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詳解:溪岸圖·中國的蒙娜麗莎!

2021-01-09 齊白石文化藝術中心

——它是漫長歷史留下的吉光片羽,是中國的蒙娜麗莎。紐約,曼哈頓,第五大道82號街,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庫房中,靜靜沉睡著一幅來自中國的古老山水——《溪岸圖》。

唐宋山水的珍貴遺存中,這幅畫作顯然不如臺北故宮《溪山行旅圖》那樣聞名,也不如北京故宮《千裡江山圖》璀璨奪目,甚至不為許多人所知,但凡是瞻仰過它的人,無不被它的古雅所撼動。

五代·董源《溪岸圖》

收錄於:董源 巨然-歷代經典山水石法解析 蕭海春 繪 上海書畫出版社

《董源 巨然-歷代經典山水石法解析 》裡記載了《溪岸圖》,2.2米高的恢弘巨製,它擁有現存唐宋畫跡中最高的尺幅,創作於畫史最為關鍵的時間節點;它一直被視作五代巨匠董源(約900-962)的傑作,卻與現存董氏畫跡風格迥別;由宋至今,它流傳千年,跌宕曲折,見證無數變遷與沉浮,最終流寓海外,寄身他鄉。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1997年,《溪岸圖》入藏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當日,紐約時報罕見地於頭版刊印《溪岸圖》,

視其作為海外現藏中國書畫中最卓越的畫作,譽為「中國的蒙娜麗莎」。

消息刊發不久,來自各國學者的討論接踵而至,有人質疑《溪岸圖》的真偽,也有人急於為其正名,繼而發展為20世紀最著名的一次學界辯論。

種種傳奇,種種猜測,種種辯論,為《溪岸圖》戴上神秘面紗,身世至今撲朔迷離。而縱使身處疑雲之中,它亦放射出最迷人的光芒——

來自玄奧的墨氣、浩渺的群峰、以及那個古老久遠而又令人嚮往的時代。

1.「巨障」

《溪岸圖》的畫幅之高,超越《雪竹圖》與《喬松平遠圖》,位列傳世唐宋畫作之最。

如果將它的全幅展開,會呈現一件3.4米的巨製,赫然俯視瞻仰它的眾人。面對如此巨大的畫作,觀者的第一感受往往是雄偉——尚且不用體會內容,畫面尺寸帶來的衝擊首先會震撼心靈。

陳列中的《溪岸圖》

唐宋時期,古人對世界的認識尚且朦朧,山水被視作造化的典範,具有某種神性。

為了表達心中敬仰,畫師們力圖在畫面中創造出自然山水的磅礴氣勢,為此必須描繪宏大的畫面,以使觀者更直觀地感到崇高。

因此,山水被描繪在寺觀、殿堂的牆壁之上,作為殿宇的重要裝飾。屋內原本用於劃分建築空間的屏風,也由此成為拓展山水空間的屏幕。人們坐在屏風下時,能借繪畫神遊山水之間,寄託對林泉的嚮往。

五代·王齊翰《勘書圖》

《溪岸圖》即是這樣——

它原本是一幅巨大的屏風,大約是三聯屏中的左屏。

由此可以想像,畫面中旅人跋涉的小徑應當還有很長的延伸,而水閣中的高士亦應當眺望一片更開闊的水面。當然,這些都未能影響整幅畫作完備的氣韻。

為了使觀者沉浸於畫面之中,《溪岸圖》必須營造出足夠深遠的空間,

亦為此運用了迂迴的「之」字形構圖——

首先,近景的樹木與坡陀向左升起,將觀者的視線引向左側;隨後,再沿著水際向右傾斜的山崖,導向右側的水閣與村落;接著,一排屋舍之後,山崖猶如海浪般高高湧起,長而有力的弧線彼此交錯,通過山與山的層疊強調縱深;再接著,這些弧線在山腳匯聚,形成蜿蜒的山徑,曲折縈迴連通遙遠的溪流,最終將觀者引入畫面的最深處。

——在那裡,一片迷濛的墨色中,遠峰被藏入霧靄,模糊了虛與實的界線,畫面仿佛變得透明;林木被分為小小的幾簇,排列在溪畔的坡地上,反襯出遠山的高大。

縱覽全幅,縹緲的雲嵐下,群峰錯綜堆疊在畫面中部,紛至交錯、向左傾倒;但它們並未顯擁擠——這源於左右的飛瀑與山徑縱向劃分了層次,山腳開闊的水域亦橫向釋放出空間;畫面也未偏離重心——為了均衡群山左傾的動勢,右側山壁高聳入雲,形成巨大的「V」字形峽谷,穩定畫面的結構。

