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卜力工作室可不止有宮崎駿的作品
大家都知道宮崎駿。
但是可能很多小夥伴都不清楚以宮崎駿老師為核心的動畫工作室「吉卜力」(Ghibli)。
這個以「龍貓」為標誌的動畫工作室成立於1985年中旬。
宮崎駿老師作為日本第一位世界級的動畫導演是吉卜力的創始人兼靈魂人物。
但是也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其他人的光芒。
吉卜力作為日本最頂尖的動畫工作室也有其它非常優秀的動畫導演。
給大家推薦幾部吉卜力出品的非宮崎駿作品。
火垂るの墓(1988)
導演: 高畑勳
主演:辰己努 / 白石綾乃
高畑勳,吉卜力的創始人之一。
日本動畫界的巨匠,因為個人導演作品較少所以並不為大眾所熟知。
相比於宮崎駿的幻想風格,他更偏愛現實主義題材。
正因為這樣的風格,他的作品反而更偏成人化,在國際上備受讚譽。
美國第一位獲得普立茲獎的影評人評價電影為:「最具情緒渲染力、令人反思的電影之一」。
英國電影雜誌《帝國》也將其評為「前十大最令人心情沉重電影」第6名。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二戰後期的日本,一對兄妹孤獨無依掙扎求存的故事。
衣衫襤褸的少年,戰爭的陰影。
漆黑的廢棄山洞,明亮而又脆弱的螢火蟲。
這就是戰後的日本人民的真實寫照。
這種現實主義題材某種意義上比宮崎駿老師的幻想電影更讓人震撼。
耳をすませば(1995)
導演: 近藤喜文
主演:本名陽子 / 小林桂樹
近藤喜文老師是宮崎駿老師欽定的接班人,一個大器晚成的老實人。
他的作品風格和精神內核都完全繼承了宮崎駿老師的衣缽,是一步一個腳印成為卓越動畫師的典型人物。
不幸的是這部電影是近藤喜文老師執導的第一部也是最後一部劇院動畫作品。
1998年,近藤老師在動畫師的黃金年齡因病去世,享年47歲。
吉卜力的衰落跟近藤老師去世後的無人接班不無關係。
影片講述了一個少男少女之間純情而感人的愛情故事。
女主和男主各自為了理想而奮鬥,又相互鼓勵相互扶持。
影片中有非常多有趣的元素,比如男女主角的異國戀。
還有作為重要線索的美國民謠歌手約翰·丹佛的名作《COUNTRY ROAD》。
這部電影中出現的借書卡上寫名字的情節和同年上映的日本文藝愛情電影《情書》不謀而合。
而且本片的走心之處無處不在,各種彩蛋。
比如借書卡上的「三浦美紀」是《櫻桃小丸子》的作者。
類似於有個同學叫魯迅這種梗。
這是吉卜力除宮崎駿老師的作品外,最廣受歡迎的一部動畫作品。
借りぐらしのアリエッティ(2010)
導演: 米林宏昌
主演:志田未來 / 神木隆之介 / 三浦友和
米林是吉卜力年輕一代中最有才華的導演。
這部影片就是他的首部作品,在國際上廣受讚譽。
《日本時報》電影評論家馬克·席林評價:
「在宮崎駿引退後,這部電影給了我希望:吉卜力工作室將至少有一個優秀的繼承人。」
這部電影繼承了吉卜力慣有的想像力和優美畫風。
講述了講述生活在郊外房子地板下身長10釐米的14歲少女,與來此療養的少年相識的故事。
影片情節富有童趣又引人深思。
將少年和小人姑娘之間的溫情感動融在劇情的點滴之中。
不過同樣這部電影也經常被誤認為是宮崎駿導演的作品。
コクリコ坂から (2011)
導演: 宮崎吾朗
主演:長澤雅美 / 岡田準一 / 香川照之
相信看導演的名字大家就已經猜到了,這是宮崎駿兒子的作品。
宮崎駿老師因為太過於投身工作,和兒子的關係一直不好。
所以宮崎吾朗並沒有繼承父業,長大後從事的是建築設計行業。
後來在宮崎駿好友吉卜力另一位創始人的鈴木敏夫的推薦下擔任了《地海戰記》的導演。
可惜口碑一塌糊塗,宮崎駿老師中途離場。
這部作品算是挽尊之作,證明了宮崎吾朗的動畫導演潛力,同時也是他的收官之作。
影片講述了昭和38年(1963年),日本慢慢從戰後衰敗恢復。
整個社會都處於變革時期,新事物不斷出現,舊事物慢慢被淘汰。
為了保護因為東京奧運會召開而將被拆遷的古建築。
少女松崎海和好友風間俊等人一起,展開了行動。
而少年的情愫也在這個過程中慢慢滋生。
這是吉卜力除了《側耳傾聽》外唯一一部偏愛情的動畫作品。
以上就是吉卜力的工作室的老師們,以後就不要全說成是宮崎駿老師的作品了喲~
每個人的作品都值得被尊重,總是被冠以別人的名字,我想這也是吉卜力衰落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