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勇博啊
2020年,眨眼間就已經過去一半。
百年難遇的災難和暴亂,此刻在世界的各個角落接踵而至。
人類曾經以為,是自己的智慧徵服了大自然。多年來高高在上,目空一切。
可是事實上,地球只是笑而不語,默默看著我們醜態百出。
我們親眼目睹正在發生的悲慘歷史,山洪海嘯、天崩地裂、蟲毒肆虐……
人類的那點小伎倆,在大自然面前根本就是不堪一擊。
在我們全力關注疫情的時候,持續燃燒了210天的澳洲大火終於宣告熄滅:
210多天,燃燒了整整7個月。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在滅火。
在這背後,澳洲付出了慘痛代價。
損失不計其數:
澳大利亞東部和南部,超過1000萬公頃的土地和植被遭到破壞。
大火導致至少33人死亡,超過10億隻動物喪生。
2500多座房屋被夷為平地。
所到之處,滿目瘡痍。
昔日的度假天堂,淪為人間煉獄。
又因為前期政府消極怠慢,造成了後期的熊熊大火。
導致澳洲人民傾盡舉國之力,也未能力挽狂瀾:
增派3000名軍方後備役人員,加入消防人員行列;
空中超過100架飛機,每天噴灑止燃物;
消防車、推土機和挖掘機輪番上陣,清理防火帶,減緩火焰傳播;
尋求國際其他國家增派援助……
儘管澳大利亞擁有全世界最高水平的消防技術,在這場大火面前也無能為力。
屋漏偏逢連夜雨。
最終澆滅這場大火的,不是人類,是特大暴雨。
大自然在用事實,一遍遍告誡人類:
你們從來沒有戰勝過地球,不過是地球暫時放過了你們。
2月9日,澳大利亞東、西海岸持續遭遇強降水襲擊,部分地區發生洪水災害。
有人問:突如其來的暴雨,對於當地人民是福還是禍?
減緩了部分地區的火情,可能是福;
但是引發的洪澇災害,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又是另一場禍端。
電閃雷鳴,海嘯洪澇。
地勢較低的地區飽受雨水積淤之苦,當地民眾不得不靠槳出行。
對於無數野生動物來說,這又是一場逃不掉的災難。
先是火燒,又是水淹。
在接二連三的災難面前,它們根本無力抵擋風險,只能四處逃竄……
澳洲的災難到這,遠沒有結束。
根據《每日郵報》報導:
據不完全統計,大約有65萬隻蝙蝠,分別湧入澳大利亞不同城區。
它們四處竄飛,如同龐大的烏雲,遮天蔽日。
一架醫療直升機在英厄姆被數萬隻蝙蝠包圍,無法抵達醫院。
更何況,蝙蝠體內含有多達100多種病毒,我們已經在疫情中領教過它們的恐怖。
正常情況下,這些蝙蝠很難在大火中飛行。
但是澳洲的連日降雨,給了這些狗頭蝙蝠離開火場的機會。
漫天的蝙蝠個頭之大,兩翼展開最大可達1.5米,具有很強的攻擊性。
咬傷一個成年人簡直是輕而易舉。
持續數月的大火,摧毀了它們原本的棲息地,只能被迫湧進城區。
此時的澳大利亞人民正在腹背受敵,一邊是暴雨火災,一邊是狗頭蝙蝠的威脅。
這無疑是雪上加霜。
火災、冰雹、沙塵暴、暴風雪……
極端天氣輪番上陣,死裡逃生又遇大難。
2020年,澳洲的百姓真正體會到什麼叫「禍不單行」。
澳大利亞的人民叫苦不迭,其他國家的百姓此刻也好不到哪去。
1月12日,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菲律賓沉默了幾十年的塔爾火山再次噴發。
火山灰衝向萬米高空,伴隨著電閃雷鳴。
14公裡以內的所有事物,都被蒙上一層厚重的火山灰。
火山灰顆粒就像玻璃顆粒,會對人類的肺、眼睛和皮膚,甚至是消化系統造成嚴重損傷。
所有類型的口罩瞬間被一搶而空。
強大的人類在面對火山噴發災難時,有沒有應對措施?
對不起,沒有。
唯一的辦法,就是逃!
20萬民眾連夜撤離,只留下動物們在漫天泥雨中默默等死。
我們再把視線轉向東非,慘烈的現狀有過之而無不及。
鋪天蓋地的蝗蟲席捲東非,3600億隻蝗蟲所到之處,寸草不生。
這場百年不遇的大災,已經被維基百科收錄進詞條:
肯亞一個蝗蟲群長40公裡,寬60公裡,每平方公裡可聚集1.5億隻蝗蟲。
即使是小型蟲群,每天也能吃掉3.5萬人的食物。
由於地球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這種現象,在未來可能會更加普遍。
而自稱在各個領域打破自然定律的人類,在這場災難面前有應對措施嗎?
