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因為沒有辦學許可證,俞敏洪只得借用別人的許可證,但每年要把總收入的25%分給他們。當時辦證條件非常嚴格,一是辦學人必須是大學副教授以上職稱;二是要拿到原單位的同意證明。這兩點都不具備的俞敏洪,最後居然以個人名義辦下了辦學許可證。因為私自在外面搞英語培訓,俞敏洪被北大處分。在北大一旦被處分,就與分房、出國培訓等福利沒有了緣分,俞敏洪和校領導吵了一架就提出了辭職。辭職之後的俞敏洪立馬發現自己進入了一個新的死胡同。當時,作為老師的俞敏洪一沒有副教授的職稱;二和校方鬧僵了關係,校方根本不會同意他辦學。俞敏洪只能一邊擱淺辦證的計劃,一邊和一個叫「東方大學」的培訓機構合作做培訓,借用對方的許可證。
但隨著俞敏洪的培訓班的規模越來越大,收入越來越多,到1993年時,培訓班的收入已到六七百萬,而光給對方分成就高達上百萬,這讓他實在心有不甘。於是,他再次決定辦證。可去了教育局,對方了解俞敏洪的經歷後,就告訴他說,辦證想也別想。俞敏洪不甘心,每隔幾天就厚著臉皮去找對方聊天,尋找機會。一來二去,他就和這幫工作人員熟悉了起來。有一天,當俞敏洪再次去教育局時,工作人員告訴俞敏洪,因為打聽到他在東方大學幹得不錯,願意幫他忙。因為俞敏洪是北大老師出身,約等於其它學校的副教授,這辦證的第一個條件算是滿足了。至於第二個條件,工作人員告訴俞敏洪,完全可以繞過北大,沒有必要拿到他們的同意書。原來當時從單位出來下海的人很多,北京還專門成立了一個人才交流中心,保存他們的檔案。俞敏洪自從北大辭職之後,他的檔案也就被送到這裡了。如果能從人才交流中心拿到辦證同意證明,那麼教育局那頭肯定就不會卡。俞敏洪去了人才交流中心,說明來意後,他被拒絕了,對方說:「我怎麼知道你不會騙學生呢?」俞敏洪心有不甘,第二天又去碰運氣。結果在門口遇上了一個上過他培訓班的女孩,這個女孩就在人才交流中心工作。在她的幫助下,俞敏洪拿到了證明。就這樣,俞敏洪最後拿下了辦學許可證,新東方開始慢慢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