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索尼影業出品的美國動作科幻大片《機械戰警》宣布公映檔期,2月28日以2D/3D/IMAX格式在國內公映,並曝光了一款名為「控制」的最新預告片。在技術、資本、意識形態「控制」全球的一體化時代,機械戰警正準備用一己之力,向整個世界發起雷霆萬鈞的反控制挑戰:「一切由我掌握。」
自由意志是個幻象
預告在短短30秒內講述了個體與程序在同一具肉身中此消彼長的殘酷鬥爭。奧姆尼公司宣稱將人體放入機器,就意味著程序由此操縱個體,並且程序可以令個體相信,是自己在使用機械身軀。但改造墨菲警官的經驗,卻向全世界證明:人類的同情、恐懼、愛恨怨憎等本能正在改寫大腦內的嚴密程序,最終,是墨菲這個「人」,而非冰冷的計算代碼,來駕馭機械之軀,執行他註定的艱辛使命。
關於「自由意志」的討論,是西方哲學界、宗教界以及神經科學界長期以來爭論不休的話題。這一嚴肅主題對從物理學家轉行做導演的何塞·帕蒂爾哈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因為促使他翻拍這部1987年科幻經典電影的最主要緣由,就是西方「自由意志」與個體間的巨大張力,這個故事以高科技手段重新包裝後,使這一主題更具未來意義和永恆色彩。
配合畫外音與角色獨白,預告片在快速剪輯的同時也交代出機械戰警的生產背景和變裝過程。黑色塗裝的機械戰警,火爆的槍戰場面,耀武揚威的巨大機器衛兵ED-209和漫天飛舞的飛行器,將科技與人性的火力對決展現得淋漓盡致。在此,高科技展現的不僅是手段,更是影片的一大特色。而嶄新主題「自由意志的幻象」、「控制與反控制之間的鬥爭」則交疊出現,振聾發聵。
機械戰警承繼使命
從影市行情來看,2月上旬,院線尚保持著眾多春節檔期的餘溫,新片屈指可數。隨著3月初「兩會」的召開,影市又進入了比較傳統的國產片時期,3月下旬是華語中小成本電影稱霸期,進口片的身影同樣鳳毛麟角。因此,2月下旬至3月初,通常會成為華語電影大片的寒冰期以及進口電影開年來第一個黃金時段。
縱觀過往,從2011年2月《致命伴侶》和《關鍵四號》開始,進口片商在這片華語電影大片稀缺的區域找到了自己最新的「樂土」。2012年,《碟中諜4》與《地心歷險記2》分別擄走6.4億元、3.7億元票房。去年2月在《西遊·降魔篇》逐漸冷卻之後,「後春節檔」又成為《霍比特人》(3.3億元票房)、《俠探傑克》(1億元票房)的天下。而目前終於定檔2月28日的《機械戰警》,將憑藉自身「硬科幻」的經典地位和全新理念包裝,在這段全年影市中非常罕見的「真空期」,成就其偉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