這些別具匠心的構圖設計,為緊湊的畫面賦予豐富的變化。至此,通過造型的引導——山的形態與焦點的布置;氛圍的烘託——明朗的近景、豐富的中景與縹緲的遠景;以及物象的暗示——旅人的方向、高士的視線、溪流的走向,三者共同創造出深遠而連貫的空間感,成就這幅巨作的撼人氣魄。

2.「墨氣」

為畫面營造出玄妙之感的,是山水間湧動的墨氣。

由於毛筆的特性,好的畫師筆下必然會磨練出好的線條。《溪岸圖》中線條亦水準極高:樹幹結實圓穩,屋宇勁拔娟細,水波輕盈流暢——

但是真正支撐起整幅畫面的元素,是深奧氤氳的墨色。

如果說:線條能最直觀地描繪造型、展示技法的高超,例如吳道子、李公麟的白描;

那麼墨色則擅於烘託氣氛、營造意境、體現情思的微妙。

仔細端詳《溪岸圖》:山石邊際的界線仿若遊絲漏痕,幾不可尋。

畫家用極淡的筆跡勾勒輪廓,再用渲染與疊壓區分陰陽向背,

以此構造出複雜而又真實的山巒。這些朦朧的墨跡與水波、林木明朗的線條重疊交匯,兩種不同的質感之間,水與墨微妙融合,產生出獨特的韻味。

愈向上觀察,《溪岸圖》墨色的變化愈發豐富:山崖與山崖之間烘染出深邃的峽谷,突破唐人單純用線條勾勒賦彩的單調感,拉開山與山的距離,形成更加可信的空間透視;峰巒的頂部則逐漸隱去,與松林一同出沒茫茫霧靄之中,使人不知其高遠,繼而暗示峰巒的巍峨。

最絕妙的則是遠景。沿著山谷間蜿蜒的溪流,畫面緩緩步入虛無,煙雲之中,山影若隱若現——那些朦朧的樹影將遠山襯託得無比高大,縈迴的水流又暗示它極盡遙遠,在這裡,觀者仿佛置身其間,剛剛沿著逼仄的山徑,穿越屏障般的山嶺,驀然邁入一片新的領域,空氣溼潤、目光遼闊、場景虛幻。

這些自然而不經意的墨色,被比董源更早的五代宗匠荊浩(858-約923)謂為「隱跡立形」,即:盡力隱去刻意的筆跡,追求渾然天成的意境。很難相信,在水墨山水尚現不久的五代,畫師已然擁有如此高超的墨法,足以描繪出宛如幻境的畫面,猶如阿蒂爾·蘭波(Jean Nicolas Arthur Rimbaud)的詩歌——虛幻迷離、變化莫測,將觀者引入迷思。

(圖文/少白公子)

註:以上圖文節選自講座《少白公子趣說齊白石》 主講人:湯發周

庚子年 【鼠年】記於華東齊白石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少白湯發周趣談後疫情時代,學學古人怎麼分餐

