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進行時」站在「巨人肩膀」上成長

2020-12-04 瀟湘晨報

在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小組發布的2019年度《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當中,有這樣一個信息,我國目前已經形成了多個創新集聚區:以北京為中心的京津冀創新集聚區、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創新集聚區、以廣東為中心的珠三角創新集聚區和以成都、重慶、武漢、西安為中心的區域性創新集聚區。這些創新能力領先地區,是怎樣實現創新要素的加速集聚、創新生態的孕育培植和創新活力的充分湧流呢?前不久,「山西省融合創新企業考察團」走進了長三角、珠三角,借他山之石,謀創新發展之策。

知識管理是一種創新力、創造力

長三角地區處處激蕩著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不竭的動力源自哪裡?又靠什麼保持?第一站考察團就來到上海。鱗次櫛比的高樓,見證著這座城市不斷攀登的創新高度、不斷刷新的創新速度。

上海之行主題是「創新基礎設施建設」。中國知網副總經理劉學東告訴記者,所謂「創新基礎設施」,簡單地說就是為企業的創新活動提供便利的條件,例如科技基礎設施、教育基礎設施、情報信息基礎設施。這些創新基礎設施的基礎就是知識的聚合和管理。目前,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推動下,整個山西出現了一個創新的熱潮,大家都尊重科學、尊重科學人才、注重創新發展。我們希望能夠從政、產、學、研、金、服、用各個創新的環節上來打通這個服務體系,從而助力山西規上企業的創新全覆蓋。

山西錦波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陸晨陽認為,企業創新能力來源於外部知識吸納、內部知識整理,梳理、整理知識的應用,需要這樣一個知識管理平臺,為企業創新提供高效賦能。

身處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管理能力就是一種創新力、一種創造力。在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考察團成員深刻地感受到了上飛人的知識管理創新能力,近距離地體驗學習了企業的知識管理體系建設。國產大型客機C919是中國首架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大型客機,它代表的不僅僅是一個產品的研製成功,更是一套產業體系的建構。用10年來串起一條完整的飛機製造產業鏈,這個難度究竟有多大?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飛機設計支持工程技術所副所長蔣君仁說:「C919項目的成功,首先在於人才儲備,其次是構建知識管理體系,用知識管理提高企業核心能力。」

在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每一位工作人員的辦公桌上都擺放著兩臺電腦屏幕,這是上飛的「雙屏創新」。一塊是日常工作屏,主要是用於設計、做圖、計算等;另外一塊屏相當於一個「知識庫」,裡面積累存儲著12萬個知識點,以及通過採集分析1200萬條文獻數據而形成的1萬個知識圖譜。這個「超強大腦」,可以根據工作需要,隨時調用相關知識,指導工作人員更高效地完成工作。就拿一項工裝設計來說,原來平均需要22個工作日,現在被縮短到了14個工作日。

知識管理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中國商飛知識管理帶來的效率提升,讓前來參觀的山西企業代表深受觸動。山西航天清華裝備有限責任公司李玉貴說:「知識創新在知識管理方面提升智能化水平、建設水平,這是我們學習借鑑的地方。」孝義市鵬飛實業有限公司總裁助理馬小龍表示:「為了企業更好地發展,將搭建企業的知識管理體系。」

為了強化在科研過程中知識的實踐作用,中國知網推出的知識管理與協同創新平臺(OKMS)是一個基於全球大數據資源打造的平臺,現在不僅應用於國家部委和高等科研院所,同時也在為山西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助力。20多年來,中國知網建設的「世界知識大數據」項目已將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85%以上的重要科技數據、市場數據、政府數據進行了系統整合,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創新成果資源整合傳播平臺。

3年前,中國知網在山西設立了數字出版基地,以「世界知識大數據」和知識管理平臺為依託,為山西培育壯大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打造一流創新生態、加快「雙一流」建設提供智力支撐。3年來,山西已經有近150家企業通過知網為創新發展蓄勢賦能。

陸晨陽對記者說:「規模以上企業創新全覆蓋是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也是企業內在創新的主動需求,在知網這樣的知識管理平臺之下,可以對我們的創新活動、創新人才和知識,包括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進行管理,為山西正在建設的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提供技術和基礎管理平臺服務。」

知識管理護航企業創新活動

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是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綜合設計實力最強的企業之一,擁有175項科研成果、256項專利,先後主持制定30多項國家及行業標準。在該院院長農興中眼裡,地鐵設計門檻比較高、系統較多、技術複雜,知識管理系統給科技創新提供了非常有效、高效的知識傳承路徑。考察團在這裡深刻感悟到廣州地鐵用海量經驗構建行業圖譜的創新經驗。

2019年度《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對本年度各省創新能力的提升情況進行了排名,山西名次上升了3位。報告用「轉型動力強勁」字眼來評價山西在推動高質量轉型發展中的積極作為。

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陳勁認為,山西強化創新基礎設施在創新服務中的重要地位,積極打造產業鏈全覆蓋的轉型,是為邁向更高層次的未來產業打好建設基礎。山西產業的發展核心是要鞏固優勢產業,包括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發展。這也迫切需要通過這樣一個以知識服務、信息決策、知識管理為特徵的服務體系建設,為山西產業升級做好戰略轉型和未來引領的服務。

