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病友們都叫我東姐!
在甲癌病友群裡,補鈣也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需不需要補鈣,怎麼補鈣,大家也是看法不一。
不是每個人在甲癌術後都要補鈣
東姐覺得補鈣問題涉及許多方面,比如年齡、日常飲食習慣、運動生活習慣等。而對於我們甲狀腺癌術後的人來說,需不需要服用鈣,要根據自己的病情,根據自己的甲狀旁腺功能情況決定,不是每個病人在甲癌術後都需要服用鈣。我全切但甲狀旁腺沒有損傷,按照通常情況是不需要補鈣的。但我原來就缺鈣,再加上有文獻說長期服用優甲樂可能會引起骨質疏鬆,所以綜合看我是需要終生補鈣的。
甲狀腺癌手術中最容易傷到的就是甲狀旁腺,它的功能是調節鈣的代謝,維持血鈣平衡。分泌不足時可引起血鈣下降,出現手足抽搐麻木。如果手術後出現手麻臉麻等症狀,就有可能是甲狀旁腺被傷到需要補鈣治療。一般這種情況只需要補充鈣片就可以。如果甲狀旁腺損傷嚴重,就需要加輔助吸收的藥物。開始補鈣後,應定期查血鈣和甲狀旁腺值,在醫生的指導下增減補鈣量。
骨頭湯和蝦皮補鈣效果到底如何
東姐推薦以食補為主,個人覺得補鈣不能急功近利,而應該細水長流,吃鈣片是應該的,但是如果飲食注意一些效果會更好。
還有個搞不清的問題需要說一下:就是骨頭湯和蝦皮的補鈣效果問題!
網上分兩種觀點:
一種傳統說法:骨頭湯和蝦皮含鈣高,補鈣效果好!
另一種說法是:骨頭湯中補鈣是不科學的。骨頭中的鈣很難溶出,就算往裡面倒再多醋、燉幾個小時,把骨頭燉爛嚼爛咽下去,也沒啥補鈣效果(還不如喝豆腐湯),要說骨頭湯「補」,最補的就是滿滿的脂肪。
而蝦皮的鈣含量為991mg/100 g,確實不低。但它有兩個問題:
含鹽量高:100g蝦皮中含鈉 5057mg,不可能吃太多。吸收率低:蝦皮不好消化,含有的鈣也不太好吸收。並不推薦狂吃蝦皮來補鈣,弊大於利。這兩種說法把東姐也搞迷糊了,不過沒關係,食補不是就只有這兩種食物,還有很多!東姐總結了一個普遍認可的補鈣方案給大家:
每天至少喝300g奶製品,比如一杯牛奶 + 一杯酸奶;每天吃一斤蔬菜,深綠色葉子菜佔一半;多吃全谷雜糧、黃豆、豆腐豆乾;適量吃一些堅果、芝麻醬、蝦貝類。身體有結石就真的不能補鈣了嗎
也有病友擔心自己有腎結石、膽結石而不敢補鈣,東姐原來也是這麼認為的,但在諮詢並查閱了多篇文章以後知道原來的想法不完全正確。
首先,要知道結石是怎麼來的?
例如:腎結石就是人體中草酸和血液中的鈣結合產生的。所以這裡有兩個要素,草酸+血鈣。
其次,要知道血鈣濃度的重要性?
就是說,當你體內血鈣濃度有下降的趨勢時,也就是體內鈣量不足時,人的骨頭會釋放鈣補充的血液中,維持血鈣濃度。總這樣,人就會骨質疏鬆。但是當你的體內血鈣濃度過高時,身體是不缺鈣了,但就會和體內草酸結合產生結石。
那麼,是不是結石就不適合補鈣呢?
血鈣濃度或高或低都會造成異常的「鈣遷徙」,體內有結石不代表不缺鈣,也可能是草酸過多造成的。鈣的異常遷徙,可引起一些表面看似乎很矛盾的疾病,骨質疏鬆、骨質增生、結石、動脈硬化等。如果甲癌病友們確定缺鈣,即使有結石也需要補鈣維持正常的血鈣濃度。同時要避免體內的草酸過多,這樣就不用擔心結石了。
乳製品綠葉菜豆製品含鈣比較多
乳製品
眾所周知乳製品是最完美的補鈣來源,每百毫升牛奶含104毫克鈣、每百毫升酸奶含118毫克鈣、每百克奶酪含鈣量更是高達799毫克。
但是在鈣攝入量不足的情況下,我國目前人均乳製品攝入量也不達標,《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年人每天乳製品攝入量300克左右,大概是一碗牛奶和一袋酸奶的量。
可調查發現,我國城鄉居民平均每人每日奶類及奶製品的攝入量僅為 24.7 克,還不到膳食指南建議攝入量的十分之一,顯然乳製品攝入量不足也是導致普遍缺鈣的原因之一。
綠葉菜
第二類補鈣食物是綠葉菜,綠葉菜是維生素、膳食纖維和水分的主要來源,其實它們鈣元素含量也很豐富。像每百克菜心含鈣400毫克、每百克芥藍含鈣199毫克、每百克莧菜含鈣180毫克。
通常來說,深綠色蔬菜的含鈣量要高於淺色蔬菜,它們鈣元素含量比牛奶都要高很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天新鮮蔬菜攝入量要達到300到500克,其中深綠色蔬菜佔到一半以上才健康。
豆製品
最後一類補鈣食物是豆製品,雖然大豆本身鈣含量低,但在豆腐製作過程中會添加滷水,這樣大大提高鈣含量。像豆腐、豆皮、腐竹、豆乾,鈣含量都比較高。
與鈣磷代謝唇齒相依的維生素D
說到補鈣,人們自然會想到維生素D。確實,鈣和維生素D的關係可以用「唇齒相依,唇亡齒寒」來形容。很多科普文章都會說沒有維生素D,就是把鈣大口大口地當飯吃也無濟於事。
維生素D是一類脂溶性維生素,在人體內的功能比較單純,僅與鈣(磷)代謝有關。維生素D一方面可以通過食物攝入,另一方面可以在陽光的照射下體內合成。
所以,我建議和我年紀差不多的全切女病友,驗血的時候可以加一個維生素D的項目,如果這個值比較低,就說明即使鈣補得再多也是吸收轉化的不好。我也是幾個月前第一次做了這個化驗,是33左右,是正常水平內的比較低的數值。醫生說最好保持在50左右。
怎麼能補足身體需要的維生素D?
