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第六屆區塊鏈全球峰會上,圓桌討論「公鏈技術創新之路」的最全整理!PlatON首席技術官曲俊傑(主持人)、以太坊創始人/萬向區塊鏈實驗室首席科學家Vitalik Buterin、協議實驗室創始人Juan Benet、Polkadot創始人Gavin Wood,四大頂級公鏈代表線上齊聚,探討公鏈發展的未來之路。
曲俊傑(主持人):
很高興今天有機會就公鏈技術進行探討。大家都知道,本場圓桌討論陣容豪華,參與嘉賓都是知名公鏈項目的創始人,那我們閒話不多說,直接進入正題。
首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PlatON的首席技術官曲俊傑,PlatON是公鏈區塊鏈,我們的Alaya鏈剛剛在10月24日發布了。接下來有請三位嘉賓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們認為的重要觀點。我想用區塊鏈的規則,Vitalik Buterin、Juan Benet和 Gavin Wood各作為一個節點輪流出塊發言,下面請大家開始介紹自己的觀點。
Vitalik Buterin:
我認為包括以太坊在內的區塊鏈以及整個加密技術都在從工具轉變為生態,生態裡的各個部分相輔相成,團結一致,創造更大的價值。這個生態的價值不僅僅產生於單個應用,更源於各個應用之間的連接。所以我們期待看到不同區塊鏈和不同應用之間的交互,最終達成比較和諧以及共贏的生態系統。
Juan Benet:
我分享兩個觀點,一方面Filecoin終於上線了,這一天大家都等待已久,而且我們的生態發展非常快速,已經出現了一些非常優秀的應用。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在Filecoin等不同的區塊鏈上創造更多價值,提供不同的資源,比如我們可以提供存儲資源,開發者則可以開發應用等等。另外現在Web3也發展得特別快速,在智能合約、交易處理、計算模型、雲計算、數據存儲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大的進展。所有鏈之間的交互、連接都可以促進下一代應用的生成。我們需要做好準備迎接新時代。
Gavin Wood:
我分享三點:
第一,治理。這個話題我們討論了好幾年,未來還將是Web3的一個重要元素。
第二,加密生態的經濟主權。這個概念是2014、2015年出現的,我們那時候把很多東西都混為一談,比如把智能合約和平臺都籠統地一起討論,這些元素在不同程度上都有自己的主權,但很多時候是專制的,而非經濟主權,很多時候這些單個應用在經濟上都依附於超級平臺,希望這種主權在未來有所稀釋。
第三,關於區塊鏈未來發展。有人總想著要做出一個一勞永逸的方案,但我覺得這種想法是非常短視的。如果我們要提供更好的去中心化系統,就需要改變這種態度。
曲俊傑(主持人):
你們三位都非常有名,代表了三個不同的「宇宙」。Vitalik Buterin是以太坊「宇宙」;Gavin Wood是Polkadot「宇宙」;Juan Benet是Filecoin「宇宙」,你們是「宇宙」的領導者。
區塊鏈技術正進入深水區,有許多應用不斷擴展到傳統業務領域中。現在以太坊上DeFi發展勢頭強勁,Polkadot生態也在飛速發展,Filecoin也經歷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我的第一個問題是關於公鏈的可升級性以及可擴展性的,如何使得區塊鏈適應不斷快速發展的行業趨勢?這次從Gavin先開始。
Gavin Wood:
解決區塊鏈領域的共識機制和去中心化問題其實並不容易,要想在未來取得發展,我覺得首先要做好兩件事,即找到改變整個體系的辦法並在去中心化的體系裡全面實施這個辦法。
傳統系統,即我們所說的第一代和第二代系統可能沒有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發現做出實施改變這一決定有時是很困難的。如果是中心化系統的話,實施改變會比較容易,但在去中心化系統中有許多事情需要考慮。這些都是我要強調的第一點,治理層面的問題,第二點就是如何實施改變,升級這一治理體系。比如,我們Polkadot中的協議不是固定不變的,我們有一個用WebAssembly編譯的元協議,可以聯機更新。
Vitalik Buterin:
我將主要討論Layer2協議。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認為底層架構將得到鞏固。歷史上也有很多這種底層架構不斷鞏固發展的先例,比如TCP/IP。還有許多其他協議和程式語言,可能十年才會變化一次,這個頻次可能還會更低。這些底層的創新最後都會在頂層顯現出來,用戶有需要的話就可以更容易地從舊系統升級到新系統。
我們看到,以太坊生態也越來越呈現出以上這種發展趨勢。關於可擴展性問題,我們一開始只有閃電網絡這個解決方案,但我們現在又有了Optmistic Rollup,ZK Rollup,Plasma,它們的技術都可以不斷地更新,今後也會支持新的隱私形式,打造出一個真正安全的網絡。我覺得這種方法能同時滿足用戶對於穩定性和適應性的要求。
Juan Benet:
我非常同意他們兩個的觀點,我想要補充的是搭建一個匯集優秀開發者的社區是非常重要的,這將有助於我們的系統升級和未來的發展。這個社區還得有著良好的治理原則,即有一套良好的流程來實施社區所需的升級。
另外,關於分層,我同意Vitalik的話,隨著時間的推移,底層將會得到鞏固,但我們也必須做好一個解構工作。目前,區塊鏈結構非常複雜,Layer1上承載了共識、交易流程、智能合約等很多功能。我們要把這一複雜的結構解構成更簡單的結構。
最後,對於上層結構來說,鏈上治理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還沒有找到很好的方法來明確權利、解決爭議等等,但是越到上層經濟結構,我們就越需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現在的解決方法還比較基礎、原始,但是隨著部署新治理體系的下一代區塊鏈發展起來,這些解決方法也會不斷得到完善和升級。我們將密切關注這方面的發展變化,我相信在接下來的兩三年中就會看到成果。
曲俊傑(主持人):
感謝三位,區塊鏈的未來可能是複雜的,和傳統行業的行為方式也不太一樣。不管是從治理、經濟模型、信任層面還是其他基礎層面看都充滿了挑戰。剛剛Vitalik提到了隱私保護,隱私保護是非常重要的,歐洲有GDPR立法來保護用戶隱私。區塊鏈應用到其他傳統行業時都會遇到隱私保護問題。
區塊鏈是基於數據透明公開、基於信任,但隱私保護又涉及到對數據的保護,這兩者看上去似乎是矛盾的。請問各位嘉賓,你們認為對區塊鏈來說隱私保護的定義是什麼?未來區塊鏈的隱私保護會遵循哪些原則?
Vitalik Buterin:
過去五年,有一項技術發展神速,它能將隱私技術和驗證技術的優勢結合起來,這項技術就是零知識證明。零知識證明可以讓我們自由地對交易有效性進行驗證。不能說所有隱私都需要保護、所有信息都可以公開,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有一些信息可能可以公開,但有一些信息可能需要隱私保護。
通過零知識證明以及其它的密碼算法,我相信我們的數據驗證和隱私保護能力將會得到提升,我也期待在今後能夠看到這樣的進步。
Juan Benet:
我們必須確保公鏈上的所有節點都能獲得同等的信息,同時我們通過可驗證計算和零知識計算來保護隱私。隱私和安全一樣,隱私不僅是要保護一些秘密私人的東西,它也是安全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也可以在透明和隱私兩方面達到平衡。透明不是說要公開所有信息,而是說我們可以信任相應的算法和結果。零知識證明將成為構建這種信任的關鍵工具。
廣義上來說,這些系統都是互聯互通、沒有國界的,所以既要遵守網際網路行業的法規又要遵守區塊鏈行業的法規以及用戶當地的法規。所以用戶要能與這些系統互動,遵守當地法規和公共體系中的法規。這個問題很複雜,但是我們看到,這些區塊鏈系統裡既有國際應用又有當地應用。
Gavin Wood:
零知識證明正逐漸為大家所知,雖然效率還有點低,在處理複雜的計算問題時速度比較慢,但它在逐漸取得進步。
數據的透明和隱私就一像條光譜的兩極。數據完全透明可能會降低安全程度,完全隱私則又不夠透明。我們可以通過一些聲譽很高或是隨機選取的驗證者以及其他一些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總之,我相信零知識證明將在不久的將來幫助解決數據透明度和隱私保護問題。
曲俊傑(主持人):
是的,聽起來零知識證明是最好的技術選擇了。最近去中心化金融蓬勃發展,如果我們想把傳統的金融服務轉移到去中心化金融上,通常他們不會允許用戶交易明細洩漏,客戶ID、交易行為、交易數量等都會得到全面保護。如何讓傳統的金融服務遷移到公鏈上呢?
