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參事湯敏:中國扶貧是人類史上空前壯舉

2020-12-24 中國扶貧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推動下,中國的扶貧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判斷,我國是否真正建成了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標誌是: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消除貧困歷來是黨的一項最重要的工作。在過去的40年裡,扶貧標準根據經濟社會的發展不斷調整,扶貧政策也在不斷變化:從「救濟式扶貧」到「開發式扶貧」;從「區域性扶貧」到瞄準貧困縣、「整村推進」,再到「扶貧入戶」。黨的十八大以來的「精準扶貧」模式,更是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上從未有過,在世界歷史上也是空前絕後的偉大壯舉。經過了幾十年來一代又一代人的艱苦奮鬥,我國終於消除了絕對貧困,現在正在向緩解相對貧困和鄉村振興邁進。

艱苦

卓絕的扶貧歷程

2020年中國在實現全面小康的同時,也徹底消除了絕對貧困。

現在意義上的扶貧,是在改革開放以後大規模實施的。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一直推動發展生產、消除貧困的工作。但由於當時的經濟基礎極端薄弱,生產能力低下,加上經濟與貿易被封鎖,扶貧工作經過了曲折的發展歷程。到1978年,我國還是世界上貧困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之一。按世界銀行公布的數字,1981年我國的貧困人口高達4.9億人,貧困發生率為43%。

改革開放後,減少貧困很快就被列入了黨和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中。

回顧歷史,中國的扶貧開發大致經過了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家庭承包製等體制改革推動扶貧階段(1978—1985年)。1978年開始改革,首先是以家庭承包經營制度取代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集體經營制度。這種生產制度的變革極大地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通過農產品價格提升、產業結構調整以及非農領域就業渠道,將利益傳遞到包括貧困人口在內的廣大農民中。同時,中央開始推動類似扶貧開發的以工代賑計劃和「三西」農業專項建設項目。到1985年底,按國內貧困標準,沒有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從2.5億人減少到1.25億人。

第二階段為有組織的大規模扶貧階段(1986—1993年)。1986年,國務院貧困地區經濟開發領導小組成立,拉開了有組織、有計劃、大規模的農村扶貧開發的序幕。當時農村年人均純收入在206元以下的約有1.25億人,佔農村總人口的14.8%。國家劃分了18個集中連片困難地區,依據農民人均收入,制定了國定貧困縣標準,劃定了331個國家貧困縣。到1992年底,農村依靠其收入不能維持其基本生存需要的絕對貧困人口減少到8000萬人。

第三階段為八七扶貧攻堅計劃階段(1993—2000年)。「八七」的含義是:在20世紀的最後7年,集中力量基本解決全國農村8000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1993年「國務院貧困地區經濟開發領導小組」更名為「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列入「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的國家重點扶持的貧困縣調整為592個。在這7年間,中央政府累計投入扶貧資金1240億元。到2000年,中國農村貧困人口從8000萬下降到3200萬,按照當時的貧困標準,貧困發生率下降到3.5%。

第四階段為整村推進為主要特徵的階段(2001—2010年)。國家制定了新世紀第一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扶貧政策在保留和適當調整重點縣的同時,把目標瞄準到村級,重點實施「整村推進」。在全國確定了14.8萬個貧困村。此階段逐步在農村全面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對沒有勞動能力或喪失勞動能力的部分農村貧困人口給予最低生活保障,初步形成了低保維持生存、扶貧促進發展的工作格局。

第五階段是以精準扶貧為主要特徵的階段(2011—2020年)。2010年,我國政府又制定了一個新的扶貧標準:「兩不愁三保障」,即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並將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2010年不變價)作為新扶貧標準,這一標準比2009年時的扶貧線一下子提高了92%。

這一階段的特點是:把區域發展和個人幫扶結合起來,劃定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實施精準扶貧的方略,使得扶貧效果有效集中在貧困人口身上。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推動下,中國的扶貧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精準扶貧階段。精準扶貧就是在全國範圍內,把每一個貧困戶都找出來,建檔立卡,一戶一策。這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上從未有過,在世界歷史上也是偉大壯舉。

