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歷史上開國大將,常遇春和徐達誰更厲害?時光給您解密漲知識

2021-01-08 時光日記歷史

縱觀歷史各朝各代開國皇帝,無論是市井小民還是位高權重的大人物,想建立一個國度那是千難萬難的,各朝代開國皇帝沒有一個人單槍匹馬就能打下天下。就像明朝開國的,大明朝幫助朱元璋打天下的有很多功臣。

那麼1368年,朱元璋定都在南京,大明朝開國,總共有五大功臣被封為一等公爵,這五人是誰呢?安排排行從上往下第一位是徐達,第二是常遇春,然後是湯和、李文忠、鄧愈。那麼徐達、常遇春這毫無疑問是大明開國將領當中功勞最大的。那麼這兩個人徐達排在第一,常遇春排在第二,很多人說,這常遇春能耐不比徐達小。而且長春本身他身上的傳奇故事比徐達要多得多。有人說,常遇春的勇猛無敵,說常遇春好殺降將,有人說常遇春怕老婆。包括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龍記》裡,他給常遇春寫了很多很傳奇的事,甚至說他活不到40歲,活39歲爆竹都是因為張無忌治病手藝不精,把他這治死了。那都是野史和小說,想知道詳細繼續看我的文章。

他是明朝的開國名將,他有百步穿楊的射箭功夫,他是狂傲不羈的帳前先鋒,一代名將常遇春為何39歲身亡?離奇死亡的背後又有哪些未解之謎,時光為您解惑。

那麼,為什麼說徐達排在有傳奇經歷的常遇春前面呢,這個有一些歷史典籍裡有記載,就是這兩個人的不是同一類型。這個徐達是一個戰略家。常遇春是個戰術家,就是兩軍陣前打仗,行軍布陣怎麼殺敵,衝鋒陷陣這個是常遇春的強項,但是分析戰局,戰前謀劃,和誰結盟這是徐達所擅長的。有人說,徐達常、遇春就是這種搭配,你看兩軍陣前,徐達經常是元帥,常遇春正印先鋒官就一個衝鋒陷陣。一個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所以說兩個人這麼分,那徐達在常遇春上面就正常了。朱元璋也是這麼認為,要不然不可能按照這排上來。但是咱實事求是的說,要真說大明開國這些將領的故事常遇春可比徐達好玩多了,因為正史野史裡面有關他的東西,要比徐達豐富的多。

那麼說常遇春是怎麼跟朱元璋的呢?常遇春,明代著名將領,回族,安徽懷遠人,常遇春世代務農,家境貧寒,自幼習武,二十歲左右已經高大魁梧,勇力過人,善於騎射。元至正15年僅1355參加農民起義軍,追隨朱元璋徵戰14年的。他很早的時候,他25歲那年公元1355年,他跑到朱元璋的起義軍裡來效力。初到軍營就找到就跟朱元璋說,我不想當別的,你把這前部正印先鋒官的位置給我行嗎?朱元璋聽後好奇地說說沒見過這麼狂的,你就是個難民的,剛投奔我就要當這麼大官,你有什麼本事?常遇春說咱們兩軍陣前的看。此時朱元璋軍隊,在跟元朝的軍隊在採石打仗。就在朱元璋的水軍處於弱勢,元軍佔有天時地利。但是元朝軍隊在岸上集結,這個水軍想要登陸很難。就在這個時候,朱元璋想到常遇春,朱元璋說小子兩軍陣前用人的時候,我看看你的能耐。

至正15年計1355年六月,朱元璋率軍渡江南下,在著名的採石戰役中,面對著元朝水軍的嚴密防守,常遇春乘一小船在激流中冒著亂箭,縱身登岸,左右衝突,如入無人之境。朱元璋威軍登岸,援軍潰退。轉眼間,功夫殺出一條血路,朱元璋的水軍就順著這上岸登陸把援軍擊潰。這個事情在正史裡有記載。有誇張的地方,但是有一點毫無疑問就是說常遇春這個勇猛確實很了得。如何抓住對方陣中薄弱環節,直接打到對方的腹地,這是長春的強項。