Vitalik Buterin:
過去將傳統金融服務遷移到公鏈上面臨以下幾個障礙:
隱私保護。很多應用不能接受用戶數據實時傳播到全世界,所以我們希望能藉助零知識證明解決這個問題。可擴展性。如果你希望業務能在全球發展起來,比較說TPS達到50、100甚至1000。公鏈目前很難做到這一點,但我相信未來會有公鏈項目克服這個難題。安全性。安全角度的主要問題是系統需要經受時間的檢驗,讓人們相信它們的安全模式是合理的,可以信賴的。但是這個過程需要時間。
Juan Benet:
目前我們遇到的大都是和隱私安全相關的問題。可擴展性和分區容錯性問題也尚未解決。正如Vitalik所說,我們需要提高區塊鏈的吞吐量和TPS。我認為確認時間要控制在1秒以內。實現這些目標可能要花費幾年的時間。
這些問題我們討論已久,但目前我們還沒發展出一個可以解決這些問題的生態環境。但是要提高金融應用的性能,我們就需要解決這些問題。所以當我們能夠提高吞吐量、縮短確認時間、確保安全隱私、提高分區容錯度,就可以把大多數金融服務移到鏈上。
Gavin Wood:
Vitalik和Juan談了很多技術因素,我都同意。但同時也要考慮社會方面的因素,比如剛剛提到的GDPR,歐洲已經在打破這項法律了,因為它太複雜了,是沒有辦法實現和貫徹的。需要社會大眾參與進來,將它細化成更為實際、可以實施的法律。同樣我們也要解決好隱私問題,讓金融公司願意將業務遷移到鏈上來。同時我們還需要律師和政客的支持,讓大家相信這種遷移是安全合法的。當然技術因素是最重要的,如果不能攻克技術難關,後面的一切都無從談起。
曲俊傑(主持人):
同意,區塊鏈是一項可以改變世界的全新技術,GDPR要保護傳統的世界,所以我們要打破常規,思考如何推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如果有時間機器,可以讓你們回到過去,重做一些工作,你們最想要回到哪三個時間點?為什麼?