黨的十八大以後,「精準扶貧」成為一切扶貧工作的中心。2015年中央制定了《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期間,中西部22個省份黨政主要負責人向中央籤署脫貧攻堅責任書,立下軍令狀。根據各地扶貧工作的進展,最近幾年國家的扶貧重點又集中到了以「三區三州」為重點的深度貧困地區。到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後,中華大地上將徹底消除絕對貧困。極少數無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會由低保等保障政策兜底。當然,未來還有相對貧困的人群,而且相對貧困會長期存在。但是,解決相對貧困問題的方式與現在的做法可能會有不同。所以說,精準扶貧是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壯舉。

打贏

脫貧的最後攻堅戰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在湘西十八洞村提出了「精準扶貧」的重要理念,為新時期中國扶貧工作指明了方向,從此全國開啟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戰。

精準扶貧就是在全國範圍內,把每一個貧困戶都找出來,建檔立卡,一戶一策。這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上從未有過,在世界歷史上也是偉大壯舉。

脫貧的最後三年,全國還有3000多萬貧困人口要脫貧。這個規模雖然只有五年前貧困人口的三分之一,但扶貧越到後面任務就越艱巨。所以,更需要精準扶貧。

依靠精準扶貧,中國解決了脫貧攻堅的幾塊硬骨頭。

一是總書記指出的深度貧困地區的脫貧。深度貧困地區,即三區三州:西藏,四省藏區,南疆四地州,四川涼山州,雲南怒江州,甘肅臨夏州。這是中國最困難、最需要幫助的地區,其貧困發生率高於其他地區。

二是大規模的扶貧移民搬遷戶的脫貧。扶貧移民搬遷就是要把那些一方水土養不了一方人的地方的1000萬左右的貧困人群搬下來。這是近三個三峽移民的規模。當年在建設三峽時,要動員全國的力量,還在電費裡面加價,一直做十幾年的工作才搬遷了120萬移民。扶貧移民搬遷,除了移民的規模大,還要實現「搬的出、穩得住、有發展、能致富」,困難之大可想而知。

三是因病因殘致貧的人群的脫貧。在餘下的這三千萬貧困人裡有一半左右是因病因殘致貧的。另外,65歲以上的老人佔了這個三千萬貧困人口的15%以上。傳統的產業扶貧模式對這些因病因殘致貧的人群很難顯示出效果。

四是內生動力不足之人的脫貧。「坐在門口曬太陽,等著政府送小康」非常形象地描述了這部分人狀況。雖然這批人在三千萬人貧困人口裡面比例並不大,但是非常難處理。他們人不多,但對村民的負面影響很大。他們不好好幹活,還得這得那的,老百姓就很不高興。這也是塊難啃的硬骨頭。

面對這些難啃的硬骨頭,依靠精準扶貧,中國人民打贏了脫貧攻堅戰。

國際

視角下的中國扶貧經驗

中國扶貧是世界扶貧的重要部分。在2017年世界銀行年會上,行長金墉表示,中國的扶貧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故事之一。

撒哈拉以南非洲、印度、中國和拉美成為世界極度貧困人口主要居住國家和地區。在過去幾十年時間裡,世界極端貧困人口比重從40%降到目前的不到10%,中國做出了絕大部分貢獻。中國的扶貧經驗值得發展中國家借鑑。

中國政府為緩解農村貧困所做出的種種決策取得了傑出成就,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讚賞。按照世界銀行人均日收入1.25美元的標準,1981年到1990年,中國減貧人口為1.52億,全世界減貧人口為0.31億;1990年到1999年,中國減貧人口為2.37億,而同期全世界減貧人口為1.69億。也就是說,如果沒有中國減貧取得的成就,從1981年到1999年,世界貧困人口是增加的。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一份報告指出:「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能像中國一樣在扶貧工作中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中國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過70%。

中國的扶貧成功經驗說明,運用市場機制扶貧是「授人以漁」的科學扶貧模式。它讓企業和個人在扶貧過程中能得到相應的經濟利益,讓扶貧可持續;它通過市場經濟意識的灌輸,達到扶志扶本的目的,提高貧困人群脫貧的主動性;它還使扶貧雙方按照市場的價值規律進行等價交換,實現了雙方經濟利益的雙贏。

