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碟固態論:SSD固態硬碟大型橫評
今天的固態硬碟成為了提升系統性能的最好途徑,不僅僅加快了作業系統的啟動時間,更讓應用程式的裝載時間變得飛快。如果用傳統的HDD載入Photoshop等大型程序,至少要用10秒以上的時間。然而如果你換用了SSD的話,當你點擊圖標的瞬間就會打開,你根本無需等待。
在這篇文章中,你將看到目前主流的SSD方方面面的技術解析。將幫助你對SSD的原理和數據存儲的各項技術細節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另外我們還準備了16款各具特色的目前主流PC存儲設備。這包括了SSD固態硬碟,HDD機械硬碟,目前最新的3TB HDD,超大的750GB 2.5英寸硬碟,更有超強悍的7200RPM筆記本硬碟欲與SSD試比高。
消費者的疑慮:真有必要升級到SSD嗎?
普通的PC消費者,並不是果粉,他們更注重的性價比。對於專門用於存儲數據的裝置,消費者最看重的並不是存取的速度而是容量。但這種觀念點正因SSD的出現而悄悄的發生著變革。消費者們通常都會用傳統的HDD機械硬碟的容量參數與SSD固態硬碟相提並論,得出的一個結論就是:SSD太貴了,是高端發燒友的玩意,是燒錢的玩意,作為普通消費者還是老老實實買一塊TB級別的大硬碟比較保險。
今年與往年不同,今年的SSD固態硬碟市場將會是一個真真正正的普及之年。事實上我身邊的不少朋友已經都在使用SSD固態硬碟了。固態普及已經喊了好幾年了,今天的SSD產業已經發展出了一個比較成熟的市場環境。消費者慢慢開始意識到:購買一顆SSD會為整個系統帶來前所未有的性能體驗,這種暢快的感覺是升級一顆處理器或者加一條內存所遠遠無法達到的。
因為現在的電腦中,最慢的部件不是處理器、不是顯卡,更不是內存,而是系統的磁碟部分。SSD給了我們急速的4KB檔位性能體驗,讓整個系統都充滿了生機,讓電腦像是活的一樣迅捷機靈。如果你還未曾體驗過SSD的急速快感,建議你去即將召開的臺北電腦展的廠商展臺上好好體驗一把。
關鍵詞解析:什麼是快閃記憶體?什麼是固態?
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isk、Solid State Drive,簡稱SSD)是一種基於永久性存儲器,例如快閃記憶體,或者非永久性存儲器,例如同步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SDRAM)的計算機外部存儲設備。固態硬碟用來在可攜式計算機中代替常規硬碟。雖然在固態硬碟中已經沒有可以旋轉的盤狀機構,但是依照人們的命名習慣,這類存儲器仍然被稱為「硬碟」。
快閃記憶體是一種典型的非易失性存儲器。它的數據訪問速度介於易失性存儲器和常規硬碟之間。和易失性存儲器相比,非易失性存儲器一經寫入數據,就不需要外界電力來維持其記憶。因此更適於作為常規硬碟的替代品。快閃記憶體是最常見的非易失性存儲器。小容量的快閃記憶體可被製作成帶有USB接口的移動存儲設備,亦即人們常說的「快閃記憶體盤」、「優盤」。隨著生產成本的下降,將多個大容量快閃記憶體模塊集成在一起,製成以快閃記憶體為存儲介質的固態硬碟已成為可能。MLC(Multi Level Cell, 多層式儲存)及SLC (Single Level Cell, 單層式儲存) 使用MLC顆粒的固態硬碟成本較使用SLC的低,但是寫入速度較低、使用壽命也較短。作為常規硬碟的替代品,固態硬碟被製作成與常規硬碟相同的外形,例如常見的1.8英寸、2.5英寸或3.5英寸規格,並採用了相互兼容的接口。
快閃記憶體晶片
從LBA到FTL:SSD實現起來蠻複雜的
LBA(Logical Block Addressing)邏輯塊尋址
在傳統的硬碟中,我們通過尋道來找到硬碟上存儲的內容。 在LBA模式下,我們知道硬碟上的一個數據區域由它所在的磁頭、柱面(也就是磁軌)和扇區所唯一確定。早期系統就是直接使用磁頭柱面和扇區來對硬碟進行尋址(這稱為CHS尋址),這需要分別存儲每個區域的三個參數,使用時再分別讀取三個參數,然後再在送到磁碟控制器去執行。
而NAND型快閃記憶體晶片則沒有物理的LBA,晶片的結構也不是螺旋的磁軌。在寫入數據之前必須擦除才能進行寫入。在SSD中擦除數據是以「塊」為單位。所以SSD物理地址必須經過轉換才能用在現在的文件系統上。這個轉換層叫做FTL。
FTL(Flash translation layer) 快閃記憶體轉換層
在傳統硬碟中,我們的扇區容量一般為512個字節。近年來,為了超越2.1TB容量大關才更新為4KB容量扇區。而在SSD中,快閃記憶體的最基本的存儲單位是「頁」,其容量也是4KB。使用128至256個頁則可以構成一個「塊」。快閃記憶體晶片在寫入數據前必須要先擦除,也就是說不能直接覆蓋。這對於現有的文件系統來說,就產生了許多麻煩。
為了讓快閃記憶體的物理結構與現有的作業系統相兼容,我們會在軟體層,將快閃記憶體晶片的操作虛擬成512容量字節的扇區進行處理。這個過程就叫做FTL。將快閃記憶體的物理地址映射為作業系統可以支持的虛擬地址。
FLT的算法非常巧妙,如果要寫入一個數據,SSD並不會先擦除某個頁的數據,然後再進行寫入。而是將需要寫入的訊息寫入不同的空閒的物理頁中。然後再通過FTL映射,將快閃記憶體晶片上的這個頁標記為無效。由此這個存儲空間就被釋放了。由此可見FTL的算法是否科學和精妙,直接決定著SSD的性能。
快閃記憶體晶片的寫入壽命問題
當有新的數據寫入時需要替換舊的數據時,SSD主控制器將把新的數據寫入到另外的空白的快閃記憶體空間上(標記為擦除狀態)然後更新邏輯LBA地址來指向到新的物理地址。而舊的地址內容就變成了無效的數據,但是要在上面再次寫入的話,就需要首先擦除掉這個無效數據。
快閃記憶體有編程的次數限制,即寫入次數壽命。由於快閃記憶體數據不能覆蓋,寫前必須擦。這樣每次的寫入與擦除就叫做1個P/E周期(program/erase cycles),大家應該都知道MLC一般的寫入壽命是5000~10000次,而SLC是10萬次左右。
舉例來說,三星470系列固態硬碟採用的是三星的K8HDGD8U5M快閃記憶體晶片,採用了32nm製程工藝。轉移到更精細的製程工藝技術可以在一顆晶圓上生產出更多晶片。不過這也減少了晶片的使用壽命。快閃記憶體晶片在50nm製程等級時,可以反覆擦寫10000次,而34nm製程時則變成了5000次。根據三星表示,470系列所使用的快閃記憶體晶片擦寫周期僅有3000次。由此看來美光的25nm製程晶片的耐用度是個不小的問題。
磨損平衡:保持SSD長期健壯工作
WL(Wear leveling) 磨損平衡
在傳統的硬碟中,每個扇區的讀寫利用率是不平均的。一般來說磁碟外徑的空間讀寫速度最快,會被放置一些經常需要使用的數據。而磁碟的中間和靠近盤芯的部位會放置一些比較不容易被訪問的數據。
在SSD中也有這樣的情況,快閃記憶體晶片不同塊、頁的數據更新速度是不同的。很顯然,如果某個塊或者頁的利用率高於其他,那麼它的寫入周期將被過快的消耗掉。由此這裡就會產生一個壞塊。一旦這個壞塊是無法被修復或屏蔽的,那麼這片快閃記憶體晶片也隨之報廢。而一顆晶片的報廢會導致整塊SSD無法繼續使用。因此,這是工程師與消費者最不願看到的情況。
平衡快閃記憶體中每一個塊的負載,保持所有的存儲單元都能被均勻的利用。這就能極大的保持SSD的健康性,保證SSD可以長期可靠的工作。
磨損平衡技術依賴於邏輯和物理地址的轉換:也就是說,每次主機上的應用程式請求相同邏輯頁地址時,內存控制器動態的映射邏輯頁地址到另一個不同的物理頁地址,並把這個映射的指向存放在一個特定的「映射表」裡。而之前過期的物理頁地址就被標記為「無效」並等待之後的擦除操作。這樣一來,所有的物理塊就能被控制在一個相同磨損範圍,保證所有存儲單元能夠同時「老化」。
磨損平衡算法分靜態和動態。動態磨損算法是基本的磨損算法:只有用戶在使用中更新的文件佔用的物理頁地址被磨損平衡了。而靜態磨損算法是更高級的磨損算法:在動態磨損算法的基礎上,增加了對於那些不常更新的文件佔用的物理地址進行磨損平衡,這才算是真正的全盤磨損平衡。目前SandForce和Marvell的主控方案都支持靜態磨損算法。
垃圾回收:保障SSD高速運行
GC(Garbage collection) 垃圾回收
當所有的的SSD空閒空間被寫滿之後,SSD的主控晶片就會將所有標記為「無效」的塊和頁都統一進行擦除操作。將這些離散的數據整合起來重置為「空白」的塊空間。這個操作就叫做垃圾回收。
很明顯當SSD主控進行垃圾回收的時候,會消耗許多處理資源和數據帶寬,這個時候用戶會感到SSD不知道在幹什麼,性能下降非常明顯,甚至是卡頓。由此聰明的工程師們想到利用SSD閒置時,自動進行垃圾回收操作。這樣可以保證SSD中具有足夠數量的「空白」空間,以應對未來的大宗數據讀寫任務。