Juan Benet:
如果有時間機器的話我有很多事想做。想要穿越回過去、穿越到未來,我也想看看未來會是什麼樣的技術佔據主導。
對區塊鏈來說,我可能想要回到兩、三年之前,把可擴展性作為當時的工作重點,儘快地建立更快的鏈。
我會更早地把IPFS推入到主流市場,關注區塊鏈分布式存儲方向,更快地進行大規模的分發。雖然我們現在也已經慢慢做到了這一點,但如果能更早開始當然更好。
我還想要建立更強大的連接性。我們是一個協作性很強的團隊,和其他區塊鏈也保持著良好的協作關係。希望我們能夠擴大其他區塊鏈的協同和連接,這樣對我們都有好處。
Vitalik Buterin:
回答這個問題有個挑戰,技術和智慧之間會有條分界線。如果說想要把現在的技術帶回去似乎是在自欺欺人。但如果說是把現在的智慧帶回去似乎還有點可信。就好像有人問你如果穿越回1500年,你會把現代的技術或者思想告訴當時的人嗎?比如告訴他們戰爭是多麼邪惡,或者E=MC等等。
對加密技術來說,智慧和技術之間的分界線太模糊了,最重要的是技術開發。技術裡面也蘊含著大量的智慧,不可能將智慧從技術中剝離出來。我不可能回到過去告訴我自己技術應該怎麼做、數據可用性做到怎麼樣,這太不真實了。
如果可以回到過去,我應該會告訴自己技術越簡單越好,讓自己更深刻地理解多增加一行代碼都是不對的,儘量刪除多的代碼。發展過程中我們把系統做得太複雜了,帶來了很多後遺症。所以我希望我一開始就明白技術精簡的重要性,認真想一想對人們有用的功能到底是什麼。
Gavin Wood:
完全同意Vitalik的意見,最好代碼多刪幾行。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我對在自己Polkadot「宇宙」中所取得的成就感還是挺滿意的,如果要回到過去,那可能就是告訴自己抓緊時間幹吧,趕快開始,不要想過去,開始做起來,在過去2、3年這一點我的體會特別深。
如果我能回到2016年1月1日,我可能會告訴自己不要想太多,不要想會是什麼樣子,做就是了,看看能不能奏效,可不可行。在技術方面,只有創新得越多、做得越多,才能實現得越多。
曲俊傑(主持人):
下面我們來談談治理和自治決策。我看到Vitalik在Twitter中寫道關於法則我們有許多不同的理解,包括宇宙法則、物理定律等等。請問大家認為哪一種才應該是治理DAO的不二法則?
Vitalik Buterin:
我認為治理是相當複雜的,因為你要進行權衡,不同的法律適應不同的場景,比如說基礎治理、高層治理、不同公司的治理,這些治理更適用於一小群人。不同群體有不同需要。在基層治理中,你必須要滿足人們的預期,或者調整他們的預期,讓他們感到滿意。如果進階到高層治理,可能要強調靈活性、適應性。
我們在治理中不可避免要做權衡,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朝一個方向走,遵守代碼即法律。有的時候人們可能更願意通過改變代碼來解決某個問題,但另外一方面,如果你說我們會根據成本效益做任何決定的話,可能就會面臨其他的問題。
治理對象不同會影響到穩定性的重要性,也會影響到我們需要權衡的元素,可能是效率和預測性,也可能是靈活性和穩定性。
Juan Benet:
我覺得不同應用需要不同的治理機制,比如說底層是比較基本的交易處理層,必須要保證穩定性,不能隨意改變。我們需要建立良好的治理機制來保障更重要的經濟層的交易,要讓經濟層能夠自主判斷是不是要進一步推動交易。經濟層越上層、越複雜,利益相關者就越沒有辦法把智能合約納入到代碼系統中,因此需要有良好的治理體系。這個體系應該有多個層次,越往下越穩定,越往上則越以用戶(智能合約編寫者)為主,由用戶決定合約和應用的位置。如果交易、合約放在上層的話,那就要確保有良好的治理機制和決策機制。
我們現在已經看到了網絡法院的出現,雖然還不是主流,但它是未來的一個趨勢。每個重大的人類體系一旦涉及到不同群體互動,最終都需要法院來調停、解決爭議。
Gavin Wood:
我很同意大家的觀點,另外我想分享兩點:
第一,我們要認識到法則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下層的法則可能不像面對用戶的上層那樣涉及到許多社會因素,它更多是代碼方面的。如果你的狀態交換機只是WebAssembly的話,那對於你來說,所謂的法則就是執行WebAssembly。
第二,目前我們的底層系統其實是比較上層的,Layer1平臺依然有屬性和Token的概念。Token歸屬一個帳戶,帳戶可以發送Token,這是上層的概念,屬於TCP/IP的概念。因為我們談的是普通民眾會用到的東西,這裡涉及的法則通常是由法院、政府或者其他人類機制來決定的,而不是代碼。
未來可能要進一步下沉,比如說Polkadot元協議,確實有Web3基礎層,但沒有屬性、Token、轉帳的概念,就是基礎層,就是執行代碼,這樣可以代入TCP/IP觀點,代碼即法律,沒有其他的選擇。
曲俊傑(主持人):
我們PlatON在10月24日也經歷了一場「宇宙大爆炸」,幾位嘉賓的分享也有助於我們在PlatON這個「小宇宙」中創造新事物,加入到公鏈生態系統中,做出貢獻。另外,我還想問幾個簡單的問題,請問大家認為下一波區塊鏈應用浪潮會是什麼樣的?
