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放暑假了,李老師及其同事們仍在工作狀態,經歷整整一學期的網課教學後,李老師說「我們前幾天開教學總結會時感觸還真挺多,辛苦而充實吧。」
因為疫情關係,今年上半學期,直播課成為許多老師的教學初體驗,一開始許多老師對線下轉線上有所牴觸,其中有人不喜歡出鏡;有人不直接面對孩子就無法上課;有人對IT技術不熟,覺得在線教學特別麻煩。經過一學期的網課錘鍊,現在許多老師不但能面對鏡頭自如發揮,還成為了PPT製作和視頻剪輯的高手。
李老師是上海一所私立學校的語文老師,目前任教小學兩二年級,之前從未直播過的李老師自我調侃,「從線下到線上,就是從一個為人師表到十八線的女主播的轉變。」在鏡頭裡,她必須格外注重上課表情和語氣,表情可以適當誇張,語聲語調也要比線下更加高低分明,以吸引孩子注意力,「我的學生年齡段比較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相對短,他們多是以感性的角度來學習知識。」
改上網課後,老師工作更辛苦了。在上海,中小學生會首先統一在「空中課堂」學習學科基本知識點。正常情況下老師會提前備兩周課,但疫情期間李老師只能提前一天備課,「空中課堂明早九點的課,老師今晚七點半可以收看,看完晚上八點多左右我們開始備課。」從白天上課到晚上準備第二課結束,老師每天的工作時間被拉長了許多。
直播課上李老師要面對三十多個學生,同時缺乏線下課堂的即時反應,尤其低年齡段孩子自制力比較差,小朋友隔著電腦看不到其他同學時,課堂參與積極性也會減少。李老師會花式點名不斷提醒學生集中注意力,或通過在線課堂討論區用選擇題判斷題與學生互動。
張老師則通過收集一些適合孩子們的笑話謎語等來吸引孩子注意。她同樣覺得線上授課比線下更辛苦,「因為老師要做好主播」,老師還得把每節課的內容製作成PPT,線上教學必須作可視化呈現。
張老師是長春一所書法培訓機構的老師,暑期到來令她更為忙碌。目前長春線下培訓機構還未複課,張老師每周工作六天,每天4-5節線上書法課。書法這種偏線下操作的課程改為線上直播,如何才能保證教學效果?
增強趣味性以提高學生注意力成為網課老師們的共識,張老師認為網課必須更合理規劃好時間分布,「每幾分鐘該做什麼都心中有數。」
點:起筆輕,收筆重,上尖下圓似水滴。
提:右下頓筆成斜點,右上行筆出鋒快。
張老師通過編口訣引導孩子在鏡頭前用肢體模仿學習感受書寫,「我們還會錄製一些公益性的視頻,供孩子加強練習。」
「孩子上課的專注力也就在15-20分鐘」,張老師建議把一節課分成若干個小單元,每5-8分鐘就讓學生參與互動,鼓勵他們回答問題或分享自己的觀察感受,對表現出色孩子老師多給予表揚,張老師認為網絡授課賞識教育尤為重要。
隨著疫情好轉,線下課正在逐漸恢復。文中兩位老師都認為未來線上線下授課形式相結合,學生會獲益更多。李老師希望直播課視頻能累積成共享資源庫,「直播課視頻再編輯後放上平臺,學生可以反覆觀看學習。」
在線教育發展近20年,從最早的四中網校、黃岡網校,到後來滬江網校、學而思網校等在線教育機構,網課形式從錄播到直播,從大直播到一對一。「近兩年直播課的紅火與技術發展直接相關,」K12英語教育科技公司愛樂奇CEO潘鵬凱博士表示,隨著RTC(Real Time Communication實時通信)和Web RTC(Web實時通信)技術發展普及,在線實時互動更為順暢,直播課體驗得以不斷優化,市場接受度自然提高。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