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個女人,卻擁有三個名字。
她本可以成為中國內地的首富,卻把80%的財產捐給了國家。
她細心隱藏著自己的身份,卻仍然成為了傳奇,釀成了新中國成立後最大的跨國財產糾紛案。
她叫趙碧琰,也叫耿碧琰,但本名為耿維馥。
1、兩任妻子
故事的開始就像部折子戲,他是翩翩少年,她是妖麗女郎。一瞥驚鴻,兩情相悅,三生情定,女子認為可以託付終身,據說不惜用自己的錢財供男子到日本留學。
沒想到,卻學成了一個大漢奸。
這個女子並非本文的主人公,名為王碧琰。
男子名叫趙欣伯,於1890年出生於河北宛平,早年的時候當過清政府的禁衛軍。辛亥革命後加入了國民黨,並擔任北京文明新劇團的旦角演員。
▲ 趙欣伯
王碧琰則出身青樓,根據另一位漢奸同事王子衡的回憶,當時的她是某位王公的愛妾。在看完演出後愛上了比她小8歲的趙欣伯,兩人私奔到了大連。
能把王妾迷得團團轉,這傢伙也真是不簡單。
1915年,25歲的趙欣伯帶著王碧琰前往日本東京,開啟了留學生涯。
在日本留學期間,他認識了許多軍政人物,包括後來的甲級戰犯土肥原賢二和坂垣徵四郎,為未來的人生埋下了伏筆。
佳人在懷紅袖添香,留學生活很是暢意。但萬分可惜的是,妻子王碧琰在1921年因難產死在了手術臺上。憤怒的趙欣伯將主刀醫生告上了法庭,迎來了敗訴。
趙欣伯對妻子痴痴念念,但完全耐不住寂寞。沒過多久,他就趁回國的時候刊登了徵婚啟事,有顏有錢有學歷,受到了許多女孩的青睞。
他看中了一位叫耿維馥的女孩,當年6月份就火速結婚。不過他要求新妻改隨夫姓,並且要改成前妻的名字。
▲ 耿維馥
那個年代的女孩,話語權微如草芥。於是耿維馥,成為了趙碧琰。
妻子離世不到半年就結婚,又讓新妻改成前妻的名字,這究竟是無情還是痴情?沒過多久,新妻為他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為趙宗陽。
1925年,趙欣伯根據自己的經歷寫成了「刑法過失論」的論文,成為了當時的轟動性新聞,被評為「血淚高潔,男性復仇純愛」。
他更因此成為,中國第一個獲得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法學博士的留學生。
2、漢奸離世
博士畢業後,他受日本武官的推薦回東北任職,帶著妻兒前往瀋陽拜見張作霖,成為了東三省保安司令部法律顧問。
雖然是一個中國人,但他早已站到了祖國的對立面,成為了一個徹頭徹尾的親日派。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他立即和另一些漢奸成立了「遼寧省地方維持委員會」,還搞出了個《獨立宣言》。他甚至構想了「滿洲國」的國號,同時把長春改名為「新京」。
由於表現夠賣力,他被稱為「滿洲國的產婆」,在偽滿洲國成立後擔任立法院院長。
那些年的趙欣伯權勢燻天,經常帶著妻子和皇室見面。對下囂張跋扈,對上阿諛奉承,頗得日本主子的歡心。
但他有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生性貪婪,雁過拔毛似的搜刮民脂民膏,因此受到了溥儀的猜忌。1933年他被派到日本考察,離開了權力的中心,做起了西藥的生意。
為了給自己留條後路,精明的他以妻子趙碧琰的名字,狂買東京的土地和房產。
1938年,他再次帶領家人回到北平生活,期間擔任了「華北政務委員會」的顧問。
後來日本戰敗,他因漢奸案被國民黨逮捕,被要求寫出日寇侵華的證據。
他本來認真書寫,也不知從哪聽來的風聲,說日軍還有翻盤的可能,於是直接把證據扔到了火爐裡。
詭異的是,如此惡劣的態度,國民黨竟然沒有追究,他竟然被保釋出獄。直到新中國成立後,他再次被拘留,自知罪孽深重的他急火攻心,在看守所猝死。
妻子趙碧琰則跑到了公安局,換回了以前的姓氏。從此,她的名字變成了耿碧琰。
3、人間醜劇
作為漢奸的家屬,在那個年代受到的衝擊可想而知。他們被趕出了豪宅,擠在大雜院的一間房子裡。為了消除隱患,耿碧琰銷毀了所有的書信證據。
流光飛舞,匆匆數年。日本在美國的扶持下再次經濟騰飛,趙欣伯當年在日本買的土地和房產,價值翻了數倍,而且還有30箱的金銀珠寶。
1962年,日本對趙欣伯的財產進行了估算,大約為30億日元。這份無主的巨額財產,引出了許多人間醜劇。
