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河北一高僧坐化,遺體至今不腐,專家用X光掃描後得出結論

2020-12-22 Boss爆史

眾所周知,佛教並非我國的本土宗教,是由印度傳入我國的。據史料記載,我國歷史上最早出現佛教典籍,是在東漢漢明帝時期。此後經法顯、玄奘等人海外取經,佛教漸漸在中國生根發芽。而在佛教術語中,有一個詞名為「舍利子」。相傳是釋迦牟尼佛遺體火化後結成的珠狀物,後來也泛指佛和高僧的遺骨。

慈賢法師舍利

舍利子可以分為骨舍利、發舍利和肉舍利,通常我們說的舍利子,是指骨舍利。但《玄應音義》也記載:「舍利有全身、碎身之別」,全身舍利是指高僧圓寂後,其身體經久不爛,常保原形而栩栩如生者。我們所說的「肉身菩薩」,通常就是指全身舍利。而咱們今天要介紹的這位高僧,便在死後肉身千年不腐。

慈賢法師全身舍利

慈賢法師生平

慈賢法師,又稱慈賢大師,是中印度摩揭陀國人。他在來到中國傳經時,中國正處於五代十國的末期。後來宋太祖趙匡胤結束五代的混亂格局,建立北宋,而慈賢法師則去了契丹人的地盤。他在契丹譯出了《金剛摧碎陀羅尼》、《如意輪蓮華心如來修行觀儀》等十部佛經,因此被召入了契丹譯經院,尊為國師。同時,他被賜號「三藏大法師」,並賜紫衣。所譯經書,均收於至元法寶勘同總錄卷六。

舍利捐贈儀式

由於歷史資料的遺失,慈賢法師的生平事跡已經很少為後人知曉。關於他的事情,通常是由弟子口口相傳下來。據殘留的資料顯示,慈賢法師在去世後,將自己的肉身留給了弟子。弟子為了宣揚慈賢法師對中國佛教作出的貢獻,決定以在屍身上塗香泥大漆的方式,對屍身進行保護。

醫學專家進行檢測

世人的質疑

什麼是香泥大漆呢?這是一種純天然防止屍身腐化和耐高溫的染料。可以保護屍身不受損害,以及維持屍身的完整性。之後,慈賢法師的弟子便一代代守護著他的遺體,將他當作肉身菩薩供了起來。而香泥大漆也因為一代又一代地粉刷,使慈賢大師的肉身看起來金光閃閃。時光輾轉,到了當代後,有人提出質疑,認為慈賢法師的肉身很可能是個空殼子,裡面已經像埃及的木乃伊一樣被掏空。否則怎麼可能會千年不腐?

腦部ct

醫學專家進行檢測

2017年,河北省武安市定慧寺主持佛光法師,鄭重地將遼代高僧慈賢法師的全身舍利捐獻給國家。為了了解文物的狀況,武安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副主任,武永慶親自操作x光機,對文物進行了掃描。通過現代化科學儀器,醫生透過慈賢法師身上厚厚的香灰泥和金箔,看到了骨骼、牙齒等。

眾人觀看檢測結果

武永慶副主任表示:「裡面是一具遺體,骨骼完整,呈自然老化現象。與一位70歲左右的老人骨骼,完全一樣。」而慈賢法師的頭骨,歷經千年,依舊堅硬如初。檢測結果公布後,引起了社會各大媒體的關注,慈賢法師千年後的體檢,再次轟動了全世界。