所以他在兩軍陣前經常出奇制勝,能有些意想不到的作用。也正因為他這能耐在這,所以這常遇春非常狂妄。就這是個地道的狂人。他眼睛裡容不下別人,可就因為這狂的也屢屢幹一些不著四六的事,那比如說這個好殺降將、好殺降兵這個事,那是1359年,當時朱元璋最大的對手已經不是元朝的軍隊,變成了陳友諒和張士誠了。他跟陳永亮兩人爭奪池州,在池州大戰裡,這個徐達、常遇春兩人布置了一個伏擊戰,大敗陳友諒,當時俘虜三千多降兵。常遇春對徐達說「這些人可恨啊,禍害了不少老百姓」,常遇春想把這些人殺掉,徐達說報告主公,如果全殺了,以後無人會投降。

常遇春在沒有獲得朱元璋的命令的時候,他就把這三鍵強命給活埋了。當然,我們一聽說這人太殘忍,其實在這個中國歷史上,兩軍打仗沒有那麼多仁慈的人。有句話叫慈不掌兵,義不行商。這事傳到朱元璋耳朵裡,給朱元璋可氣壞了。後來陳友諒知道這事是恨常遇春入骨,咬牙切齒,說這個人太狠了。當然,陳友諒想報仇很難應為啥長風,本身確實有能耐,就兩軍陣前打仗,你想佔她便宜很難。但是他這個能耐,除了剛才我們說的勇猛無敵以外,他還有獨門絕技,搭弓射箭,常遇春的箭非常準,準到什麼程度呢。這是後來陳友諒和常遇春對陣,兩個人兩軍陣前交鋒的時候,當時朱元璋的大部隊也來了,雙方是水軍交戰,但是那個時候,陳友諒水軍的力量遠遠要搶過朱元璋。

陳友諒的水軍戰艦很大,跟陳友諒的水軍比朱元璋這個部隊比,朱元璋的水軍就跟小漁船差不多了。這麼兩軍對壘的時候,陳友諒手裡有一員猛將,叫張定邊。這個人帶著自己的旗艦的加兩個復艦,就從艦隊裡的出來,一開始朱元璋這邊以為這就是來巡邏了,來探查敵情也沒當回事,沒想到他是個船的馬力很足,很快的就開到朱元璋這邊,很快就開始雙方交鋒。而這張定邊勇猛無比,連殺了朱元璋手裡也不少大將,那確實是勇猛異常,一轉眼就攻擊到朱元璋所在的船隻這一邊,朱元璋一看事不好,趕緊跑,結果一著急船還擱淺了,眼看朱元璋要完蛋了,成張定邊的俘虜了。這個時候常遇春的戰船就在附近不遠。

所有人都喊趕緊救駕。常遇春一點沒慌,彎弓搭箭,瞄準了差一箭射出去,射中張定邊正腦門當場斃命,你不要忘了這個張定邊在船上來回活動呢。這是個移動的張定邊離得那麼老遠一箭過去就能釘死。在這說明常遇春箭術了得,所以這個人有這樣的能耐。你記住天底下那些狂人呢,說大話的,瞧不起這個瞧不起那個凡事這個狂人,他一定有能力。他沒能耐的狂人就是精神病,就沒得精神病的狂人必是有能耐的人。

狂人常遇春到底是怎麼死的?怎麼39歲就沒了。咱看這個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龍記》裡面有記載,就是他跟張無忌之間有這麼段故事,就是這個張三丰的帶著中了玄冥神掌的張無忌,想到這少室山找少林寺學九陽真經,驅除張無忌體內的寒毒。但是少林寺呢,有門戶之見,當年你張君寶就是我少林寺出來的,不能再讓你後人進來沒辦法。

張三丰一老一少從山上下來,那麼經過漢水的時候搭船,巧遇常遇春,常遇春這時候是明教中,和一個番僧打架,被人一掌打中胸口,身受重傷需要找明教的蝶谷醫仙胡青牛,讓胡青牛給他治傷,正好在漢水舟中的碰到了張三丰和這個張無忌,結果常遇春就答應說「真人,你放心。我這個師叔胡青牛醫術非常玄妙,他有可能能治這個玄冥神掌,我帶他去。他要不給這孩子治,大不了我這命也搭上,我也不要了。」所以常遇春領著張無忌就到了蝶谷,可是蝶谷醫仙胡青牛一看,這孩子怎麼回事,不是明教中人說他不是外人。這孩子,他母親是白眉鷹王殷天正的女兒啊,那都可以原來是殷白眉的外孫可以給治,可一問他父親武當五俠之一張翠山。說你治病,你的加入明教。張無忌說這不行了,我太師父再三告訴我,治病是治病,我是名門正派武當派的,我不能加入你明教。