趙欣伯夫妻曾經委託律師鈴木彌之助管理財產,但他竟然私自售賣了兩處土地,這可比當律師來錢快多了。
從日本、韓國、臺灣等地先後冒出來許多「趙碧琰」,她們做了充足的準備,將材料背得滾瓜爛熟。
還有人冒充他們的兒子趙宗陽,由於趙宗陽自幼病瞎了左眼,有個香港人竟然自毀一眼,可惜最後被戳穿。
最成功的是一個臺灣人,他謊稱自己是趙碧琰的養子,聲稱「母親和兄弟」已去世,並偽造了醫院給「父親」趙欣伯開的死亡證明。憑藉著這套鬼語,他竟然和好幾位地產商籤訂了契約。
▲ 趙碧琰母子
由於當時的內地比較閉塞,耿碧琰直到1964年才知道爭奪財產的事情。起初,見慣大風大浪的她對財產毫無興趣,訓斥家人別再妄想。
但在東京華僑總會陳琨旺等人的勸說下,她最終決定把名字改回「趙碧琰」,繼承這筆財富。這些都是當年中國的民脂民膏,當然要拿回來。
▲ 趙欣伯的日本房產
沒想到出師不利,當她委託陳琨旺去找昔日好友鈴木彌之助的時候,對方竟然聲稱趙碧琰的籤名是假的,不肯交出財產管理權。
一晃幾年過去了,轉眼到了1976年。法庭宣布如果「趙碧琰」再不出庭的話,將直接缺席宣判,那些土地有可能被重要分配。
外交部資助了她300元購買新裝,時隔三十多年之後,76歲的老太太趙碧琰再次啟程前往東京。
4、追回財產
那天的東京家庭裁判所法庭很熱鬧,因為站著4個趙碧琰。
另外三個來自香港、臺灣、馬來西亞,她們都穿著考究,保養得極好,戴著精緻的金絲眼鏡,在回答法官的問題時流利而準確。
趙碧琰本人則和她們形成了鮮明的反差,骨瘦如柴滿臉皺紋,看起來就是個極其普通的老人。
而且,她有些糊塗了,在回答問題時支支吾吾,不能確定。最糟糕的是,當法官請出在趙家當了8年的傭人時,她竟然不認識。
實際上,這名傭人已經向法官指出了真正的趙碧琰。法官在第二天單獨召見她詢問原因,她說道:「我作為主人,確實不認識我的所有僕人。」
又經過了一番日語的交流後,法官確定這位來自北京的老太太正是趙碧琰。但由於她在法庭上的表現,只能開出「趙碧琰不在者」的判決。
意思是,在座的各位都不是趙碧琰。判決宣布後引發了巨浪,又招來了許多假冒偽劣的人員。
這場敗訴猶如一盆冷水澆下,但中國的外交部並沒有放棄。
1979年,中國重啟了隱退20年的律師制度,外交部找到了北京市律師協會副會長傅志人,希望能夠反敗為勝。
傅志人不愧是專業的,在半年的時間裡搜集了上百件證言和書證,請到了趙碧琰的老熟人——溥儀的妹妹「三格格」當證人,並安排了兩人見面。
一時間,溥儀三妹喜會趙碧琰的新聞登上了各大報紙,先在輿論上佔領了高地。
▲ 趙碧琰(右)與三格格
另一方面,兒子趙宗陽在日本報紙上刊登了尋人廣告,希望找到一些在赤羽小學讀書的同學。結果真的有11名同學回信,答應出庭。
這次的法庭就更熱鬧了,簡直用不著審判。當法官讓請出證人的時候,11名同學譁啦啦地進場,直接把法庭變成了同學會。
「哇,趙桑!不是他還是誰呢?」
「還是那個瘦巴巴受氣包的樣子?」
這其中,還有一位趙宗陽要好的女同學,據說「哎!這是你追過的姑娘……」
1984年,東京家庭裁判所做出了最終判決:追回鈴木彌之助賣掉的土地,她名下的所有東京地產,被駐日美軍挖走一部分的30箱財寶,都歸趙碧琰母子所有。
5、八成捐贈
根據中國新聞社統計的數據,這筆財產為30億元人民幣。
在一次家庭聚會上,趙碧琰對家人說道:「你們的爺爺當初站錯了立場,而國家卻不計前嫌,幫助我們拿回在日本的財產,我決定,把財產的百分之八十捐獻出來。」
1985年5月16日,她正式把名下80%的財產捐給了「中華文化教育財團」,用於支持祖國的慈善事業。
這是什麼概念呢?十年之後的1995年,《福布斯》雜誌首次發布了中國內地富豪榜,四川希望集團的劉永好四兄弟勇奪第一,身價才不過6億元。
時至今日,這場內地最大的跨國財產糾紛案,仍然被人們津津樂道。
從1964年到1984年,趙氏母子用了20年時間,追回了30億財產,捐出了24億元。
趙欣伯從中國貪汙的錢,以這樣奇異的方式返回了中國,不得不讚嘆耿維馥的深明大義。
歲月剝落了白牆,照片也開始發黃。
她叫趙碧琰,也叫耿碧琰,但本名為耿維馥。
無恥的人註定被唾棄,重義的人值得被銘記。
世界華人周刊專欄作者:令狐空
責任編輯:華小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