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70周年:《英雄兒女》主題曲歌詞是怎麼寫成的?

2020-12-06 北京日報客戶端

今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20世紀60年代拍攝的《英雄兒女》謳歌了朝鮮戰場上的中華浴血戰士,那首王芳在硝煙中高唱的《英雄讚歌》也成了經典:「風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側耳聽。晴天響雷敲金鼓,大海揚波作和聲。人民戰士驅虎豹,捨生忘死保和平……」甚至被網友們稱為「金剛怒目式作品的典範」。

這首歌旋律大氣,是著名作曲家劉熾創作的;歌詞豪邁,卻並非出自職業詞作家,而是出自詩人、革命家公木的筆下。中華詞作人才濟濟,《英雄兒女》原著小說為著名作家巴金的《團圓》,導演武兆堤是新中國成立前就開始拍攝電影的名導演,飾演王成的劉世龍和飾演政委的田方都是名演員,飾演王芳的劉尚嫻也是冉冉升起的新星,這種陣容拍攝的電影在當年絕對算「重點項目」,其主題歌為何會選擇非職業作詞人的公木來填詞?

▌ 電影《英雄兒女》中的王芳

公木先生的孫女張菱兒講述了這其中的故事,說起來也是一段佳話。

公木:非他莫屬的詞作者

1963年的秋天,當時的長春電影製片廠的編導武兆堤、演員田方和作曲家劉熾一起來到公木家中。這三位和公木都是早年在延安的舊相識,武兆堤直截了當地說,他們剛剛拍攝完一部電影《英雄兒女》,要請公木給電影《英雄兒女》寫主題歌歌詞,而且「非你莫屬」。

一句「非你莫屬」,絕非恭維,而是因為武兆堤了解公木的特殊之處:首先,公木不但是個詩人,而且他親歷戰場,是位在戰爭中成長的革命詩人。詩詞本就是一家,有如此經歷的詩人更懂戰士的情懷和戰爭的悲壯。再者,公木已有諸多詞作的成功案例,其中最著名的是從抗戰時期就一直承擔軍歌使命的《八路軍進行曲》(1939年創作,「八路軍大合唱」組曲中的一首,後改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1988年由鄧小平親自籤署命令頒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公木還整理了《東方紅》組曲,使其從民歌升級成為史詩級音樂作品。

▌ 公木

這樣的公木,自然是《英雄兒女》主題歌作詞的最佳人選。

革命經歷就是詩

公木1910年出生,原名張永年,又名張松甫、張松如,他的人生中經歷了數次戰爭的風雨,是一位在戰爭中成長起來的詩人。

公木出生於直隸束鹿(今河北省辛集市),從小便愛讀書,尤喜詩書,自己也時有習作。

他中學就讀於直隸正定省立第七中學(即現河北正定中學),大學則考入北平大學第一師範學院(今北京師範大學)國文系。

▌ 青年時代的公木

讀書的目的不是為了成為文弱書生,而是知識救國。眼看國力衰弱,政府無能,公木積極參加愛國學生運動,還曾兩次被捕入獄,其中一次是與他的老師範文瀾(1893~1969,歷史學家,著有《中國近代史》《文心雕龍注》等)一起,被關押了一個多月才得以釋放。

1930年1月,公木秘密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後,寫下的詩詞文賦裡更是滿滿的救國志向。

1932年冬,公木與同學拜訪了魯迅先生,一是請他來校演講,二為在籌辦的《文學雜誌》向魯迅先生組稿。公木印象中的魯迅在生活中非常謙和,演講前後一再不讓公木等同學叫車接送,演講時卻澎湃激昂,因為聽的學生太多,他的演講從禮堂挪到了操場上,主題為《再論第三種人》。魯迅對《文學雜誌》給予了鼓勵,並為創刊號寫了一篇新作《聽夢說》。這次與大師近距離的對話,令公木深受革命的啟發。