相關焦點

  • 齊白石書畫鑑定專家-少白湯發周詳解齊白石一生留下了多少作品?
    齊白石作畫中齊白石是著名藝術家,同時又非常高產。到底他一生留下了多少作品呢?任何統計方法都不敢打保票說百分之百準確,但是我們可以說一個相對準確的區間:繪畫作品留下了幾萬幅,篆刻作品幾千方。齊白石工筆草蟲作品《牽牛花玉米天牛圖》 收錄於:齊白石草蟲《齊白石草蟲》一書裡記載了白石先生是一個很勤奮的人。勤奮到什麼程度?他自己也曾經說過,幾天不畫畫,就「手無狂態」。在他的一生裡面,只有幾天時間沒有工作;而那幾天也是有特殊情況的。齊白石的作品《蓮蓬蜻蜓圖》有一次,是白石先生的父母過世,那一段時間過於悲痛,有幾天時間沒有畫。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先生分享:古畫中栩栩如生的貓
    在中國,咪咪作為寵物眷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那時貓被稱作狸。到了宋代,眷養家貓的人越來越多,這時貓被稱為「狸奴」,意味著通曉人意的動物。——陸遊今日與齊白石老人的再傳弟子、時任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先生一起來看看古代可愛的咪咪吧~《貓猴圖》 北宋 · 易元吉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分享:齊白石學畫有啟蒙教材嗎
    現在,學國畫「齊派大寫意」的人,可以拿齊白石的畫當教材,那麼當年齊白石先生自己學畫有沒有啟蒙教材呢?有!但不是我們現在所謂的課本。不是說只有那種美院的教學體系,才有課本、有教材。齊白石學畫的啟蒙教材《芥子園畫譜》齊白石先生學畫也是有啟蒙教材的,這個教材叫《芥子園畫譜》。這裡面有一個故事。當年白石先生最早是學木匠的。做木匠,就要在僱主的家裡面做上一段時間工,打一個家具,譬如說一張桌子,這不是說上午來了,下午就能做好走人了;而是說打一套家具,起碼好幾天時間,十天半個月都算快的。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帶您一起欣賞中國古畫中的兔子
    《仕女玉兔圖頁》 五代 · 周文矩(傳) 收錄:故宮博物院藏畫介紹:五代周文矩重屏會棋圖卷 《故宮博物院藏畫介紹:五代周文矩重屏會棋圖卷 》裡記載無論神話的版本,在後世,玉兔與蟾蜍、桂魄、玉盤等詞一併成為月亮的別稱;它的形象同樣直入人心,象徵祥瑞與美好。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解味齊白石罕見絹本《菊蟹圖》
    齊白石(1864-1957) 菊蟹圖立軸 設色絹本88×32cm說明:現藏家八十年代初購自北京友誼商店。收錄於:《齊白石全集(普及版)》《齊白石全集(普及版)》講菊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意象。在不同的語境中,菊花標示的情懷亦自不同。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詳解2020年保利拍賣的精品回顧
    《趙松雪行書心經墨寶》,上海有正書局,1925年。2.中國書學研究會:《書學》第二期,第1-10頁,文信書局,1944年。3.《王羲之趙孟心經合冊》,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4.徐邦達:《古書畫過眼要錄·元明清書法·壹》,第44頁,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5.《中國法書全集》第9卷,第220-227頁,文物出版社,2011年。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分享:齊白石也是一個萌萌噠的吃貨
    近期展出的中國美術館「美在新時代」典藏精品特展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因為此次展覽展出了徐悲鴻、齊白石、吳昌碩、林風眠等中國美術史上舉足輕重的名家作品。齊白石展廳走進齊白石的展廳,我的靈魂為之一振——媽呀!全是吃的!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詳解梅蘭芳舊藏齊白石書畫作品
    梅蘭芳與繪畫的緣分始於民國初年,十九歲的梅蘭芳在滬演出期間與吳昌碩結為忘年之交,梅蘭芳自幼喜愛花卉,得吳昌碩花卉圖欣喜若狂,而吳昌碩亦極愛梅蘭芳謙恭認真。1915 年梅蘭芳回京後即拜王夢白為師開始學畫,後又從陳師曾學畫人物,從陳半丁學刻印章。1921 年,他託人給吳昌碩帶去自繪的花鳥成扇,吳昌碩大悅題跋道「畹華之貽畫尤美妙」。
  • 齊白石書畫鑑定專家-少白湯發周詳解為何白石被人稱作「齊美人」
    喜歡齊白石書畫的朋友都知道,齊白石先生的人物畫是很有名的,但是我們現在看到《齊白石全集》裡人物畫佔的總量並不是很大。齊白石作品《抱琴仕女圖》 收錄於:齊白石全集《齊白石全集》記載了其實最初在民間,白石先生以畫美人著稱,人送綽號「齊美人」。當年,白石先生畫的美人是按照清代改琦、費丹旭的「改費」一路畫的。具體技法是「三白法」,額頭是白的、鼻梁是白的、下巴是白的,小眼睛、小嘴唇,這是清代的美人畫法。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解味王闓運與齊白石的師生交誼
