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紐約法拉盛唐人街,人生百態與人情冷暖,還有那些漂洋過海的...

2020-12-24 騰訊網

旅行 攝影 生活

Mister Du

■不忘初心,純粹如你

說起唐人街,在西方人眼裡,這裡似乎是一個充斥著神秘色彩的地方。但是對於身處異鄉的中國人來說,這裡卻是異國他鄉裡,最有歸宿感,最有煙火氣的棲身之處。

中餐館裡冒出的熱氣,掛滿各種廣告牌,霓虹燈的街道,特有的地方語言,熟悉的飲食文化,街頭那隨處可見的棋牌遊戲,無一不讓人產生那親密的歸屬感。讓不少來自他鄉的異客們,紮根於此,亦終老於此。

說起唐人街的歷史,可最早追溯到1848年。當時兩男一女,三位臺山人乘坐「流浪之鷹」號帆船到達美國,他們成為了最早移民美國的中國人。直至到1851年,移入美國西海岸的五邑人已高到2.5萬人,並且逐年增加。

1890年,美國最早的唐人街在紐約誕生,一個時代也從此拉開了帷幕。

說起這個時代,這段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末。當時的中國社會動蕩,一部分人為了改善生活情況,不得不遠走他鄉,前往美國,開始他們的淘金之旅。位於美國西岸的舊金山成為了非官方的入境口岸之一。

後來,隨著美洲大陸上的採礦業衰敗,淘金夢碎的他們開始尋找別行業營生。而由於當時來美淘金的華工多是單身漢,他們也需要一口熱飯,換洗的衣服和一個睡覺的家,於是面向華人的社區住宿,洗衣服務還有餐飲行業開始激增。

隨著華人在全美各地尋求工作機會,唐人街如雨後春筍般遍布美國各地。

法拉盛,位於美國紐約皇后區內的一個區域。隨著這些年到此聚居的華人越來越多,逐漸地,這裡也被稱為除有著一百多年歷史的曼哈頓唐人街外的另一座「唐人街」「中國城」。

據美國當地媒體統計,法拉盛現已成為全美第二大的唐人街,不少華裔移民,甚至包括不少的背井離鄉,遠渡重洋的非法移民,選擇了紐約,選擇了法拉盛成為他們登陸美國第一站。同時,又因為「911」事件,讓許多原本居住在曼哈頓「唐人街」的華人,遷居至此。

2017年10月,紐約法拉盛,一架飛機從空中飛過,許多大洋彼岸的華人,搭乘飛機來到紐約,選擇法拉盛作為他們追尋美國夢的第一站。

2016年11月,傍晚熙熙攘攘的街頭,放眼望去,到處都是各種寫著中文的霓虹燈招牌,瞬間讓人產生一種身處在國內某座城市的錯覺。

2016年11月,正值下班高峰期,街頭的車輛川流不息。

2016年11月,忙碌的人群,多是黃皮膚,黑頭髮的亞裔面孔。路邊的各種餐館,飯店幾乎都涵蓋了全中國,天南地北,各式各樣的美食。

2016年11月,某家具店在櫥窗玻璃上掛出了「中文服務」四個大字。畢竟,在法拉盛華人聚居區,有相當一部分移民,英文水平也是十分有限。能提供中文服務,這無疑大大加強了商家的競爭力。

