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6年運營,上海兒童藝術劇場至2019年底,演出場次達到2741場,觀眾人次超過126萬,成為孩子們心中可愛的「大鯨魚」。近日劇場發布2020年演出計劃,40個主辦演出節目持續提供優質內容,同時進一步拓展《寶貝,來看戲》《寶貝愛中華》等優質美育品牌,輻射全國的「小鯨魚計劃」新鮮出爐,將劇場運營理念與優質內容製作帶向各地。
上海兒童藝術劇場為傳承傳統戲曲主動出擊,2014年將美影廠經典動畫與傳統戲曲演出結合,推出《爸爸媽媽的童年記憶》,2016年《寶貝,來看戲》針對低齡兒童將講解、示範與演出融為一體,打造戲曲美育教育演出模式,與全國十多家院團合作,引進京劇、川劇、崑曲、評彈等14個劇種,上演57臺演出,收穫一大批鐵桿小粉絲。2018年劇場又推出《寶貝愛中華》,展示多元而富有特色的各民族歌舞。2020年,《寶貝,來看戲》在現有演出基礎上,聯合各戲曲院團建立寶貝戲曲藝術聯盟,搭建傳承、研究、孵化、創作平臺,讓孩子們從傳統文化、民族文化中汲取自信。劇場還推出介紹不同音樂演奏類型的《寶貝哆來咪》以及家庭不插電音樂會《寶貝,聽我唱》。中福會兒藝劇院《孩子劇團》、中福會少年宮大型歌舞演出《童心飛舞中國夢》也將陸續亮相。
自誕生以來,上海兒童藝術劇場為孩子們建立國際文化交流平臺,《安東尼亞諾新年合唱音樂會》《BBC冰凍星球紀錄片音樂會》《老虎來喝下午茶》等一系列話題性海外節目受到好評。2020年,西班牙趣味音樂會《會跳舞的提琴》、BBC交響樂音樂會全新系列《地球脈動2》、西班牙經典手偶劇《泥娃娃》、立陶宛丹斯瑪劇團全新小寶寶啟智劇《找一找,草地裡有什麼》和經典的《翻滾吧,寶貝》、西班牙阿卡丹澤劇團現代舞《達文西的翅膀》、加拿大物件劇《會講故事的塑膠袋》、西班牙大型泡泡秀《哇~泡泡!》,繼續讓上海小觀眾「零時差」看到國際舞臺一流演出。
作為劇場首部自製劇,《我要飛,去月球》中文版已經演出120場。該劇姐妹篇《看不見的朋友》也已於2019年6月製作完成,通過上海市民文化配送平臺進入社區演出21場。目前,兩個劇目走遍上海各區,走向全國各地,成為劇場繼安東尼亞諾小合唱團新年音樂會後,又一「文化輸出」重要產品,品牌效應不斷溢出。
2020年「小鯨魚計劃」應運而生,劇場將在觀眾群、演出場地、市場開放、教育拓展等進一步升級品牌效應,從劇場空間輻射至社區、學校,並走向長三角地區,傳播劇場內容、服務以及品牌價值觀。未來,「小鯨魚計劃」不僅面向校園社區,完成「送演出進校園進社區」,對於各地劇場、校園和社區都有多達22個演出劇目、藝術教育項目可供選擇合作。從演出節目、演藝工作坊到演出代理、自製劇目,劇場形成完整的內容生產、演出和運營能力,助力演藝大世界活力持續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