1933年春天,正上體育課的公木得知,特務要來抓自己而且已經闖進學校,急忙跟同學一起跳牆脫險。多年後回憶,公木仍然清晰記得那驚心動魄的場景。遺憾的是,因為無法再完成學業,公木多年後還開玩笑說自己是個肄業生。

之後公木東躲西藏數日,總算到達山東滋陽,開始了四年的教師生涯,同時繼續從事革命活動,傳播進步思想。

1937年「七七事變」後,他帶筆加入了抗日隊伍,經林伯渠介紹奔赴晉綏前線,參加由程子華(1905~1991,無產階級革命家)任司令員的敵後遊擊隊。1938年8月,他受黨組織委派到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並加入中國共產黨。去延安一路辛苦且危險,當時的公木和妻子不得不把未滿2歲的幼女託付給當地回族老鄉照料,骨肉分離,肝腸寸斷。好在16年後得以相聚。

入伍後,一切經歷都在行軍間歇,成了公木筆下的詩。在戰爭中,公木的思想感情強烈地爆發出來,他一直說,自己首先是一名戰士,其次才是一位詩人。

▌ 公木在部隊受到熱烈歡迎

1938年,他根據岢嵐當地的真實事件,用「公木」署名創作了著名的長篇敘事詩《岢嵐謠》,講了一位老鄉為了毒死入侵村莊的日本鬼子,自己先吃下有毒的飯菜讓日軍放鬆警惕,最後與日軍同歸於盡的悲壯故事。

《岢嵐謠》感動了每一個愛國志士,「公木」這個名字也由此家喻戶曉。曾經在各種陰影下,為了隱蔽,公木先後用過很多筆名,公木只是其中一個,是他本名中「松」字的分解。進入可以光明正大寫作的抗日隊伍中,他終於可以「公木」為固定的名號,揮灑自己的情感。

公木先生去世後,他的詩作大部分被收錄在《公木文集》裡。

《八路軍進行曲》火了

抗日時期曾同在延安的武兆堤,當然知道那首膾炙人口的《八路軍進行曲》就出自於公木的筆下。

1939年,公木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政治部宣傳科任時事政策教育幹事時,一天,著名大鼓演員呂班興衝衝地領來一個人,對公木說:「給你介紹一位新戰友——鄭律成。這下齊了,你寫詞,他譜曲,你倆正好可以配成『一對兒』了!」

呂班領來的是剛到延安的朝鮮籍音樂指導鄭律成,住在公木隔壁窯洞。從此,兩人經常串門兒聊音樂。有一次,鄭律成來找公木時看到桌上有一首詩,那是公木有感於站崗寫下的《子夜崗兵頌》,鄭律成看了覺得很喜歡,就偷偷拿走譜上了曲。隔了兩天,鄭律成唱給公木聽,公木特別高興。

不久,光未然作詞、冼星海作曲的組曲《黃河大合唱》轟動全國,唱遍延安。鄭律成就跟公木討論,要不咱倆寫個「八路軍大合唱」?公木說,行。但是什麼是「八路軍大合唱」呢?這既不是領導下達的任務,也沒有人指導怎麼寫,公木就自己琢磨:「八路軍大合唱」得寫八首歌吧。

拿起筆,詩人充盈許久的情感噴薄而出,大概用了一周的時間,公木就寫出了《八路軍軍歌》《八路軍進行曲》《快樂的八路軍》《騎兵歌》《炮兵歌》《軍民一家》《八路軍和新四軍》,加上之前的《子夜崗兵頌》,共八首歌的歌詞。鄭律成拿到歌詞後特別興奮,也想儘快譜成曲。但是,延安的條件非常艱苦,連架手風琴都沒有,鄭律成就靠敲著白茬桌子找節奏,嘴裡一邊哼唱,有時還要到山上去敲石頭,面對田野找靈感。有一次,公木看到從山上回來的鄭律成,手指關節處都敲破了。