2016年11月,似乎闖紅燈,在這裡也已是習以為常。

2016年11月,入夜後,街頭可以見到這種充滿港味,復古的街頭小攤,出售各種碟片。

2016年11月,路邊的超市大多商品大都是用中文標識。一位頭戴禮帽,穿著西裝的白人似乎被一家華人超市外的水果促銷活動所吸引。

2016年11月,與美國許多其他地方不一樣的是,入夜後,法拉盛唐人街街頭依然是熱鬧非凡。似乎,移居至此的華人也把國內夜生活的文化帶到了美國,帶到了唐人街。

2016年11月,正推著貨物過馬路的華裔工人。在紐約寒風凜凜的夜晚,他們依然要為生計而忙碌,奔波。

法拉盛的公交車站,即便已接近晚上九點十分,可是公交站臺上依然人滿為患。

唐人街的華人超市。

2016年11月,在法拉盛唐人街工作的,除了佔了絕大部分的華裔外,還有不少其他少數族裔的人群在這工作,生活。

2016年11月,入夜後的法拉盛寒氣逼人,可華人區依然是一片忙碌的景象。接近晚上十點,一位女生正等待公交,正津津有味地看著手機裡的電視劇。

2016年11月,深秋初冬的紐約城早已是寒氣逼人,只有早晨那耀眼,充沛的暖陽,讓人感覺一絲溫暖,一絲慵懶。法拉盛市政廳門口,很多老人喜歡坐在路邊的長椅上曬太陽。

2017年10月,路邊演奏小提琴的街頭藝人

2017年10月,一位看上去略顯疲憊與滄桑的中年男子,一邊吸著煙,一邊等待著公交車,旁邊的白桶則裝著他工作需要的工具。

2017年10月,法拉盛入夜後則迎來另一波高峰。為了保證白天的交通運行通暢,當地大多數的市政交通工程都是放在晚上進行。

2017年10月,流浪街頭的無家可歸者。

2017年10月,夜色中,法拉盛逐漸褪去一天的喧囂與忙碌。公交站等車的人數也變得寥寥可數,路邊堆滿沿街商鋪清理出來廢品,垃圾,等候處理。

2017年10月,路邊一個售賣中國小吃的餐車,深受海外華人的歡迎,排起長長的隊伍。在遠離故土的異鄉,也許,有時候食物也是一種思念,一種慰籍。

2017年10月,法拉盛的主幹道兩旁開滿了各種餐館,飯店,口味也涵蓋大江南北的特色。一位華裔移民正在把車上的貨物,食材卸下來。

法拉盛主城區的面積並不大,但是人口密度卻不亞於國內的北上廣深,白天或者高峰期走在街上,狹長的街道,行人卻來來往往,男女老少,摩肩接踵。車流川流不息,也意味著亂象環生。2017年10月,一輛小車停在了超市門口,車頂卻放著一個交通錐,而車的一旁在放置兩個巨大防撞桶。看上去略顯搞笑,無釐頭。

2017年10月,一輛車身寫有中文的賭場大巴停在法拉盛主街上。在美國,只有取得政府部門相關的許可,是可以合法經營賭場的,同時華人也是這些賭場最大的生意來源之一。

2017年10月,一位中年婦女在路邊翻閱當天的報紙。

2017年10月,一位非裔女性正在路邊打電話。法拉盛如今似乎已經成為了新移民以及非法移民的聚集地。1996年,也就是大量外來移民湧入這個社區的年代,時任法拉盛議員郝理升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就曾說這裡的亞裔比作「強盜」,不是做血肉工廠就是做偷渡生意。

2017年10月,法拉盛,韓裔移民較為集中的一個社區公交站。

2017年10月,社區內的老者都喜歡搬張椅子,坐在路邊,沐浴陽光。

2017年10月,一位老者拄著拐杖,走過一老人院,其牆上的廣告「健康,幸福,快樂,長壽,美麗」也分外顯眼,似乎也不由自主地被其吸引。也許,這就是她的美國夢吧。

後記:

走出紐約地鐵,通過出站口那稍顯陡峭而又狹窄的樓梯,再鑽出地鐵口,走上地面。發現自己馬上淹沒在這來來往往,川流不息的人流中。迎面走來那一幅幅黑頭髮,黃皮膚的面孔,讓人熟悉而又陌生。

路上,充斥著來自祖國內地,大江南北各省市,各地方的方言土話。國語,粵語,四川話,東北話,上海話,潮汕話,福建話等不絕於耳。

傍晚時分,夕陽逐漸西下,走在路上,伴隨著偶然刮來的寒風,紐約也讓我這個從小在南方長大的人,感覺到陣陣寒意。

路上的行人,車輛總是匆匆而過,又似乎互不相讓。路口的一個個信號燈,也形同虛設。上了年紀的老者們,似乎依然沿襲著那家鄉的傳統,穿著厚厚中式棉衣,寬鬆肥大的褲子。頂著那陣陣凜凜寒風,快速消失的這人群中。