同時,扶貧開發又是一項周期長、投資大、涉及面廣的系統工程。僅靠經濟發展的外溢效應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必須依靠政府強力推動。扶貧開發必須綜合運用財政、貨幣、產業、教育、衛生和社會保障政策,突破產業發展瓶頸並精準破解實體經濟在貧困地區經營的困難。在這方面,中國創造性地實行了東西協作、對口幫扶體系。實踐證明,先富幫後富,幫扶力度之大,投入人力和物力資源之強,效果之明顯,是傳統扶貧方式不可比擬的。

以扶貧移民搬遷為例。扶貧移民搬遷就是要把那些「一方水土養不了一方人」地區的貧困人群搬出來。不到10年時間,我國一共遷移了超過1000萬人。這是近8個三峽移民的規模。當年在建設三峽時,要動員全國的力量,還在電費裡面加價,一直做了十幾年的工作才搬遷了120萬移民。要完成8個三峽移民的規模,還要實現「搬得出、穩得住、有發展、能致富」,需要協調的內容之多、困難之大,可想而知。

扶貧開發必須廣泛吸納貧困群眾積極參與,所以優化扶貧項目的利益分配,以工代賑、以獎代補,將貧困群眾的收益與自身努力緊密結合,提升其自身的發展活力和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為此,中國在扶貧開發的同時,建立良好的社會保障體系、生態保護體系和法制體系,推進教育資源、醫療資源向貧困人群傾斜,向偏遠地區傾斜。

未來

的中國扶貧

進入全面小康、脫貧攻堅完滿收官後還要繼續扶貧嗎?當然,我國扶貧的徵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打贏脫貧攻堅戰,消除絕對貧困,但相對貧困長期存在,而緩解相對貧困則是未來中國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換句話說,未來的扶貧已非過去意義上的扶貧,新任務、新目標、新變化都將出現在扶貧新長徵的路上。

未來的扶貧首先要從解決絕對貧困向緩解相對貧困轉移。目前,中國的脫貧標準比世界銀行每人每天1.9美元的極端貧困線高出了21.8%。也就是說,中國以高於「國際赤貧標準」的標準擺脫了絕對貧困。但是,相對貧困還在,它是與社會平均水平相比,其收入水平少到一定程度時維持的那種社會生活狀況,各個社會階層之間和各階層內部的收入差異。

第一,一般情況下,我們需要把人口的一定比例確定為「生活在相對貧困」之中。因此相對貧困不是「減少」的問題,而是「緩解」的問題。緩解相對貧困就是要不斷縮小貧富差距,必須確保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增長高於平均增長速度,必須確保在城鄉社會公共服務的供給上不斷縮小差距。這個目標更大,完成起來更難。

第二,要把扶貧戰場轉移一部分到城鎮。從相對貧困的角度看,城鎮中的一部分人收入較低,處於相對貧困的狀態。從收入看,城鎮中的相對貧困人群高於農村,因為考慮到城市房價高,維持基本生活條件的成本高,工作收入的穩定性差,這使得城鎮相對貧困人口更脆弱。所以,應當把城鎮中的低收入人群,特別是城鎮中沒有長期固定工作的流動人群納入未來的扶貧範圍。

第三,要努力關注返貧問題。擺脫貧困是一項長期工作。短期內脫貧相對容易,但要保證長期穩定的「脫貧不返貧」挑戰很大。貧困人群的生產生活環境都比較差,有些人群會難以避免地因各類發展條件欠缺而「返貧」,甚至出現新的貧困。我們現在的政策是脫貧不脫幫扶,脫貧不脫政策,扶貧政策要扶上馬、送一程。因此,2020年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要堅持穩定脫貧,阻斷返貧「退路」,把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提高脫貧質量擺上重要位置。

第四,要著力幫助那些「邊緣貧困戶」。他們原來生活情況跟貧困戶差不太多,但因建檔立卡被卡在貧困戶線外,精準扶貧的優惠政策與資源配置沒有惠及他們。目前,他們其實是最困難的人群。在下一階段,應該把扶貧工作的對象放大到這些人群中。各地行之有效的扶貧政策、產業扶貧、對口幫扶、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小額信貸扶貧以及低保兜底都應當惠及這群人。

總之,經過40年艱苦卓絕的奮鬥,我國已經消滅了絕對貧困。但是,中國步入全面小康社會並不意味著扶貧助弱任務的結束。在新時代,扶貧助弱的更大挑戰將擺在我們面前。我們還要一如既往,用我們的智慧和擔當,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路來!