幾個月後,鄭律成調到抗日軍政大學的音樂系,在這裡才完成了「八路軍大合唱」組曲。

1939年冬天,「八路軍大合唱」首演於延安中央大禮堂。八首歌的歌詞朗朗上口,曲調熱情豪邁,既有革命的大無畏精神,又充滿了對未來的希冀,一經演出,便迅速火遍各抗日根據地,其中《八路軍軍歌》和《八路軍進行曲》都是當年超火的正能量歌曲:「鐵流兩萬五千裡,直向著一個堅定的方向……」「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腳踏著祖國的大地,背負著民族的希望,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八路軍進行曲》譜寫成的第二年夏天,總政宣傳部長蕭向榮邀請公木和鄭律成在延安青年食堂吃了一頓紅燒肉、三不粘,並鼓勵他們「再寫、多寫八路軍」。1942年5月,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當周揚同志向毛主席介紹公木是「八路軍大合唱」的詞作者時,毛主席親切地伸出手,緊緊握著公木的手說:「寫兵好,唱兵好。要寫八路軍,要唱八路軍。希望你今後多寫一些。」

▌ 1942年,延安文藝座談會(局部),毛澤東身後第三位為公木

因為《八路軍進行曲》這首歌太優秀,自誕生起就承擔著軍歌的使命。1949年,它還被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的演奏曲目,在天安門前奏響。歷經幾次改名後,這首歌最終確定歌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1988年由鄧小平親自籤署命令頒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

▌ 1988年,公木作詞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被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

消息傳達給公木的時候,他特別興奮和激動,遺憾的是因為身體的緣故無法親自參加頒發軍歌獎牌的儀式,只能讓自己的女兒代領獎牌。後來,公木抱著獎牌,衣著正式、表情莊重地在家裡的書架前拍了一張照片。

▌ 1988年8月,公木手捧軍歌獎牌鄭重留影

公木對部隊有著深厚的感情,每年的八一建軍節前後,公木都會到部隊裡看望戰士,聽戰士們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和《英雄讚歌》,那是他最幸福的時刻。

公木的另一個成功案例,是1945年將陝北民歌《移民歌》經過重新編寫和填詞,變成後來舉世聞名的《東方紅》。但因《移民歌》的原作者有多人且爭議比較大,公木從不強調自己的功勞,甚至多年沒有署名。

與孫女張菱兒閒聊時被問起,他也只是淡淡地說,只要大家喜歡這首歌就行了,誰寫的並不重要。

《英雄讚歌》祭奠忠魂

導演武兆堤把公木拉到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小白樓裡,安排他住了一晚上,看了還沒有剪輯完成的電影《英雄兒女》。

電影故事是這樣的: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某團在堅守無名高地的戰鬥中勇敢作戰。剛從醫院回部隊的戰士王成要求參戰,並拿出父親鼓勵他殺敵立功的來信給領導看,政委王文清始知王成就是自己的老戰友王復標的兒子,而這位老戰友當年還在危難中收養了王文清的女兒。在戰鬥中王成英勇奮戰,壯烈犧牲。王成犧牲後,他的妹妹——文工團員王芳在王文清的幫助下堅持戰鬥,承擔了宣傳英雄唱英雄的任務,以歌聲鼓舞了前線將士的士氣。最終王芳和養父王復標、親生父親王文清在朝鮮戰場上得以團圓。

▌ 電影《英雄兒女》中的王成

公木要寫的歌,就是王芳鼓舞前線將士的歌。

這部電影看得公木熱血沸騰,思緒瞬間回到當年他親歷的戰火紛飛的前沿陣地上。他曾隨著程子華指揮的部隊打過仗,硝煙瀰漫中戰士那一張張堅毅的面孔,都刻在他的腦海裡,每一個都是王成。

公木曾經說過,他是懷著對戰士、對部隊一種真摯的感情來寫這首歌的。謳歌英雄,讚美英雄,就是他的使命。他想起他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寫過的一首《烈士贊》,那就是他對英雄的最由衷最熱烈的讚頌,由此定下了這首歌的歌名《英雄的讚歌》。