入夜後,這座不大不小的華人區絲毫沒有慢下來的腳步,像是迎來了另一波高潮。位於鐵路橋下的公交站人滿為患,路邊的各種廣告招牌的霓虹燈五顏六色,在夜色中分外顯眼。人行道上人流似乎永遠沒有停歇的意思,熙熙攘攘,摩肩擦踵,從午後到夜晚。路邊的小商鋪傳來各種國語的吆喝叫賣聲,此起彼伏。奶茶店,燒烤店前排起長長的人龍,多是十幾二十出頭的年輕男女。滿屏的漢字,熟悉的國語,讓人有種似乎身處於國內的錯覺。

夜晚的人行道上似乎像是一個舞臺,現場直播著「人生」這部沒有任何彩排的舞臺劇,真實而又讓人感到深刻。這部劇沒有主角,卻又是每個人都是主角。至少在他們各自的生命旅途中,他們就是唯一,就是自己,就是自己的主角,正所謂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在人行道上除了行人,還有那些homeless,當然這其中也包括白人,這也讓我感到一絲意外與不解。在華人餐館的側門或後巷裡,忙乎一天的後廚們也趁著空閒到門外去吸上幾口尼古丁,再夾著些許粗口,聊上一會天。也許,對於他們來說,這是工作時唯一的放鬆方式。

有些街頭賣藝者們在茫茫人海中,賣力地演奏著自己最拿手的曲子,即便觀眾寥寥,但是在這寒風刺骨的夜裡,如此專注和堅持,不由得讓我心生感嘆與佩服。無論是他自己的追求,亦或是生活的所迫。即便我們都生活在陰溝裡,但總要仰望星空。