創新基礎設施建設對構建區域創新生態的影響力主要體現在哪裡?陸晨陽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資料庫和大數據數量的幾何級增長,會使它的價值在未來創新活動中更加充分地體現,就好比在高速公路上它有知識和技術作為保障,護航企業的創新活動。

在劉學東看來,創新基礎設施建設既要保證快速,也要保證跑得有質量,這樣它才會起到高質量、高水平、高效率的作用。

企業創新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集聚全球知識大數據的知識管理平臺就如同是那個「巨人的肩膀」,讓更多的企業站上去,持續創新、不斷思考、不斷成長。他山之石,攻己之玉。相信山西的企業家們在學習到「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先進的經驗後,定能量才適用,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激發人才活力,為服務轉型發展積蓄能量。( 沈佳)

【來源:山西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轉型進行時丨站在「巨人肩膀」上成長
    轉型進行時丨站在「巨人肩膀」上成長 2020-12-04 19: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知識就是力量,山西這樣站在「巨人肩膀」上成長
    知識就是力量,山西這樣站在「巨人肩膀」上成長 科學創新鼻祖牛頓曾說過: 「如果我能看得更遠一點的話, 那一定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頓
    「如果我比別人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三百多年前牛頓留下這句膾炙人口的話。之後,每個世代都公認牛頓本人才是無人能比、仰之彌高的巨人,我們都是站在他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遠。無論是微積分、三大運動定律、萬有引力定律或光學理論,每一項都是革命性的理論,為現代科學的發展奠定基礎。
  • 坐在巨人的肩膀上 「幽遊白書」戶愚呂巨像驚現原宿,可以合影喲
    坐在巨人的肩膀上 「幽遊白書」戶愚呂巨像驚現原宿,可以合影喲 動漫 178ACG ▪ 2016-11-14 10:20:12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SARAH BURTON如何塑造出紳士優雅的男裝?
    「我希望大家能以我的作品來評斷我。」SARAH BURTON 曾經在訪問中對自己的個人生活避之不談,這位低調才女從實習生到品牌總監之位,少不了刻苦與努力。模特兒如同畫作中走出來的人物,抽象概念的線條讓人猜想今個系列將站在藝術巨人的肩膀上,塑造優雅紳士。
  • 被評價「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宋PLUS,實際情況如何?
    各大車企對車型的改造和優化的速度,讓我們驚訝,相比於幾年前,無論在造型設計還是動力配置都有了難以相信的更新,以前的國產品牌被消費者各種吐槽,但如今看來,買國產車的人群也越來越多,小編身邊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國產自主品牌,比如吉利博越、哈弗H6、吉利帝豪、比亞迪宋等等,而且他們在購車之後也並沒有碰到網友所吐槽的千奇百怪的毛病,也沒有因為特殊狀況把主人丟棄在路上,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比亞迪宋plus,就是穩定的國產品牌在得到認證之後進行更新升級的車型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牛頓侮辱人之語
    [摘要]「如果我看得更遠一點的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是讀者耳熟能詳的牛頓名言,常常被用來表示謙虛,但實際上,這句話並不是什麼謙辭,而有侮辱人之嫌。光學之爭牛頓稱站在「巨人」胡克肩上牛頓,一位家喻戶曉的科學家,每個中國孩子都知道他與蘋果樹的故事,寫作文也時常引用他的名言:「如果我看得更遠一點的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此表示要謙虛謹慎。不過,牛頓說這句話是有特定的背景和語境的,這源於他與「英國的達·文西」胡克(羅伯特·胡克,以胡克定律聞名)的學術爭端。
  • 牛頓說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老師可不會告訴你,這個巨人是誰
    牛頓說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老師可不會告訴你,這個巨人是誰【搬運、抄襲必舉報!!!全網維權!!!】牛頓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學習過微積分或是物理力學的,想必對他都不會陌生,他一生最著名的發現就是萬有引力定律。除此之外,他的經歷也鼓勵了不少的人。
  • 被評價「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宋PLUS,實際情況如何?_易車網
    各大車企對車型的改造和優化的速度,讓我們驚訝,相比於幾年前,無論在造型設計還是動力配置都有了難以相信的更新,以前的國產品牌被消費者各種吐槽,但如今看來,買國產車的人群也越來越多,小編身邊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國產自主品牌,比如吉利博越、哈弗H6、吉利帝豪、比亞迪宋等等,而且他們在購車之後也並沒有碰到網友所吐槽的千奇百怪的毛病,也沒有因為特殊狀況把主人丟棄在路上,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比亞迪宋plus,就是穩定的國產品牌在得到認證之後進行更新升級的車型
  • 中國農業大學新聞網 綜合新聞 國獎青年丨高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
