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防務博客」網站11月16日報導,英國航空航天業的巨頭BAE系統公司對外宣布,獲得了17億美元的合同,將為德國空軍再生產38架「颱風」戰鬥機。據此前媒體報導,德國曾在今年年初決定採購90架「颱風」戰鬥機,而這次「加單」似乎預示著,美國試圖將德國拉入F-35「大家庭」的努力已經在失敗的邊緣。
據報導,這批「颱風」戰機將在2021年開始生產,而這次的「加單」也會讓「颱風」戰機的生產持續到21世紀20年代中期。目前,BAE系統公司內部有約5000名員工在從事跟「颱風」生產相關的工作,而在公司之外,這些來自德國的戰機訂單也創造了一萬多個就業崗位。
德國現有的「狂風」戰鬥機已在德國空軍服役近40年,這些戰機還擔負著搭載美軍核武器的戰略性任務。美國人一直在努力將德國拉入「歐洲F-35大家庭」。這一目標看似很容易實現,畢竟F-35是目前最先進的外售五代機,而同樣裝備「狂風」戰鬥機的英國和義大利空軍,早已選擇F-35作為下一代主力戰鬥機。
但顯然,德國在這件事上有自己的考量,就在今年年初,德國政府決定,將陸續採購90架「颱風」戰鬥機、30架F/A-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和15架EA-18G「咆哮者」電子戰機。其中,能搭載美軍核武器的F/A-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正是為了「接班」將在五年後退役的「狂風」。有觀察人士指出,大量採購「颱風」戰鬥機意味著,德國將努力保持其主力機型的「更新連續性」,畢竟「颱風」戰鬥機是由德國、英國、義大利和西班牙聯合研製的,也是歐洲現役最先進的多用途戰機。此外,放棄F-35也意味著德國人非常看重其與英法的防務合作關係的發展,畢竟德法兩國一直在呼籲歐洲要「更加的團結」,最終要實現「歐洲防衛自主」。而這次的「加單」,可以說再次強化了「拒絕F-35」的信號。
不過,由於「颱風」戰鬥機屬於「三代半戰鬥機」,和F-35依然存在著性能上的差距,因此BAE系統公司也將在後續生產的「颱風」戰機上進行改進,比如為其配備更好的雷達,在新一代雷達的環境冷卻系統上使用3D列印零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