歌曲的主題構思則為,勇士輝煌化金星,這一構思也是來自於《烈士贊》最後兩節:「當你抱起爆炸筒/和敵人一同粉碎/敵人永遠化作腳下的汙泥/你就變為一顆燦爛的金星/你在天的高空裡照耀/你在戰士的頭頂上照耀/你在蔭庇我們的國旗上照耀/你在人民的心坎裡照耀。」這幾句詩後來化為《英雄的讚歌》中的「雙手緊握爆破筒,怒目噴火熱血湧。敵人腐爛化泥土,勇士輝煌化金星。」

歌詞結構分為四段:一唱英雄及戰爭的正義性,二唱王成的英勇雄姿,三唱王成的壯烈犧牲,四唱對英雄烈士的讚頌。即前三段是緊緊扣住電影的故事情節,最後一段為具有普遍意義的情感升華,由個體上升到整體,由贊王成一個人上升到贊所有烈士。

《英雄的讚歌》的初稿在心底醞釀成熟後,僅用了一晚上,公木就把這首歌的歌詞寫好了。

▌ 公木

看到如此精彩的歌詞,編導武兆堤和作曲家劉熾都特別激動。經三人共同商議,公木又做了一些修改。如《英雄的讚歌》變成了三段,第四段改為「和詞」,用現代音樂理論講叫副歌,分別放在前三段每一段的後面,反覆唱三遍。這樣重章迭詠的表現手法,在《詩經·國風》中很普遍,反覆循環,盪氣迴腸,更加深化了讚頌的情感。同時,公木把改作「和詞」的一段由原來的六句壓縮為四句,並改換一個更響亮的韻腳,這樣唱起來更有精神、更有氣魄。前三段每段的第二句,都重複三個字,如「側耳聽」「裂長空」「天地崩」則都是根據作曲的需要添加的。

如此,一首充滿陽剛壯烈之氣的歌詞便定稿了:

風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側耳聽。晴天響雷敲金鼓,大海揚波作和聲。人民戰士驅虎豹,捨生忘死保和平。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熱血染紅了它。為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

英雄猛跳出戰壕,一道電光裂長空,裂長空。地陷進去獨身當,天塌下來只手擎。兩腳熊熊趟烈火,渾身閃閃披彩虹。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熱血染紅了它。為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

一聲吼叫炮聲隆,翻江倒海天地崩,天地崩。雙手緊握爆破筒,怒目噴火熱血湧。敵人腐爛化泥土,勇士輝煌化金星。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熱血染紅了它。為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

劉熾完成譜曲後,歷經配樂、演唱,長春電影製片廠又補拍了相關的鏡頭,這樣一首震撼且感人至深的歌曲《英雄讚歌》,就完整地呈現在觀眾面前,並伴隨電影烙在了人們的心裡。說來也有趣,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概是為了順口抑或是為了跟《英雄兒女》這部電影名字的格式匹配,這首歌被人們叫著叫著就成了《英雄讚歌》。

有關爺爺的回憶

上世紀六十年代以後,公木先生在吉林大學任中文系主任、文學院院長、副校長等,於1998年10月30日去世。

他的孫女張菱兒說,她小時候看電影或聽電臺裡播放《英雄讚歌》時,自己不知道那是爺爺作的詞,直到一位學校老師告訴了她。張菱兒眼裡的爺爺總是很低調,就像他不在意《東方紅》作者是否署自己名一樣,只要大家喜歡就好了。

其實還有一個細節,張菱兒沒有來得及問爺爺,影片中找到失散女兒的情節,他有沒有感觸?那跟他去延安時把女兒留在老鄉家的經歷何其相似!張菱兒想爺爺應該很受觸動,畢竟也是自己一段刻骨的經歷。但老人沒提過,也許因為寫這首歌的時候,他的女兒已經找到了,讓他的心平靜了一些。其實,為了革命而選擇把親情放在身後的行者,又何嘗不是英雄?

