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小商販與城管抗爭的真實記錄
這是一部真實的紀錄片,沒有編劇更沒有任何的演員,但他比許多商業大片好看百倍,這就是不久前上映的紀錄片《城市夢》豆瓣評分高達8.2分,超越同期的許多商業大作,因為它真實接地氣,它是一部小商販與城管抗爭的真實記錄,更是一個小人物城市追夢歷程的真實呈現。
紀錄片的主人公是一位來自河南農村的農民,14年前他帶著一家老小靠著一個報刊亭和水果攤在武漢這個城市紮根生存,但就是這個看著和善的老人所做的一舉一動卻會讓你大跌眼鏡,他竟然直接當著城管的面撕掉了罰款單。
為何他會如此激動,因為他的攤位違規佔道經營,城管要給他開罰單,一場小商販和城管的攻防戰就此拉開帷幕,老人一家幾口人在這裡經營多年,就在這個幾十平米的小地方,他們不僅經營水果攤還有一個小雜貨鋪,因為價格便宜而且童叟無欺,所以有很多老顧客生意非常不錯,老人很會做生意待人和善口碑也不錯。
但是面對城管他立刻就像是變了一個人脾氣暴躁,為何老人如此激動了,矛盾的起源就是這條路的城市規劃,因為他們所在的這條路即將成為城市的名片,所有的佔道經營都將會取締,而他的攤位正是被整治的重點,但對老人來說這就是要斷他的飯碗,所以城管工作人員以來老人立馬就會翻臉,如臨大敵。
老人一家五口14年前背井離鄉來到這座城市,老伴身患癌症而且兒子還是殘疾,老人自己已經70多歲,也是各種病症纏身,還有一個剛上初中的孫女,一家老小每天的生活開支加上自己和老伴的醫藥費,是一筆不小的數目,眼前這個攤位就是支撐他們所有開支的唯一經濟來源,也是他們在這座城市生存下去的希望,現在有人要動他的飯碗,所以他才要拼命。
但在城管工作人員的眼裡這個老人就是一個無賴滾刀肉,不講任何道理,城市要發展而他們的工作就是城市治理,面對這樣的釘子戶工作遲遲得不到進展,他們也很是頭痛,他們要維護城市的發展,一邊是老人一家的生存問題,他們也要維護自己的生存空間,兩者的矛盾在城市發展面前開始激化。
但是問題總是要解決的,城管經過開會商討決定先做實地調研,暗中調查摸排老人攤位的經營狀況,看他是否符合入室經營的條件,但是他們還是低估了老人的能力,調查一開始的明察很快就被老人發現了,它不僅撕碎了工作人員的筆記,還大鬧城管局。
看來明察是不行了,那就只能進行暗訪,城管工作人員假扮招生的人員,遠距離監控記錄他每天的經營狀況,這招奏效了,調查結果發現他的生意還不錯,已經符合入室經營的條件,那麼接下來就是對違法行為進行取證,測量他的實際佔道經營面積,但是很快又遇到了麻煩,老人直接以身體阻擋城管工作人員執法,面對這樣的情況他們只能暫時撤退另想辦法。
城市需要發展城市需要發展,城市治理的工作更需要推進,眼前雖然困難重重但是作為城市治理的執法者,工作還是要進行,他們也只能硬著頭皮再次上,新的一輪執法又開始了,但是面對老人的無理蠻纏這次勸說再次失敗。
有了前幾次取證失敗的教訓,工作人員研究之後決定強制執行,這次派出了大量的工作人員防止老人再次暴力抗法,大批工作人員浩浩蕩蕩向著老人的攤位進發了,這次終於取證成功了,但是老人也被徹底激怒了。
他為什麼非要這樣?
看到這裡跟多人不明白,老人為什麼非要這樣,其實他也很無奈,這是他的生存法則,他所作的一切並不是為了自己,他的抗爭也是為了家人,為的是他們能夠在這個城市生存立足,這是他的城市夢也是一家人的城市夢。
因為自己老家土地稀少,一家人根本沒有辦法生存下去,這是他無奈地選擇,在生存面前他沒有辦法妥協,但這次之後老人的兒子終於醒悟了,他也明白自己這樣抗爭下去並不是長久之計,城市的發展是任何人都阻擋不了的。
他沒有跟老人一樣再次激動,而是選擇了心平氣和的談判,城管工作人員也理解他們家的生活處境,作出了很多讓步和妥協,最終在他們的多次協商之後問題終於有了解決的突破口,工作人員了答應幫他們找一個新的地址重新經營。
老人一家也真切體會到了工作人員的用心良苦,他們也最終明白了合法經營才是支持城市發展的道理,最終問題得到了一個圓滿的解決。
這部紀錄片真實還原了社會底層一個小人物的生活狀態,也是中國城市發展歷程中農民過渡到城市人的一個縮影,它道出了千千萬萬農村人在進入城市後的艱辛,也是中國改革開放後城市發展歷程的真實寫照,它表達了一種力量,一種對生命和生活的敬畏,讓我們備受鼓舞,激勵我們奮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