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出漂亮的「十三五」成績單後,廣汽集團結合產業變革新趨,制定並公布了「十四五」規劃下的「1615」戰略。
根據該規劃,廣汽集團將全面實施「1615」戰略,即完成1個目標,夯實6大板塊,突出1個重點,實現5大提升,打造創新引領、持續為顧客移動生活創造價值的科技廣汽。
具體說來,到「十四五」期末,廣汽集團要挑戰汽車產銷量達350萬輛,全集團實現匯總營業收入超6000億元,利稅總額超66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超10%,市場佔有率超12%;新能源汽車產品佔整車產銷規模超20%,成為行業先進的移動出行服務商。同時,公司還將在研發、整車、零部件、商務服務、金融服務、出行服務總計六大板塊進行突破,全面實現電氣化、智聯化、數位化、共享化和國際化。
《財經》記者了解到,在「十三五」期間,廣汽集團的主要經濟指標全部實現,利潤、利稅等多項目標均提前完成。其中,汽車年產銷突破200萬輛,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9.5%;年營收總額突破3600億元,平均利稅總額預計超526億元;市場佔有率約8.8%,超出計劃目標1個百分點。
眾所周知,中國汽車市場早已從增量市場變為存量市場,而連續兩年的整體銷量負增長更讓不少傳統車企加快了轉型的腳步。
與「十三五」規劃下的「1513戰略」不同,廣汽集團在「十四五」規劃下的「1615」戰略中增加了出行內容,並提升了在國際化和數位化領域的比重。與此同時,產銷量將提升150萬輛,年營收總額將增加2400億元,若要達到上述目標,廣汽集團需在接下的五年時間裡,每年產累計產銷量平均增長30萬輛,營收總額每年將平均增加480億元。
廣汽集團的壓力不言而喻。
智能網聯和新能源汽車是戰略核心
在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看來,「十四五」和「十三五」相比存在著很多變化點,它既是一種機遇,同時也存在著挑戰。
「我覺得最大的挑戰是汽車智能化、網聯化。在『十四五』規劃裡面,我們把智能網聯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作為整個戰略的核心來對待。」馮興亞在接受《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五大提升』裡的智聯化、數位化和共享化,都是和智能網聯相關聯的,沒有智能網聯做支撐,這『三化』不可能有突破。而電氣化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非插電混合動力等產品,但其核心還是純電動EV車型。」
值得一提的是,廣汽集團將在2025年實現全集團新能源銷量佔比20%,傳統燃油車混動化比例超過20%。
馮興亞表示:「今年,廣汽集團完全可以滿足雙積分的考核,但隨著政策逐年趨嚴,未來企業在油耗方面的壓力仍然很大,而這也是企業要在產品技術上進行大量投入的主要原因。」
同時,馮興亞認為,國內大循環對於中國自主品牌而言,也是一大機遇。
「既然要做國內大循環,提振國內消費、開發國內市場,中國品牌更具主場優勢。」馮興亞表示:「在中國的這片熱土上,無論是信息安全的管理和監督,還是具體到技術層面,均需要大膽的創新精神和能力,而這恰恰是中國自主品牌最擅長的。」
此外,廣汽集團還會加快推進重點市場的國際化布局,以提升集團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
據了解,在過去的幾年時間內,廣汽集團在國際市場上的探尋步伐持續提速。尤其是自主品牌方面,2012年便成立了國際項目組,經過8年的持續深耕,廣汽的自主品牌已在中東、南美、俄羅斯、北美等地實現了布局。
提升廣汽傳祺品牌銷量成當務之急
從國內大循環到國際、國內雙循環,從電動化、數位化、共享化到智能網聯化,這些都是廣汽集團要在「十四五」期間抓住的機遇和要迎接的挑戰。而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每個五年翻一番的計劃。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眼前,廣汽集團急需解決的問題便是如何儘快提振廣汽傳祺品牌銷量。