(作者:湯敏,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專家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參事)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相關焦點

  • 中國社交電商大會召開,芬香榮獲"社交電商扶貧攻堅"優秀企業獎!
    中國社交電商大會召開,芬香榮獲"社交電商扶貧攻堅"優秀企業獎! 來源:財訊網 • 2020-12-22 10:01:42  12月19日,由中國服務貿易協會主辦的第二屆"中國社交電商大會
  • 國務院參事仇保興:啟用對口支援模式,保障白衣勇士戰力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注意到,「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微信公眾號2月7日刊發了國務院參事、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原國務院汶川地震災後重建協調小組副組長仇保興當日撰寫的文章《啟用對口支援模式,保障白衣勇士戰力》。
  • 中國用7年時間創造人類脫貧史上的奇蹟,令全世界矚目
    中國網評論員 蔣新宇在過去10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長胡春華出席了三場會議。這三場會議都聚焦了一個共同的主題——脫貧攻堅。8月18日,胡春華主持召開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全體會議時指出,脫貧攻堅越到最後關頭越要增強風險意識、強化隱患排查,切實將疫情、災情等突發事件對脫貧的影響降到最低。8月21日,他出席克服疫情災情影響確保如期全面脫貧電視電話會議時表示,在脫貧攻堅的最後緊要關頭,必須堅持五級書記一起抓,全方位傳導壓力、壓實責任。
  • 電影《5:47》 :「一個中國好人的扶貧壯舉」
    12月20日下午,「一個中國好人的扶貧壯舉」電影《5:47》啟動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行。  電影《5:47》以原型人物王新法每天起床的時間作為片名,以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背景,以「精準扶貧、感恩社會」為主題,講述王新法在薛家村1000多個日日夜夜,面對薛家村缺水少電、交通不暢、資源匱乏等重重困難,帶領幹部群眾眾志成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感人故事。這是由湖南微歌影業出品的第一部扶貧題材的影片。
  • 「技術烏託邦」猜想:一場2.76億人的線上遷徙能否改變中國教育?
    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國務院參事、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副理事長湯敏發現他曾經不斷寫文章、做實驗呼籲的網際網路教育突然成為了現實。這位研究者在數年的時間中不斷推動「慕課」教育在中國的落地,但並不如預想中順利。「這是人類教育史上最大規模、最大範圍的一次利用網際網路教學的實驗」,湯敏對此點評道,在他看來,如果這件事情能夠持續一個月或者更長時間,一個全新的想法就會紮根在學生和老師的心中,並有可能帶來一次中國教育的廣泛改革。從學生、家長、學校、商業機構到整個教育產業,無一不捲入這場突至的「線上浪潮」,並作出改變。
  • 明初的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海上絲綢之路發展的高峰
    明初的中外交通(一) 鄭和下西洋——海上絲路的發展高峰明代的中國,是當時亞洲最強大的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對亞洲各國均產生深遠影響。明初的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海上絲綢之路發展的高峰、東方文明發達的標誌。對於中國同亞非各國之間發展友好關係具有重要意義。
  • 海外網評:史上最大規模脫貧攻堅戰,中國打贏了!
    如今,中國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提前10年實現了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世界銀行前行長金墉曾評價中國的扶貧事業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事件之一」。美國聯邦參議員桑德斯表示:「中國消除極端貧困的成就,超過了文明史上任何國家。」美國《華爾街日報》近期在報導中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時表示,「這是中國共產黨減少社會不平等政策的一項重要成就。」
  • 偉大壯舉!960多萬易地搬遷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勝券在握
    新華網北京12月3日電(汪亞)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情況。據了解,易地扶貧搬遷是針對生活在「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地區貧困人口實施的一項專項扶貧工程,目的是通過「挪窮窩」「換窮業」,實現「拔窮根」,從根本上解決搬遷群眾的脫貧發展問題。
