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吃飯的時候,狗友突然給我發來一條快訊:微信支持修改微信ID了!!!
下一秒,我立刻丟下啃一半的蔥油餅,抄起手機直接點進微信ID設置裡,顫抖著按下空格,狂扣空格,刪掉了我EEEEEEX的名字縮寫。
之後長舒一口氣,雙手合十感謝上天,有生之年終於給了我抹去前任黑歷史重新做人的機會,不用再被狗友追問wyrcsxzsl到底是什麼意思:
雖然我還沒想好下一個微信號叫什麼,但我能確定的是,以後就算和範冰冰談戀愛我都不會再用love、angle、生日或者縮寫當微信號了
如果說哲學上,死亡分為三個階段:腦死亡,葬禮上的社會性死亡,被遺忘徹底消失於世界。那麼分手也同樣有類似的三個階段——分手,發朋友圈,找到新歡徹底把狗EX忘記。
但從前微信號不可更改的設定,卻無異於阻斷了年輕人分手後好聚好散的後路。
哪怕當你分手時再peace&love,在連續十來年都在微信上看到他名字縮寫、被觸發失戀PTSD後,不斷被喚醒的委屈和憤怒,只會讓你恨不得有把刀能劈了EX,才能徹底斷了關聯塵歸塵土歸土:
對於看客來說,那些當年一衝動把ex名字寫進微信號的鐵子或許只是個段子,笑笑就好了。
但對那些曾為愛情過度衝動的人來說,那些刻寫前任縮寫的微信號,帶來的影響遠不僅是感到羞恥,有時候甚至是毀滅一切的詛咒。
在知乎、虎撲乃至微博,每年都有幾千個男孩女孩提問「對象微信號用的是前任名字縮寫,這種人是不是渣男/女?」,「要不要分手,挺煩的」:
結果答案裡幾乎100%都在勸分,當中最凌厲的指責,是有人說:
「必須分手,生氣的原因根本不是作不作的問題,而是他竟然會幼稚到輕而易舉許出一生一世,這種男人為了哄你開心,什麼鬼話都說的出來。」
路人紛紛點讚這番言論真相了,翻車老哥只好邊壓抑怒火,邊用掏心窩子道歉:「現在想來是有點幼稚衝動了,但愛情本身就是衝動,至少我衝動是為了向對象證明忠誠,而那些所謂成熟的人,不衝動是為了能有下一個對象。」
但在現任的眼淚面前,這些解釋再多往往也毫無用處,因為愛情確實沒什麼道理也不講道理,在寫著前任縮寫微信號的背後,很難說清究竟誰才是真正的受害者:
對這些老哥來說,若干年後翻車也不能完全怪他們衝動,主要還是怪微信打出世開始,就故意強調「只有一次修改微信號的機會」,越是禁忌,天生越引人犯罪。
而且微信號和qq不一樣,只能用手機號註冊,而在現實裡,換手機號又特麻煩,經常換個號一通訊錄半熟不熟的人得失聯大半,直接社會性死亡。
在這樣的機制下,把現任名字縮寫寫進微信號裡,某種程度下,就等於是籤了個愛情生死契,以分手就Game Over 為籌碼,許下一個無法輕易毀約的承諾。
早年微信剛風靡那會,好多人都是剛進社會從QQ過來的小年輕,兜裡平均沒幾個子,發不起1314的紅包也買不起房,自以為能給到唯一有點分量的承諾,就是把對象縮寫改成微信號:
那會兒微信和QQ最大的區別,就是QQ列表裡90%都是各種QQ群來的狐朋網友,但微信天生就有私密的社交屬性,裡頭的好友不是家人就是同事,和現實有著極強的關聯。
這意味著當微信號改成對象縮寫後,就等於像爸爸媽媽親戚好友們直接官宣「我媳婦/老公是xxx」,從此後戀情不但接受雙方的考驗,還要接受家族的審閱。
就連再認識新朋友的時候,順著love和縮寫,陌生人都會明白你正在戀愛,絕不留半絲出軌的可能性。
甚至有可能直接被打上傻X的Tag
在這樣的價值威脅+社交關係綁架下,就算戀愛中的一方不提出改微信號的要求,另一方都會主動把微信號改成縮寫。
說難聽點,這種行為是自我感動或道德綁架,說真實點,就是當戀愛地位不對等時,獲得安全感的途徑便除了「佔有」對方,就是「被對方佔有」。
想不通這一點,即便微信現在允許改微信號,也改變不了一切只不過從一場愛情悲劇,又變成另一場愛情鬧劇的事實:
情侶之間究竟需要用微信號名字縮寫、情侶紋身、或者情侶頭像來秀恩愛嗎?這個問題比較私人,院辦不能給出一刀切的答案。
但最起碼,我想情侶間一定不需要那些因為EX微信號縮寫、EX紋身、或者心血來潮換了個頭像這種龜毛理由吵架甚至分手,那樣實在是太扯犢子了。
趁著這次微信號可以改名,院辦誠摯建議各位迷途老哥們吃盡年少輕狂的苦後,不要再在同一條陰溝裡翻車,除非你做好了今後繼續為了一串破縮寫,天天胡日鬼說相聲的準備:
如果堅持不改用現任縮寫當微信號被懟也別慫,畢竟不留分手退路才是看起來牛逼的慫逼行為——
不需要再用一串破逼微信號來維繫戀愛裡的安全感,才是真滴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