曬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的最好辦法是曬太陽。成年人每天日曬時間以30分鐘~1小時為宜。嬰幼兒和兒童皮膚嬌嫩,時間可縮短至15~30分鐘。老年人合成維生素D的能力降低,時間可適當延長,但不能暴曬。此外,隔著玻璃曬,紫外線透過率不足,不利身體合成維生素D,最好到綠化較好的戶外環境。吃對食物:天然食物中,富含油脂的魚類,特別是三文魚、沙丁魚、金槍魚,經過晾曬的幹蘑菇,以及雞蛋黃和動物內臟中均含維生素D,可有針對性地補充。為滿足身體所需,兒童、妊娠女性、老人等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適量攝入:維生素D最高可耐受攝入量為每天20~50微克。經陽光照射皮膚而合成的維生素D有自限性,一般不會過量,但服用補充劑存在過量可能。過多維生素D攝入會升高血鈣水平,長期如此增加患腎結石、心律失常等疾病的風險。
補鈣有最好時機:啥時服用最好
啥時候服用鈣片最好,諮詢一個專家給我的建議是每天晚飯後或臨睡前。她的解釋是:夜間人體不再進食,而尿液照常會形成,血液中的一部分鈣還會不斷進入尿液,造成血鈣濃度在後半夜和早晨最低,為了維持正常的血鈣水平,這時人體就會動用骨骼中的鈣,晚飯後或臨睡前補鈣可以為夜間的這種鈣調節提供鈣源,防止體內鈣的流失。而且由於腸胃蠕動和吸收能力的峰值看補鈣效果晚上是最強的。再就是鈣還有鎮靜作用,有助於睡眠。
對於低胃酸者,應該與飯同服或飯後即服,因為此時胃酸分泌增多利於鈣的吸收。而對於胃酸分泌正常者,則可於兩餐之間服鈣劑,因鈣劑與飯同服會影響食物中其它元素的吸收。鈣片的話最好咬碎服用,由於藥物的體表面積增加,利於鈣的吸收。也不能一次服用大量鈣劑,還可能出現便秘、脹氣等副反應。
東姐是這樣的:如果是每天一片的鈣,晚飯同服;如果一天兩片的鈣,午餐和晚餐各同服一片。
再來仔細了解鈣:無鈣即無人類
從人類延續至今,可以說無鈣既無人類。鈣離子在人體內與生命物質的結合所產生的新陳代謝,在人類發展活動的全部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鈣的生理作用
維持骨骼肌和心肌的收縮作用。對血液凝固有重要作用。對人體內的酶反應有激活作用。對細胞的黏著、細胞膜功能的維持有重要作用。對人體內分泌腺激素的分泌有決定性作用,對維持呼吸、循環、神經、消化、內分泌、泌尿、生殖等系統器官的功能也至關重要。
鈣劑分類
無機鈣:主要包括碳酸鈣、磷酸鈣、氧化鈣等。有機鈣:主要包括葡萄糖酸鈣、乳酸鈣、檸檬酸鈣等。活性鈣:主要成分為氧化鈣、氫氧化鈣及少量碳酸鈣。新型鈣劑:主要包括胺基酸鈣、蘇糖酸鈣、三羥基丁酸鈣等。
鈣劑選擇
選擇鈣源好、含鈣高、易吸收的鈣才能保證補鈣的質量。選擇口感好,對胃刺激性小,不含重金屬的鈣劑。產品的標識必須是國家藥監局或衛生部門審批的合格產品,有產品批號或保健品字號。
過量補鈣的不良反應
可刺激胃泌素分泌增加,出現厭食、噁心、嘔吐、頑固性便秘、體重下降等症狀。胰腺鈣沉著可引起急性胰腺炎。腎臟鈣鹽沉著可出現尿頻、血尿、尿結石,甚至出現腎衰。小支氣管、毛細血管和肺泡鈣沉著,可出現呼吸道反覆感染。嬰幼兒過量補鈣,會導致囟門過早閉合,影響大腦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