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由黃磊擔任總編劇的電視劇《小歡喜》成為了年度爆款。一年之後黃磊因為這部劇也提名了白玉蘭獎最佳編劇。
不過同時被提名的編劇六六以一句「黃磊當編劇是瞎掰扯」,確認黃磊陷入了一種真假編劇的窘境之中。
針對六六的公開嘲諷,黃磊並沒有做出任何解釋,也許是底氣不足,也許是不屑引起網絡罵戰。
但黃磊到底是不是《小歡喜》劇本的總編劇,這一點,我們以事實來說話。
從百科上可以清楚的查到,《小歡喜》編劇一欄寫明的是張巍。
張巍是誰呢?《小歡喜》的原始劇本就是黃巍和她的團隊一起創作出來的作品。
只不過最初的劇本沒有得到黃磊的認可,所以在黃磊的指導下,《小歡喜》幾番修改人物故事線,而且黃磊還將自己的成長經歷融合到了劇本之中。
所以,這才有了黃磊擔任《小歡喜》劇本總編劇一職務。
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也許劇本不是黃磊一個字一個字寫出來的,但是劇本的大綱思想是由黃磊把控和引導的,那這到底算不算總編劇,各位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除去黃磊個人的影響力,《小歡喜》的成功更加離不開整體團隊的功勞。
根據可以查詢到的資料顯示,無論是去年的《小歡喜》,還是之前的《小別離》,它們背後的出品公司都是檸萌影業。
而也正是這兩部優秀的代表作,讓檸萌影業在行業內有了口碑和地位。
所以,檸萌影業最新發行的兩部劇《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也在意料之中成為了近期的熱播劇。
尤其是《二十不惑》,因為真實接地氣的劇情,頻頻成為熱搜上的常客。
觀眾們之所以會這麼喜愛這部劇,原因其實很簡單。
第一就是劇本原創接地氣,劇情真實不出戲
也許一部分觀眾並不知道,《二十不惑》是一部實打實的原創劇本,它主要講述的就是四個即將畢業的女大學生,在畢業與就業中的選擇與彷徨。
在如今這個翻拍,改編泛濫的年代,能有影視公司堅持做原創劇本,確實難得。
而這部劇既做到了原創,又沒有偏離真實生活的軌跡。
當我們看到劇中四位在校大學生不是住在酒店一般的公寓,穿著打扮與現實中大學生無差異時,我們甚至會感嘆,總算在影視劇中,看到了真實的校園環境了。
還有劇中四位女主演的社畜日常,追星常態,宅女生活,網紅經歷無一不與我們真實的生活高度相似。
不管你是追星族,還是人間社畜,總有一款「原型」能在劇中找到對應。
也正是因為這些真實立體的人物,讓不少觀眾直呼《二十不惑》看得過癮,豆瓣7.5的評分太低,說不定隨著劇情的更新,評分後續會繼續上漲。
在國產劇中,觀眾們能打出7.5的評分,已經很不容易了。
第二就是編劇「不裝睡」,求真務實搞創作
上面第一點談到了劇情真實,而要達到真實的基礎條件就取決於編劇們的寫作功底。
在《二十不惑》這部劇中,先後一共有八位編劇參與了劇本創作,年齡大概都在90後至95後左右。
也正是因為編劇團隊的年輕化,所以我們才能在劇中看到了如此多年輕人之間的玩笑用語。
這一次編劇們的「清醒」,也讓我們久違的看到了生活在真實世界的編劇們。
想想以外的國產劇,編劇們筆下的主角生活不是富麗堂皇就是小資情趣,即便是工資三千,住的也都是精裝修的房子,所以,在大部分的影視劇中,主角們的窮只能體現在臺詞中。
這個現象在如今的寫作圈幾乎遍地存在,就像鄭愷所說過的一樣,一部作品,大部分編劇可能寫個大綱後,劇本就丟給了手底下的其他副編完成。
所以才會出現如今市場中「漂」在生活之上的種種劇情。
而看《二十不惑》最大的感觸就是真實,仿佛編劇寫的就是我們現實的生活。當然,這離不開編劇們的實地取材。
據悉,在劇本創作期間,編劇團隊多次外出採訪調研,以來來獲取一手的寫作素材。而也正是因為他們腳踏實地的創作,才有了如今有口皆碑的《二十不惑》。
第三就是導演給力,演員錦上添花
有了好的劇本,第二步就需要好的導演和演員來呈現。執導《二十不惑》的導演名叫黎志,此前他備受關注的一部作品是《北京女子圖鑑》。
這一次再次執導女性題材的作品,黎志導演依然沒有讓觀眾失望。
在演員選角方面,關曉彤,卜冠今,李庚希,董思怡四位女主角都是20歲左右的年紀,與劇中的角色無論是形象還是年齡也都完全符合。
更加值得驚喜的是,四位演員的演技也全員在線,不管是演社畜的卜冠今,還是關曉彤劇中的一秒落淚,毫不誇張的說,她們的演技為這部劇增添了不少光彩。
另一個不得不提的現象是,作為劇中主演之一的關曉彤,《二十不惑》是她目前為止主演過的作品中,綜合評價最高的一部劇,如果後續劇情繼續給力,這部劇很可能成為關曉彤轉型的代表作之一。
由此可見,演員演技的好壞,有時可能真的與作品的質量高低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國師張藝謀說過這樣一番話,在如今的影視劇市場中,最缺的不是好導演和好演員,而是好的劇本,一部作品能不能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優秀的作品和出色的編劇,可偏偏好的編劇,就是目前國內市場上最稀缺的。
這是因為目前編劇們的待遇和地位都遠遠達不到預期,所以才造成了好編劇的匱乏。
我想,如果給予編劇們更多的尊重,更寬鬆的創作環境,好的編劇一定會層出不窮。好的作品也一定會不斷湧現。
希望能在之後的影視劇中,可以看到更多貼近我們生活的作品,同時也更加希望,國內的影視環境,能給予編劇們更多的支持與鼓勵。
我們一個人才濟濟的大國,也應該湧現出更多成熟優秀的編劇,而不是讓某些國產編劇逐漸淪落為「一個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