    書中齊白石自陳到,光緒二十五年(1899)正月,張仲颺介紹齊白石去拜見了王湘綺先生,此次齊白石便帶了詩文、字畫、印章,請先生評閱。湘綺先生說:「你畫的畫,刻的印章,又是一個寄禪黃先生哪!」《自述》中齊白石覺得湘公名聲很大,一般趨勢好名的人,都想列入門牆,遞上一個門生帖子,就算做王門弟子,在人前賣弄賣弄,覺得很光彩了。
  • 齊白石書畫院-少白湯發周詳解齊白石精心哺育的藝術園地是什麼?
    齊白石作品《魚》 收錄於:餘語往事-齊白石自述《餘語往事-齊白石自述》裡講齊白石起初寫字,學的是館閣體,後來到韶塘胡家讀書,見到胡沁園、陳少蕃兩位老師都是學晚清湖南書家代表人物何紹基一體,於是也跟著學習何體。齊白石後來又聽從樊樊山意見,學習清代揚州畫家金農(冬心)字體。
  • 齊白石書畫大數據鑑定專家-少白湯發周揭秘:白石喜歡用什麼宣紙
    喜歡齊白石書畫的朋友不難發現,齊白石作畫習慣上確實有一些個性化的地方。白石先生曾經用過很多種宣紙,他也喜歡用陳紙、用老紙。在紙的品種選擇上,本來有很多大名頭的紙做得很好,像那些高檔宣紙,老爺子不用。齊白石正在用「料半」畫蝦中 選自於:百年巨匠·齊白石老人自述《百年巨匠·齊白石老人自述》裡詳細記載了齊白石喜歡用的紙,叫「料半」,那種紙很薄,吸水性非常強。沒有功力的人用「料半」來畫,掌握不好這個「水候」,不容易表現筆痕。這種紙為什麼叫「料半」呢?如果現在您去琉璃廠買紙,店家可能會問:您是買棉料,還是淨皮、特淨皮啊?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分享:齊白石與佛門弟子瑞光
    齊白石的《息肩圖》不存,幸運的是他的女弟子王玅如曾臨摹過一幅。(圖1)畫中一飽經風霜的白髮老者,放下扁擔和竹筐,脫掉一隻草鞋,雙手環抱於胸前,翹腿坐於石上歇息,頭轉向左側,面露愁容。白石老人在畫上題:「息肩圖。眼看友朋歸去拳,那曾帶去一文錢。先生頭白勞何苦,挑盡銅山應息肩。妙如弟畫,白石題字。」詩文與《白石老人自述》中略有不同。齊白石的門人瑞光和尚究竟是誰?
  • 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趣談齊白石輟學期間勤奮自學的故事
    這時,齊白石正在學《論語》。按照當時農村學堂的規矩,到了秋收的季節,學堂是要放假的,恰好這個時候齊白石又生病了,齊家父母就讓他在家休息一段時間。那一年年底,齊白石的母親又生了三弟,齊家的收成也不好,幾乎窮得沒有糧食吃了,而齊白石的祖父也生病了。
  • 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分享:齊白石的繪畫對現實進行了誇張
    齊白石畫蝦中 齊白石大家可能都非常了解了,齊白石大寫意的繪畫深入人心,他的繪畫可以說是在當時獨樹一幟筆墨技法融匯古今,具有古人的筆墨韻味也漸漸的形成了個人的繪畫之風,同時他還加入了一些淳樸的民間藝術的繪畫之風,與當時文人繪畫兩者相結合,不斷的嘗試,不斷的摩擦,形成了齊派大寫意畫風
  • 上海齊白石研究會會長-少白湯發周揭秘:如何欣賞齊白石的人物畫?
    齊白石的人物畫筆墨精湛簡約, 傳神生動, 乍看其貌不揚, 細看功力深厚、意趣盎然,下面我用一個例子來說——齊白石的《春風》齊白石人物畫作品《春風》 收錄於:榮寶齋藏冊頁:齊白石人物冊《榮寶齋藏冊頁:齊白石人物冊》講述了我們從三個方面來賞析這幅畫齊白石的人物畫。
  • 齊白石再傳弟子-少白湯發周揭秘:齊白石生前密不外傳的畫蝦口訣
    在齊白石畫派的世界,要是不會點畫蝦功夫,都不敢說自己是齊派畫家。很多齊派畫家所畫的墨蝦功夫,也是各有千秋的。但齊白石畫的蝦是精妙絕倫的,齊白石畫蝦口訣就像教科書一樣是不可缺少的。今天就和齊白石再傳弟子-少白湯發周先生一起帶大家看看齊白石生前密不外傳的畫蝦口訣!
  • 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分享:齊白石精心練就精美雕花工藝
    又過了一年,齊白石16歲。祖母見做大器木匠非但要用很大力氣,有時還要爬高上房,怕他的孫子幹不了。齊白石的母親也顧慮到,萬一手藝沒學成,先弄出了一身的病來就麻煩了。她們跟齊貰政商量,想叫齊白石換一行別的手藝,就是那種既能照顧他的身體,又能夠輕鬆點的活計。
  • 齊白石書畫院-少白湯發周談2020年上海天衡都拍賣了齊白石那些畫
    印鑑:白石、人長壽出版:《張宗憲珍藏中國近代書畫》P184-185,香港蘇富比有限公司2002年6月。說明:上款「作人」,即著名中國畫家吳作人先生。按語:是圖《荷花蜻蜓》,氣酣墨暢,賦色清雅溫潤,構圖空靈通透,乃白石翁畫贈著名中國畫家吳作人先生。畫中芙蕖,大彩數筆;蓮蓬探頭,直至湖心。兩者交相輝映,被波光粼粼的湖水環繞著,寥寥幾筆,卻飽含韻味。先生追求從絢爛歸於簡淡的繪畫風格,「簡」,並非平庸,而是內心歸於寧靜的意念。
  • 上海齊白石藝術研究會會長-少白湯發周解味冬至·宋人的冬夜!
    作為四時八節之一,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在冬至日祭祀祖先、宴飲團聚的風俗傳統。在古代,冬至的重要程度不亞於新年,漂泊在外的人在這一天都要回家過冬節,所謂「年終有所歸宿」。《長橋臥波圖》 南宋 · 佚名 《雪溪歸牧圖》 南宋 · 李迪(傳)天街曉色瑞煙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