但你可以想像,如果系統經常進行垃圾回收處理,頻繁的將一些區塊進行擦除操作,那麼SSD的壽命反而也會進一步下降。由此把握這個垃圾回收的頻繁程度,同時確保SSD中的快閃記憶體晶片擁有更高的使用壽命,這確實需要找到一個完美的平衡點。同時垃圾回收時增加的額外的擦除操作就被稱作是「寫入放大」。
對於GC垃圾回收而言,有兩種方式,一個是主動,一個是被動。主動的方式比較容易理解,就是通過用戶自己手動運行軟體,進行垃圾回收操作。當SSD被寫滿之後,SSD不會自動進行垃圾回收操作。由此只有當性能下降劇烈,用戶有所察覺的時候,才會進行手動的垃圾回收。
另一種被動垃圾回收就要高明的多。通過主控的固件程序算法,固態硬碟會自動為每一個經過擦除處理的「空白」塊作一個標記。當SSD整盤的垃圾達到一定數量,需要進行GC垃圾回收的時候。主控晶片會自動尋找到標記等級較低的塊進行垃圾回收。由此這樣做就會做到磨損平衡,確保塊的健康,減少某個塊被頻繁的GC。
TRIM指令:告訴SSD哪些數據是無效的
SSD並非天生麗質完美無瑕,這裡小編先講述一個長期損害SSD性能的一個詬病區塊重寫損失。在固態硬碟長期使用時,會產生許多磁碟碎片,其存取性能會遠不如從前。這是因為在快閃記憶體晶片中,4KB的頁會組成512KB的塊。另外也可以直接對頁進行寫入,但他們必須是空的。在寫入操作時,如果一個塊中被一個頁所佔據,那麼驅動器就會重寫整個塊。當讀取較大區塊的時候,它會被直接放在緩存中,然後在緩衝中進行修改,最後在將整個塊進行回寫操作。這樣繁瑣的存儲區塊操作需要佔用更多的時間,同時也會消耗緩存的寫入性能。
有讀者會發問,固態硬碟中有許多空閒的存儲區域,這裡有大量的未被佔用的頁,可以直接對其操作,這樣不就行了?但小編我很遺憾的告訴你,這不可能。當Windows刪除一個文件的時候,它並不會真的從驅動器上抹去這個文件。在快閃記憶體晶片中也是如此。它會被標記成「已刪除」,但是其內容不會真的被抹掉。從技術角度而言它仍然霸佔著這些存儲空間。這也就是為什麼通常我們的SD、CF卡在數位相機中,不小心將照片刪除後,仍然可以完美恢復的原因。因此快閃記憶體控制晶片會發現這些被「存儲」著的已刪除文件,並且將這些塊視為大容量區塊,並頻繁的在緩衝中挪移。
史上率先支持TRIM的Intel X25-M固態硬碟
在SSD的世界中,要想得到有效的空閒空間,必須複製所有的有效頁到新的空閒塊裡。SSD需要使用垃圾回收機制擦除舊塊中的信息才能寫入新的數據。TRIM指令可以幫助SSD區分哪些塊是被標記「無效」,哪些是可以被用於直接寫入數據。由此可以讓主控晶片對於不同狀態的NAND空間區別對待。這樣就減少了「寫入放大」,減少了不必要的P/E周期。同時主控晶片對於「有效」頁的處理任務量也變少了,這樣也可以大大提高垃圾回收的效率。
Windows 7中開始支持這項技術,但令人遺憾的是目前的Mac OS X並不支持這項技術。據說蘋果在6月新發布的Mac OS X 10.7 Lion中將會進一步對TRIM進行支持。或者如果消費者等不及Lion,還可以冒險使用第三方的TRIM支持插件來實現。
坑爹呢?說說SSD中的預留空間
OP(Over-provisioning)預留空間
選購SSD是一件很鬱悶的事兒,尤其是看包裝盒上那些可憐巴巴的容量標籤。很多消費者都會比較憤怒:為什麼SSD在Window下顯示的容量與SSD外包裝上標稱的容量有如此巨大的差異。明明買的是一塊128GB的固態硬碟,在Windows下可以使用的也就是100多個GB了,這不是坑爹呢麼?懷有這樣憤怒的消費者請稍安勿躁,且聽小編我來給大家詳細解釋一下SSD中的OP預留空間的事兒,也許您就可以釋懷了。
預留空間一般是指用戶不可操作的容量,為實際物理快閃記憶體容量減去用戶可用容量。這塊區域一般被用來做優化,包括磨損均衡,GC和壞塊映射等等。預留空間一般可以視作三個等級。
首先SSD容量會有固定的7.37%損耗。這個數字是如何得出的哪?我們知道機械硬碟和SSD的廠商容量是這樣算的,1GB是1,000,000,000位元組,即10的9次方,但是快閃記憶體的實際容量是每GB=1,073,741,824,即2的30次方,2者相差7.37%。所以說假設1塊128GB的SSD,用戶得到的容量是128,000,000,000位元組,多出來的那個7.37%就被主控固件用做OP了。
其次是來SSD自製造商的設置,通常為0%,7%和28%等等。SSD製造商會根據自己的快閃記憶體顆粒品質,質保年限,或者是真對的市場階層進行設置。打個比方,對於128G顆粒的SandForce主控SSD,市場上會有120G和100G兩種型號賣,這個取決於廠商的固件設置,這個容量不包括之前的第一層7.37%。另外,如果是針對企業級市場,那麼預留的空間就要更大。如果針對的是廉價的消費級市場那麼為了討用戶歡心,也許就預留的少一些,甚至不做預留。
最後一方面是用戶在日常使用中可以分配的預留空間,像Fusion-IO公司還給用戶工具自己調節大小來滿足不同的耐用度和性能,而用戶也可以自己在分區的時候,不分到完全的SSD容量來達到同樣的目的。
預留空間雖然讓SSD的可用容量小了,但是可以減少寫入放大,提高耐久和可靠性,提高SSD的讀寫性能。
寫入放大:談起這個詞兒小編就膽寒
WA(Write amplification)寫入放大
因為快閃記憶體的特性決定了,在寫入數據之前必需先對快閃記憶體存儲單元進行擦除才能改寫。在執行這些操作的時候,移動或重寫用戶數據和元數據不止一次。這些多次的操作,減少了SSD的寫入壽命也增加了無謂的寫入量。寫入放大係數是SSD控制器實際寫入區塊的容量總和與實際文件大小的比值。寫入放大為1時是最合適的,也就是說,你想寫入16KB的文件,SSD實際寫入了16KB的文件,更高的寫入放大意味著SSD更短的壽命和更低的性能。因此,寫入放大是衡量主控性能的重要指標。所有的算法優化技術都是為了降低寫入放大。
早在2008年,Intel公司和SiliconSystems公司、第一次提出了寫入放大並在公開稿件裡用到這個術語。他們當時的說法是,寫入算法不可能低於1,但是這種說法在2009年被SandForce打破,SandForce說他們的寫入放大是0.55。需要指出的是SiliconSystems公司也正式在2009年被西數收購的高端SSD公司。
上文已經指出一個頁的容量是4KB,一個塊的容量是256個頁,即1024KB。那麼最壞的情況是實際寫入一個4KB容量的數據,導致了整個塊的1024KB容量數據的寫入操作。這裡的寫入放大係數就是256倍。當然這也是最壞的情況。這不僅僅耗費了快閃記憶體晶片的P/E周期,也大大影響了SSD的讀寫性能。
寫入放大也有兩種情況需要分別考慮。一種是持續的寫入,在連續的空閒塊進行數據寫入,有可能將放大寫入係數控制在1以內。實際應用中一般會在1與2之間。同時廠商和消費者可以預設一定的OP,來進一步減少寫入放大。例如,你有一個256GB的SSD固態硬碟,你僅僅劃分出128GB的容量來進行存儲,那麼一旦你遇到最壞的整塊重寫情況發生,那麼你也能將對NAND快閃記憶體的損耗減少3倍。
另一種是隨機4KB寫入,目前的SSD主控晶片對於100%的4KB隨機寫入控制的都不錯。即使再最壞的情況下寫入放大的係數也會控制在20倍以內。
影響寫入放大的各種因素
對於寫入放大係數來說,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首先,對於GC垃圾回收來說,雖然能增加寫入放大的係數,但是這個對SSD硬碟的性能會有較大的提升。而被動的垃圾回收也不會影響寫入放大係數。因此,只要算法科學合理,就可以提高其效率。
對於OP預留空間來說,這對於改善寫入放大係數有很好的效果。但是這必須在SSD上劃分出一片空間,而用戶也無法利用這些空間進行存儲。
對於TRIM指令來說,可以改善寫入放大係數。它可以告訴主控晶片,那些數據塊是存儲區域,不必做GC垃圾回收處理。
另外,寫入放大係數還和SSD的容量有很大的關係,SSD的容量越大,其可以利用的空間越多。無論是GC還是TRIM都會為其留有足夠的空間施展。因此,SSD的容量越小,其寫入放大的係數就越高。
安全擦除(Secure Erase),有點類似HDD上的全盤格式化,它可以減少寫入放大係數,它可以清除SSD上的所有數據,讓SSD恢復到出廠時的性能。
在寫入方面,連續的持續寫入大容量文件,要比隨機的寫入小容量文件好。因為上文已經指出,理論上來說持續寫入的係數為1,當然這是最最理想的狀況。
總的來說,寫入放大是關鍵的SSD指標,快閃記憶體的寫入速度比讀取速度慢的多,所以現在的SSD主控制器用多通道來提升寫入速度。如果寫入放大太高,意味著一樣的操作需要寫入更多的數據,這樣速度自然快不起來。一個主控的好壞主要體現在寫入放大上。如果大家都一樣的通道數,顆粒也相同,但差別為什麼會那麼大。原因就是一個寫的少而另個寫的多。一切算法技術的根本目標是要儘可能的減少寫入放大。
雙倍性能:DDR 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有多快?