  • 決勝「伊起小康」 伊利精準扶貧再獲國務院扶貧辦肯定
    作為龍頭乳企,伊利集團率先響應國家政策,積極探索實踐產業扶貧發展之路,助力脫貧攻堅「最後一公裡」。  9月18日,由國務院扶貧辦社會扶貧司主辦,中國社會責任百人論壇承辦的《企業扶貧藍皮書(2020)》發布會暨企業精準扶貧高峰論壇在深圳會展中心召開。伊利落實潘剛董事長提出的「產業基地精準扶貧模式」,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實踐,入選「企業扶貧優秀案例」。
  • 助力扶貧攻堅 一畝田亮相2020中國農村電商供應鏈博覽會
    助力扶貧攻堅 一畝田亮相2020中國農村電商供應鏈博覽會 11月28日,2020中國農村電商供應鏈博覽會在江蘇白馬農業國際博覽中心舉行。
  • 《中國扶貧人物故事》重磅推出,看「小人物」匯聚大能量
    為全方位、立體化記錄此次在中國歷史上甚至全人類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偉大成就,多角度、多維度呈現人民群眾與日俱增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新聞辦公室與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際合作司強強聯手,重磅推出多語種系列短視頻《中國扶貧人物故事》。短視頻彰顯宏大主題這是一系列極具感情色彩的脫貧攻堅短視頻,在內容具象化中,實現了對人的關注和故事性講述。
  • 國務院新聞辦就智慧財產權助力精準扶貧舉行發布會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20年11月26日(星期四)下午3時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甘紹寧,國家知識產權局運用促進司司長雷筱雲,國家知識產權局扶貧辦主任朱興國,湖南省桑植縣委副書記、縣長趙雲海介紹智慧財產權助力精準扶貧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劇場版偶像活動》史上空前的影像公開
    原標題:《劇場版偶像活動》史上空前的影像公開 史上空前的偶像視頻誕生了。 為了舉辦特別LIVE活動《大STAR莓祭》,小莓不斷努力練習,並召開了記者招待會。大空明、霧矢葵、紫吹蘭以及星光學園的學生們也為了幫助小莓而聚集起來。在這裡,我們可以見證小莓的成長。
  • 中央第八巡視組向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黨組反饋「機動式...
    中央第八巡視組向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黨組反饋「機動式」巡視情況發布時間: 2017-06-12 13:33:24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辛聞 | 責任編輯: 張昊關鍵詞: 扶貧辦,扶貧資金,扶貧開發,扶貧工作,四個意識中央第八巡視組向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黨組反饋「機動式」巡視情況
  • 由國務院扶貧辦組織編寫的《中國脫貧攻堅江口故事》《江口...
    近日,由國務院扶貧辦組織編寫的中國脫貧攻堅案例叢書之《中國脫貧攻堅江口故事》《江口綠色減貧道路》由中國出版集團研究出版社出版。由國務院扶貧辦組織編寫的中國脫貧攻堅案例叢書之《中國脫貧攻堅江口故事》《江口綠色減貧道路》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省以脫貧攻堅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大力推進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行動」,創造了貧困落後省份後發趕超的「貴州速度」,成為全國脫貧攻堅的「省級樣板」。
  • 世界航海史上唯一的和平艦隊,鄭和下西洋的偉大壯舉
    在人類文明還沒有開始探索大海之前,所有的國家都被海洋包裹在自己的大陸上。後來隨著大航海時代的開啟,麥哲倫、哥倫布等優秀航海家的名字漂洋過來,出現在一片片新大陸之上。然而航海時代只為出航的國家帶來了財富,對於那些新大陸居民來說卻是噩夢的開始。
  • 中國社會治理與全面小康研討會在京舉行
    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參事任玉嶺,國務院扶貧辦原主任、國務院參事劉堅,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院長彭凱平,《小康》雜誌社社長舒富民,研究出版社社長趙卜慧,國務院扶貧辦財務規劃司原巡視員、中國扶貧網、中國扶貧志願服務促進會聯合黨委書記任鐵民,廣東省惠州市政協副主席黃曉霞,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第一時間》欄目主持人宋鵬飛,貴州省荔波縣縣委書記尹德俊,廣東省惠州市委政法委專職副書記李簫
  • 《2020中國十大首席品牌官榜單》即將隆重揭曉!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品牌人臨危不懼,逆水行舟。疫情初期醫院床位緊俏,卓爾控股董事長閻志調動各方資源捐建七座應急醫院、三座方艙醫院;前線醫療用品奇缺,英科醫療董事長劉方毅向各地醫療幾個狗捐贈上百萬隻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