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婁花 孔敏
嬰兒的衣服中,添加高科技新材料,可以通過印花變化來判斷孩子的體溫或者含鉛量變化,這聽起來是不是很神奇?當衣服遇上「黑科技」,充滿科技含量的紡織企業無疑站上創新製造前沿,「我們致力於技術創新,面料一年就可開發1000多個品種,每年開展的創新項目近百項。」即發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為東說。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青島作為創新創業之城,率先引領,優化營商環境,一批批優勢製造企業,加速產品研發創新,打造綠色智慧產業生態,形成特有競爭新優勢,作為新一代「金花」培育企業,「科技型紡織企業」即發集團優勢製造家居紡織品、產業紡織品、生命科學儀器設備,憑藉紡織材料「黑科技」,成為優勢製造企業典範,助力青島製造邁向青島創造。
服裝「做」心電圖
測量數據精準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具有科技感且能夠滿足功能需求的產品,服裝也是。感應服裝、抗寒服裝、防火服裝正在成為服裝市場「黑科技」明星產品,而這些功能服裝背後的支撐是面料。
即發90%的面料為自己研發生產,蝦殼、大豆都可以被用來提取成分做面料穿在身上。
即發集團紡紗生產線
近日,在即發成品展廳,記者看到即發致力於研究的時尚與科技相結合的功能性面料,觸感輕便舒適。楊為東介紹,精準是其產品創新核心競爭力,「我希望我們研發的人體感應面料做成的服裝,不僅能做到實時測定人體心率、呼吸頻率、疲勞度、睡眠狀態等人體信息內容,更應該像心電圖一樣保證所檢測的數據精準,這是我們智能服裝面料研發的要求。」據介紹,此面料由即發與國內行業頂尖的科研院所合作研發而成,採用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新型傳感器來感應人體信息,並通過低能耗藍牙無線發射器,與智能設備聯動,為使用者呈現生命體徵信息。
即發做到信息化和產業化相融合,助力青島工業網際網路發展。在即發集團紡紗車間,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萬紗錠機器需要300工人,而今只需10個人便能完成作業。智能廠區中梭織機器高效有序,像嬰兒皮膚一樣柔軟的寶寶絨,從塑料瓶子中提取成分所生產的羊羔絨,像一條條靈活的小魚跳躍在每臺機器上,最後輸送全球各地。
始建於1955年的即發集團,從假髮進軍紡織品,65年來不斷創新,從紡織前工序到縫製車間均採用智能設備,打造智能車間自動化生產線,高效生產的面料國內國外市場大放異彩,「嬰兒服裝出口歐洲需要進行200多項指標檢測,目前達到出口歐洲標準的只有為數不多的企業。」楊為東說。
優秀的企業往往具有遠見,有競爭力的紡織產品是紡織企業乃至行業發展的重要支撐,技術與產品需要過硬,也要跨界開拓新視野。「我們現在正和國際上著名企業合作,生產血液透析設備,裡面用的中空纖維血液透析膜和紡織有關,藉助這個合作,我們將打造更專業的生命科學紡織品。」楊為東說。
這意味著,即發不局限於紡織領域,也將跨界在醫療生命科學領域大展身手,讓紡織成為推動醫療發展的重要材料;此外,即發也與化工、化纖等企業合作,研發防油汙、去靜電、防火的紡織材料,製作特種工作服,實現了從家居紡織品向行業紡織品的大跨步。
對標美國蘋果
做科技製造企業
中國製造業處於轉型關口,青島舉全市之力發起「科技引領城建設」大攻勢,搞活一座城,企業生命力十分重要,而企業的生命力在於能不能找到未來發展的科技含量空間,顯然,即發已經找到了。
「傳統紡織企業也能做科技型企業。」楊為東說。即發致力於創新,是他們在響應政策的同時,看到了科技含量的重要性。「一根紡織品帶子,可以經過加工做成手錶錶帶,蘋果手錶的錶帶價值700元,這就是科技含量帶給傳統製造業的警醒。」
將創新作為企業發展基因,協同城市發展,即發創新推出產業化CO2無水染色技術,經過近5年的合作研發實踐,2018年成功運行世界首條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無水染色產業化示範生產線。通過超臨界CO2溶解染料並將染料快速帶入紡織品內部實現著色,整個過程不用一滴水且染色時間縮短,實現了「零」排放,環保而且高效。該項技術的成功產業化,不僅是印染行業的一次技術革命,也必將改變中國紡織印染行業的產業發展方向和發展格局。目前,即發已申請40餘件專利。
即發集團智能信息平臺RFID車間產品檢驗終端
即發實現紡織產品智能感應,且兼顧消費者舒適體驗,一般的感應面料上身不舒服,運動衣只穿幾小時便脫掉,但日常衣服不行,於是即發開始研發儘量貼合人體但實際沒貼上人體的面料,來兼顧感應和舒適度。
楊為東說:「將來,我們也將研發具有在正常溫度下降低膽固醇等療效的特殊材料,當然,這不僅是材料的問題,也和編織的組織結構有關。」即發和東華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國海洋大學、青島大學都有合作,致力於新材料的研發。到目前,已取得眾多專利,整體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引來國際設計師
五到七天快速成衣
在全國,山東紡織名列前茅。從產業鏈來看,紡紗、織布的前端製造佔整個產業鏈70%,但功能性製衣等後端加工的佔比很少。
要從製造大省變身製造強省,最佳的解決辦法是做紡織生態,串聯前後端。於是,即發向前端要科技創新,向後端要創意和設計,著力打造「一個中心兩個平臺」,致力於實現生態完整化、綠色化、科技化。
即發繡花生產線
落地一個中心兩個平臺,打造全產業鏈開放新生態。所謂一個中心就是創新中心,主要包括材料的研發、面料的研發、跨界式研發、服裝研發等全過程,這個過程將是即發及合作夥伴未來發展的「智慧大腦」;一個平臺是圍繞即墨的童裝做社會化開放的紡織類生態平臺,以此打造一個集面料、服裝設計、貿易、新業態的完整產業鏈,實現貿易、研發協同發展,「即墨的童裝發展到了一定規模,有了這個產業鏈,即墨品牌製造將走出即墨,走出山東,走向全國」;另一個平臺是創業平臺,即發將與全國面料、輔料供應商合作,將面料、輔料聚集,以此引進、吸引國際一流設計師前來短期工作,只需要五到七天,便可實現從打版到成型快速落地。「可能國內設計師擅長款型設計,但在面料和款型結合上做得不太好,藉助這個平臺,可以吸引人才,輸出眾多集時尚、舒適、性能、科技於一體的明星服裝產品。」楊為東說。
此外,即發以參股的形式參與了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江蘇)和國家先進印染技術創新中心(泰安)兩個中心建設。
好的鋼琴家也可以是好的作曲家,未來,即發將對面料研發、家居紡織品與產業紡織品製造、服裝科技創意設計、生命科學儀器設備研發、綠色科技紡織新生態落地發起全面攻勢,最終實現製造與品牌同發展,給傳統紡織或製造企業以啟示。
當下,中國製造面臨著重大的轉型關口,素有上青天美譽的青島紡織製造向科技和時尚發力。製造主業集中資源,加強研發來提高產品和服務的科技含量,這是紡織企業轉型提高附加值的一大路徑,65年來,即發堅守品質、誠信、創新六字箴言,做強高質量、高科技紡織,超越客戶想像,未來,即發將以科技做支撐,力爭做好「新金花」紡織企業,用平臺思維做乘法,設計、製造、品牌齊發力,跑出漂亮的倒置「微笑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