還是沒有。
千萬別高估了自己。
我們對大自然的災害,絕大部分都無能為力。
因為蟲群的出沒和移動難以預測,又能以非常快的速度橫跨遼闊且偏遠的地區。
目前唯一能應付的方法,也只有通過無人機空中投放殺蟲劑。
這個方法昂貴,只能應急,已經是人類能夠做到的極限。
曾經對世界運籌帷幄的人類,曾經發明核武器毀滅一切的人類,卻對小小的蟲子無可奈何。
所有突如其來的災難,其實都有跡可循。
沙漠蝗蟲喜歡在潮溼的土壤中產卵。
一旦降雨,它們就會瘋狂繁殖,並用卵填滿土壤。
產卵的密集程度更是讓人難以想像。每平方米土壤,可以容納1000隻蟲卵。
等它們孵化成功,足以遮天蔽日。
而在東非過去兩年時間裡,頻繁出現的極端暴風雨天氣,無疑給蝗蟲繁殖創造了更為有利的條件。
蝗蟲成倍增加,一發不可收拾。
這就是為什麼,維基百科對蝗災給出了悲觀預測:
蝗蟲災難,在未來會更加普遍。
真正的噩夢或許還在路上,大自然正在用殘暴的方式,一遍一遍地刷新我們的認知。
無論是澳洲大火、東非蝗災、厄爾尼諾盛期、菲律賓火山噴發……
所有的災難,都直接指向一個問題——
全球氣候變暖。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報告顯示:
2020年1月全球平均氣溫破紀錄,成為1880年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1月。
巴西科學家表示:
在南極,人類已經測到20.75度的新高溫紀錄。
這是有記錄以來,南極首次超過20度。
冰山在融化,海平面在升高……
大災未了,小災不停。
伊朗雪崩、加拿大暴雪冰封、印尼洪水……
數十萬人,無家可歸。
人類在災難面前,毫無還手之力。
哪怕成功逃跑,但是那些生活在棲息地的動物,只能眼睜睜等死。
紀錄片《七個世界一個星球》中,由於冰川的加速融化,海象只能在80米高的懸崖上休息。
為了不被餓死,它們不得不縱身一躍,跳進海裡。
龐大的身軀,從80米的空中高速砸向水面,和砸在鋼板上沒有區別。
巨大的衝擊力,直接導致海象們內臟破裂。
它們只能無助地躺在原地,等待死亡的降臨。
2020年,人類正在為幾千年來所做的孽行,付出慘痛的代價。
從大自然身上暴力掠奪的,終將要還給自然。
大災之後,必有瘟疫。
我們同情他國的遭遇,但自己也是如履薄冰。
正當我們以為疫情在中國得到了全面控制,一起期待著摘下口罩,恢復正常生活的時候。
就在最近三天,北京接連確診7例新冠病毒患者。
北京新發地採集了517件樣品,其中45人咽拭子陽性,比例高達8.7%。
北京豐臺區,一夜之間啟動戰時機制,成立疫情防控指揮部。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全國人民再次陷入焦灼。
病毒會不會變異?
這會不會是第二波疫情席捲而來的標誌?
武漢的悲劇是否會在北京重演?
所有的猜測都不得而知。
曾經被一些人看輕的新冠疫情,到目前遠沒有結束。
張文宏預測:
全世界的疫情可能要延續一到兩年。
張文宏表示,我們只有極力抵擋病毒,才能爭取不讓中國再次陷入第二波疫情當中。
我們已經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絕不能允許這樣的悲劇發生第二次。
對底層人民而言,他們捉襟見肘的生活,再也禁不住第二波疫情侵襲。
放眼全球,同樣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免遭病毒的殘害。
就在幾個小時之前,疫情實時監控到的數據,讓人震撼:
全球確診人數已經突破760萬,42萬人在新冠中喪生。
死亡率最高的國家,超過了恐怖的22%。
5個確診患者,就有一名死亡。
更讓人類絕望的是,席捲全球的,不只是新冠病毒。
在很多國家,還在同步遭受各種流行病毒的侵擾。
大型禽流感集中爆發、伊波拉病毒捲土重來……
這些看不見的病菌,依舊是人類最致命的危害。
自稱主宰地球的人類,有什麼辦法嗎?
對不起,依然沒有。
進入今年以後,無數人都有一個相同的問題,等待解答:
為什麼2020年,偏偏是最多災多難的一年?
其實不是只有2020年。
進入21世紀以來,由於人類對自然的巧取豪奪日漸猖獗,每一年都是多事之秋。
究其根本,是大自然在成為人類的吹哨人。
事實上,大自然吹響的已經不是哨子,而是震耳欲聾的嗩吶。
奈何不自量力的人類,從來學不會反求諸己,卻總是習慣掩耳盜鈴。
只有當災難落在自己頭上的時候,才會同情,才有反思。
我們的世界還會好嗎?
我真的不知道。
雖然,明天的太陽還會照常升起,周一還會戴口罩上班。
但如果面對災難,人類總是好了傷疤忘了疼。
遺忘掉今天的痛苦,就像遺忘掉所有之前發生過的災難一樣。
那麼人類這個物種的明天,將不會和恐龍的命運有任何不同。
人類這個物種,總是學不會反思。
為什麼山火在不斷爆發?
為什麼冰川在加速融化?
為什麼無數動物會瀕臨滅絕?
在追求頂尖科技發展的同時,是否可以停下片刻,思考人類的未來?
當最後一隻白暨豚只剩白骨時,我們沒有說話;
當最後一隻麋羚被獵槍射殺時,我們沒有說話;
當最後一隻白鱘消失在長江時,我們還是沒有說話。
那麼當最後一個人類在地球落淚時,誰還能替人類說話?
人類總是自戀地要拯救地球。
但這顆藍色的星球,真的不需要人類拯救。
百萬年以後,冰河紀會過去,新生命會孵化。
那時的地球,又將是一片生機盎然。
人類急需拯救的,只有弱小的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