參考資料:《玄應音義》

相關焦點

  • 邯鄲寺廟一高僧圓寂千年,肉身不腐,專家用X光掃射後得出結論
    德高望重的高僧——慈賢法師佛教之所以能夠廣泛傳播,離不開邯鄲寺廟的一位高僧,他圓寂了千年依舊能夠保持肉身不腐最後還是專家用x光掃射過後才得出了結論。這位高僧是誰呢?就是我們供奉了一千多年從印度遠道而來的——慈賢法師。慈賢法師又號慈賢大師,他在歷史上聲名遠播,是第五代的譯經僧。譯經僧是什麼呢?
  • 高僧肉身千年不腐之謎,是科學密法保持,還是功德累積得道?
    其方法是,在惠能圓寂前,身披袈裟,盡腿盤屈,打坐入定,不吃不喝,使體內營養和水分逐漸耗盡,最終坐化圓寂。然後將遺體放在兩個對蓋密封的大缸之中的木座上,座下有生石灰和木炭,座上有漏孔。經過相當時間後,內臟和遺體上的有機物質腐爛流滴到生石灰上,不斷產生熱氣,水分被吸乾,遂變成坐式肉身幹體。然後進行塑造,先「以香泥上之」,然後加布,再「以鐵葉、漆布固師頸」。
  • 邯鄲寺廟一高僧屍身千年不腐,X光線儀器檢測後,結果出乎意外
    不過,佛教之所以流傳的這麼廣,還要源於那些當年從印度遠道而來的傳佛高僧,而他就是被供奉了千年的不朽高僧,名為慈賢法師。慈賢法師慈賢法師又被人們尊稱為大師,三藏法師,他是個神秘人,几几年生和几几年逝世皆不詳,只有他的法號傳了下來,而在歷史上關於他的痕跡彷佛都被磨滅掉了,如若不是他被傳的神乎其神,這個人就仿佛不存在一般。
  • 高僧死後金身為何能千年不腐?秘密都藏在這裡了
    ——歌德(德)文章類型|歷史文化字數|557,閱讀約2分鐘在佛教中,修行精深的僧人圓寂後會形成金身。這金身可以千年不腐,也會受到後世的膜拜和敬仰。但從現代科學的角度看,金身之所以能千年不腐,與其獨特的工藝有關。
  • 肉身不腐千年的得道高僧,竟藏有如此驚天秘密
    佛教認為,大德高僧由於修行有成,坐化之後其遺體不會腐爛,成為肉身菩薩。在中國的各處寺廟中,便保存了不少這樣的肉身菩薩。比如無暇禪師,海玉菩薩,慧能法師,仁義師太等。年代久遠的,歷千年而肉身不腐,面貌栩栩如生。而肉身菩薩一事,也成為了佛教信眾宣揚神跡的依據之一。
  • 高僧97歲圓寂,坐缸三年肉身不腐,終成「肉身菩薩」,萬人瞻仰
    而佛教有很多傳說科學都無法解釋,比如說高僧圓寂後遺體火化產生的舍利子,此外還有一些得道高僧圓寂後會成為不腐不爛的「肉身菩薩」,實在是令人嘆為觀止!而我國也有化身「肉身菩薩」的得道高僧,那就是彌光法師。彌光法師俗名王興元,1912年出生在衡陽一個普通家庭。中年三位親人離開 ,讓他遁入空門,從此潛心向佛,一心向善。
  • 中國古代最薄的素紗衣,重量僅49克,墓主人千年不腐,秘密何在?
    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從馬王堆漢墓裡發現的的一件非常罕見的文物——重量僅49克,中國古代歷史上最薄的素紗衣,以及那位千年不朽的墓主人。說實話,辛追夫人身上的素紗衣真的是一件瑰寶,其代表了西漢時期紡織業的最高水平。
  • 佛國勝境九華山,有一尊揚州高郵僧人慈明圓寂後的「肉身佛」
    注1.坐化:佛語謂修行有素的高僧,端坐安然而命終。注2.佛教將「坐化」與「葬缸」結合起來,僧人圓寂後放入大缸裡,用木碳、石灰和檀香把缸裡的空隙填起,然後用礫青封口。此習俗最早出現於明代。開缸後能否肉身不腐,與坐缸僧人的修行有關係。
  • 專家檢測DNA後,得出一致結論
    秦始皇信了徐福的話,於前210年徵集了三千童男童女,與徐福前往蓬萊仙山求取仙丹。這便是徐福東渡的緣由,也是國內關於徐福是日本人是祖先流傳最廣的說法。 也給後人們留下了一個神秘的包裹,但其實仔細想想也就能想明白了。
  • 世界公認的七大名劍,中國僅有一把,卻是千年不腐不鏽!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考古學家至今發現了7把世界名劍,中國僅有一把,卻是千年不腐不鏽!越王勾踐劍這是一段傳奇的故事,五十年的湖北荊州市江陵縣出土了一把特別的劍,之所以說它特別是因為出土時就不一般,2000年多的歷史也沒有掩去它的鋒芒,當考古學家用手指測試它是否鋒利的時候,刀片居然將手指劃出了血痕,後經專家鑑定這正是越王勾踐劍,之所以千年不鏽是因為鍍上了一層金屬鉻。
  • 佛像體內藏上百件寶物,用X光掃描後專家犯難:要佛像還是要國寶
