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傳媒技術的蓬勃發展,如今影視劇作的類型已經是越來越豐富了。而關於歷史類題材的影視作品,更是比以往有了極大的進步。其中特別是涉及到歷朝歷代服化道具的搭配和應用,更是為廣大觀眾儘可能還原了千百年前真實的歷史原貌。
譬如,今天小編要和大家探討的歷史話題,便是明代時期那威武霸氣的武將軍裝。至於明朝的軍裝究竟有多威武霸氣,接下來小編就來給大家仔細的介紹一下。
首先,說到古代武將和軍卒的軍裝,那就不得不重點介紹一下在實戰中具有防護作用的甲冑了。明朝時期的甲冑基本上都是用鋼鐵製造而成,同時因為當時鑄造技術已經非常先進的緣故,所以明代甲冑的類別可謂是十分的多樣。
而且,由於明朝的武官制度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最為完備的一個朝代。因此,其軍戎服飾的等級差別自然也就有著非常明顯的不同。譬如,明朝武官一旦位居九品以上之後,便會擁有4種不同的官服(具體分別是:朝服、公服、常服和賜服)。這4種官服中除了常服的實用性較高之外,剩下的3種官服皆為宮廷服飾(不在戎服的範圍之內)。
其次,明朝在推翻元朝恢復漢人統治之後,其軍戎服飾在色彩的搭配應用方面也是與前朝有著很大的不同。一般來說,明朝的軍服大都以紅色為主要的色調。不過,其配色也有許多不同類型。尤其是到了明代末期綿甲出現之後,其色彩搭配更是花樣繁多。
譬如,青布甲、黃罩甲和青白甲等各類盔甲的色彩搭配便各不相同。甚至,就連頭部所戴的盔、巾一類軍服配件的顏色也是五花八門。而正是由於明代鎧甲色彩的多樣化搭配,才使得明朝皇帝在檢閱軍隊時的場面極為壯觀。毫不誇張地說,相較於其他各個朝代而言,明代的軍服可以說是最為帥氣和霸氣(每一款造型都帥出天際,且風格各不相同)。
以下正是明代軍服和配件的幾個簡單案例,相信大家看完之後一定會發現,這些不同款式的軍服和配件完全不遜色於大名鼎鼎的「飛魚服」和「繡春刀」。
第一件:飛碟帽
明代飛碟帽的官名為「大帽」,其外形與蒙古軍的頭盔相似。關於「大帽」在明朝軍隊中的應用可謂是十分廣泛,但明朝軍隊中也並非所有人戴的都是「大帽」。事實上明代軍人在頭盔這一軍服配件方面,確實是還有許多不同類型的樣式存在。
第二件:山文甲
此類鎧甲的甲片一般都是由山字形的金屬片組合製作而成,因此便有了山文甲這個稱號。明代級別較高的軍官在作戰時,通過所穿的鎧甲便是以白色和金色的山文甲居多。毫不誇張地說,山文甲確實是做到了將美觀性和實用性融為一體。
這種鎧甲不僅防護性能極強,同時武將穿上之後也會顯得格外勇猛。自唐代以來山文甲就已經成為了我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類盔甲,西方人將其稱作「中國之星」,而日本人更是直接稱其為「唐甲紋」。
第三件:齊腰甲
明代的齊腰甲主要是戰場上傳令兵所穿的一類衣甲,這種鎧甲的設計基本與腰部齊平。不過,齊腰甲的類別卻是非常之多,大概有十多種不同的類型。
第四件:罩甲
通常位列於傳令兵之後的主帥親兵部隊,其所穿的鎧甲皆為罩甲。根據明代劉若愚所著的《酌中志·內臣佩服紀略》記載:「罩甲,穿窄袖戎衣之上,加此束小帶,皆戎服也」。
除此之外,明代顧炎武撰寫的《日知錄·對襟衣》中也曾這樣記載道:「今之罩甲,即對襟衣也」。還有《戒菴漫筆》裡面對於罩甲同樣有著仔細的介紹:「罩甲之制,比甲稍長,比襖減短,正德間創自武宗,近日士大夫有服者」。由此可見,罩甲在明代軍隊中確實是應用極廣。
第五件:布面甲
關於明代布面甲之所以會在軍中應用的原因,事實上並不難理解。其中一方面是因為明代邊軍主要是在西北和遼東的北方戰場作戰,而這2大地區的氣候溫度都非常低,所以只有將甲片安裝到布衣內層才能達到有效的保暖和防鏽功效。
另外,一般傳統的甲冑在製作工藝方面皆是十分繁瑣。其製作過程不僅要用皮條來編綴,還必須在甲片上鑽出許多用來穿條的小孔。再加上每層甲片都必須以疊加的方式來排布(用料極多),同時對人力的消耗也十分巨大。
而反觀布面甲的製作成本則十分的便宜,雖說其防護性能確實不如一般甲冑,但是其性價比卻是非常之高。所以,這便是布面甲在明代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六件:臂甲
明代環臂甲的原型其實是從東亞傳入蒙古之後,再經過明代改良製作而成的一類護甲。此類戰甲雖不屬於漢族軍隊的原創,但經過明代的改良之後也有了我們自己的風格。
最後,關於明代的軍服和配件類型實際上還有很多。如果大家發現小編還有哪些明代軍服沒有介紹的話,歡迎在下面的評論區查漏補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