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德國工業對於品質的追求達到了極致,「德國製造」就是「高品質」的代名詞。能夠在世界上享有這樣的地位,自然跟德國品質為先的管理、人才培養的方式、精益求精的態度密不可分,而這一切都在德國最好的大學——慕尼黑工業大學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01德國精英大學——慕尼黑工大
2019年7月,慕尼黑工大第三次入選德國「精英大學」名單,這是該校連續三次獲得這個代表德國最好高等院校榮譽。慕尼黑工大不僅受到官方的認可,在教育界、學術界的認可度更高,在德國本國和國際的大學排名多次位列德國第一,包括在QS2020年世界大學排名中綜合排名55位,位列德國第一。
這所創立於1868年的大學,其發展與整個德國工業的崛起密不可分,又互相促進。最初的慕尼黑工大隻不過是一所綜合技術學校,跟隨著德國工業革命的發展而興起,且合併了魏恩施蒂芬農業與釀造學院,實力大增。二戰期間,慕尼黑工大校園遭受嚴重破壞,戰後重建時創辦了工廠。不僅如此,學校還因為慕尼黑核反應堆的開建而創立了加興校區,2004年又在加興校區建設了萊布尼茨中子核反應堆。
工科、技術類學科始終是慕尼黑工大的強勢學科,尤其是在二戰之前,在工業革命的推動下,這裡誕生了許多劃時代的成就。包括,魯道夫·狄塞爾發明了人類歷史上第一臺柴油發動機,卡爾·馮·林德在1872年發明了人類歷史上第一臺制冷機,培養出近代流體力學奠基人、「流體力學之父」路德維希·普朗特,以及M262等戰鬥機的設計者威利·麥瑟施密特。
02與德國工業一脈相承
可以說,慕尼黑工大作為德國高等教育水平的代表,其在工科方面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與德國工業的發達一脈相承。分析慕尼黑工業大學成功的因素,或許也能夠窺探到德國工業如此發達的原因。
首先,對工業的極大重視。
雖然德國的大學發展水平較為均衡,但水平最高的幾所,幾乎都是理工類的大學。
不管是慕尼黑工大,還是慕尼黑大學、柏林大學等德國一流學府,無不是理工科突出,發展水平很高,物理學、材料、工程技術、工業設計等,都是與工業發展息息相關的學科,每年為德國的工業培養了無數優質人才。
就連學校的規劃設計,也充滿「工業元素」,一眼望去,凸顯其「工業大學」的氣質。
其次,精益求精與開拓創新的態度。
一直以來,慕尼黑工大的師生對待做學問始終保持一顆「敬畏」之心,一種謹慎細心、精益求精的態度,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容不得一絲僥倖。
即使是一個建築,也要做得與眾不同,又符合科學原理。
在加興校區,兩條標準的拋物線方程大滑梯,坐落在數學與信息學系教學樓內,滑梯出口還有滑行距離,是用數學符號標註的。學生們玩也要玩得高級,玩出技術含量。
第三,產學研結合的治學方式。
慕尼黑工大十分重視基礎技術的研發,更重視技術的應用。慕尼黑工大不僅有自己的工廠,還和不少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將「產學研」的辦學模式推向極致。
尤其是慕尼黑工大與寶馬公司之間的合作,更加多元化,共同合作了許多人才培養的新嘗試。
這種情況在德國的汽車工業十分常見,例如斯圖加特大學與奔馳、布倫瑞克工業大學與奧迪等。
與慕尼黑工大類似,中國國內也有不少一流的理工類大學,包括中科大、哈工大、西工大等,以及與慕尼黑工大同在「國際科技大學聯盟」的上海交大,代表中國理工類大學的高度。
不過就國際大學綜合排名和學科排名上看,國內的理工類大學和慕尼黑工大相比,還有一定距離。希望中國的大學繼續加油,創建出更多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