如今,久經歲月洗禮的《英雄讚歌》已成經典,從未因時光流逝而減色,反而愈發令聽者充盈起力量,同時,它也提醒我們和平的來之不易。歲月靜好,並非本來如此,而是以無數英雄的生命澆築而成,我們當永遠銘記和頌誦。

來源:北京晚報·五色土|記者 蔡岫

編輯:袁新雨

流程編輯:郭丹

相關焦點

  • 抗美援朝70周年評論: 每思祖國金湯固,常憶英雄鐵甲寒
    1950年夏,準備參加抗美援朝的某部炮兵第一師26團開赴鴨綠江邊整裝待命。在召開的誓師大會上,好幾個班的決心書上都寫著「保衛和平,保衛祖國,就是保衛家鄉」等口號,有的戰士在發言中寫出「雄赳赳,氣昂昂,橫渡鴨綠江」的句子。連指導員將戰士們發自內心的誓言記錄下來,幾經修改補充,寫成了一篇詩歌形式的決心書,後譜成曲,在全軍、全國廣為傳唱,歌名正式定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
  • ...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 70 周年《英雄兒女》交響音樂會震撼奏響
    " 烽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 70 周年之際,10 月 23 日晚 19 時,由長春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主辦,長影集團承辦的《英雄兒女》交響音樂會在長影音樂廳隆重舉行,以經典文藝作品致敬最可愛的人,匯成了一場氣勢恢弘、氛圍熱烈的正能量視聽盛宴,正式拉開了 " 長影周末音樂會 "2020-2021 演出季序幕。 音樂會由吉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實驗民族樂團常任指揮王璞執棒。
  • 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詩詞選
    編者按:抗美援朝戰爭鍛造出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這精神如星光般閃耀,激勵中華兒女在復興路上只爭朝夕,砥礪奮進,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為早日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力前行。為此,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70周年這個重大節點,選部分作品以饗讀者。
  • 致敬| 70年前,上海市口腔醫院的「英雄兒女」!
    致敬 | 70年前,上海市口腔醫院的「英雄兒女」!,在朝鮮幫助恢復生產建設的、健在的人員頒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70年前,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
  • 抗美援朝70周年晚會24日晚播出
    10月24日晚八點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英雄兒女——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文藝晚會》即將播出。節目匯集大批優秀文藝工作者,將以戲劇方式貫穿,串聯交響樂、合唱、戲曲等文藝表現形式,結合文獻資料與歷史物證為觀眾全方位呈現中國人民志願軍浴血奮戰的戰鬥意志和為人類和平譜寫下的英雄史詩。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將永遠銘刻在中華民族的史冊上!永遠銘刻在人類和平、發展、進步的史冊上!
  • 致敬英雄!《金剛川》發布主題曲《英雄讚歌》MV
    作為備受關注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截止發稿前,《金剛川》的預售票房已經突破2000萬,可見大家對影片的超高期待。今天(10月21日),《金剛川》更率先發布主題曲《英雄讚歌》,以歌聲致敬戰士們的不滅風骨與勇氣。
  • 我國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
    我國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來源:課堂內外·創新作文高中版      2020年12期     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打響了出國作戰的第一次戰役
  • 紀念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周日起向公眾開放 1900餘...
    「銘記偉大勝利 捍衛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將於10月25日10時起向社會公眾開放,展出將持續至明年2月底。據悉,1900餘件文物及展品亮相,其中824件文物系首次展出。
  • 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這些紀錄片、電視劇致敬「最可愛的人」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為緬懷先烈,表達對志願軍戰士的熱愛與崇敬,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上海廣播電視臺精心策劃,將在近期推出一系列特別節目。  精心策劃大版面特別直播報導  10月23日,北京將舉行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當日上午9點至12點,東方衛視將推出「氣壯山河——紀念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特別直播報導。
  • 銘記英雄是我們永遠的信念和責任——訪紀錄片《英雄兒女》總導演...
    2020年10月23日上午,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在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戰爭中,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鍛造了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必須永續傳承、世代發揚。