胡青牛不醫那沒法給你就等死吧。結果長春說,這樣行不行是不是一命換一命,我不是治了,讓給這個小兄弟。這蝶谷醫仙胡青牛說,你知道我外號叫見死不救,胡青牛,你以為這能嚇著我了,隨便你倆在外面呆著。就這個時候,張無忌的年少聰明,在這呆幾天也跟著這胡青牛看著怎麼治病怎麼針灸,他翻醫書就想給自己常遇春常大哥把病治好了,結果電閃雷鳴之夜,他研究個方子來給常遇春治病。這個治病的方子是對的,但是藥量重一倍,常遇春好了身體比以前強了一倍。胡青牛最後給出結論,你可知道你下藥下的好重,施針手法又不對。長春本來身體挺強壯的,可能活到八十多歲,可是經你這麼一攪和,我看他最多活到四十歲。所以《倚天屠龍記》裡都這麼解釋,常遇春為何39歲暴斃了?

有人解釋了說,那常遇春死那還用說,朱元璋殺功臣是有名的,你看這徐達、湯和鄧愈哪個不朱元璋最後害死的。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那肯定也得死,不死也得讓朱元璋給害死的,其實這也不對。為啥呢常遇春公元1369年死的,大明朝開國1368年天下初定,各個地方還有一些叛軍,而且隨時隨地的元朝的殘餘勢力可能再打過來。這個時候正是用人之際,怎麼可能一員大將常遇春這個時候就讓朱元璋害死呢?

所以從年代上看,這不對,那麼說,常遇春最後到底是怎麼死的呢?這個有一些野史上有記載比較可信,就是他得了卸甲風,什麼叫卸甲風呢?就是這兩軍陣前交鋒啊,頂盔貫甲罩袍束帶耐這個盔甲是很厚的,你要穿的盔甲,你不用你有什麼動作,你穿上一會兒裡頭就都是汗,何況兩軍陣前還有激烈的這種爭鬥,所以呢帶上盔甲之後,兩軍陣前一上,這裡都汗,那麼人出了汗,你注意,不能馬上被涼風吹。容易一下子風寒攻心。卸甲風就是熱的都不行了,盔甲一摘趕緊找個有風就吹,貪涼了,就容易一下子風寒攻心,人就可能死。所以說,常遇春兩軍陣前交鋒之後一脫盔甲,發了毛病死了,這是比較可信的。

洪武二年1369年七月,常遇春自開平率師南歸,行至柳河川(河北龍關縣)一帶不幸身染重病,卒於軍中,年僅四十歲。朱元璋聞訊大為哀痛,常遇春的靈柩運到龍江關(南京下關)時,朱元璋親往祭奠並賜葬鐘山之下。常遇春死後被賜中書右丞相,又因攻克開平建有軍功被追封為開平王。那不管怎麼說,常遇春到底怎麼死的他沒有個歷史定論。正因為沒有歷史定論,才有了《倚天屠龍記》裡的死法。

