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斷面水質為優、流域1518個排汙口全部完成整改。2020年12月24日召開的廣東省韓江流域水資源管理聯席會議,在年末宣告了韓江又一年的秀水長清,也昭示著潮州自然生態中最亮麗的一抹碧色依舊煥彩。
新年新景,潮州更美。潮州的美是古城街巷交錯、牌坊次第重疊的美,是千年窯火燒出幸福生活的美,更是千年山水,生態和諧的美。沒有生態文明作基礎,把潮州建設得更加美麗就無從談起。美麗潮州的圖景裡,生態是最重要的背景色。
守好山河水
深入實施一體化生態保護
山水一體,田湖共生,自然生態是一個共生共榮、休戚與共的系統。潮州市堅持保育修復,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遵循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加強自然資源開發利用活動、重要生態環境建設和生態修復等工作的監督管理,進一步健全自然生態保護監管體系。
韓江流域面積1.79萬平方公裡,幹流全長470公裡,滋養粵東大地,更是潮州重要的生態系統之一。2020年12月30日,潮州召開潮州市總河長會議,推動河長制湖長制由全面建立向全面見效轉變,讓秀水長清成為潮州的亮麗生態底色。
碧水清清,韓江幹流潮州段長期保持Ⅱ類水質,2017年底韓江入選全國首批十大最美家鄉河,2020年11月高分通過全國示範河湖建設驗收。目前,韓江聯席會議制度的確立,韓江水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的成立向人們昭示潮州保護好韓江這條家鄉河的願景,以及貫徹「抓好韓江流域綜合整治,讓韓江秀水長清」重要指示的決心。
山水相連是潮州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也成為了今人需要守護的綠色寶藏與需要承擔的生態責任。
鳳凰山,潮汕地區第一高峰,主峰鳳鳥髻森林覆蓋率接近90%,空氣和水體質量均大國家一級標準,區內有陸棲脊椎動物225中。其中,珍稀瀕危野生動物34種,珍稀瀕危野生植物20多種,是潮汕地區首屈一指的動植物物種寶庫,有粵東生態屏障之稱。
近年來,鳳凰山周邊區域肆意開墾山地種植茶葉現象較為突出,地表植被遭破壞,出現大面積水土流失,嚴重影響生態。經廣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於2020年9月29日批准,《潮州市鳳凰山區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於2021年1月1日實施。該《條例》明確市、縣(區)人民政府對鳳凰山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負責,組織編制鳳凰山區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市、縣(區)人民政府對鳳凰山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負責,組織編制鳳凰山區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鳳凰山有著鳳凰顯聖的美好傳說,在新時期,鳳凰山的鐘靈毓秀將得到更完備的守護。
唯有大生態健全,小生態方能運轉。潮州將持續加強鳳凰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等自然保護地監管,完善鳳凰山區域、韓江、黃岡河、饒平海灣等重點生態環境系統的保護機制,全面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強化自然生態系統監管、維護生物多樣性功能、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保護與修復等措施,守好一方山河水。
攔住汙染源
穩步推進汙染防治工作
自由呼吸新鮮的空氣,漫步江邊看魚翔淺底,放心採摘野菜感受田間野趣。這是潮州的生態美景,也是潮州推進汙染防治攻堅工作的成果見證。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汙染防治則是最基礎的工作。
潮州市委十四屆十次全會報告中提出,潮州將汙染防治攻堅這項工作調整升級為生態文明建設,穩步推進汙染防治工作。
2020年1月至11月,潮州市全市空氣品質優良率(AQI)為97.6%,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居全省第13位,11月份躍至第2位,全年各項指標均達標。大氣汙染防治不是套上保護罩,而是裝上淨化器。2019年1月15日《潮州市揚塵汙染防治條例》正式實施,規範揚塵汙染防治措施。2020年認定重點揚塵汙染源82家,建立揚塵源清單,開展露天焚燒巡查管控,實現揚塵防治精細化管理。
728家揮發性有機物重點監管企業銷號式綜合整治工作,36套在線監控設施的安裝及監控軟體開發,向5家符合要求的申請企業發放相應補助資金……潮州持續強化對涉VOCs(揮發性有機物)汙染整治重點企業的監管工作,強化工業源治理,守護清潔空氣。
潮州目前已完成2家鎮級垃圾填埋場風險管控、修復與治理試點工作,落實3家鉛酸蓄電池行業企業開展場地土壤調查、風險評估和治理修復工作。2020年,潮州市危險廢物產生量4.16萬噸,綜合利用處置量3.64萬噸。
心中有底,腳步才穩。潮州市已完成五大類汙染源共20029個普查對象調查和汙染源信息建庫工作,全面摸清潮州市各類汙染源的基本信息,汙染源的數量、結構和分布狀況。今後,潮州將繼續加大生態環境執法監管力度。落實日常監管執法制度,開展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強化環境監管執法,狠抓環境問題整改,嚴懲重治環境違法行為。
實踐新理念
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
「1+5+2」工作部署、「一江兩城一海灣」「五大產業集群」……發展戰略背後是潮州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守護的一直是潮州市民最基礎的生活需求,但唯有不斷完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提高治理能力,讓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才能在飛速發展的經濟社會環境中守住老百姓應得的那一份碧水藍天、良田淨土。
高站位才能邁上新臺階。「十三五」以來,潮州市制定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清單,完善環境保護責任考核體系,出臺貫徹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將環境質量指數納入縣區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考核指標體系,推進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落實。
潮州進一步建立健全制度體系,構建生態文明格局。潮州印發潮州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規定,夯實黨政領導幹部環境保護主體責任。《潮州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編制實施也正在推進中,將以系統謀劃、整體布局思路,努力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協同發展。
「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法治的前提在於有法可依。2017年,潮州市第一步實體性地方法規《潮州市韓江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正式實施,之後《潮州市黃岡河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潮州市城區揚塵汙染防治條例》《潮州市鳳凰山區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先後頒布,為守護藍天碧水淨土提供更堅實有力的法制保障。
每個人都參與生態環境,享受其成果,也承擔其責任,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的建構需要社會各個方面的協同參與。潮州將繼續健全環境治理領導責任體系、完善環境治理企業責任體系、健全環境治理全民行動體系,構建多元共治格局。健全生態環境法治體系、培育生態環境治理市場、完善環境經濟政策機制、深化生態環境管理服務,完善激勵約束並重政策機制。提升生態環境業務能力、夯實環境監測預警能力、健全環境監管執法體系、完善風險應急管理機制、健全環境信息宣教體系,夯實基層生態環境治理能力。
新年伊始,不變的是碧水長清,青山常在,變的是生活更富,潮州更美。
【作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