Juan Benet:
現在有了雲計算、雲儲存的能力,我們終於有能力開發大規模消費者應用了。我們現在終於有能力通過區塊鏈部署全棧應用和移動應用。所以我認為下一波應用會有社交網絡、信息體系、信息傳輸系統,可以傳送視頻、圖片等,可以看到新一波的應用進入到消費者領域。
在今後幾年,遊戲行業會出現重要進展。這對於區塊鏈和Web3來說是很重要的轉折點,遊戲、VR等領域的應用應該會在2-3年後實現。
Gavin Wood:
我不認為人們接下來要玩的應用會有多大的變化,我覺得我們可能會看到區塊鏈在企業層面出現更多的應用,比如可以讓現有的技術使用起來更加便捷,而且可以提供公共服務。未必每個人都要開發一款殺手級應用,但是在接下來的1-2年,我們會看到越來越多的優秀應用湧現,就像現在的DeFi一樣。
Vitalik Buterin:
中期來看,有一些應用可能已經比較成熟了,但還有一些應用需要進一步優化。基於區塊鏈可以開發出非常棒的應用。目前,區塊鏈在開放金融領域的應用已經比較成熟了,但在預言機等其他領域的發展機會同樣值得期待。另外,區塊鏈上的數據也可以用來提供信用保障。但當應用增長到一定程度後,也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
曲俊傑(主持人):
區塊鏈行業發展得非常快,而且非常開放,每個人、每個公司、每個企業都可以學習和應用。未來,區塊鏈將經曆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請各位嘉賓談一談,從長期來看,5到10年後對公鏈而言會有哪些非常重要的技術?
Gavin Wood:
從技術層面來看區塊鏈安全非常重要,要確保區塊鏈能夠實現不同的功能。但在科技領域裡,總是會有一些變化和發展。比如說密碼經濟學、零知識證明、政府的治理系統等相關技術都會不斷地快速發展起來,我相信未來是充滿無限可能的。
Juan Benet:
我認為我們需要更好的技術更加有效地操作區塊鏈系統,另外還需要以可擴展的方式運作所有應用及交易。我們要在實現可擴展性的同時保證高效,進一步加快交易。Web3快速發展,產生了世界級的影響。接下來我比較看好VR,它提高了畫質,降低了成本,我相信它在未來會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術。我們可以嘗試將區塊鏈與VR相結合,讓VR變得開源,公眾無需許可就可以使用。
Vitalik Buterin:
零知識證明是區塊鏈領域舉足輕重的技術,它可以進行隱私保護,使區塊鏈應用更加安全。另外,可擴展性也非常重要。隨著世界的不斷發展,網際網路技術也將進一步創新升級,從而造福用戶和技術創新者。
曲俊傑(主持人):
非常感謝三位嘉賓的精彩分享,以上就是今天圓桌討論的所有內容。很榮幸能擔任本場圓桌討論的主持人,也期待三位嘉賓明年可以親臨峰會的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