相關焦點

  • 明朝開國六公爵的後代有多慘?被朱元璋父子害慘了,尤其是長子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但明朝的天下並不是朱元璋一個人打下來的;在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和以往的開國皇帝一樣,廣封功臣。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開國六公爵,這六公爵分別為韓國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鄭國公常茂(常遇春之子)、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以及魏國公鄧愈。
  • 歷史探秘:常遇春的二兒子跟朱元璋有什麼矛盾?
    歷史探秘:常遇春的二兒子跟朱元璋有什麼矛盾?時間:2020-12-21 18:58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歷史探秘:常遇春的二兒子跟朱元璋有什麼矛盾? 洪武二年(1369年),明朝統一戰爭進行到最後階段。朱元璋派遣徐達、常遇春,帶領北伐軍揮師北上,兵鋒直指元大都。
  • 明朝第一功臣徐達是被朱元璋害死的嗎
    明朝是倒數第二個封建大一統王朝。清朝為了其統治的合法性和正統性,對明朝有不同程度的抹黑,所以最近這一百年內明朝的風評不算太好。但最近十年明朝的風向標變了,究其原因,或許跟一些網絡文學和歷史小說有關。明朝確實有很多值得回味和斟酌的歷史事件,筆者推出一個新的系列,品味明朝。
  • 明朝開國大將徐達為何能夠得以善終?
    沒錯,這個年輕人便是將來名震天下的大明第一名將——徐達!從此以後,徐達便跟在朱元璋的身邊,立下了赫赫戰功,開啟了他輝煌的一生。但隨著元朝的滅亡以及大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卻將屠刀對準了當初跟隨著自己建功立業的功臣們,尤其是胡惟庸一案,牽扯甚廣,甚至連「開國第一功臣」李善長都未能逃過一劫。但為何徐達卻能夠得以善終呢?
  • 明朝開國第一將徐達,一生傳奇,最後卻死於朱元璋送的鵝肉
    一統天下、鞏固江山都是需要運氣和實力的配合,當然更需要有很多願意一起拼搏的人,比如說李世民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同樣,明朝開國的時候也是有這麼一群人的,他們兢兢業業奮戰在一線,後人把這些人稱作是淮西二十四將。咱們今天說的這個開國功臣徐達就是其中之一。這個徐達據說非常貌美帥氣,可以說是帥哥了,也很高很結實。
  • 朱元璋分封開國六公爵,為何徐達只排第二,而劉伯溫只封了侯爵
    劉伯溫應該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傳奇人物,在許多故事和傳說中,他都被傳為古代頂級謀士,估計諸葛亮要是排第一,那第二把交椅就該劉伯溫坐了。而與他同時代的徐達,更是明代最知名的開國將領。
  • 明朝第一開國猛將,死後封侯,朱元璋令畫師繪製身穿龍袍的全身像
    中國歷史上每個朝代都曾經發生過較大的農民起義,其中不乏有佼佼者稱帝一方,但都是短期內或區域性的政權。雖然戰功赫赫的常遇春是主力王牌,但是朱元璋卻很清楚常遇春的缺點和優點:「性稍好殺而淫」,「雖不習書史,用兵輒與古合「,「身為大將,顧好與小校角力」;「遇春剽疾敢深入」,「當百萬之眾,摧鋒陷堅,莫如副將軍」。就是說:常遇春只是個將才,不能為帥。所以,常遇春在明史裡通常是作為大將軍徐達的副手出場,也是一名優秀的先鋒官。
  • 朱元璋所封的六個公爵誰的地位最高?是徐達還是李善長?
    朱元璋這一次大封功臣,從表面上看是論功行賞,讓開國元勳們都有一個正式的名分,而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為了平衡逐漸激烈的內部矛盾。從對武將和文臣的封賞的這一動作來看,信息量還是很大的。這次封賞,朱元璋一共封了六個公爵,六個公爵中,除了居第一位的李善長是文臣外,其他皆為武將,這一點體現出了明朝開國伊始,朱元璋重武輕文的思想。
  • 朱元璋究竟多喜歡常遇春?竟然在愛將去世後,讓他穿「龍袍」!
    明洪武二年七月,剛剛奔襲千裡,攻破元上都開平的常遇春奉命班師南歸,結果在行軍至柳河川時突發重疾病逝,年僅40歲。聽到這個消息後,難以遏制悲痛心情的朱元璋甚至癱倒在了龍椅上。他在祭奠常遇春的詔諭中寫道:「開拓之功,遇春居七八」。可見,常遇春在朱元璋心中地位之高。
  • 大明開國第一功臣徐達,何以在朱元璋「大清洗」時得以善終
    徐達,字天德,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自小習武,與朱元璋是從小長大的好友。後來,朱元璋回家鄉徵兵,徐達應徵入伍,從此戎馬一生,與常遇春一起推翻了元朝的統治,為朱元璋和大明朝立下了赫赫戰功,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封魏國公。
  • 明朝開國大將藍玉,為何最後落得剝皮實草的下場?