在快閃記憶體業界,有兩個互相競爭的高性能晶片規範組織。ONFI是其中之一,另一個則是大名鼎鼎的JEDEC。ONFI的陣營中,是由Intel、美光、海力士等幾家國際大廠為主導。而ONFI 2.0也已經成為了業界目前最先進的高性能快閃記憶體規範。而三星和東芝另起爐灶,最新DDR標準叫Toggle。現在業界開始慢慢的達成統一,Toggle與ONFI宣布互相為之兼容。
如果你知道DDR的運作原理,就能很好的理解ONFI 2.0的機制。DDR本質上不需要提高時鐘頻率就能加倍提高SDRAM的速度,它允許在時鐘脈衝的上升沿和下降沿讀出數據,因而其速度是標準SDRAM的兩倍。ONFI 2.0也利用了相同的差分時鐘信號機制,在同一個信號源,同樣的時鐘頻率下,得到了更快的數據吞吐量。同時這樣做也更加節能。不過就像是從SDRAM過渡到DDR一樣,其快閃記憶體控制晶片也要提供相應的支持。
根據三星網站上公布的數據,如同第一代DDR一樣,第一代DDR NAND可以支持高達133Mbps的帶寬。目前的普通的SDR 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帶寬僅有40Mbps。你可能會懷疑,這個數字的真實性。通過X8層的組織以後,每顆晶片可以支持133MB/s的數據吞吐量。隨後ONFI還制定了後續的166和200MB/s接口規範。在明年三星可能會使用400Mbps的DDR NAND型快閃記憶體晶片。
接口解析:充分發揮原生SATA 6Gbps性能
要想發揮出SATA 6Gbps接口的全部性能,必須要使用Intel的新SNB平臺,因為其SATA 6Gbps磁碟控制器非常強悍。充分的榨取了SATA總線的帶寬。要知道老的ICH10R南橋晶片,最多僅能釋放出650至700MB/s的帶寬。除此以外,市面上大多數晶片組並非是原生支持SATA 6Gbps,許多主板廠商都採用了額外的第三方晶片,從而讓主板支持這一接口。當然你可以試想一下,由主板晶片組原生支持的SATA 6Gbps接口勢必要優於第三方的橋接晶片方案。由此在本次測試中。我們也採用了最新的Intel P67主板作為測試平臺。
隨著Intel SNB處理器的發布,與之搭配的Intel 6系列晶片組也隨之推出,Intel 6系列晶片組會有P67、H67、Q67、 Q65、 B65、 H61等等晶片組,不過市場上的主流產品應該還是像5代產品一樣,主要以P67和H67為主打產品。而6系列晶片組除了可以支持LGA 1155接口的SNB處理器之外,它最大的特色就是支持2個原生的SATA 6Gbps接口。
本次評測採用的是Intel原廠DP67BG主板
Intel的P67晶片組是定位中高端市場的晶片組,它可以支持處理器中的單條16通道的PCI-E X16或者是雙條的PCI-E X8顯卡擴展,另外,P67主板不能夠支持SNB處理器中的核芯顯卡,當你在P67上使用SNB處理器時,無法使用它的核芯顯卡功能。其它支持方面,基本與H67相同。
Intel原廠DP67BG主板,採用P67晶片組
磁碟接口方面:Intel DP67BG主板板提供了四個SATA 3Gb/s(黑色接口),以及兩個SATA 6Gb/s接口(藍色接口)。
主控晶片,固態硬碟強勁的心臟
由於固態硬碟技術與傳統硬碟技術不同,所以產生了不少新興的存儲器廠商。廠商只需購買NAND存儲顆粒,再配合適當的控制晶片,就可以製造固態硬碟了。新一代的固態硬碟普遍採用SATA-2接口。在SSD固態硬碟中,對於性能和可靠性影響最大的就是其控制晶片。目前的主流SSD控制晶片廠商有:Intel,Sandforce,Marvell,Indilinx,Micron,Toshiba,Phison,Samsung,JMicron。
SandForce公司是一家半導體晶片設計廠商,其固態硬碟控制晶片核心解決方案在世界處於領導地位。他們發布的首款固態硬碟控制器是SF-1000系列。其中的一個分支,SF-1200系列被用於消費級固態硬碟市場,而另一個分支SF-1500系列被用於企業級固態硬碟市場。這兩款SSD控制晶片具有相同的硬體結構,他們的差別在於內部的程序有所不同。而消費級的SF-1200在2010年大放異彩,成為了市場中的許多固態硬碟生產廠商的首選方案,同時也被廣大的消費者所接受。
在2010年,SandForce鷹擊長空其SF-1200控制晶片成為了業界的佼佼者。為了做到這一點,SandForce的工程師們不斷努力創新,並且不斷絞盡腦汁改善SSD固態硬碟的性能、耐久性和可靠性。同時致力於降低SSD固態硬碟的成本,為其大規模普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些都是SandForce正努力在作的事情。
SandForce方案解析:眾多合作夥伴支持
除了PQI之外,SandForce還有許多合作夥伴。就目前的產業格局看來,事實上SandForce作為一家固態硬碟主控晶片方案的設計商,其擁有的合作夥伴是最為眾多的。
也許作為看官的您,對於這張圖表來說,它既不是露胸翹臀的模特,又不是多麼振奮人心的評測結果。也許很難給您帶來怎樣的震撼感。但是這張圖表對於整個SSD產業來說,卻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這張圖中我們可以看到SandForce籤署了34個戰略合作夥伴公司,而我們小熊在線也評測過其中大多數的SSD固態硬碟產品。
回顧2010年以來,與SandForce展開密切合作的公司越來越多,而基於SandForce方案的固態硬碟產品也越來越多。這樣的發展格局非常樂觀,因為整個SSD產業環境來說,不僅僅是SandForce自己的產品研發團隊在孤軍奮戰,有越來越多的合作夥伴的工程師加入其中。反觀其他固態晶片方案商,Intel僅有寥寥數家合作夥伴,一個金士頓,一個Buffalo,還有幾個跟夫妻店似的小廠子。再說說Marvell,主控晶片的實力確實不容小視。Crucial的C300幾乎在2010年成為了速度最給力的SSD。經過大概1年半的努力,我們看到了Crucial、建興、浦科特、威剛等公司的加盟。近日我們也得到了最新的消息Intel的最新款510固態硬碟採用的正是Marvell的最新主控晶片。Intel的倒戈似乎會讓整個SSD產業重新洗牌。Marvell似乎要與SandForce一較雌雄的韻味。
方案解析:SandForce SF-1222TA3晶片
信不信由你,固態硬碟的測試工作,小編我作的很多了。有時候感覺SandForce SF-1200這樣的固態硬碟控制晶片方案,就像是鴨子一樣。你看上去它非常的平庸,與其他會飛的鳥兒沒有什麼不同。而當鴨子能在水裡自由的暢遊,嘎嘎的叫起來的時候,你又會覺得它確實非常的神奇。SandForce SF-1222控制晶片是面向消費級的SSD主控方案。它支持SATA 3Gbps接口,可以適用於各種標準的SATA設備。不過令人的有些許遺憾的是,它並不支持SATA 6Gbps接口。它支持SandForce研發的DuraClass技術,可以讓MLC快閃記憶體晶片的耐用性和可靠性得到大幅增強,2xnm和3xnm製程的快閃記憶體顆粒一般可以實現3000至5000的複寫次數。同是它還支持RAISE技術,這有點像是傳統的HDD RAID陣列中的數據保護機制。最後它也支持AES-128自動加密保護。
在整個電路板上,有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它並沒有支持外置的高速緩存晶片。你不會在PCB上看到單獨的一顆DRAM晶片作為數據緩衝。這樣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達成更快的數據交換。不過這也需要使用一部分存儲容量作為代價的。因此我們將看到,這一款芝奇的固態硬碟,容量僅有115GB,而不是典型的128GB或120GB。雖然犧牲了些許的容量,但是SandForce SF-1222的這種設計卻換來了較高的IOPS性能,在下面的實際測試中,大家可以留意一下。
方案解析:MARVELL新一代半導體公司
美滿電子科技(Marvell)有限公司創建於1995年,是全球頂尖的無晶圓廠半導體公司之一,也是全球發展最快的半導體公司之一。公司在全球的員工數量近6000名,國際研發中心遍布美國、歐洲、以色列、新加坡和中國,並在存儲、通信、智慧型手機和消費電子半導體解決方案等領域佔有領先地位。
MARVELL:新一代半導體公司
美滿電子科技(Marvell)公司創立於1995年,總部位於美國加州的Santa Clara(聖塔克拉拉),是由印尼華僑周秀文博士及妻子戴偉立女士、胞弟周秀武共同創辦的。作為一家頂尖的無晶圓廠半導體公司,公司每年售出近10億顆晶片,公司2010財年(截至2010年1月30日)的收入達28億美元。Marvell在微處理器體系架構及數位訊號處理方面的專業知識,極大地推動了大容量存儲解決方案、移動與無線技術、網絡、消費電子產品及綠色產品等平臺的發展。同時,藉助於自身超強的設計及混合信號設計能力,Marvell可為客戶提供最關鍵的核心器件和模塊,幫助他們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目前,Marvell已經與全球知名的領導廠商和服務提供商都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係,包括RIM、中興、華為、摩託羅拉、中國移動、微軟、希捷、東芝、三星、思科、HP等。同時,Marvell在行業裡也贏得了技術創新的美譽,並被競爭者稱之為最難超越的對手。
MARVELL公司願景:在未來,生活中使用的各種互聯設備,包括手機、平板電腦、信息家電、智能家居都可以無縫地連接,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通過各種屏幕實時獲取自己喜歡的內容,盡享移動生活的美好!
