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被甄嬛施計,氣得雙眼圓睜駕崩之後,她終於放下一切防備和怨恨,顫微微伸出保養得極好的纖纖玉指溫柔地替皇上閉上了眼睛。
她眼含熱淚,喃喃低語:"四郎,那年杏花微雨,你說你是果郡王,有些事也許從一開始就是錯的。"
人與人之間的情份和仇怨,如果能用黑和白來區別對錯,就好了。大多數時候是一筆糊塗帳,稱在各人心裡,又沒一個秦國來統一人心裡的度量衡。
甄嬛與皇上之間,誰負誰更多?誰比誰更涼薄?我們估且從甄嬛離宮和皇上饒恕已升級為熹妃的甄嬛這兩件事中,以旁觀者的角度量一量。
01
看戲看細節,算帳算總帳。
要算甄嬛和皇上之間這筆帳,還得從她心灰意冷,執意在生下朧月之後離宮修行算起。
普通女人剛生完孩子,正是金尊玉貴,要好好調養的時候,甄嬛為什麼非要挑這個時間離宮修行呢?
因為她和皇上吵架了。
為什麼吵架?因為她被皇后設計穿錯了衣服。穿了已故純元皇后,皇上心頭永遠的白月光的舊衣服。
她本來就有幾分長得像純元,這也是皇上喜歡她的原因之一。再把純元的舊衣服一穿,更有五分相像。
皇上一見之下,差點誤作純元還魂。自己先是一喜,看到是甄嬛後,心頭不由得一惱,直接讓人剝了甄嬛的禮服,並且罰她禁足碎玉軒。
這一禁就禁到了甄嬛快生產時。
因為甄遠道出事,甄氏一族受牽連,甄嬛不顧禁足令,跑去找皇上求情。
結果,剛巧遇到了皇上在給純元皇后寫詩,其中有一句:"既得菀菀,莞莞類卿,暫排苦思,亦除卻巫山非雲也。"
莞是甄嬛的封號,也是她和皇上之間的呢稱!她自以為皇上待她與其他女子不同,她與他之間是有真情的,不料自己竟然只是純元皇后的替身。
甄嬛原本也是驕傲的女子,這一發現,觸到了她的逆鱗,傷心、失望、憤怒,她忘了此行來找皇上的目的,對他喊:"這幾年的深情,終究是錯付了!"
皇上真的對甄嬛沒有感情嗎?他真的只是把她當作純元的替身嗎?不,不是的。
02
假設你是皇上,心裡一直放著一個人,怎麼也放不下。
以致有了集郵的癖好,借著皇帝的身份,但凡有一二分像她的女子,都一一搜羅到身邊,其中收集到一枚極品郵票——嬛嬛。
這種收集的心理是很隱諱的,他可以做,別人不可以說。他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做什麼都是對的。
他之所以生氣到禁足甄嬛,純粹是惱羞成怒。
一感覺自己隱諱的心理被當眾揭穿了;二從誤會是純元到看清是嬛嬛這個剎那,他突然悟到了一件事,在他心裡嬛嬛早已脫離純元的影像,變成了獨立的女子,他把對純元的情分了一些到嬛嬛身上。
皇上這些年一直給自己立的人設是痴情種,對元配純元,深情不渝。
這個發現打破了他的人設,他發現自己愛上了純元之外的女人。所以,他憤怒、生氣,其實怒的氣的都是自己。但是,誰讓他是至高無上的皇帝呢,他沒有錯,錯的只能是甄嬛。
好!關進碎玉軒不許出來。
"這幾年的深情,終究是錯付了!"翻譯成我們普通男女吵架,就是"我眼瞎了才會看上你!這些年跟你白過了!"
今天吵完,明天該吃飯吃飯,該接送孩子接送孩子,罵字口中出,日子照常過。
但人紅是非多,人貴愛嬌情。
兩個鬧便扭的人,一個是皇上,一個是寵妃。都是身嬌肉貴,誰也咽不下委屈。
03
皇上等甄嬛先給他服軟,鋪好臺階找他下。
偏生甄嬛就是個倔強的女子,和他硬槓。
兩人關係僵持的時候,皇上也沒真正放下過甄嬛,他曾趁甄嬛小睡之際,挪步去碎玉軒看望睡夢中的她,詢問:"這些天,她睡得可否安穩?"