  • ...歌以詠懷,重溫這些抗美援朝電影裡的歌曲,依舊讓人熱血沸騰▸...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70年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口號依然印刻在我們腦海中,一部分也要歸功於《上甘嶺》等經典電影以及電影中的歌曲所給予我們的深刻印象。▲近期上映的「抗美援朝」電影作品而在舉國上下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之際,《金剛川》《最可愛的人》《英雄連》和《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等一批影視作品集中上映,也帶來新的歌曲演繹,《金剛川》中《英雄讚歌
  • 《金剛川》熱血上映,《上甘嶺》《英雄兒女》等10部抗美援朝電影...
    為了身後的祖國,為了長眠的英雄,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型戰爭題材電影《金剛川》將於2020年10月23日在中國內地上映,該片由管虎、郭帆、路陽聯合執導,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等領銜主演,鄧超特別出演。
  • 參觀抗美援朝70周年展覽門票預約入口及交通指南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  此次展覽展出照片540張、展品及文物1900餘件(其中一級文物及珍貴展品81件)、藝術品15件、圖表制字84幅。其中824件文物系首次展出,如伍先華的一級國旗勳章、金星獎章、勳章證書,韓德彩的立功材料和戰鬥經過圖,上甘嶺戰役中被炸斷50多處的電話線。
  • 英雄讚歌——「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70年前的此刻,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並從此開始了一段烽火硝煙的徵程。他們捨生忘死,無畏強敵,同朝鮮人民一道,歷經兩年零九個月的浴血奮戰,用巨大的犧牲捍衛了正義,最終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
  • 北京市徐悲鴻中學開展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講座
    大力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激勵新時代青年砥礪前行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70年來,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是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它不僅激勵著中華兒女不畏犧牲,砥礪奮進,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而且鼓舞著成千上萬的中國人譜寫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振奮人心的樂章
  • 甘孜州森林消防支隊在觀看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大會實況中傳承革命...
    10月23日上午10時,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甘孜州森林消防支隊全體指戰員觀看大會實況。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開赴朝鮮前線,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光輝典範。在這場殘酷的戰爭中,被稱為「最可愛的人」的廣大志願軍戰士作出了巨大的犧牲。他們中湧現出黃繼光、邱少雲等30多萬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個功臣集體,更是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
  • 【方志四川•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金剛川》首日破億...
    70年前的今天志願軍抗美援朝首戰打響10月25日被確定為抗美援朝紀念日造橋、炸橋、修橋、再炸、再修……看似周而復始,其實不過是三個字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這座精神傳承的「橋」,真正不朽。小人物小切口刀刻斧鑿出「捨生忘死、向死而生」的英雄雕塑區別於以往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金剛川》的主角和主線都不在主攻的戰場。片名取自朝鮮的一條河,河流阻斷了大部隊支援金城戰場的路,唯有一座志願軍自建的載重橋,成為事情的勝負手。
  • 紀錄片《英雄兒女》熱播引發熱烈反響
    原標題:壯闊的歷史畫卷 永恆的英雄戰歌紀錄片《英雄兒女》海報。資料圖片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是一首盪氣迴腸的英雄戰歌。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用熱血鑄就正義的勝利、和平的勝利、人民的勝利。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指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攝製的六集大型電視紀錄片《英雄兒女》,從10月21日起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晚8點檔黃金時段播出,每天兩集連播。紀錄片《英雄兒女》共分為六集:《祖國召喚》《極限戰爭》《熱血忠誠》《越戰越強》《萬眾一心》《永遠銘記》,每集52分鐘。
  • 舞劇《英雄兒女》交響樂合唱版首演,觀眾留言——「英雄是民族最...
    這部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的文藝作品,將悲壯寫實的戰爭場景搬上舞臺,讓觀眾回到了70年前那個硝煙瀰漫的時代。  當晚,百餘位來自文旅系統的抗美援朝勳章獲得者來到現場,與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40位醫護人員共同觀演。
  • 「勇士與陣地同在,英雄與日月同輝」——紀錄片《英雄兒女》引發...
    新華社北京10月24日電 題:「勇士與陣地同在,英雄與日月同輝」——紀錄片《英雄兒女》引發觀眾強烈反響  新華社記者白瀛、翟翔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指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攝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