據廣汽集團發布的公告顯示,今年前十個月,廣汽集團累計銷量為161.7萬輛,其中,廣汽乘用車累計銷量為27.5萬輛,同比下滑10.45%,佔集團整體銷量的17%。而日系「兩田」(廣汽豐田、廣汽本田)的累計銷量則佔集團整體銷量的77.5%。
事實上,廣汽傳祺在過去五年發展中波動較大,其曾在2018年達到年銷量53.5萬輛的高點,但在第二年其銷量便下滑至38.5萬輛水平。曾經的銷量支柱GS4,在如今的SUV市場銷量排名中,也早已跌出前二十名。
然而,MPV家族卻成為了廣汽傳祺品牌的新增長點,可這一細分市場的市佔率畢竟較小。因此,從整體上看,廣汽傳祺SUV和轎車兩大板塊若找不到提升銷量的秘鑰,將會對廣汽集團達成「十四五」規劃目標形成梗阻。
「我們也充分認識到目前我們所存在的一些短板,但現在都在改進。」廣汽集團整車事業本部本部長、經管會主任張躍賽表示:「很多自主品牌主機廠都希望在SUV市場不斷發揮、發揚,廣汽傳祺在SUV市場並非沒有動作,GS4車型在明年會有很多新的智能化產品導入,明年GS5和GS8將迎來換代,我們一定要搶奪SUV這塊主戰場。」
此外,在剛剛落下帷幕的廣州車展上,廣汽傳祺EMPOW55正式亮相。據悉,該車是廣汽傳祺GPMA架構首款運動轎車,其名字源於「EMPOWERYOUNG」,旨在為年輕賦能,而「55」則代表了GPMA架構所具備的55個用戶體驗升級點。
埃安品牌獨立,目標鎖定特斯拉
事實上,關於旗下整車業務的協調發展,廣汽集團提出堅持自主創新和合資合作「雙核」驅動,對整車板塊採取「兩優兩專一穩一突破」的發展策略。其中,「兩優」是持續做大做優廣汽本田、廣汽豐田;「兩專」則指發揮JEEP、三菱世界級專業SUV的技術優勢和品牌影響力,將廣汽菲克、廣汽三菱打造成為有鮮明特色的專業品牌;「一穩」是把握行業發展大勢,對廣汽傳祺採取穩中求進的策略,聚焦混動化技術方向打造差異化新優勢,持續推進品牌向上;「一突破」是專注極致用戶體驗和服務,在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領域持續發力、加快突破,爭取廣汽新能源銷量進入行業前三。
而廣汽集團在此次發布的「十四五」規劃中也強調了要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在此背景下,廣汽集團發布了廣汽自主品牌「雙子星」計劃,埃安品牌正式獨立運營,成為與廣汽傳祺並列的廣汽自主品牌。
《財經》記者了解到,在埃安品牌獨立之後,廣汽新能源更名為「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廣汽埃安」將作為廣汽埃安新能源公司的高端智能電動車品牌,並啟用全新LOGO。
對此,國泰君安證券分析認為,新能源品牌的獨立運營,催化市場重估公司新能源業務的價值。2020年以來,新勢力車企市值不斷攀升,市場對獨立運營的新能源車企給予較高預期。
同時,國泰君安證券方面還指出,新能源品牌的獨立運營,將加速市場對自主傳祺品牌恢復的認知。自主本部的虧損,是過去壓制廣汽集團股價的核心因素之一,新能源品牌的獨立運營,使市場單獨評估公司自主傳祺的業績和價值,不再受新能源板塊的虧損壓制,國泰君安證券也因此上調廣汽集團目標價至15港元(原為11.2港元)。
在馮興亞看來,未來汽車將分為滿足駕駛樂趣的產品和提供移動出行服務的產品,而一個品牌很難滿足所有用戶的需求,所以通過兩個品牌做出區隔。
「傳祺品牌將豐田、大眾作為競爭對手,以它們作為榜樣和追求的目標,而埃安品牌則主打智能網聯科技,更加追求駕駛樂趣,未來追求像特斯拉用戶這樣的新群體。」馮興亞說。
值得注意的是,在談及埃安品牌後續的IPO規劃時,馮興亞稱:「我們都在考慮、研究當中。沒有可以或者不可以的問題,只要法律沒禁止全都可以做,關鍵是怎麼做對企業有利。」
公開資料顯示,廣汽集團是從2011年開始展開新能源汽車的相關研發工作,2017年成立了廣汽新能源公司,經過3年的高速發展,廣汽新能源埃安S和埃安V均在各自的細分市場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廣汽團官方數據顯示,今年1月-10月,廣汽新能源累計銷售新車4.58萬輛,同比增長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