    日本千年古剎法華寺,就是借鑑了唐朝、印度等國家的佛教基因,於1250年多年前拔地而起。而這座寺院有一尊佛像,用X光掃描後專家犯難,保護佛像還是要寶物,日本專家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在專家們進一步掃描之後,發現佛像中藏有近200件文物,應該是在建造佛像時被人為放進去的。按照比較專業的說法來講,這種做法被人稱為「裝藏」。
  • 千年古剎中發現神秘地宮,專家打開後,一高僧莊嚴枯坐其中!
    那麼說道寺廟,很多人一想起來的就是少林寺了,畢竟最出名的寺廟就是它了,不僅出名度高,文化底蘊深,就連存在歷史也是十分悠久的。可在中國,存在歷史最久的其實不是少林寺,而是一家名為法王寺的寺廟。說起法王寺,這座廟的存在歷史是很長的,其地位也不低,在各朝各代都有受過皇帝的加封。能讓歷朝歷代的皇帝都來加封,這法王寺一定不簡單。
  • 釋迦牟尼佛骨舍利,印度遺失1400多年後,為何會在中國現身?
    在佛教流傳的千年時間中,產生了無數了神話傳說,其中最為著名的當數舍利子的傳說。那麼什麼是舍利子呢?舍利是梵語arīra的音譯,是印度人死後身體的總稱。在佛教中,僧人死後所遺留的頭髮、骨骼、骨灰等,均稱為舍利。在火化後,所產生的結晶體,則稱為舍利子或堅固子。
  • 19年前河南千年古剎發現地宮,打開一看,一位高僧在此枯坐了千年
    ----《送李願歸盤谷序》引言中國擁有著上千年的歷史,同樣也擁有深厚的底蘊。在這數千年的歷史中發生過許多的變故,有一些曾經叱吒風雲、開疆擴土,也有一些被他國欺凌。這之中,當然也無法避免文化的碰撞。河南有一座千年古剎,地宮打開之後,有人發現有一位高僧在此枯坐已經千年時間。
  • 越王勾踐劍為何千年不鏽?專家用x光檢測後,直呼:這不可能
    古代將士們人手一把劍,而崇尚武功學說的人,自然會想要配備一把更好的劍。在現代生活中,人們對於劍的了解可能比較少,覺得那是武俠小說裡的標配。 將其放在X光下檢測的話,從得出來的結論中大家會發現,這是一個千年難遇的寶劍。 越王勾踐劍的發現,是源自於1965年冬天。當時考古學家在湖北省的一則古墓群裡發現的越王勾踐劍。這則古墓群是楚墓群的發現現場。整個古墓出土的文物其實有很多,但是越王勾踐劍將這些常規文物襯託的毫無色彩。
  • 科學家掃描數百種頭骨得出答案,鸚鵡和烏鴉上榜
    一方面,衡量的尺度不同,得出的結論就不同;另一方面,包括人在內的任何動物,都是在適應中不斷演化的,得以存活至今並且繁衍生息,在某種意義上就是成功.當然,如果以大腦的情況做判斷,人類無疑是佼佼者,但是仍有另一種動物能與人類共享這一殊榮,那便是鳥類,鳥類豐富的腦神經元一直為人稱道。最近,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恐龍,以及已滅絕和現生的鳥類,推測出了它們大腦演化的過程。
  • 為何僅火化的高僧才有,真要功德圓滿嗎
    而「舍利子」在很多種說法裡,是得道高僧火化後產生的結晶體,他們因生前戒定慧的功德,形成顆粒狀甚至五彩斑斕的微粒。甚至在慈恩寺、九華山等地,還有坐化的高僧留下的「肉身舍利」,即屍身不腐現象。這種現象在《佛教聖徒傳》中所有記載,據說唐朝就已經出現過得道高僧的肉身舍利,死去564年依然宛然如生。
  • 我國「第一女巨人」,14歲就比姚明還高,為何遺體保存至今不火化
    引言 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會朽的腐草。——魯迅 世界上很多的人總在默默奉獻著,他們無私的精神為我們造就了良好的生存環境,他們的想法正如魯迅所說的,只要能等一朵花開,就不妨做花肥,我國「第一女巨人」曾金蓮正是如此,她14歲就比姚明還高了,只是為何她的遺體保存至今不火化?她為我們奉獻了什麼?
  • 河北:老師用遺體捐獻的方式上了最後一課
    2020年12月4日上午,河北醫科大學遺體捐獻接受中心。哀樂低回,鮮花環繞,石家莊退休女教師陶雅會女士的遺體告別儀式在莊重的氣氛中舉行。按照陶老師的遺願,她辭世後,角膜和遺體被捐獻,用於科研和教學。退休第二天發現患肺癌晚期58歲的陶雅會老師退休前是石家莊市第22中學的老師。自1980年參加工作以來,陶雅會先後在維尼綸廠子弟學校、化肥廠子弟學校和石家莊市第22中學教學。從教36年,陶雅會老師先後培養出70後、80後、90後乃至00後等不同年齡段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