Marvell 88SS9174主控晶片
作為全球發展最快的半導體公司之一,Marvell為以下市場提供卓越的技術和產品平臺:
移動與無線技術:
從筆記本電腦到智慧型手機再到遊戲設備,從家庭到辦公室再到酒店客房,無線與移動技術早已觸及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Marvell的解決方案能夠支持移動與無線設備的整個價值鏈,為企業級用戶乃至消費者提供全方位多媒體體驗與體貼周到的服務。另外,Marvell還提供業界頂尖的電源管理技術,可延長電池使用時間,不僅易於使用,安全性也很高。
存儲解決方案:
Marvell是數據存儲晶片解決方案的市場領先者,服務於消費市場、移動產品市場、桌面產品市場及企業市場等眾多領域。公司的存儲解決方案使客戶可以打造出用於硬碟驅動器、磁帶驅動器、光碟及固態硬碟,以及主機適配卡與橋接卡的大容量產品。
網絡:
Marvell致力於打造極度可靠耐用和具有極高恢復性的網絡產品。無論是穩健的企業網絡應用,還是消費者與小型企業解決方案,Marvell網絡產品均能夠無縫支持網絡生態系統的各個環節,時刻「穩健運行」。
消費電子:
Marvell擁有引領業界的存儲技術、網絡技術、無線與移動技術,以及屢獲殊榮的視頻處理產品,出色的解決方案為一些尖端消費型設備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Marvell一直致力於微處理器體系結構的創新發展,向著高度集成化與高度可擴展性方向大步邁進,其出色的技術使得消費者不管是在家中還是在旅途中都可以輕鬆管理與使用各種信息,享受科技帶來的樂趣!
綠色技術:
無論是作為供應商還是技術使用者,Marvell始終堅定不移地開發綠色技術,響應節能減碳的號召。Marvell擁有數字功率因數校正(PFC)控制器這一尖端電源管理技術,堪稱交/直流電源與低功率LED及CFL照明解決方案方面當之無愧的能效專家。
SSD參評產品簡介:浦科特 PX-128M2S 128GB(上)
浦科特在今年年初新推出的PX-128M2S固態硬碟,有著128GB的超大容量。同時搭載了世界上最先進的Marvell 88SS9174固態硬碟主控晶片。結合東芝的高品質快閃記憶體顆粒,和128MB的DDR3高速緩存機制,為我們帶來了世界上最快的固態硬碟產品。另外它也有這浦科特磐石一般的做工和三年固保服務,長達1,500,000小時的無故障使用時間。特別是有獨家的即時恢復技術,讓這顆SSD使用十年也不會出現性能縮水的問題。
當然,除了主控晶片和快閃記憶體顆粒以外,固態硬碟的固件算法對於SSD的性能發揮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優秀的固件算法,可以更好的平衡SSD上每一顆快閃記憶體的寫入負載,讓固態硬碟的耐久性更強。優秀的固件程序可以巧妙的在頻繁的讀寫時,讓主控晶片忙裡偷閒休養生息,不斷進行TRIM為固態硬碟回收文件碎片。同時,優秀的固件程序還可以減小固態硬碟的寫入放大係數,讓固態硬碟的快閃記憶體晶片減少寫入磨損,提高快閃記憶體的壽命,減少壞塊的發生機率。
浦科特的浦科特M2S系列固態硬碟,採用了堪稱世界上最快的固態硬碟主控方案。2011年1月,M2S系列固態硬碟開始批量生產。而當時的內部固件版本僅僅是v1.00。時間跨度到了2011年4月,搭載全新v2.00固件的新版M2S系列固態硬碟開始大面積鋪貨,這也讓小編激動不已。
浦科特PX-128M2S固態硬碟,外包裝
浦科特PX-128M2S固態硬碟真身。表面採用極富質感的金屬拉絲風格
背部特寫
SSD參評產品簡介:浦科特 PX-128M2S 128GB(下)
主控晶片:Marvell 88SS9174
浦科特M2S系列固態硬碟,採用了被譽為是世界上最好的Marvell 88SS9174控制晶片。這款控制晶片是目前業界最高級的一顆SSD固態硬碟控制晶片,它是整個SSD的靈魂。這套方案可以達成業界最快的讀寫速度。
一般的固態硬碟通常會採用標準的2.5英寸硬碟的規格和外形。在固態硬碟內部會使用一個較大的電路板。而浦科特M2S系列固態硬碟則不同,它的體積要比市面上普通的標準2.5英寸硬碟小很多,其內部的PCB板是一個標準的1.8英寸筆記本硬碟的規格。它不僅僅可以適用於2.5英寸硬碟艙位,更可以適合1.8英寸硬碟艙位。你可以輕鬆將自己的超薄超輕筆記本,升級到理想的固態硬碟存儲方案。
另外它搭載有一顆容量高達128MB的DDR3高速緩存晶片,為整顆SSD的讀寫提供高速的數據緩衝。它可以大幅提高SSD的突發讀寫速度,特別是當SSD需要頻繁修改數據時,可以使其性能發揮到極致,又可以大幅提高SSD快閃記憶體晶片的壽命。
南亞DDR3 128MB DRAM晶片
浦科特M2S系列固態硬碟採用了東芝最新的Supercharged Synchronous NAND增壓同步型快閃記憶體晶片。各個版本的固態硬碟在PCB的正反面均配備了8顆快閃記憶體晶片,但是型號和容量有所差別。128GB版本:東芝TH58TVG7D2FBA89 * 8。256GB版本:東芝TH58TVG8D2FLA89 * 8。
東芝快閃記憶體晶片
SSD參評產品簡介:浦科特 PX-256M2S 256GB(上)
Plextor最新款SSD固態硬碟PX-256M2S。它採用的是Marvell公司製造的88SS9174主控晶片,同時搭載了東芝最新的Supercharged Synchronous NAND增壓同步型快閃記憶體晶片,容量高達256GB。這樣的組合使它成為了世界上最快的SSD固態硬碟。PLEXTOR在光存儲領域的領先地位是盡人皆知,而SSD也屬於存儲類產品,由此固態硬碟同樣也是PLEXTOR大展拳腳之地。可想而知現在有浦科特這樣的專業存儲類領導品牌殺入重圍,今天這款256GB容量的SSD將為整篇橫評添上個好彩頭。
浦科特PX-256M2S固態硬碟,外包裝
本次測試的是256GB版本
表面採用極富質感的金屬拉絲風格
浦科特發布的其第二代固態硬碟產品M2S系列,傳輸接口升級為SATA 6Gbps。M2S系列固態硬碟將採用2.5寸標準規格,容量有128GB、256GB,搭配128MB DDR3緩存。它採用了世界上最先進的Marvell 88SS9174固態硬碟控制晶片,同時使用了東芝的MLC快閃記憶體顆粒。
其256GB型號的持續讀取速度最高,可以達到驚人的500MB/s,持續寫入速度也高達350MB/s,性能非常可怕。
浦科特M2S系列支持Windows 7 TRIM自動整理隨便功能、動態耗損均衡技術,特別是有獨家的即時恢復技術(Instant Restore Technology),讓SSD使用十年也不會出現性能縮水的問題,並提供最長三年質保。浦科特M2S系列固態硬碟香港和歐美已經開賣。PLEXTOR在大陸3月開賣。包括價格在內的更多細節也會在下個月公布。
但事實上這款固態硬碟已經率先在2010年12月18日,在日本本土發布。最高的256GB版本售價高達59980日元。
SSD參評產品簡介:浦科特 PX-256M2S 256GB(下)
PCB特寫
快閃記憶體晶片特寫,編號為TH58TVG8D2FBA89
南亞的DDR3 DRAM高速緩存晶片
SATA 6Gbps接口特寫
SSD參評產品簡介:威剛 S501 V2 64GB(上)
威剛S501 V2固態硬碟,採用了被譽為是世界上最好的Marvell 88SS9174控制晶片。這款控制晶片是目前業界最高級的一顆SSD固態硬碟控制晶片,它是整個SSD的靈魂。這套方案可以達成業界最快的讀寫速度。
另外,威剛S501 V2 SSD新一代固態硬碟,除擁有超高速傳輸、耐久抗震、低耗電、無噪音、不產生高熱等多項傳統固態硬碟的特色優點外,64GB版本採用質量優良、效能穩定的美光精選 NAND Flash 顆粒,在傳輸效能極速飛馳的同時還能兼顧數據保存的安全性;採用高速傳輸技術標準Toggle DDR 2.0,並配備128 MB DDR III 高速緩存,有效提高數據存取與讀寫速度,再加上主動式抹寫補償技術(Dynamic Wear Leveling)的應用,不僅節省讀取數據的搜尋時間,更可減少快閃記憶體的抹寫次數,達到延長產品壽命的目的。
威剛S501 V2固態硬碟
威剛S501 V2固態硬碟
背部特寫
附送託架
SSD參評產品簡介:威剛 S501 V2 64GB(下)
依據Serial ATA Revision 3.0規格所研發的 SATA 6Gb/s傳輸接口,數據傳輸率最高可達每秒6Gbps,比起之前世代的 SATA II規格,足足快上一倍;採用相同的傳輸線和接頭,可向下兼容 SATA 3Gb/s及SATA 1.5Gb/s接口。因此,率先採用 SATA 6Gb/s傳輸接口的ADATA S501 V2 SSD固態硬碟,在支持 ATA 6Gb/s的實際測試環境下,數據讀取速度可達每秒350MB,不用苦苦受限傳統硬碟傳輸速度的物理限制,就讓 ADATA S501 V2 SSD固態硬碟充分發揮 SATA 6Gb/s新世代規格的超高效能表現。
