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印邊境危機,再次將印度推向我們的視野,印度始終做著世界大國的夢,天天喊著他們是「南亞霸主」,而在他們眼中,我國就是他們的眼中釘,或者是他們挑戰的對象,戰勝我們,他們就可以說邁向了世界大國的行列。
這其中也不難看出,印度自從獨立之後,始終保持著對外擴張:
為爭奪克什米爾地區,與巴基斯坦之間不斷發生戰爭;
為限制巴基斯坦對自己東西的包圍,在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將攻下達卡,使得東巴基斯坦被迫投降,之後促進了東巴基斯坦成立新的國家,也就是現在的孟加拉國,將巴基斯坦分化成為了兩個國家,削弱了巴基斯坦勢力,解除了巴基斯坦對自己的東西包圍形勢,並使得孟加拉國成為了自己的小弟;
吞併錫金,錫金曾經是西藏的藩屬國,1975年在印度的操縱下,錫金進行全民投票,廢除了錫金國王,解除了錫金軍隊,致使錫金國王流亡美國,而錫金則作為一個邦加入印度,此事一直到2003年才得到中國的承認;
限制自己與中國之間的國家發展,並幹涉其國家內政,比如尼泊爾、不丹,這兩個國家自始至終就是內陸國家,他們是處於兩國之間,而兩國的發展都需要依靠印度才能對外,因此印度幹涉兩個國家的很多政事與經濟限制,使得兩個國家不得不聽印度的「話」,不丹是少數未與中國建交的國家,而尼泊爾與中國的貿易處處受阻。
就是這樣的印度,使得國內很多民眾認為自己很強大,不願意輸給中國,總是與中國之間較量,甚至延伸到各個方面,就連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位置也一直窺視,這樣的強勢,也引起民眾心理變得強大,甚至經常會鬧出國際笑話來。
而就是這樣一個印度人,甚至想在其它大洲,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國家,此事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因為《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誕生,主權國家的概念逐漸形成,而主權國家逐漸形成了現在的世界國家格局。
在1882年,英國軍隊控制了埃及,而蘇丹在18世紀末成為了英國和埃及的,英國人擔心兩個國家的人民齊心,所以給兩個國家製造了一些麻煩,將比爾泰威爾劃給埃及,將埃及的哈拉伊卜劃給了蘇丹,相當於將兩國的國土互換。
對於此事,埃及表示不接受,蘇丹表示認同,因為在哈拉伊卜有著良好的港口,至於比爾泰威爾則是一片荒地,所以兩國對此事曾經大打出手。
二戰之後,埃及和蘇丹相繼獨立,蘇丹和埃及都不願意承認自己擁有比爾泰威爾,導致比爾泰維勒地區成為了世界上聞名的無主之地,因為這塊土地呈梯形,被稱為塔維, 面積有2000平方公裡。
面對這樣一塊無主之地,曾經到此地旅遊的印度人蘇亞希·迪克西特便插上自己設計的國旗,並在此土地上宣稱自己是土地的主人,而這樣的事情遭到了很多國家和世界人民的嘲笑。
雖說比爾泰維勒地區是無主之地,但它畢竟是埃及和蘇丹兩國之間的領土糾紛之處,兩國都不會承認,但這一切都因為對哈拉伊卜的爭奪,誰也不知什麼時候問題會迎刃而解。
就在比爾泰威爾這個無人認領之地,不但引起印度人在這裡種下種子,建立屬於自己的國家,也引起俄羅斯的探險家和美國人為自己女兒完成「公主夢」而奔赴此地,相繼在此地建立自己的「國家」。
至於建立的國家,世界各國都是不承認的,想要建立一個國家的艱難之處不是插一個國旗就能解決的,這一切都只是白日做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