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冷眼
地球的地震可以說是我們最常見的自然災難,全球幾乎每天都在不同地區發生地震,而且我們地球還有一個「環太平洋地震帶」,這個區域的地震可以說真的很多,「環太平洋地震帶」是一個圍繞太平洋經常發生地震和火山爆發的地區,這些區域包含了海溝,板塊交界區,火山等。而根據科學統計數據顯示,在「環太平洋地震帶」發生的地震,幾乎佔據了全球約80%的地震,所以說非常多。
而最近,關於日本地震的問題再次引發了大家熱議,這也是日本千島群島海域發生7級大地震之後的首個地震熱議話題,到底是怎麼回事情我們來看看。
日本東京有特大地震?
當然這個確實不好回答,自從今年2月以來,日本關東地區確實發生了多次地震,所以一時間也引發輿論對於「東京發生特大地震」的擔憂。根據2月17日日本雜誌《女性自身》報告指出,此前就有日本專家表示,日本東京地區在未來30年內,有70%的機率會發生「首都直下型地震」這報告公布之後,可以說是在民眾的心裡留下了一道「傷疤」,到底會不會發生就成為了大家的擔憂。同時日本關東學院大學工學綜合研究所教師若松加壽江也指出,每個家庭都必須好好進行模擬演練。
不過這也不是日本第一次說可能發生大地震的可能性,而說「首都直下地震」是由日本地震調查委員會預測的。該委員會稱,東京在未來30年內有70%概率發生芮氏7級大地震,或給首都圈帶來巨大損失。該委員會表示,今後這裡很有可能會頻繁發生地震活動。所以說,說日本地震不是第一次了。
地震可以預測嗎?
這個問題我們如今還是一個「肯定」的說法,那就是「地震不能精確預測」,這是科學界之中公認的事實,而日本這裡說的地震百分比,明顯也不是一個地震精確預測的說法,這是通過地震歷史情況和如今的變化給出的一個可能推測性數據,就算是他們說發生地震的概率為99%,但是也不是一個「肯定」的說法,所以說只能作為參考依據,所以重複的事情說三次,「地震不能精確預測」「地震不能精確預測」「地震不能精確預測」。
那地震雲和地震魚又是怎麼回事情?這個是科學不被承認的,相當於就是「偽科學」的模式,所以也不能作為參考。地震的發生一般是由板塊運動或者斷層帶滑動所帶來,所以這可能也是地震無法預測的原因之一,因為屬於「動態」模式,我們無法給予精確的說明下一秒它會發生改變。
地震預警是不是預測?
地震預警對很多人來說都比較「模糊」,很多人都會把地震預警當成地震預測,其實這完全不是一回事,不一樣的,地震預警也是在地震發生之後給予的警報,所以說不具有預測的作用,它的原理是指在地震發生以後,搶在地震波傳播到設防地區前,向設防地區提前幾秒至數十秒發出警報,以減小當地的損失,看到重點沒,是「地震發生以後」。
所以說地震預警確實不錯,如今在不少地區可以提升幾十秒了,同時科學家們也在不斷的提升預警時間,希望可以全方位地實現秒級預警,我們還是挺期待的,最後我們就來簡單說下,今年以來發生的較強地震方面的數據。
2020年已經發生了多少較強地震?
根據地震監測網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總計是記錄到了15次6級(包括6級)以上的地震,其中有兩次大地震的數據,分別是在1月29日發生在古巴南部海域的7.7級大地震,還有一次就是千島群島的7級大地震,所以說這兩次地震非常的大,幸運的是都沒有產生影響,所以說還好。當然從這兩次大地震的位置來看,也是屬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周邊區域,所以說上面說的「環太平洋地震帶」地震較多是有原因的。
當然,我們如今是期待任何一個地區都不要出現地震,地震的影響真的是太大了,並且地震的突發性很強,加上地震無法進行預測,所以少出現或者不出現就是最好的,這就是一個大概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