正面
拆開來後正面,可以看到主控為Marvell 88SS9174-BJP2,這個主控內部是2個ARM9處理器,8通8位,10年44周產。正反面共有8個顆粒型號為0YB12 NW273的快閃記憶體晶片,採用FBGA封裝。真實批號為MT29F32G08CBCBBH1-12Q:B。
快閃記憶體顆粒
除了優越的硬體設計之外,要有效發揮 SSD 固態硬碟的強大威力,更需要許多傑出優越的技術配合才能充分表現優異的速度並延長使用壽命。威剛累積多年的相關經驗,充分掌握關鍵技術,精心打造出威剛S501 V2 SSD 固態硬碟,譬如在韌體方面,應用了多項技術來發揮與延長固態硬碟的使用效能;支持 Windows 7 的 TRIM command,可最佳化數據寫入作業,提高速度表現;獨特的智能型算法,讓每個內存區塊的覆寫次數平均化,有效減緩效能下降與耗損機率,大幅延長 SSD 的使用壽命。
美光34nm快閃記憶體顆粒特寫
美光的這顆快閃記憶體晶片,為34nm封裝,符合ONFI2.0標準,4GB的NAND顆粒,2bit MLC,1個die,1個CE,1個R/B,Vcc: 3.3V (2.7–3.6V),VccQ: 1.8V (1.7–1.95V)。支持同步/異步模式,100-ball VBGA封裝。同步模式下支持單通道166MT/s。Page: 4KB,Block: 256page,Plane: 2048block,Die: 2plane = 32Gb。正反共16顆快閃記憶體晶片,組成64GB的容量。
美光高速緩存晶片特寫
高速緩存型號為0YB12 D9LGQ同為美光生產。真實批號為:MT41J128M16HA-15E:D。容量128MB,16bit位寬,1.5V,DDR3-1333的CL=9內存顆粒。96針FBGA封裝。
SSD參評產品簡介:PQI S535 256GB(上)
PQI S535固態硬碟採用256GB容量的MLC快閃記憶體顆粒,並使用SandForce主控方案,性能強勁但價格卻更平易近人。除此之外,外層包覆耐撞擊鋁製殼件,加上固態硬碟本身的防震結構,強化外部撞擊力的承受度,借著硬體架構來保護內部重要數據,提供使用者最佳的數據防護。而容量上則提供64GB至256GB的超大容量選擇,並享有三年保固服務。
PQI S535固態硬碟擁有主流SATAII接口,不但可裝在普通臺式計算機的主板上當作系統盤使用,亦適用於筆記型計算機,使用者只需使用SATA線纜連接,即可輕鬆安裝在筆記本上。
PQI S535固態硬碟,產品包裝
附送一隻4針D型電源線轉接SATA供電電源線
PQI S535固態硬碟,真身
SSD參評產品簡介:PQI S535 256GB(下)
PCB正面特寫
主控晶片:SandForce SF-1222TA3-SBH
29F16B08JANDB,單顆64Gb容量顆粒,採用48針腳/TSOP封裝
SATA接口特寫
SSD參評產品簡介:芝奇 Phoenix EVO 115GB(上)
長期以來,在內存模塊及固態硬碟,一直致力於高效能及高質量的芝奇國際,近日發布了最新固態硬碟產品Phoenix EVO系列。同原先Phoenix系列仍使用目前SATA2最佳效能SandForce SF-1222控制晶片,並選用高質量的2X納米快閃記憶體。Phoenix EVO硬碟容量將為115GB,廠商標稱讀取/寫入速度分別為280MB/s和270MB/s。四月開始將在芝奇國際全球經銷處同步販賣。
芝奇新版Phoenix EVO固態硬碟
編號FM-25S2-115GBPE,容量為115GB,快閃記憶體晶片為MLC型
側面有固定螺絲孔
SSD參評產品簡介:芝奇 Phoenix EVO 115GB(中)
Phoenix系列在全球獲得無數好評,在中高階固態硬碟產品中佔有一席之地。隨著快閃記憶體製程從3X納米到2X納米的演進,芝奇國際與SandForce 保持密切合作關係,維持一貫的高規格要求,新Phoenix EVO系列皆通過多項嚴格測試並搭載最終韌體,更保證使用原廠嚴選快閃記憶體顆粒,以確其產品的最高效能及穩定性。
搭載2X納米的Phoenix EVO系列,雖然需要較多的保留空間和略遜於3X納米的效能,但因快閃記憶體價格上的成本效益,卻提供了更親民的價格,讓更多消費者能用合理的價錢享受固態硬碟的高效能服務。此外,Phoenix Pro系列仍維持使用3X納米快閃記憶體,保證其一致的效能與容量。
芝奇Phoenix EVO固態硬碟
背部特寫,支持RoHS工藝規範
芝奇Phoenix EVO固態硬碟,支持標準的SATA II接口
SSD參評產品簡介:芝奇 Phoenix EVO 115GB(下)
PCB正面特寫
SandForce SF-1222控制晶片
這是美光出品的快閃記憶體顆粒:29F64G08CBAAA,它採用的是25nm製程工藝,單顆容量8GB,24bit ECC flash晶片。正反16顆快閃記憶體晶片,達成115GB容量。
SSD參評產品簡介:廣穎電通 V20 60GB(上)
廣穎電通(矽電計算機與通信公司)成立於2003年2月,主要股東為兆豐金控交通銀行(601328,股吧),矽創電子,經營管理團隊由記憶體產品行銷,磁碟控制器,主機板研發等領域之資深專業經理人所組成,執行團隊則由專研數位儲存資訊科技的行銷業務與資深的產業技術專業人才所組成。廣穎電通致力於銷售自有品牌商品開拓全球市場,目前自有品牌商品已經成功銷售全球100多個國家,廣獲全球消費者肯定,僅僅七年即成為快閃記憶體卡,閃盤,讀卡器,內存,SSD的固態硬碟以及外接式硬碟的全球領導廠商之一。為進軍全球市場,在荷蘭,日本,俄羅斯及中國等地已陸續設立分公司,版圖逐漸擴及南美洲,美國,歐洲與主要新興市場。
廣穎電通V20固態硬碟,外包裝
廣穎電通V20固態硬碟,隨包裝附送了3.5英寸臺式託架一個
廣穎電通V20固態硬碟,真身
廣穎電通V20固態硬碟採用標準的SATA 3Gbps接口
SSD參評產品簡介:廣穎電通 V20 60GB(下)
廣穎電通V20固態硬碟設計的比較有意思,它的PCB是固定在外殼蓋板上的。外殼蓋板上的四個墊腳將它輕輕抬起。幾乎懸空在固態硬碟外殼內。上圖你能看到在蓋板和PCB之間有一道空隙。
廣穎電通V20固態硬碟,PCB特寫,正面是SF-1222主控晶片,和8顆快閃記憶體晶片
主控晶片:SandForce SF-1222TA3-SBH
快閃記憶體晶片:29F32G08AAMDB。這是Intel出品的快閃記憶體顆粒,採用48針腳/TSOP封裝。容量為4GB。這款60GB的V20固態硬碟,採用16顆快閃記憶體晶片,達成60GB的容量。由於SF-1222主控無外置DRAM高速緩存機制,由此這款硬碟使用了4GB快閃記憶體容量空間作為數據讀寫的高速緩衝區域。
HDD參評產品簡介:希捷 Barracuda XT 3TB
前不久,希捷發布了世界上第一款基於3.5英寸的3TB外置硬碟。但是這是一款隸屬於FreeAgent GoFlex Desk系列的3TB外置硬碟。這款硬碟在此後一周抵達小熊在線評測室。我們對其進行了簡單的測試。外置硬碟沒啥意思,對其感冒的人並不多。於是乎,在那篇評測中我們將這款3TB外置硬碟進行拆解。取出盤芯,裝在臺式機上進行測試。許多消費者開始翹首企盼,何時我們才能迎來正宗臺式機版本的希捷3TB硬碟呢?2011年3月15日,希捷正式向全世界推出了針對臺式機平臺的3TB容量硬碟。
希捷Barracuda XT 3TB硬碟
來自希捷的全新希捷 Barracuda XT 硬碟,向客戶提供難以抗拒的全新存儲選擇,適用於大容量、高性能計算解決方案。與其他需要額外硬體才能訪問所有容量的 3TB 解決方案不同,希捷 Barracuda XT 硬碟可以使用 DiscWizard 軟體輕鬆配置您的計算機系統,允許它們訪問全部的 3TB 容量 — 即使在傳統的基於 Windows XP 的系統上也可以。更採用 64MB 高速緩存和業內全新的高性能 SATA 6Gb/秒接口進行強化,此款硬碟將進一步確立高性能、大容量臺式機存儲的標準。
編號:ST33000651AS,泰國製造
高清內容推動了對空間和速度的需求。如今的世界,無論是網際網路、電影院,還是功能強大的 PC 遊戲設備,內容都變得越來越豐富,並在不斷激增。開發和製作這些內容的專業人士以及享受它們的消費者,都感覺自己需要更加強大的計算系統才能處理和存儲這些數據。高級用戶再也不需要在容量和速度之間難以兩全,希捷 Barracuda XT 硬碟能夠滿足所有的需求!
