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記者國倩 通訊員陳可 攝影記者黃士峰
今天上午,在武漢市第十六中考點門口,有一位特別的送考父親,他戴著一枚中學校徽,迎接剛剛考完語文的女兒歸來,「孩子平時都是愛人一直操勞陪伴,今年自己忙著抗疫與孩子很久沒見,特意請了兩天假過來陪考,給她加加油鼓鼓勁。」
爸爸戴著女兒校徽送考
這位送考父親正是武漢六中上智中學九(13)班邵子倩的爸爸邵永勝。中考前夕,學校給每位同學定製了印有「中考加油」字樣的校徽,但由於考試要求,邵子倩無法佩戴校徽進考場。「孩子不能戴,我就幫她戴上。」邵永勝說,中考這兩天,他會一直戴著女兒的校徽,與她同在。
中午邵永勝接到剛考完語文的女兒
邵永勝是武漢市第一醫院胃腸外科主任,平時工作繁忙,所以平時女兒的生活方面大多是母親在操心,父親則在學業方面給予女兒支持與幫助。「理科方面她遇到什麼難題了,都會和我探討。」每次在化學、物理學科中遇到涉及到醫學的內容,邵子倩都會請教爸爸,聽他講述其中原理。
「一定要記得寫名字等個人信息,先易後難,注意審題……」在從家裡前往考點的路上,邵爸爸將自己當年的考試經驗和注意事項一一說與女兒聽。「平時跟女兒從不囉嗦這些,雖然她已經『久經沙場』,但還是想叮囑一下。」邵永勝說,女兒從小就養成了自主學習的好習慣,疫情期間孩子的學習雖很不容易,但基本沒讓他們操過心,復學後,女兒還通過了武漢六中的分配生考試。
經歷疫情後她想當醫生
這屆考生很難,家長更不容易。今年除夕,邵永勝接到抗疫的任務。大年初一,他就走上了抗疫一線,支援單位急診科同事。「我是外科醫生,平時更多是做手術,對呼吸科方面的內容接觸地不多,但這時我必須上。這輩子當中,有很多事情也許不是你喜歡的事情,但是你非得去做,這個就是責任。」邵永勝說。
邵永勝與女兒
也正是出於這份責任感,邵永勝從大年初一開始便一直奮戰在抗疫一線。2月中下旬,武漢市第一醫院接收了千餘名新冠肺炎患者。每天去重症患者病房查房,是邵永勝的例行工作。為了避免家人被感染,邵永勝乾脆不回家,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從大年初一開始,酒店便成了他的第二個「家」。
3月2日,是邵永勝的生日,也是從一線抗疫後回家的日子。當天,他收到了女兒特意準備的生日祝福卡片。回家後,在女兒疫情期間寫的作文裡,他發現了自己的影子。「抗疫英雄」、「逆行者」、「逆風而行」,都是孩子對他以及廣大醫護人員的描述。「特別感動,覺得孩子成長了不少。」邵永勝說,他將女兒寫的這些作文一個字一個字地敲下來,整理電子版保存在電腦裡。
邵子倩的媽媽透露,疫情期間,孩子每天關注新聞,也時刻關注著爸爸的動態,「現在爸爸已經是她心中的英雄,經過疫情,她對醫生這個職業也充滿了敬畏和嚮往。」
此次中考語文作文題目的主題便是責任與擔當,考完邵子倩說,作文寫起來並不難,因為寫作素材就在身邊,「長大後,我也想像爸爸一樣當一名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