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文明,淵遠流長。上下5000年的歷史裡,英雄豪傑,文人騷客,中華民族人才輩出。他們在歷史上留下過濃墨重筆,後人通過口耳相傳和文字記載傳播他們的故事。這些歷史名人也是推動華夏文化發展,中國歷史社會進步的引擎。
歷史上的名人繁若星河,倘若要一一列舉,怕是幾天幾夜也無法窮舉完。他們有些是神話傳說中的人物;有些則是正史上板上釘釘的王后王侯將相;有些則見諸野史,真實性存疑;還有一部分,他們在我們的印象裡似乎真實存在,但事實上,卻完全是虛構出來的歷史名人。
今天,小編要給讀者介紹3位顛覆現代人常識的歷史人物,現代人以為他們三是歷史上確實存在的,然而,事情並不是這麼一回事。
第一位是陳世美,陳世美拋妻棄子的形象深入人心,甚至成了古往今來渣男的代名詞。也許是流傳太廣,後人都以為真有陳世美這麼個人。十年寒窗苦讀,髮妻秦香蓮為他鞍前馬後,受盡艱苦。末了陳世美考取功名,被聘為駙馬,薄情寡義,忘恩負義的他決心殺害髮妻,掩蓋自己已婚的事實,結果陰謀讓包拯撞破,最後死在了龍頭鍘之下。
包拯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但陳世美卻並不存在,鍘美案是根據明代《包公案百家公案》和清代《三俠五義》,還有續書《續七俠五義》改編的戲曲,主要是為了歌頌弘揚包拯的美名。而陳世美則是戲曲裡完完全全虛構出來的反面角色,歷史上是根本不存在的。
第二位是貂蟬,很多人都以為貂蟬是真實存在的,畢竟她還有一個頭銜是古代四大美女,要是虛構的話,肯定是評不到這個頭銜的。而且,她和呂布之間的愛恨糾葛在歷史上流傳的那麼真是,怎麼可能會不存在呢?
真實的情況其實是這樣,貂蟬只在明朝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裡有記載,但在正史《三國志》中卻從未出現過。小說裡寫道她為報答養父王允,施以連環計挑撥董卓和呂布的關係,最終導致董卓死於呂布手下。
而在正史《後漢書》裡,和呂布通姦的宮女並沒有被提及姓名,正史裡只用很小的篇幅一筆帶過了董卓和呂布的恩怨,對這個宮女,也就是所謂的貂蟬,並沒有任何詳細描述。而羅貫中之所以對這個宮女大書特書,還賦予了四大美女貂蟬的名號,無非是想讓自己的小說賣相好一點,所以,貂蟬也是個虛構的形象。
最後一位是花木蘭,這個可能很多讀者會提出質疑,畢竟初中時,我們就學過《木蘭辭》。從小,只要一提到「替父從軍」這四個大字,就會自動帶入到花木蘭這一人物形象,且關於花木蘭的影視劇數不勝數,甚至美國人還專門拍了花木蘭的動畫片。
按理說,傳頌度這麼高,真實性應該也很高。遺憾的是,歷史上唯一記載過花木蘭的文字就是那首《木蘭辭》,這還是一首北朝民歌,被收錄在北宋時期的《樂府詩集》,並不具備正史的參考價值。而且,也沒有任何關聯的歷史事件和文字,還有出土的文物能夠佐證花木蘭的存在。所以,幾乎可以確定,花木蘭也是一個民歌裡虛構出來的女英雄。
從花木蘭存在的南北朝,到今天,已經有1500多年。這個虛構的花木蘭就這樣忽悠了國人1500年,著實顛覆現代人的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