    牛頓曾說:「如果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高星將自己實驗室的導師和同學們比作巨人,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肩膀,他才能夠到達遠方。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Kwon教授來理學院做學術報告時,高星也與她進行了細緻的課題討論。做科研不能閉門造車,三人行必有我師,學術交流中關於他自己的工作,別人總能提出很好的意見與建議,而學者們的報告猶如指路明燈,照亮了他的科研之路。
  • 看見藝術:「幸運的」提香·韋切利奧,一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巨人
    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在給經常打壓他的前輩胡克的一封信中,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我能看得更遠一點,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先不去討論這句話當時的語境,只從這句話上來看,牛頓說得非常正確。那麼,成為一名偉大的藝術家,首先就要找到一名巨人,爬到他的肩膀上,所以出生的時間十分重要。
  • 楊晨:傳統文學家是站在100年前的巨人肩膀上,但網絡作家是站在昨天...
    11月16日,在2020首屆上海國際網絡文學周的首屆全球原創論壇上,全球內容生態開放平臺正式發布,海內外網文企業代表分享產業實踐成果,行業專家圍繞「網絡文學如何促進全球文化聯結」,對中國網文出海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展開深入探討。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本意居然是牛頓用來諷刺的話?
    「如果我能看得更遠一點的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句話是由頭上被砸蘋果的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說的,這是牛頓寫給胡克(史上第一次成功觀察細胞的人)的信中所出現的一句話,之後就被世人廣泛流傳。這句話其實是牛頓為了嘲諷胡克,在給胡克的回信中說了這麼一句話:「如果我能看得更遠一點的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李光潔:站在巨人肩膀上很幸福
    《大江大河》第一部收視口碑雙贏,李光潔當時也看了劇,當第二部找他出演時,他特別開心:「因為是個全新的角色,所以也沒有太大的壓力,站在巨人肩膀上,和特別專業的正午陽光團隊合作,很幸福」。劇中,李光潔與王凱的對手戲最多,戲外兩人是中戲校友。雖然是頭一次合作,但他們之前已經認識。在李光潔眼裡,王凱是個非常職業且敬業的演員,「拍攝中,我們沒有任何溝通障礙,整個過程都很愉快」。
  • 《聖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為什麼還是失敗?在於4個原因
    《聖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為什麼還是失敗?在於4個原因最近辰東更新《聖墟》慢慢的變成了一天一更,這和天蠶土豆學的嗎?但是為什麼《聖墟》卻名氣極差了》本來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為什麼還是失敗?在於4個原因。《聖墟》失敗的第一個原因:戰鬥場面拉胯。《聖墟》中的戰鬥場面,三言兩語就是打完了,給人的感覺完全就是楚風打幾下,反派就不行了。就拿最新的《聖墟》章節來看,楚風大戰來自上蒼的道子,三拳兩腳就已經把敵人打敗了。
  • 「進擊的巨人」第123話 — 島上的惡魔
    「進擊的巨人(進撃の巨人)」是日本漫畫家諫山創創作的漫畫作品
  • 真人版《幽遊白書》舞臺劇「戶愚呂兄弟」站肩膀,演員努力還原!
    在疫情嚴重影響演藝活動之後,真人版《幽遊白書》舞臺劇終於得以重返觀眾目前,在上周末於東京正式開演第一場,同時現場舞臺劇畫面更是獲得眾多網友讚賞!男主角浦飯幽助在舞臺上使用招牌絕技「靈丸」,這是會有數道燈光同時聚焦在演員崎山翼的手指上,創造出令人驚豔的效果。浦飯幽助和師父幻海,不少人認為知名女星Becky的混血兒表妹Elizabeth Rabone 飾演的幻海看起來太年輕,應該更強調出老妝。
  • 牛頓:之所以我比別人看得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牛頓有一句流傳很廣的名言:之所以我比別人看得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後人往往引用牛頓的這句話來說明一個人應當謙虛如牛頓。但實際上牛頓講這句話是為了諷刺長得矮小、駝背的胡克。事實上牛頓思考問題用了很久。他是從思考拋物體的運動作為切入點的,他是這樣做思維實驗的:假設自己站在一座高塔頂上,朝前方扔一塊石頭出去,那麼石頭會以一個拋物線的軌跡掉落在地上。
  • 豪凌否認天官抄襲直接甩鍋,網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是自由的
    你們說如果是一點小問題粉絲們都還能理解,但是繪夢把人家「巨人」裡兵長砍猴這麼經典的片段都直接用上,就像上面第一條我網友說的那樣,一模一樣。結果這樣的事情鬧得,觀眾和粉絲被人在網上聲討,這個「鍋」不應該你們繪夢動畫出來背嗎?為什麼要讓粉絲和觀眾來給你做墊背?
  • 牛頓曾說:「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這本書介紹的讀書方法讓我豁然開朗,並立即買了一本筆記本,在第一頁就寫下了這篇讀後感,想來因小學初中作文寫過太多形式上的讀後感,寫這一類作文形式的文章一直讓我深惡痛絕,以至於相當長的時間裡面我都不願意在讀完一本書之後記錄下自己的感悟和觸動,但這一次讀完這本書,我很順暢的寫下了這篇「讀後感」,並不在有心理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