他習慣了別人來討好,習慣了端著。
但對甄嬛,他也一直在尋找合好的契機。
甄嬛因為看到他寫給純元的詩氣得動了胎氣,孩子提前早產。皇上雖然沒有親自去碎玉軒,但一直緊張地坐在榻上等消息。
當蘇培盛小跑過來,告訴他生了一個公主的時候,皇上立馬從榻上下來,嘴巴笑得合也合不攏。
他的高興完全掩飾不住,連蘇培盛都看出來了。皇上不承認,嘴裡說著:"哪有哪有,不過公主而已",身體仍然很誠實地向前跑。
說是去瞧剛出生的小公主,但是皇上只瞄了她一眼,立刻就坐到了甄嬛的床邊,語重心長地說:"嬛嬛,只要你願意,我可以立刻給你封妃,甄家的事也不會牽連到你。"
皇帝服軟的方式自然也是皇帝式的,主動提出給她封妃,給她寬心,保證不因家事牽連到她就是他認錯,想要和好的暗示。
但嬛嬛拒絕了,她心灰意冷,為人又倔強,完全聽不出皇上話語裡的讓步和妥協,一心想早點離開這個讓她傷心的地方。
在兩人因誤會而疏離,再到出宮這段,與其說皇上薄情讓甄嬛傷心難過,不如說,兩人被誤會蒙蔽了雙眼,看不清彼此的真心。
此時若能冰釋前嫌,兩人之間的情意還能更上一層樓。
04
甄嬛出宮後,一直傾慕她的果郡王找準了機會,對她各種不停地撩,漸漸讓甄嬛原本已如枯木般的心又生出了春天的枝椏。
兩人以庚帖為媒,私定終身,有了肌膚之親,甄嬛更是珠胎暗結。
可惜,兩人還沒來得及奔赴好日子,果郡王允禮就因為執行公務,以身殉國。
甄嬛為給果郡王報仇,也為了給腹中孩子上個紫禁城戶口,找個名義上的父親,又設計復寵,力爭回到皇宮。
甄嬛是懷著對皇上的怨和恨出宮的,出宮後又在允禮對她的愛中,漸漸稀釋、替代掉了皇上,她心裡已然沒有了他。
而皇上,卻從未真的放下嬛嬛。
他不許宮中人提到嬛嬛,不是不想,而是怕勾起自己的思念,皇帝的思念是不能讓人看穿的。
他對甄嬛的愛一直都在,不信看他登凌雲峰看望甄嬛這段。
凌雲峰多高啊!皇上披掛著朝服,戴著碩大沉重的皇冠,一步一步,雖然氣喘籲籲,但全身都是勁。
他站在甄嬛居住的小木門前站定,迫不及待想伸手去推,又縮了回來。再深吸一口氣,才伸出手緩緩向兩邊推門。
像不像馬上就要見到戀人的小夥子,既興奮又膽怯又期待。
如果不是愛到骨子裡,一個皇帝,誰還會這麼小心翼翼?
05
甄嬛回宮,皇上是把她捧在心尖上來愛的。給她抬旗來抬高身份,封號也很用心。
封她為熹妃,寓意"往日之日暗沉不可追,來日之路光明燦爛。"他用這個封號寄情他與甄嬛之間,從此忘卻過往,煥然新生。
但甄嬛是怎麼回報他的呢?
她利用他,也嫌惡他。
用她和皇上決裂時說的那番話來概括:"回宮後的每一次與你親近,都讓我無比噁心。"
以熹妃之身回宮的甄嬛早已不是原來的嬛嬛,但皇上卻比原來更痴心。
或許是因為他年歲漸長,或許是因為嬛嬛陪伴在他身邊太久,久到他再下不了殺她的決心。
他借嬛嬛之手賜死果郡王,嬛嬛從臺階上摔下重傷下不了床。雖然兩人都沒有正面談論,但嬛嬛的表現已經坐實了她出軌果郡王的事實,即使身體沒有出軌,精神上也是出了的。
而不管什麼形式的出軌,對帝王而言都不可忍受。
但皇上冷落甄嬛許久,還是在朧月的勸說下放了她,皇宮仍然以她為尊。
選擇放下的皇上,不再是皇上,他只是朧月和靈犀他們三個孩子的父親,為了孩子,為了自己的本心,他選擇放過甄嬛。
正是他的放下,給了甄嬛反撲的機會,最終她在皇上有可能知道弘瞻的真實身世時,下狠手氣死了他。
即使是死,她也不讓他舒服,送了他一頂綠帽子才放手。
結語:甄嬛與皇上在杏花微雨時節,從誤會他是果郡王開始,又因誤會、而分開,再相聚已是郎有情妾有恨。如果說之前甄嬛覺得自己痴心錯付,那麼她出軌後皇上選擇放下和原諒,兩人之間算是扯平了!再要分個誰多誰少,我覺得甄嬛比皇上更涼薄,他負了她的情,她要了他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