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走進戴玉華家,93歲高齡的婆婆尹學蘭雖然癱瘓在床,但是耳不聾眼不花,說話條理清晰。
「我既然嫁過來了,婆婆就是我的媽,我的親人,照顧她是應該的。」戴玉華是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羅塘鄉張崗村村民。婆婆在她的細心照料下,身體、精神狀況都很不錯。她的事跡在村裡都傳開了,還上了村裡的好人榜。村民們紛紛表示,她能堅持照顧至今,實屬不易。
2010年夏天,戴玉華家準備蓋新房。這一天,他們夫妻倆在田間幹農活。瓦匠來了,婆婆著急喊他回家,一不小心絆倒在地。這一摔可不輕,婆婆大腿嚴重受傷,但老人當時已經83歲了,年事已高不宜手術,只能癱瘓在床了。戴玉華聽到這個消息後,默默地守在婆婆的病床前悉心照料著,直到出院。
按照往年慣例,戴玉華夫妻倆每年農忙結束後還會去淮南務工。考慮到婆婆行動不便,戴玉華便主動與丈夫商量不出去打工了,就在家務農,這樣可以好好照顧婆婆。
變故雖降臨在這個家庭,但卻沒有動搖戴玉華的初心和孝心。從此,照顧老人的重擔就落在了戴玉華的身上。「我既然嫁過來了,婆婆就是我的媽,我的親人,照顧她是應該的。」戴玉華說道。
「倒尿桶、打洗臉水、按摩腿部」,這是戴玉華每天醒來要做的事。忙完了這些,她再打掃衛生、做早飯,並將飯菜端到婆婆床前。戴玉華既要照顧老人和孩子,還要兼顧地裡的農活兒,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忙活,等一切都收拾妥當都是深夜了。
剛開始臥床休養的尹學蘭老人很不適應,幾乎天天哭。作為兒媳婦,戴玉華除了要照顧生活起居,還努力化解婆婆內心的無助和不安。農忙回來,她總會來婆婆的床前跟婆婆嘮嘮嗑,跟她講講有趣的事情。孩子們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也懂得了孝順長輩,經常來奶奶屋裡陪她。在一家人的陪伴下,婆婆的精神漸漸恢復,臉上也有了久違的笑容。「兒媳婦嫁過來有30多年了,至今沒跟我吵過一次架,照顧我也未曾有過一句怨言。」尹學蘭老人說,「她對我是真好,比親閨女還親,我感謝她,要不是她,我早就不在了。」
待孩子們成家後,丈夫也不再外出務工了,夫妻倆在家種了些草莓和甜瓜,順便照顧老人。老人身邊離不了人。十年來,戴玉華夫妻倆沒一起出過一次遠門,也沒能一起去兒子家過幾天。「平時在外幹農活都會惦記著家裡的婆婆,更別提出遠門了,我們不放心。」 戴玉華說道。
時光飛逝,一轉眼十年過去了,戴玉華早已經把婆婆當成了自己的親媽。每天重複著瑣碎普通的事,從不叫苦叫累。「婆婆就是我的媽」,一句簡短的話語,詮釋著人間大愛,是超越血緣的親情。(記者 檀美玲)
【來源:中安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