除了高性能 PC 用戶,多媒體開發專業人士和高級用戶也需要容量、性能和靈活性。
背部特寫
希捷Barracuda XT 3TB重0.686Kg
HDD參評產品簡介:日立 7K3000 3TB硬碟
2010年12月,日立環球存儲科技公司日前同時宣布,將向全球OEM廠商和部分分銷合作夥伴推出3TB、2TB和1.5TB Deskstar 7K3000硬碟系列。全新Deskstar 7K3000硬碟繼續沿用日立卓越的設計,可為視頻RAID陣列、家用或商用電腦、高性能工作站和遊戲系統提供可靠性、容量、性能以及節能功能的出色組合。7K3000具備64MB高速緩存,採用SATA 6Gbps接口,主軸轉速7200RPM。這樣華麗的配置似乎讓我們看到了一頭存儲猛獸的誕生。
日立Deskstar 7K3000具有出色的節能功能和較低的熱排放,也是目前市場上速度最快和最為節能的7200RPM硬碟產品之一。在PCMark Vantage的測試中,7K3000與前一代Deskstar硬碟相比,性能提高了27%,空置狀態下的節能效果提高了9%以上。
日立Destkstar 7K3000 3TB硬碟
西數以43億美元秒拍下日立這個全球第三大硬碟廠商。合併後的威騰電子將是全世界最大的硬碟生產商。事實上在宣布合併之前,WD已經全面超越希捷成為了世界最大的硬碟廠商。WD威騰電子公司3月8日凌晨宣布,將以現金加股票的形式,出資43億美元收購日立全資子公司,同為世界級硬碟大廠的日立環球存儲技術公司(HGST)。
不到10年之內,IBM的硬碟部門被變賣了2次,這真可以說是人間的慘劇。但無論怎樣,今天我們迎來了Deskstar系列中一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新星7K3000 3TB硬碟。雖然西數的3TB綠盤是業界出貨的首款桌面型3TB硬碟,但是由於針對綠色節能市場,它的主軸轉速僅有5X00RPM。以犧牲性能為代價換取較低的功耗和噪音等級。而日立的7K3000 3TB硬碟,具備7200RPM的主軸轉速,3TB的超大容量。作為一款存儲產品,其存儲的容量要遠遠超越當今任何SSD。而其性能方面也有著不輸他人的優秀表現。
同樣的升級成本之下,你是願意購買一顆128GB的SSD呢,還是買一塊容量高達3TB的7K3000呢?
正面的這張小標籤,可以看到許多訊息,產地泰國
接口
SATA 6Gbps
主軸轉速
7,200 RPM
緩存容量
64MB
單碟容量
600GB
存儲密度
411 Gb/in2
可選容量
1.5,2,3TB
最大傳輸速度
207MB/s
噪音等級
2.9 Bels
功耗
6.8W
產品質保
三年
規格表
背面特寫
標準的SATA 6Gbps接口
HDD參評產品簡介:西數 3TB 綠盤(上)
希捷的3TB外置硬碟,採用的是5碟裝設計,其單碟容量為600GB。雖然這種簡單的增加磁碟個數的方式,可以明顯的增加硬碟的容量,但是也會給伺服馬達帶來更多的負擔。威騰電子的綠盤主打的市場階層是低功耗大容量。綠盤在存取速度方面拼不過希捷酷魚XT,但是功耗方面會有更加的表現。
威騰電子的3TB綠盤,採用的是單碟750GB容量的磁碟片,整塊硬碟僅僅使用了4碟裝的設計就達成了3TB容量。由此它目前也可以稱之為3.5英寸臺式機硬碟中,存儲密度最高的裝置了。
主軸轉速是西數的3TB硬碟與希捷3TB硬碟的另一個明顯的差異。GoFlex Desk內置的硬碟主軸轉速為7200RPM,而西數的3TB硬碟面向節能市場的綠色硬碟。西數並沒有對外公布這款3TB硬碟的主軸轉速信息,不過有一點是必然的,它顯然是一款綠盤,由此必然轉速在7200RPM以下。另外,這款硬碟還支持IntelliPower技術。
帶著強烈的好奇心,我們詢問了西數方面得到了更多的設計細節。西數這款綠盤專門針對硬碟的功耗表現進行優化。現在所有比較典型7200RPM轉速的硬碟,其功耗在3至5W之間。西數的3TB硬碟,其主軸轉速並不可以動態的調節,它在出廠之前就被精確的設置了一個恆定的值。並且這個數值設計的會稍微保守一些。
所有新一代西數的綠盤,其主軸轉速都會低於6000RPM,但是不會低於5400RPM。這也就意味著,2.5TB容量的硬碟是一個主軸轉速,3TB容量的硬碟又是另一個主軸轉速。他們出廠的設置會在5400至6000RPM之間。
出於兼容性的原因,3TB的西數綠盤,內部採用的是4KB扇區的高級格式,而對外數據仍然是模擬的512位元組的傳統扇區格式。
HDD參評產品簡介:西數 3TB 綠盤(下)
西數想的比較周到,在其3TB綠盤的零售包中捆綁了HighPoint Rocket 620卡。它上面集成有一顆磁碟控制晶片,通過PCIe總線連接你的電腦,並且可以驅動64bit的LBA。並且可以幫助你主板的EFI在啟動的時候正確引導磁碟。但是正如我們上文所提到的,找到一塊支持EFI的主板目前還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兒。
根據威騰電子的預計,我們將在2011年第二季度看到主板和磁碟控制器開始大規模支持3TB硬碟。此後威騰電子將在3TB綠盤零售包裝中停止捆綁HighPoint Rocket 620卡。
HighPoint出品的這塊卡採用了Marvell 88SE9025 SATA 6Gbps控制器。不過根據用戶反饋,某些時候安裝HighPoint的驅動會導致硬碟驅動器在Windows中或者啟動引導時消失。
上圖就是西數附送的SATA 6Gbps卡,考慮橋接晶片的速度因素,我們還是使用P67上的原生SATA 6Gbps接口作為評測的主要平臺。
HDD參評產品簡介:西數 1TB 藍盤
在之前毫無風聲洩露的情況下,日立和威騰電子公司已就此交易達成正式協議。威騰電子為收購HGST,將付出35億美元現金,同時向日立轉讓2500萬股股票。根據上周五的收盤價,這部分股票總價值為7.5億美元。為完成此次收購,威騰電子將舉債25億美元。此項收購交易已經獲得了雙方董事會的通過,在獲得監管部門批准後,預計將於2011年第三季度完成。而收購完成後,日立將持有約10%的威騰電子公司股份,並將指派兩名代表進入威騰電子董事會。
威騰電子方面的預計,收購日立硬碟業務將立竿見影的提升其每股收益水平。與HGST合併後的新西數將在硬碟出貨量上把競爭對手希捷遠遠甩在身後,並獲得大量先進硬碟技術和人才,成為硬碟市場當之無愧的霸主。
西數1TB藍盤,真身
WD公司為桌上型電腦用戶提供了一系列3.5英寸的硬碟產品。廣受歡迎的WD Caviar硬碟既有EIDE,也有串行的SATA接口,不僅僅支持PC也支持MAc。為計算機提供最好的性能、更大的容量和理想的低溫安靜運行狀態。2008年,西數開始推行綠、藍、黑三色產品階層標準。
WD Caviar Black(黑盤)為高端計算提供超高性能。WD Caviar Green(綠盤)比標準硬碟最多可節能 40%,為您提供散熱量小、安靜且環保的存儲設備。WD Caviar Blue(藍盤)系列專為那些希望保證日常計算的理想性能和可靠性的用戶而設計。
編號WD10EALX,泰國製造
西數宣稱,這款1TB藍盤單碟容量500GB,採用雙碟裝設計,持續傳輸速度為126MB/s。(緩衝器至磁碟)要知道,西數去年發布的1TB黑盤,其最大傳輸速度也是126MB/s。除卻緩存容量之外,這款1TB藍盤的各項配置規格已經無限接近去年發布的1TB黑盤。
在功耗方面,西數公布的數據,讀寫時為6.8W,閒置時為6.1W,備用時為0.7W,硬碟睡眠時功耗為0.7W。而噪音方面,閒置時的噪音為28dBA,尋道時的噪音為33dBA。在質保方面,它是3年有限保修,這一點與綠盤相似。而更高階的黑盤則是5年質保。
背部特寫
抗震方面HDD肯定不及SSD,不過在這方面西數對1TB藍盤也作了許多功課。硬碟在讀取操作時的抗衝擊能力是30G/2毫秒。非操作震動可以承受300G/2毫秒。獨特的鑄鋼結構非常堅固。
SATA 6Gbps接口
HDD參評產品簡介:希捷 Momentus 750GB
在新版上網本和超便攜本的出現並推動下,世界大多數地區的筆記本電腦市場正以每年兩位數的速度迅速增長。儘管其核心價值定位持續在變,但是消費者對新外形和功能的需求不變。很多情況下,上網本只是帶有少數功能的準系統,往往用於處理電子郵件或網上衝浪。不過,這些系統在功能方面發展迅速,已經到達入門級筆記本電腦的規格水平,並且已經成為多數消費者的主要計算機。有很多消費者之前從未考慮過購買筆記本電腦,但看到這一明顯的趨勢,他們紛紛躍躍欲試,並對其系統提出更多要求。另外,該市場擁有廣泛的用戶 - 包括從新興市場(如拉美和中國)中的專業人員到整個亞太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筆記本電腦可以進行標準化或進行定製;也可以小巧輕薄且性能更加卓越。對於筆記本電腦的多樣性,存儲選項和創新功能至關重要,又要通過最為經濟的方式以及消費者了解並信賴的公司來實現 - 非希捷莫屬。希捷 Momentus功能超多的2.5 英寸硬碟適合筆記本電腦和外置機箱。
