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0月21日訊昨天下午3點多,陳大伯爆料說:「他發現一個情況,今年偷貓的來得特別早,往年都要冬天才來。
「13、14日連續兩天,我都在小區看到一伙人偷貓,他們騎著摩託車,帶著鐵籠子,籠子裡綁著一隻麻雀,麻雀嘰嘰喳喳地叫,貓一看就鑽進去,就被他們抓起來了。也不知道他們用什麼辦法,貓被抓了之後一聲不響,估計是給吃了什麼藥吧……」
記者核實報導陳大伯住胭脂新村,平時喜歡貓,也特別關心流浪貓。晚上躺在床上,只要聽到屋外「喵喵」兩聲叫,他準會爬起來,穿好衣服,拿上貓糧、手電筒,尋貓去。
我在他家樓下小花園見到了陳大伯,他正雙手叉腰,噘起嘴巴,吹口哨。哨聲響而尖,很有節奏,吹5下,再用手掌在大腿上使勁拍兩下,喊一聲「雨兒!雨兒!」喊完又重複叉腰、吹口哨、拍大腿。
沒多久,一隻白貓跑到陳大伯身邊,他趕緊蹲下,從口袋拿出貓糧,「雨兒啊雨兒,你可是真乖,最近形勢有點吃緊,千萬不要亂跑,小心被人偷走……」
去年6月28日,陳大伯記得清楚,杭州暴雨,他從外面回來,剛進小區大門,看到一隻白貓在樓下轉來轉去,叫聲悽慘,看到陳大伯,白貓不但沒跑,反而在陳大伯腳邊打轉。陳大伯趕緊去拿來貓糧給它吃,見白貓在小區蹲了好幾天,都沒主人來找,於是陳大伯在自家頂樓平臺弄了個小窩,讓白貓住下,因為是雨天遇見,起名「雨兒」。
除了「雨兒」,陳大伯還收養了3隻流浪貓,「雯雯」(母貓,很文靜),「jiang wai」(杭州話,身子很弱,很瘦或小),還有「拐拐」(走路有點拐),都做了絕育手術。
這些貓平時住在陳大伯屋頂平臺,昨天下午,「雯雯」見到我,眼睛瞪得很大,嘶叫起來,「嗖」的一下跑了。陳大伯說,「雯雯」心情不好,見到生人尤其緊張,因為13日晚上,「雯雯」的媽媽「拐拐」不見了,再也沒回來過。
兩個小夥用活麻雀引誘抓貓
「拐拐」不見的第二天晚上,陳大伯在小區裡見到兩個陌生小夥子,他們騎一輛摩託車,坐在後面的小夥子手裡拿著一個鐵籠子,「大搖大擺」地放在社區服務中心門口的路邊上,又從摩託車後備箱拿出一隻麻雀。很多人覺得好奇,圍上去看,陳大伯也湊了上去。
「當時有人問他們是幹嗎的,他們說,抓貓的。」陳大伯一聽抓貓的,馬上想到前一天失蹤的「拐拐」,當時就對抓貓人沒有好感,他追問了一句,抓貓幹嗎去呢?有個小夥子說,當然是賣掉啊!
兩個小夥子邊說邊笑,顯得很淡定,他們拿出一根銅絲,一頭系在鐵籠子上,一頭把麻雀雙腳綁得死死的,倒掛在鐵籠子裡,接著把鐵籠扣子打開。他們裝好站起,叫旁人散開。
陳大伯說,小夥子帶的鐵籠子,是個長方體,長約60釐米,寬約40釐米,高約40釐米,鐵籠有個口子,麻雀就綁在籠口附近。
突然,麻雀撲騰起來,嘰嘰喳喳叫,人群中有人說,「哎呀,還通電了,麻雀估計受不了。」過了十來分鐘,不知從哪兒跑來一隻貓,慢慢地靠近鐵籠子,朝著麻雀走過去,剛進籠子,籠口馬上合上,貓被關在裡面。
圍觀人群躁動起來,有人覺得新鮮好玩,也有人勸小夥子,還是把貓放了吧。
陳大伯一邊看,一邊心裡想著「拐拐」,是不是也被這夥人抓走了?見鐵籠關住小貓,他一步上前抓住鐵籠不放,兩個小夥子馬上站起,喝問陳大伯想幹什麼,陳大伯說:「你們不能這樣抓貓。」兩個小夥子回了句:「管你X事!趕緊鬆手!你住這裡的,小心弄死你!」
因為當時沒人幫忙,陳大伯心想不能跟對方硬來,還是鬆了手,對方把貓帶走了。
後來,陳大伯聽小區居民說,這倆人13日也來過,抓走好幾隻貓,還有人說親眼所見,「拐拐」就是被他倆抓走的。陳大伯聽了,心裡很不是滋味。
「我養流浪貓只是盡個愛心,聽說這些人專門抓貓,抓到了要麼賣掉要麼吃掉,太殘忍了。」
昨晚,小區很多居民告訴我,前幾天見過這夥人抓貓,還有兩個小店老闆說拍了當時抓貓的畫面,可惜天太黑,照片看不清楚。
小區流浪貓為什麼越來越多?
