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心!
廈門仙嶽隧道內
竟有一名小男孩在獨自行走!
到底是什麼回事?
3月7日下午
湖裡交警大隊湖裡中隊民警
接到群眾報警稱
有一名小男孩獨自一人
行走在仙嶽隧道內
十分危險
而隧道內來往行駛的車輛速度很快
情況十分危險
接到群眾報警後
民警立即趕往現場
並在隧道口找了這名小男孩
民警將孩子帶到交警中隊
給他量了體溫
並詢問離家出走的原因
和家長賭氣出走 不忘帶上玩具
原來,這名8歲的小男孩
是因為和家長賭氣所以離家出走的
林盈茂
湖裡交警大隊湖裡中隊指導員
在中隊部我們向他了解情況的時候,這個孩子堅決不說他家長的聯繫方式,我們就慢慢跟他聊,倒水給他喝,聊了好一會之後,他終於說出了自己的姓名、就讀的學校、班級以及老師的名字,我們就趕緊跟學校聯繫,通過學校聯繫上了孩子家長。
而直到民警來電
小男孩的媽媽才發現孩子不見了
據媽媽說
因為大人平時工作忙
孩子總覺得父母對他不夠關心
一大早因為一點小事又和他們耍脾氣
就說自己要走路去外婆家
本以為孩子只是在開玩笑
沒想到下午他真的趁大人不注意
提著自己的一小箱玩具偷偷溜出了小區
自己走路去外婆家……
幸好路人和民警及時發現
避免危險發生
記者從廈門市仙嶽醫院了解到
近期家長和孩子來諮詢心理問題的比例較高
他們該如何疏導和調節心理問題?
仙嶽醫院兒童青少年心理門診主任李韻
進行專業的分析和解答
問題一
孩子悶家長怨,引發家庭矛盾
孩子們反映最多的問題是,他們不能出門和朋友聚會玩耍,還得上網課、考試,超長假期過得有點「悶」;
家長反映最多的是孩子上網課走神、偷玩手機,課後作業也不認真完成,他們說了孩子幾句,孩子就開始頂嘴。
家長和孩子低頭不見抬頭見
這樣的悶和怨積少成多
上升到家庭矛盾,引發心理問題
李韻說,近兩周來,類似的問診幾乎每天都有五六例。疫情期間,門診就診量已經減半,而這類諮詢卻天天都有,如此高的頻率,說明問題存在一定程度的普遍性。
分析
找到矛盾原因,平和語言表達觀點
解決矛盾,需要具體分析,找到矛盾究竟因何而起。
如果是由於孩子上網課不認真、使用手機時間過長、為玩遊戲不睡覺等原因,應該規勸孩子調整作息習慣,每天保證8小時左右的休息時間,儘量規律生活;
如果是家長過於焦慮,對孩子要求過高,建議家長多看看孩子做得還不錯的地方。
如果家長和孩子都做得挺好,只是溝通中出現誤會,建議親子雙方互相讓一步,站在對方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同時避免用「喊」和「吼」的方式表達憤怒,可以用平和的語言把觀點表達出來。
比如,家長可以說:我現在很生氣,我看到你上網課不認真、不寫課後作業,我希望你能在上完網課之後再玩手機;孩子也可以說:我現在很鬱悶,因為你看不到我的進步和優點,我希望你能看到我的成就和已獲得的東西——也就是分成三步,「我的情緒是什麼,我看到的現象是什麼,我希望你做到什麼」。
問題二
學習效率低引發緊張焦慮
對部分孩子來說,上網課效率低於在校上課,一些孩子因此產生緊張、焦慮情緒,引發心理問題。這種情緒可能在畢業班學生中更為普遍,李韻告訴記者,甚至有人因此產生抑鬱傾向。
有個別孩子學習成績比較優秀,原本希望在中高考衝刺階段提升自己,考入更好的學校,但開學一再延期,一方面自己在家學不進去,另一方面又覺得別人都學得很好,這樣的情緒讓部分孩子陷入恐慌,也有人因此打了退堂鼓,認為要不要休學一年,明年準備得更充分再參加考試?
分析
調整呼吸,心情平穩後再做決定
產生極端情緒的現象也許並不常見,但緊張、焦慮的情緒應該如何緩解?如果一上網課就緊張,一遇到考試就煩惱,可以立刻用深呼吸放鬆法使自己平復心情,平時也可以通過正念呼吸法等方式來緩解自己的負面情緒。
此外,在出現抑鬱、焦慮等負面情緒的時候,不建議作出重大的決定,可以等情緒平穩之後再重新審視,慎重考慮。
來源:廈門晚報、廈門廣電
編輯:沈斌、賴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