希捷Momentus 750GB筆記本硬碟
產品概述
隨著 750GB 容量級別和第五代 7200RPM Seagate Momentus 系列產品的推出,希捷提供了當今世界領先且功能極為豐富的產品。另外,SmartAlign 技術可解決高級扇區格式(4K)失準狀況並保持卓越性能,而不需使用耗時的軟體實用程序,放心使用 4K 標準。希捷 Momentus 系列專為標準外形高性能和主流筆記本電腦、入門級筆記本電腦和外置備份存儲機箱而設計。該系列以希捷在每一款希捷 Momentus 產品中構建的創新功能和技術而著稱。
右上角可以看到750GB字樣
本次評測的是希捷Momentus 2.5英寸硬碟具備7200RPM的主軸轉速,750GB的容量,具備16MB的高速緩存。編號為ST9750420AS。同時它也支持最新的4K扇區高級格式和QuietStep斜坡加載技術。功耗方面提供了1.5W的典型尋道功耗和0.7W的閒置功耗。
背部特寫
使用創新的選項和功能,從而實現由平凡向非凡的轉變。其7200RPM 能夠提供持續的高性能,並且容量選項高達 750GB。希捷同時也提供了5400RPM轉的硬碟。為外置機箱提供經濟、低功耗且大容量的硬碟,其容量選項高達 750GB。自加密硬碟不僅能降低數據洩漏風險,而且符合數據保護法規,並能保持品牌知名度。具有FIPS 140-2 認證的自加密硬碟經政府認可,並用於美國和加拿大政府。G-Force Protection 技術能夠幫助您的數據在墜落後,即使筆記本電腦不幸損毀的情況下,仍然可以恢復。希捷 SmartAlign 技術可提供 4K 扇區的轉變,而不需使用軟體實用程序。
SATA 3Gbps接口
HDD參評產品簡介:日立 Z7K320 320GB
日立環球存儲科技公司在去年推出了一款業界最超輕薄的7mm厚度硬碟系列產品。全新Z系列硬碟延續了日立產品廣受好評的高可靠性、低功耗、出色的抗震及低噪音等優勢,為業界提供了當前容量最大、轉速最快且可滿足影音流媒體處理需求的7mm硬碟。此外,Z系列高達320GB的容量,是現今7mm單碟設計中容量最高的產品,也顯示了日立走在技術創新前沿,引領2.5英寸硬碟各市場領域硬碟厚度由9.5mm轉為7mm的潮流。
日立全新7mm Z系列硬碟,可全面取代目前應用於筆記本電腦、手持設備、個人錄像機及刀片伺服器中的標準9.5mm 2.5英寸硬碟。日立Z系列硬碟均配備通用接口與固定點,便於與既有系統整合,同時還能讓客戶更靈活地設計更新穎、更輕便與更堅固的產品,以體現產品差異化並滿足市場需求。
就每GB單位成本與每立方毫米存儲容量 (GB/mm3) 而言,日立7mm硬碟與固態硬碟 (SSD) 、9.5mm 2.5英寸硬碟及1.8英寸硬碟相比,具有最佳的成本效益和空間效益,這對OEM廠商與系統集成商來說,是最具競爭力的核心優勢。
SSD和1.8英寸硬碟每GB單位成本,分別是日立新款Z系列硬碟的17倍和7倍之多,僅考慮成本因素,很難被超輕薄可攜式主流消費類電子產品所採用。而在GB/平方毫米之單位存儲容量效益方面,與2.5英寸SSD及9.5mm硬碟相比,日立7mm硬碟可節省36%的空間,與1.8英寸硬碟相比,日立7mm硬碟則可節省73%的空間。日立Z系列所節省的存儲空間可使廠商設計更輕薄和更具抗震性的產品,也可搭載大容量電池或配備高能效的冷卻通風設計,從而確保更長的續航時間。日立全新7mm Z系列硬碟的外包裝設計提高了包裝密度,有助於更有效地利用運輸空間,與9.5mm硬碟相比,更能提升物流效率。這些小巧輕薄的系統外加輕便的包裝可幫助製造商以及日立減少物流成本、節約資源,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Z7K320具備320GB超大容量,內部僅有一隻磁碟,單碟容量即是320GB。同時它支持SATA 3Gbps接口,具備16MB高速緩存。最重要的是,它支持7200RPM主軸轉速。
日立Z7K320筆記本硬碟:泰國製造
日立Z7K320-320,重88g
HDD參評產品簡介:日立 5K750 750GB
2010年末,日立推出了最新的375GB/碟、5400轉和7200轉的2.5英寸硬碟產品系列日立5K750和日立7K750。通過日立久經驗證的高質量與可靠性平臺,日立全新硬碟融入了創新技術,具有高強度震動保護、低功耗和運行快的特點,適用於各種筆記本電腦、外置存儲解決方案、遊戲機和其他行動裝置。
日立2.5英寸硬碟5K750和7K750是日立環球存儲科技公司首批具備高級格式化的硬碟產品。高級格式化能夠使硬碟上物理扇區的大小從512位元組增加到4096(4K)字節。這將有助於更有效地利用存儲表面區域,實現更大的硬碟容量,並改善較高存儲密度下的數據完整性。通過將日立硬碟與全新高級格式化技術結合在一起,IT管理者、系統集成商和原始設備製造商就能夠利用最新的作業系統打造新的高容量、低功耗的產品系統。
日立5K750筆記本硬碟,真身
日立5K750系列硬碟產品是日立公司新一代主流筆記本硬碟,其設計目標是實現最大容量、最高可靠性和每千兆字節最佳成本。這款5400轉硬碟具備8MB緩存和串聯ATA 3Gb/秒接口,可實現更快的數據傳送速率。日立5K750硬碟產品具有出色的超低功耗節能特點,空操作功耗僅為0.5瓦,讀/寫運行功耗僅為1.4瓦,從而可以延長筆記本電腦和其他不插電應用設備的電池壽命。全新5K750在非工作狀態下還可以承受1000G/1ms的震動,能夠經受移動環境中的撞擊和蠻力搬運。
背部特寫
SATA 3Gbps接口特寫
5K750這款產品具有極佳的工作時抗震動能力,其採用的熱飛行高度控制(TFC)技術可降低軟錯誤率並提高可靠性,而TrueTrack Technology 可跟蹤高震動環境中的準確度。液態軸承馬達還可實現近乎靜音運行。這兩大系列硬碟組件均減少了滷素的使用,以支持「綠色」計算計劃,這對於當今終端用戶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日立5K750系列硬碟產品擁有「日立EcoTrac」標識,此類產品在設計、製造、運行和廢舊處理等階段對環境的影響可降至最低。
日立5K750-750,重102g
測試平臺
為了不讓接口速度拖累性能,上文我們就已經說過了,採用Intel DP67BG主板,原生支持SATA 6Gbps接口。同時使用了Intel目前最高端的Core i7-2600K處理器。而為了支持TRIM指令,我們使用了Windows 7作業系統。 儘量讓整個平臺都變得完美,接下來就看各位SSD固態硬碟自己是否給力了。
硬 件 測 試 平 臺
處理器
Core i7-2600K(Sandy Bridge、3.4G、L3為8M)
主板
Intel DP67BG主板 (Intel P67)
顯卡
AMD Radeon HD6870
顯示器
Qwesome19英寸液晶(解析度 1280X1024)
內存
博帝 DDR3-1600MHz(7-7-7-20)
硬碟
威騰電子1TB黑盤
電源
TT ToughPower 850W
系 統 平 臺 及 驅 動 信 息
作業系統
Microsoft Windows 7 Ultimate 64位
顯示驅動
ATI催化劑10.12正式版
桌面
1280*1024*32@85Hz
DirectX版本
DirectX 11 API
測試方法
測試軟體:分別用FDbench1.01\HD TachRW3.0.1.0\HD TunePro 3.0\ATTO DiskBench3.2\CrystalDiskMark\AJA System Test這六款軟體測試,大家可以選擇熟悉數據的進行參考。
ATTO Disk Benchmark
是一款比較流行的硬碟測試工具,也是這次測試中最重要的軟體。ATTO Disk Benchmark是由ATTO公司出品的一款磁碟/網絡性能測試工具,該軟體使用了64KB—256MB的測試包,數據包按0.5K、1.0K、 2.0K直到到8192KB進行分別讀寫測試,測試完成後數據用柱狀圖的形式表達出來。很好的說明了文件大小比例不同對磁碟速度的影響。我們是用的是 32MB測試包檢驗0.5—1024KB的讀寫速度。
HD Tach
是一款小巧、使用方便、測試時間短的測試程序,它可以在短時間內測試出隨機訪問時間、讀取速率、寫入速率、突發讀取速率和CPU佔用率。利用它我們還可以 得到讀取性能曲線和寫入性能曲線。可以直觀的得到測試產品在數據存取過程中的數據。在這次測試中我們使用HD TachRW V3.0.1.0版本。
HD Tune