文字:Mister Du

編輯:Mister Du

圖片:Mister Du

相關焦點

  • 在經歷人生百態世間的冷暖後,如何保持一顆純真的心呢?
    在經歷人生百態世間的冷暖後,如何保持一顆純真的心呢?在經歷了白眼,在我的理解裡面,這跟人最本質的欲望和恐懼有息息相關的聯繫。 想要的東西得不到,想逃避的東西又逃避不了。這是產生人性陰暗面最核心的本質。 這個世界上有好人就有壞人。有富人就有窮人。
  • 紐約法拉盛街頭頻發搶劫案件 受害人多為亞裔
    中國僑網12月9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近期,紐約皇后區法拉盛街頭發生多起搶劫案,一名或多名嫌犯把受害人推到在地後,搶走財物,受害人大多是亞裔,從兒童到耆老均有人被搶。警方表示,此類搶劫案件作案手法相似,作案時間集中在下午到晚上。
  • 經歷了人生百態世間的冷暖,沃爾還能「回來」嗎?
    經歷了人生百態世間的冷暖,這笑容溫暖純真沃爾出生於北卡羅來納州羅利市的一個貧苦的家庭,在他8歲那年父親因為肝癌撒手人寰,留下了他和兩個姐姐以及母親弗朗西斯.普莉。沃爾跟父親的感情很深,以至於父親去世之後他性情大變,甚至出現了暴力傾向,偷盜、打架無所不為,終於在高二的時候,沃爾因為一系列無禮的行為被踢出校隊。
  • 紐約法拉盛一商城開放大廳 華裔餐飲業者擺攤迎客
    不過,紐約法拉盛大型美食廣場之一的新世界商城開放大廳空間,讓復工的餐飲業者設攤迎客,助力華裔小商家拼外賣來挺過疫情。她也透露,已有顧客預定11月的酒席,期待疫情儘快結束,讓法拉盛再度繁榮。(賴蕙榆)
  • 紐約法拉盛大火殃及附近書店 千本新書被水泡
    (圖片來源:美國《世界日報》/朱蕾 攝)中新網11月16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紐約法拉盛市中心於當地時間11月13日晚發生的四級火災波及不少商鋪,不僅多家店鋪被燒毀,大火造成的停電迫使幾家店鋪至今仍無法營業。而消防員滅火時大量噴水,流入緬街新華書店的地下室,造成上千本新書被水泡。
  • 堂鬥:19-20世紀紐約唐人街的械鬥與火併
    Seligman)結合新聞報導、官方統計數據、庭審記錄等一手資料,在著作《堂鬥:紐約唐人街的金錢、罪惡與謀殺》(Tong Wars:The Untold Story of Vice, Money and Murder in New York's Chinatown)中再現了20世紀初紐約四次大規模堂鬥的全過程,他生動描述了早期紐約華人移民艱難求生的痛苦經歷,客觀分析了堂鬥屢禁不止、
  • 他鏡頭裡的中國老百姓,尋常生活盡顯人生百態
    攝影手法與風格都有很多類型,紀實攝影是一記錄生活現實為主要訴求的攝影方式,照片素材都源於現實生活,拍攝、記錄的都是我們所看到的事物。米拍攝影師@佐小虹(米拍ID:佐小虹-1024)是米拍APP#人文#的標籤主持人,他很擅長拍攝人文紀實類的作品。5年前開始接觸攝影,那時他還時常混跡於論壇中,看別人的作品,自己慢慢摸索。從生活中汲取到的養分和感悟,促使他鍾愛人文紀實的攝影風格。
  • 紐約往昔即將重現!州長帶頭坐地鐵、華人復工籌備忙!
    一位模特在廣場標誌性的大屏幕下拍照,一人攝影,一人舉反光板,還有一人在模特身後為她牽著裙裾。 華人籌備復工忙 8日進入復工第一階段,全市各華人區商家在「暫停」近三個月後,也積極籌備復工。
  • 紐約往昔即將重現!州長帶頭坐地鐵、華人復工籌備忙
    一位模特在廣場標誌性的大屏幕下拍照,一人攝影,一人舉反光板,還有一人在模特身後為她牽著裙裾。華人籌備復工忙8日進入復工第一階段,全市各華人區商家在「暫停」近三個月後,也積極籌備復工。法拉盛商業改進區則表示,會推出不同項目,從推廣、安全等多方面助商家順利重啟。法拉盛商改區行政主任餘鈿崧表示,法拉盛市中心有230多家餐廳,還有美食廣場,一旦全部復工後,以往的人潮還沒回來,會進一步加大店鋪間的競爭,這也是商家面臨的最大考驗。重開後的房租、人工等固定開支需要有穩定的收入支撐。
  • 紐約曼哈頓區唐人街,為防護冠狀病毒感染,外科口罩,被一搶而空
    紐約曼哈頓區唐人街,為防護冠狀病毒感染,外科口罩,被一搶而空 Pharmacies ran out of surgical masks in New York’s Chinatown 特蕾莎·詹(Teresa Zhan),紐約曼哈頓區唐人街的一名藥師,從業
  • 《百妖譜》妖動了凡心,反照得人間冷暖百態