胭脂新村是老小區,陳大伯住7樓。昨天我去他家,看到整幢樓幾乎每層樓道上都放了貓糧。陳大伯說,鄰居們都知道他喜歡貓,這些年下來,大家也跟著他照顧流浪貓,有些居民除了在門前放貓糧,還放個飯碗,盛好水或牛奶給流浪貓喝,流浪貓也漸漸多了起來。
小區流浪貓多起來,會不會影響居民生活?
昨天,我在小區裡採訪了一些居民。
先問了陳大伯同一幢樓住的7個老年人。所有人都說,小貓小狗跟人不一樣,能照顧就照顧。其中4人說,他們的「照顧」也就是看到了不主動趕,如果手上有吃的就給一點,但肯定不會專門收養,因為流浪貓在外面太「野」了,繁衍得又快,身上很髒。
王阿姨快70歲了,她說自己不討厭貓狗,還經常給流浪貓餵東西吃,但有時候流浪貓晚上叫得很慘,又讓她根本睡不著覺。
劉大伯家養了只泰迪犬,有次在小區遛狗,泰迪跟流浪貓差點打起來,泰迪臉上被貓爪劃了好幾道口子,後來打了5次針,所以他不希望小區裡流浪貓太多。
昨晚,我又去問了6個青年和中年人。4個說不會收養,也絕不會讓家裡人收養流浪貓。另2個說可以接受家裡人收養流浪貓,但自己不會。
小王說,小區流浪貓不能太多,特別是發情期的流浪貓,晚上叫個不停,聲音特別難聽,而且只要一隻叫了,肯定有其他流浪貓跟著叫。
女孩小韓說,自己很同情流浪貓,肯定不會去傷害它,但小區流浪貓多了也不好,有次他見到樓下一個人發動車子,剛好有隻流浪貓在車底下,結果當場碾死。
有人討厭流浪貓,說它們在擋風玻璃上拉屎拉尿,但也有人馬上反駁,貓拉完屎會處理得很好,肯定不是貓幹的。
如果小區流浪貓太多,該不該抓?
我發現大家意見不一,有的說流浪貓可憐,說不定今天在這裡,明天就跑了,沒必要抓。有的說可以抓,但抓到了之後,怎麼處理是個難題。
不過所有受訪者都說,如果發現有人抓貓是為了去賣或者吃掉,肯定會勸阻。
被抓的貓大多運到廣東
每年冬天是旺季
最近幾年,杭州誘捕貓的事發生得蠻多,抓到的貓集中後,一般都統一運往廣東,再經過批發零售,進入一些餐館。老貓大多紅燒,小貓肉嫩,一般下火鍋。
在廣東,貓肉的做法大概有三種:紅燒、火鍋、「龍虎鬥」或「龍鳳虎」,「龍」指蛇、「虎」是貓、雞為「鳳」。當地人認為貓肉大補,特別是冬天進補效果最好,所在每年冬天尤其是春節前需求量大增,也是全國各地抓貓人最忙的時候。
抓貓餵貓都有風險
最近杭州好幾個人得了「貓抓病」
一個多月前,一位河南馬女士得了「怪病」來杭就醫,她視力驟然下降,視物模糊,最後發展到猶如置身濃霧。同時左腋窩及左上臂肘部冒出10多個鵪鶉蛋大的腫塊,在河南和北京多家醫院治療無效,9月中旬來到浙江省人民醫院感染科就診。經醫生詢問,懷疑馮女士的怪病可能與貓有關。
8月初,馬女士在自家倉庫發現幾隻出生不久的小野貓,頓生憐愛。之後,她天天給小貓送吃送喝,一次玩樂中,她左手被一隻小貓抓傷出血。當時沒在意,簡單消毒後注射了狂犬疫苗,誰知不久就出現上面那些嚴重症狀。
馬女士最終確診患了「貓抓病」。
貓抓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的感染性疾病,表現為皮疹、腮腺炎、乳房腫塊、中樞神經系統損害、面神經麻痺等等,患者多有被貓等動物抓傷或密切接觸史。這種病潛伏期2-6周,少數可達數月甚至超過1年。醫生說,這種病偏向「秋冬算帳」,每年這個時候,醫院感染科總會遇到幾個這樣的病人。
這段時間,杭州確診「貓抓病」患者有好幾個。其中36歲的杭州人章先生是在郊外救助野貓時不小心被咬,兩周後發病。64歲盧大伯被家裡寵物貓咬傷,半個月後發病。(都市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