小巧易用的磁碟工具軟體,其主要功能有硬碟傳輸速率檢測,健康狀態檢測,溫度檢測及磁碟表面掃描等。另外,還能檢測出硬碟的固件版本、 序列號、容量、緩存大小以及當前的Ultra DMA模式等。雖然這些功能其它軟體也有,但難能可貴的是此軟體把所有這些功能積於一身,而且非常小巧,速度又快,更重要的是它是免費軟體,可自由使用。
FDBENCH
是日本開發的一套測試磁碟傳輸效率的應用程式,它可以測試磁碟讀取、寫入、隨機讀取、隨機寫入、以及複製文件等功能。測試項目更接近日常使用情況,相比較ATTO,它的成績更適合作為選購產品的參考,而ATTO則更傾向於測試極限讀取性能。
CrystalDiskMark
它是一個測試你的硬碟或者存儲設備的小巧工具,簡單易於操作的界面讓你隨時可以測試你的存儲設備。測試存儲設備大小和測試數字都可以選擇,還可測試可讀和可寫的速度。
AJA System Test
AJA System Test是一款優秀的硬碟讀寫速度測試軟體。允許用戶自定義,測試文件大小,格式。在test的地方選擇Disk Read/Write就可以作為硬碟讀寫速度測試。Volume的地方就讓你選擇你要測試的那個硬碟。它不僅可以測試內置硬碟,還可以對外接硬碟升值網絡硬碟都可以測。要注意的是,在測試的時候將disacle file system cache選項勾選。避免快取影響測試結果。選擇完畢之後直接點start就開始測試。測試完畢之後可以點選graph或者text以圖像的形式或者文本的形式查看測試結果。
最後我們還為大家準備了固態硬碟專項測試項目:
AS SSD Benchmark
AS SSD是新興的一套固態硬碟專項測試用具。它專門針對當下主流的固態硬碟控制晶片方案而設計。除了具備常規的順序讀寫測試、4K讀寫測試,4K-64Thrd多線程並發操作的性能,隨機讀寫測試之外,你還能夠查看在這些測試中的IOPS表現。同時它還會模擬三種實境的應用環境,包括ISO、程序、遊戲環境下的性能表現。最後他還支持測試讀寫性能曲線查看,便於考量固態硬碟在各種環境下的持續性能追蹤。
容量與固件
通過下面的這張表格你可以看到廠商標稱的容量,與實際在Windows 7中看到的可用空間,他們之間有著怎樣的差異。除了1024與1000換算之間的差異之外,我們也要考慮到OP預留空間。雖然實際可用容量少了一點,但是相比SSD固態硬碟的耐久性來說,換取這點空間還是值得的。因此在SSD中實際容量稍小也有不少好處。
ATTO DiskBench中的讀取性能測試,請注意,這是順序讀取測試。浦科特 PX-128M2S*2 RAID 0成為了性能之王,855MB/s的極速讓小編為之垂涎。另外我們也可以看到,浦科特128GB和256GB固態硬碟,在固件升級之後,性能有明顯提升。而HDD方面,僅有日立的3TB硬碟,超越160MB/s大關。HDD要想在性能方面有突破性增長也幾乎是不太可能了。
在順序寫入方面我們可以看到,小容量的SSD由於受到可用空閒區域的閒置,其寫入性能難敵HDD硬碟。而大容量的SSD固態硬碟則在寫入方面很強。由此,如果你想購買一塊具備強悍寫入性能的SSD的話,小編建議至少是128GB以上。
AJA System Test 讀取測試(1GB)
AJA System Test依舊考察的是循序讀寫性能,首先進行的是讀取性能測試。依舊新版的固件程序在浦科特SSD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性能提升不小。HDD始終難敵SSD,讀取速度全面潰敗。
AJA System Test 讀取測試(4GB)
換用更大的數據包進行測試,我們可以看到雖然小容量的SSD,在寫入方面性能有較大折扣,但是讀取速度方面要遠超HDD。
AJA System Test 寫入測試(1GB)
AJA System Test 寫入測試(4GB)
突發測試考驗的硬碟的高速緩存是否給力,浦科特 PX-128M2S*2 RAID 0在突發性能方面強大到逆天。同時突發性能也受到接口性能的影響。SATA 6Gbps的要優於SATA 3Gbps,從這項測試中也能顯現出來。
筆記本型HDD,在讀取速度方面,要遠遠落後於SSD。總的來說Marvell 88SS9174方案的讀取性能要優於SandForce SF-1222TA3-SBH。
寫入測試時,由於威剛的SSD容量較小,因此也性能僅有78.4MB/s。而在其他使用SandForce SF-1222TA3-SBH方案的廣穎電通 V20,同樣也僅有60GB容量,其性能就未落到如此境地。
訪問時間方面SSD都是在零點幾個毫秒級別,而HDD在十多個毫秒級別。他們之間的數量級相差太遠。
4K讀取性能是SSD的強項,而HDD沒有過百的IOPS成績。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到,SandForce SF-1222TA3-SBH方案在4K讀取方面要整體比Marvell 88SS9174強一些。
SandForce SF-1222TA3-SBH方案在4K寫入方面要整體比Marvell 88SS9174強一些。
CrystalDiskMark讀取測試:100MB
CrystalDiskMark寫入測試:100MB
CrystalDiskMark讀取測試:500MB
CrystalDiskMark寫入測試:500MB
這裡我們甩開傳統的HDD硬碟,僅僅對SSD硬碟進行測試。採用Marvell 88SS9174方案的SSD,明顯在順序讀取方面有一些優勢。對於浦科特的SSD來說,新固件對於性能提升也是不小的。支持SATA 6Gbps的SSD,也可以充分發揮出接口的性能。至少接口絕對不會成為性能的瓶頸。
順序寫入方面,浦科特的固態硬碟擁有絕對的優勢,小容量的SSD又一次比較吃虧。
4K讀寫測試中,威剛SSD鹹魚大翻身,成為了速度最快的硬碟。得到這個成績確實來之不易。需要指出的,SSD的速度看哪裡?順序讀寫性能是一個方面,最重要的還是4K檔位的速度。無論是讀取還是寫入都是關乎於實際應用時的性能表現的。
在4K寫入方面,威剛SSD也是來了個大逆轉,4K檔表現相當驚人。
4KB的讀寫性能威剛的SSD都拿了頭籌,相比IOPS的性能也不會差到哪裡。4K的IOPS性能確實高的驚人。
事實上4K的IOPS性能與很多因素有關,SSD在工作時,是非常繁忙的。處理一個操作僅有幾個微秒的時間。SandForce SF-1222TA3-SBH方案的性能對於IOPS的表現要略好一些。
浦科特選用的是Marvell 88SS9174方案,在ISO、程序和遊戲應用模擬測試中,表現優秀。
擁有128GB的黃金容量,可以提供極致的性能,同時也可以在性能與價格之間找到完美的平衡點。有著優秀的順序讀寫性能和優秀的4K讀寫性能。
如果你作為不差錢的極致骨灰玩家,當選這顆SSD。強大的性能伴隨著海量的容量。它可以說是本次橫評的大亮點絕對的性能之王。
最佳性能獎
採用了強悍的Marvell 88SS9174,同時又有著完美的性價比。4KB檔位讀寫性能無敵。由於64GB容量的限制,導致其順序寫入性能略遜。
擁有256GB的海量的存儲容量,足夠的OP預留空間可以讓其有更優秀的耐用性。同時也有不錯的性能表現。價格門檻雖然略高,但還是一款非常值得購買的SSD。
編輯選擇獎
具備115GB的古怪容量,事實上是廠商為了提升SSD耐久度而預留的空間佔用了一部分區域。使用SandForce SF-1222TA3-SBH方案,擁有超強的4KB讀寫性能。在性價比方面絕對是精明消費者的首選。
編輯推薦獎
同樣是SandForce SF-1222TA3-SBH方案,由於採用了60GB容量設計,因此價格方面更加低廉。而性能方面絕對不遜於任何一款採用該方案的SSD。絕對是組建混合存儲系統的入門首選。
寫在最後
經過這一系列的技術解析和實際的各種橫向測試,我們到現在終於可以作一些總結了:首先,我們可以確定的是SSD的各項性能表現均優於HDD。只是在容量方面還有待提高。選擇一款優秀的SSD固態硬碟,先要看其主控晶片是否先進。在本次橫評中,Marvell 88SS9174的主控晶片,在順序讀寫方面有著較強的優勢。而SandForce SF-1222TA3-SBH在4KB讀寫方面的性能表現優秀,同時它的成本價格更低廉,因為無需額外的高速緩存晶片。另外,SSD的固件程序真的是太重要了,其算法不僅僅會影響性能表現,更能影響到SSD的壽命。因此如果我們選購了一款SSD固態硬碟,那麼記得經常去官方網站上看看是否有新的固件程序提供下載。也許新的固件會給你不小的驚喜哦。SSD的容量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可以說大容量的SSD有著更好的性能表現,有著更強的耐用性。因此在容量方面建議購買128GB以上的。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