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陳情令》寫文,也有近30篇了。想不到,時過近一年,關於《陳情令》與《魔道祖師》的紛爭還未停歇。不由汗顏,還是入坑太晚,錯過了無數精彩。
不管什麼事物,都怕先入為主。就像人與人之間的一見鍾情一樣,一旦入了眼,再無別樣紅顏了。所以,看過《陳情令》後還能一如既往地牴觸的人,絕對是《魔道》真粉,值得尊敬。同樣的道理,因《陳情令》共情,不願接受原著的人,絕對是純粹的令牌,也不該遭批判(當然,因劇追人者也大有人在,不在我的討論範圍之內)。
說這話,並非想兩邊討好。第一遍看《陳情令》,是2倍倍速刷完的,而且還是一邊網上查劇情一邊跳躍著看,這樣說來,我也算不得真正的令牌,很慚愧!後來是一邊看原著,一邊把劇又看了一遍,這一下才品出了其中的好,兩個都好,各有各的好,於是,毫不猶豫地入了坑,既粉了《魔道祖師》,也粉了《陳情令》。因疫情得來的三個月的假期,全都投在了這裡。如今,看不進別的小說,也看不進別的電視。所以,像我這樣的,手心手背都是肉,比較起來應該會更客觀一點吧。
《陳情令》既然脫胎於《魔道祖師》,已經是二次創作了,必然會有一些改變,再加上這樣那樣彼此心知肚明的原因,要想完全按照原著拍是不可能的。而這些不同,就成了魔道粉和令牌們鬥爭的導火索。
01情感主線的變化
這是最令原著粉心疼不已且耿耿於懷的核心問題了。明明是至情至性,感天動地的愛情,到了《陳情令》裡被硬生生地改成了兄弟情、知己情,是不是有種心中摯愛被褻瀆的憤怒呢?是不是覺得很為藍忘機不值呢?
看原著,對忘羨的感情很是羨慕,有那麼好的一個人愛著、等著、護著,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啊!這種愛情,只在心心相印,無關性別,男男相戀,強者並肩,毫無違和感。改成兄弟情當然難以接受了。
但是,《陳情令》真的完全篡改了這種情感嗎?絕不是!第一次刷劇,哪怕是走馬觀花,當時沒看過原著的我也立刻斷定藍忘機與魏無羨之間是愛情。有的網友說看到的是知己情,我想要麼是直男,對情感的品悟遠不如女人敏感,要麼看劇時關注的是情節,而非細節。
玄武洞裡,魏無羨暈過去時,藍忘機的口型明明白白告訴我們,他唱的歌名是「忘羨」。
藍忘機看著魏無羨的眼神(尤其是魏嬰歸來後),滿滿的都是寵溺與深情(這一點必須感謝演員的全情演繹),要說是知己情,那得有多牽強呀!什麼是惺惺相惜、肝膽相照的知己,什麼是愛到深處無原則包容的戀人,那眼神會一樣嗎?反正,我是覺得如果知己之間是這樣的眼神的話,這個知己也必然越界了。
別的細節無需多說,慢慢找,處處都有。
有了這個認知,我們才能迅速地在劇裡找到許多藏在暗處的糖,網上才有了那麼多樂此不疲扒開揉碎的陳情文章。
所以說,劇作已經很用心了,這樣的情感定位雖稍嫌曖昧,但已經最大限度地在不觸雷區的安全線內尊重了原著。那還有什麼好遺憾呢?
02情節設計的變化
《陳情令》有劇集的限制,50 集要講完故事,情節就必須緊湊,容不得拖沓,有些內容也就必會做些修改,只看修得合理不合理。仔細比較,改動的確實有不少。
我以為,有的改動能更好地理清故事結構。
例如,原著是用插敘手法,將魏無羨的前世穿插於今生的故事裡進行,雖說主線明晰了,但多多少少還是弱化了前世的故事。
劇作以倒敘手法,從第3集到第33集前半部分講前生,再回到現實,作為電視作品,更容易讓觀眾理清線索,把握情節的推進。同時更加突出了魏無羨為大義而犧牲自我的精神,加上音畫效果,悲劇的震撼力更強,對觀眾的感染力也更強了。
另外還有一些情節的刪改就各有利弊了。
《陳情令》多了忘羨一起尋找陰鐵的過程,藍忘機第一次醉酒的時間放到了少年時,薛洋、曉星塵與宋嵐提前出場,魏無羨直接在不夜天跳崖死了,16年後揭秘聶大死亡謎團時是以刀靈指引……
其實,大部分被改的情節都不大影響故事主體,真正會讓人介懷的恐怕還是落在與情感有關的情節變動上。
例如,在雲深不知處聽學時,忘羨間撩與被撩的互動大大縮水,只保留了藏書閣這一重要情節。兔子的來歷改了,由單純的情感吸引,延伸到了志向的相合上。
魏無羨的死強化了其個人的英雄主義悲劇色彩,卻因此抹掉了藍忘機的深情告白,對原著粉而言,肯定是最大的遺憾吧。
還有最後觀音廟一場戲,因為情感的隱晦,不得不避開了藍曦臣向魏無羨講述弟弟為愛情付出的代價。
此外還有百鳳山的初吻,藍忘機身上烙印的由來,劇作可不敢隨便改了,只好乾脆避而不提……
而這些情節在廣播劇中都演繹得極為精彩。
總而言之,凡是突出藍忘機用情至深的情節大都作了調整,這樣的變化,我們無可奈何,只能感慨,都是過審惹的禍。
03人物形象的變化
總體說來,《陳情令》對《魔道祖師》的還原度還是非常高的,該有的人物一個不少,也絕不多加一個,各種CP也沒有亂搭,不像有些劇,將作品改得連原著作者都不認識了。
原著粉排斥劇版,往往是怕演員演砸了心目中最好的人物形象。這個擔心不是杞人憂天,畢竟我們看到了太多毀原著的例子。而《陳情令》的選角還是成功的。雖然藍忘機的初次露面讓人覺得與心理預期有一定差距,但越往後看,越是喜歡,覺得那種由內而外散發出的清冷氣質與原主極為契合。
劇中所有人物的性格以及內在的品質都沒有偏離原著,這一點難能可貴。這裡不得不誇一誇那群年輕的演員,似乎真是量身定做,為這個角色而生。且不說雙男主,其他如溫柔的師姐、赤誠的溫寧、邪魅的薛洋等等,無不是似從書中走出一般。
真要說變化,可能還是魏無羨大點了。《陳情令》裡的魏無羨更多了一番深情。我以為這不是壞事。比起原著中,藍忘機好不容易等回心上人後,還得時時提防他逃跑,我更喜歡看劇作裡的兩情相悅,兩人的眼神互動總能讓人扒出無限的甜蜜。至少我們不用傷感,藍忘機總是「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了。
不管什麼作品,總有優劣。《魔道祖師》也好,《陳情令》也罷,都有邏輯上不合理之處,但是瑕不掩瑜,他們各自的光彩也都無法掩蓋。兩相比較,終歸會有一些遺憾,但這些遺憾不應影響到我們對作品的喜愛和尊重。
此生不悔入魔道,來世願做書中人。
此生不悔入陳情,來世願做劇中人。
不管是在書中,還是在劇中,藍忘機還是那個藍忘機,魏無羨也還是那個魏無羨,因為他們而誕生的魔道粉與令牌們,其實都是一家人。所以,何須比較,用心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