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房城鄉建設部、中央宣傳部、國管局等12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若干意見》。《意見》明確,力爭再用5年左右時間,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
《意見》明確了「科學管理、綠色發展,黨政推動、全民參與,示範引領、持續推進,制度保障、長效管理,因地制宜、城鄉統籌」的基本原則,提出到2020年年底,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和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城市力爭實現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基本全覆蓋,分類運輸體系基本建成,分類處理能力明顯增強;其他地級城市初步建立生活垃圾分類推進工作機制。力爭再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建立配套完善的生活垃圾分類法律法規制度體系;地級及以上城市因地制宜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系統,居民普遍形成生活垃圾分類習慣;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
《意見》強調,要全面加強科學管理。一要合理確定分類類別。參照《生活垃圾分類標誌》,區分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因地制宜制定相對統一的生活垃圾分類類別,設置統一規範、清晰醒目的生活垃圾分類標誌。二要推動源頭減量。推動建立垃圾分類標識制度,逐步在產品包裝上設置醒目的垃圾分類標識,落實限制商品過度包裝和塑料汙染治理有關規定,倡導「光碟行動」,推動無紙化辦公等。三要推進分類投放收集系統建設。設置簡便易行的垃圾分類投放裝置,合理布局分類收集設施設備,推動開展定時定點分類投放等。四要完善分類運輸系統。合理確定分類運輸站點、頻次、時間和線路,加強有序銜接,防止生活垃圾「先分後混、混裝混運」等。五要提升分類處理能力。加快補齊廚餘垃圾和有害垃圾處理設施短板,鼓勵生活垃圾處理產業園區建設等。六要加強分類處理產品資源化利用。
《意見》提出,要努力推動習慣養成。引導群眾普遍參與,強化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統籌居(村)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物業單位力量,加強生活垃圾分類宣傳等。切實從娃娃抓起,強化學校教育,推行「小手拉大手」等活動。建立健全社會服務體系,廣泛動員並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生活垃圾分類等。營造全社會參與的良好氛圍,加大生活垃圾分類的宣傳力度,注重典型引路、正面引導,共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等。 在加快形成長效機制方面,《意見》明確,要推動法治化和規範化管理,貫徹落實相關法律法規要求,推動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類法規體系等。加大資金保障力度,統籌安排預算支持生活垃圾分類系統建設項目及運營,落實相關稅收優惠,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等。健全收費機制,按照產生者付費原則,建立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等。提升科技支撐能力,組織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技術專題研究等。加強成效評估,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作為文明城市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的重要內容。
《意見》要求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工作責任制,明確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行省級負總責,城市負主體責任,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是第一責任人。同時,健全管理協同機制,將生活垃圾分類作為基層治理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形成合力,使工作落到基層、深入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