    胡惟庸被殺之前,官至明朝的左丞相,為百官之首,那麼,藍玉是何人呢?01戰功卓著藍玉是明朝大將常遇春的小舅子,在姐夫的提攜下,很快展現出軍事上的天賦。多次作為明朝開國元勳的副將隨軍出徵,:1371年,跟隨傅友德出徵四川,攻克四川成都;1372年,作為徐達的先鋒官,遠徵蒙古,打敗了擴廓帖木兒,致使其殘部北逃;1378年,與沐英一道徵討西蕃的叛變動亂;
  • 盤點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將(下)
    現在我們延續上內容,繼續來盤點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將,準備好了嗎?我開始咯!6、大明第一名將——徐達徐達,元末明初名將,明朝開國元勳,他為人謹慎,善於治軍又有勇有謀,戎馬一生,他推翻了元朝的統治,並打擊元朝的殘餘勢力,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勳,被明太祖朱元璋稱為「開國第一功臣」。
  • 朱元璋將徐達灌醉後抬上龍床,徐達醒來後的反應為何讓他徹底放心
    翻閱歷史書卷我們會發現,似乎誅殺開國功臣是很多君王一脈相承的傳統,例如越王勾踐復國後將曾經的左膀右臂文種處死,劉邦建立漢朝後將大將韓信處死。而朱元璋同樣對開國功臣不太友好,尤其是太子朱標病死後,他就像發了瘋似的對那些開國功臣大打出手,以至於最後能保全自身的寥寥無幾,這也是後來朱棣能夠成功篡位的重要原因。
  • 明朝一開國猛將,竟慘遭朱元璋剝皮後填草,網友:一點也不冤!
    #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年號洪武,明朝建立之後這位老朱勤於政事,建樹無數。建國後打天下的大將有的老死,有的病死,於是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年封藍玉為徵虜大將軍。在此期間藍玉率軍大破北元,威震天下,朱元璋甚至把藍玉比作徐達和常遇春。
  • 歷史上真正的六位無敵將軍:白起排第一,嶽飛第二,項羽未上榜?
    從秦統一到清末,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湧現出了無數精力充沛的將領,但無論是精力充沛的將領,還是家喻戶曉的將領,一生中都會經歷許多戰爭和小戰役,但總能立於不敗之地的將軍,但為數不多。 然而,極少數並不意味著沒有。我們來談談謀臣吧。一般說來,他們都是在後方謀劃或謀劃,能帶領戰士上戰場的寥寥無幾。
  • 太祖朱元璋晚年發動大獄,為什麼單單放過了徐達
    導語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一介布衣,勵精圖治,推翻了元朝的暴政,建立了漢人統治的最後一個朝代。他作為中國最傑出的君主之一,一生勤於政事,建樹頗多。可就在這種特殊政治環境下,明朝開國元勳徐達依然可以功成身退,跟他行事謹慎的作風密切相關。
  • 別人都死了徐達能善終,也是因為他內心並無別的想法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成為皇帝之後,性格大變。生性多疑的他雖然是一位好皇帝,可是對於周圍人也開始有了防備,特別是開國大將對於懷疑的將軍們選擇了斬草除根。特別是心思縝密的他從小就是一位孩子王,能夠拉攏人心,這些就是他成功的原因。
  • 開國大將攻下此城後,見牌子上寫了兩個大字,下令:不留一個活口!
    這場血案發生在懷慶府,致使這場血案發生的便是常遇春,他是明朝的開國大將,立功無數,深受皇帝喜愛,因此擔任了很多重要職責。 但常遇春逝世很早,有人傳言,他是為朱元璋所殺,但是這也只是傳言,朱元璋雖然多疑嗜殺,但是常遇春與旁人不同,他沒多少文化,待朱元璋十分的忠誠,更不擅長什麼陰謀詭計,因此根本不會威脅到朱元璋,所以他的死應該和朱元璋沒多大的關係。還有一種說法是他是遭遇了上天的懲罰,因為他殺人成性,犯下了諸多罪孽,他的死是報應。
  • 明朝是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推翻前朝的朝代,這個說法對不對?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倒數第二個大一統王朝,歷十二世十六帝,國祚276,在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的北伐,大將藍玉在捕魚兒海之戰中,是大敗元軍,俘虜了北元的天元帝次子地保奴和故太子必裡禿妃並公主等一百二十多人,還有官屬三千,軍士男女七萬餘口,只有天元帝和太子天保奴、丞相失烈門等數十騎逃走,不久也速迭兒弒君稱汗,太子天保奴也隨著父親天元帝而被殺,等於是北元徹底滅亡。
  • 明朝猛將常遇春,為何年僅40歲就突然暴斃?死亡原因是啥?
    -----朱元璋01如果說歷史上令人印象深刻的朝代,明朝肯定位列其一,不說別的,就說提起明朝,不得不說它的開創者——朱元璋。有人說他貌愁如鹽,但是英雄從不以貌取人,更在乎的是他的豐功偉績,朱元璋開創了大明朝,但是這不是他一個人的創世,還有他手底下一眾人的努力,朱元璋手底下的能熱武士數不勝數,但要說最厲害的還非常遇春莫屬,單槍匹馬在數萬敵軍軍營中如入無人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