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鍋作為最傳統的烹飪工具,幾乎是每一個廚子的必備「武器」,它的導熱速度快,而且呈凹陷的半球形,會使熱力會集中往鍋底聚集,使原料受熱更快、更均勻,這也是為什麼用鐵鍋炒出來的菜、比其他鍋具更好吃的一個重要原因,同樣也是大家選擇鐵鍋的一個重要原因。
但是,家居生活中我們的鐵鍋不乏出現粘鍋、生鏽這兩大難題,同樣的鐵鍋,為什麼廚子久用如新,自己家的卻越用越黑、越粘鍋,其實最主要的問題不在於鍋,而在於開鍋,鐵鍋開好了,自然久用如新,越用越好用。今天,我就給大家詳細講解一下如何開鍋,讓你的鐵鍋也能常用如新,不粘鍋、不生鏽!
鐵鍋在製造好以後,因為運輸或者是存儲的原因,會在上面塗上工業油,用火燒之前,需要先用洗潔精清洗一遍。
洗好以後,我們把鍋放在灶臺上用大火開始燒,從邊緣慢慢燒。因為新買的鐵鍋沒有生鏽,我們沒必要把它燒紅,燒變色就可以了,像這種有一點藍色花紋的樣子。然後慢慢的把整個鐵鍋都燒成泛藍光的樣子。
把洗乾淨的鍋再次放到火上燒熱,把上面的水分燒乾就可以了。
大媽說:
現代家庭烹飪往往喜歡利用不粘鍋帶來的便利,但也別小看傳統的黑鐵鍋。
一、鐵鍋炒菜的好處:
1、用鐵鍋炒菜可以少放油。鐵鍋用的時間長了,表面會自然生成一層油光,基本相當於不粘鍋的效果。做菜時候不必放太多油,從而避免攝入過量食用油。清洗鐵鍋,無需用洗潔精,用熱水配合硬刷子刷乾淨,完全晾乾即可。
2、傳統鐵鍋能避免不粘鍋表層有害化學物質的潛在影響。不粘鍋表層塗層通常含有四氟化碳,這種化學物質可能傷害肝臟,影響生長發育,甚至可能致癌。也有研究顯示,這種化學物質可能導致女性提前進入更年期。用不粘鍋炒菜時,四氟化碳在高溫下會變成氣體揮發出來,並隨著做飯的油煙被人體吸入。此外,不粘鍋表面被鏟子刮擦,四氟化碳會掉落到食物中被人直接吃進肚裡去。傳統鐵鍋沒有這種化學物質塗層,自然也不存在這種危險性。
3、用鐵鍋炒菜能補充鐵元素。高溫下,鐵鍋中的少量鐵元素會滲入到食物中,因此在客觀上起到了補鐵的作用。
二、生鐵鍋有什麼好處:
1、用鐵鍋炒茶的時候會有少量的鐵離子溶入食物中,而人體合成血紅蛋白最重要的元素就是鐵離子,所以長期使用鐵鍋炒菜做飯可以有效治療缺鐵性貧血。
2、加醋主要是與鐵生成可溶性鹽,防止生成鐵的氧化物影響吸收,同時溶解已生成的氧化物。新買的鐵鍋最好先不要炒菜,而是先做些油大的工作,例如煎茄子,炸東西,這樣用過幾次就好了,再由就是每次用過刷完之後(即使用潔潔靈把油都刷下去了也沒關係),不要放置一邊或用抹布擦乾,一定要放到火上烤乾,這樣就肯定不會生鏽了,我家的鍋就是這樣,從來沒生過鏽。
三、 鐵鍋的好處:
鐵鍋雖然看上去笨重,但它堅實、耐用、受熱均勻,並且對人們的身體健康有益。由於鐵鍋導熱度適中,在烹飪中易與酸性物質結合,使食物中的鐵元素含量增加10倍,從而促進血液新生,達到補鐵的目的,因而成為千百年來國人首選的炊具之一。
專家指出:中國傳統的鐵鍋是目前最安全的廚具。鐵鍋多採用生鐵製成,一般不會含有其他化學物質。在炒菜、煮食過程中,鐵鍋不會有溶出物,不會存在脫落問題,即使有鐵物質溶出,對於人體吸收也是有好處的,究其原因主要是鐵鍋對防治缺鐵性貧血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由於鹽、醋對高溫狀態下的鐵的作用,加上鍋與鏟、勺的相互摩擦,使鍋內層表面的無機鐵脫屑成直徑很小的粉末。這些粉末被人體吸收後,在胃酸的作用下轉變成無機鐵鹽,從而變成人體的造血原料,發揮其輔助治療作用。儘管,平時吃的米、面、蔬菜等一般都含有較多的鐵,但是,這些鐵大多數屬於有機鐵,胃腸道對它的吸收率只有10%,而鐵鍋中的鐵屬於無機鐵,很容易被胃腸吸收、被身體利用,用鐵鍋做飯,可使飯裡鐵含量增多1倍;用鐵鍋燒菜,菜餚能增鐵2-3倍,所以說鐵鍋補鐵最直接。另外,用鐵鍋烹飪蔬菜能減少蔬菜中維生素C的損失,因此,從增加人體的維生素C攝入和健康考慮,也應首選鐵鍋來烹飪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