    可熱鬧又突然戛然而止,小和尚循聲望去,只見鄰桌的一桌客人,還有遠處的灰袍男子突然口吐鮮血,相繼倒在了餐桌上。作品亮點:一、百妖求醫之表映照的是人間百態之裡但我覺得導演董易對小說的提取和理解,與最終呈現的作品還是很一致的,他表示:「(原作)以妖怪的視角訴說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人情冷暖,這份人情味是我更為看重的。」
  • 華裔飛虎隊老兵的戰爭記憶 漂洋過海九死一生
    「最上邊一排的十幾位前任會長都是參加過二戰的美國華裔老兵,」美國華裔飛虎隊隊員伍覺良指著紐約華裔退伍軍人會禮堂牆壁上方的照片告訴新華社記者,目前紐約有近百名參加過二戰的美國華裔老兵,「大多數人身體狀況都不好,有的行動不能自如,有的中風不能說話了」。  現年96歲高齡的伍覺良曾在陳納德領導的美國空軍第14航空隊服役。
  • 歌曲《漂洋過海來看你》除歌詞裡有錯字,背後還有一個很汙的故事
    不可否認,歌曲《漂洋過海來看你》曲調優美,歌詞用「ü」「i」韻,一貫到底,琅琅上口,傳唱度很廣。曾經,我在自己的文章裡逐字、逐詞、逐句評釋過這首歌詞,對詞曲作者——音樂教父李宗盛的文筆膺服不已。明擺著嘛,《漂洋過海來看你》創作於1991年,而《白色戀人》創作於2006年。提這個小事,其實是想說,遊鴻明和我一樣,都明顯地感受到了李宗盛那一句歌詞的功力,都被深深地震撼到了。話說回來,為什麼說《漂洋過海來看你》是一首很汙的歌呢?光從字面意思,就知道這裡面描述的是一段見不得光的畸形戀情,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偷情」。
  • 老照片:100年前的紐約
    ,那麼在100年前,紐約是什麼樣子的呢?1900年,美國紐約的第五大道瞧,在100年前,紐約就如此熱鬧繁華了,街道兩邊再看看紐約街頭,到處是販賣商品的小販,曼哈頓的桑樹街市場熱鬧又知名,很多人都到這裡買東西。
  • 震撼的人物肖像繪本:感受百態人生的溫暖力量,教會孩子活出自我
    通過不同的部位,窺視歲月沉澱下不同的心態,一看就能知八九不離十,前段時間入手的《皺紋》人文攝影繪本驗證了這個道理,皺紋下的百態人生一覽無遺,簡短的抒情文字,黑白的老人肖像,聚焦的輪廓和細節,不同皺紋下講述百態人生。
  • 薇薇安·邁爾:就是熱愛攝影,街頭的孤獨
    像是慧眼,她有悟性,悟透人生,理解攝影,讀懂街頭,這並非是常事。 藏在祿來相機的人間冷暖。 在街頭各種日常中司空見慣的場景:房子、街道、各色各樣的人、汽車……但又跟我們的真實生活有著微妙的不同:她的照片裡大多是街頭隨意攫取的片段,轉瞬即逝的某個瞬間,是留存在光和影之下的人間百態。 她對身邊的人說,我是一名間諜。她就是隱藏在街頭中用相機記錄風景的間諜。
  • 遊戲規則PK人情冷暖,《浪姐》抱團取暖,真假「塑料情」一目了然
    遊戲規則PK人情冷暖,《浪姐》抱團取暖,真假「塑料情」一目了然文/橘子貓近日《乘風破浪的姐姐》迎來熱播,這是一檔把早已成名的女星組合組合出道的團綜,參與的姐姐人數多達30位迎來熱議與圍觀,一時刷爆全網。
  • 藝術百科-攝影論壇之紀實攝影佳作欣賞
    海因1909年出版了第一部反映童工生活的攝影報導,其中的照片展現了童工們在艱苦和危險條件下的生存狀況,並最終導致美國國會頒布《童工法》,廢除了童工制度。而這張《十歲的紡織女工》也成為海因在紀實攝影道路上的最強音。 紀實攝影作品無論美好或是醜陋,目的都在於表現一個真實的世界,引起人們的關注,喚起社會良知,同時記錄特有的文化,為後世留下寶貴的歷史財富。
  • 中醫診所德譽堂:在紐約抗疫中顯身手
    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紐約蔓延,華人聚居區法拉盛的中醫診所德譽堂持續吸引著華人華僑關注,他們希望通過中醫中藥抗疫。診所醫生張德超出身於中醫世家。在他看來,中醫是世代華夏兒女抗擊各種疾病的利器。「中國人用一把草藥、一根銀針,護佑著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如今,面對新冠病毒,中醫中藥絕不能缺席!」
  • Instagram時代的攝影——回顧MoMA"大紐約"展
    關於攝影的未來,"大紐約"展是怎樣做到這麼多正確的預測的?David Benjamin Sherry, Minted Sensoria, 2009」大紐約「的策展人之一康妮-巴特勒(Connie Butler)還記得當時她與藝術家和策展人們就攝影將如何變化、新技術會如何影響圖像的流通等問題進行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