(社區)大喇叭就會準時響起。中央、省市重要會議精神、政策理論知識、《民法典》內容節選、老百姓日常關心的科學知識等,應有盡有。鎮村兩級的30多名宣講員,為這個大課堂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內容。
切實豐富志願服務,打造文明實踐載體。元臺鎮今年先後投入25萬元,建成鎮級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個,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8個,以站所為載體,向廣大幹部群眾零距離傳理論、傳政策、傳法律、傳科技、傳文化、傳技能,使黨的聲音進村入戶、紮根基層。整合已有資源,為老百姓全天候提供文體活動場地。依託露天文化廣場健身站點,組織人員深入鄉村為群眾表演喜聞樂見的文藝活動。發動業餘文藝骨幹、農家文化大院相關人員,依託文化站、室內健身活動室、室外健身活動廣場等,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演出活動。全鎮15支廣場舞隊常年堅持開展活動,更多的群眾共享文化之樂。定期巡訪老年人,不斷完善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和基礎設施建設。
示範引領,全力打造精神文明村。元臺鎮以「重點打造,示範引領」為思路,全力推動二陶村創建全國精神文明村。二陶村以創建文明村居作為契機,以黨建工作為切入點,通過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帶動村民進行美麗示範村建設,打造舒適美麗鄉村。二陶村投資84.6萬元,修建橋涵2座,修東趙線邊溝900延長米,修復大陶河損毀河壩150延長米;爭取上級資金和政策性資金72.7萬元,新增設標準垃圾桶80個,完成239戶農戶「廁所革命」。目前,村內道路硬化覆蓋率達90%以上。該村還以道德建設、家庭文明建設、志願服務為平臺,大力倡導新時代鄉風文明,「好兒女」「好兒媳」不斷湧現。同時以二陶村為帶動,利興村、大王村等也陸續進入美麗示範村行列。
作者/來源:大連新聞網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