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關節扭傷怎麼辦?

2020-12-12 澎湃新聞

踝關節扭傷怎麼辦?

2020-09-27 07: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掌健識 上海市醫學會健康科普基地

做健康的傳播者,一路同行,一起成長

日常生活中踝關節扭傷很常見,不光是在各種運動、交通事故中可能出現,甚至在日常活動中,如走路、下樓梯等過程中也會發生。有研究顯示,在骨科急診、足踝外科專病門診的患者中,踝關節扭傷的病人可能高達20%。

老百姓通常把踝關節扭傷叫做「崴腳」。「崴」的這一動作通常指的是醫學上講的踝關節內翻(如圖所示),因此大多數人「崴腳」後都出現外側的腫脹和疼痛, 部分可能合併內側的腫脹和疼痛。

01

踝關節扭傷後是否要就醫?

首先要說明,不是所有的踝關節扭傷都需要到醫院就診。輕度的踝扭傷通過合適的自我處理,可以得到很好的康復而無需就醫。而中重度的扭傷則需要及時就醫。

輕度的踝扭傷主要是軟組織損傷,最直觀的表現就是腫脹和淤青較輕,在扭傷之後還可以站立或者勉強行走。換句話說,如果你扭傷後還能走路,疼痛感不強烈,而且也腫得不厲害,甚至按壓的疼痛也不明顯,那麼很大可能是輕度損傷,可以自行處理後繼續在家觀察。如疼痛和腫脹繼續好轉,則不需要就醫。處理方法後文會詳細講解。

中度的踝扭傷通常合併周圍韌帶的損傷,除了痛感較為強烈以外,踝關節也會因為損傷後皮下出血和滲出較多而「腫成饅頭」,此時傷腳活動困難,不能行走。這種情況下應儘早就醫。就醫之前,建議自行冰敷和就近取材固定,如使用踝關節託或硬紙板、木板固定踝部。

重度的踝扭傷會引起韌帶斷裂或踝關節骨折,甚至關節脫位。此時傷者的關節腫脹會非常明顯,疼痛劇烈、不能活動,受傷內外踝部壓痛明顯,甚至出現踝關節畸形。出現以上情況需要馬上就醫,如有條件,也可在就醫途中自行冰敷和就近取材固定。

02

踝關節扭傷的處理原則

關節扭傷後機體會發生一系列的反應,受傷早期以出血、疼痛和腫脹為主,後期以組織修復和功能重建為主。在受傷早期,對於輕中度扭傷來說,應遵循關節扭傷處理的POLICE原則,即以下這幾點:保護(P-protect);適當負重(OL-optimal loading);冰敷(I-ice);加壓包紮(C-compression);抬高患肢(E-elevation)。

保護(P-protect):即前文所說的,對受傷的關節進行適當的固定,受傷的當場可以就地取材,用硬物託住或固定住傷處,防止關節移動時加重損傷和疼痛,隨後根據扭傷的嚴重程度使用踝關節護具甚至石膏固定,為軟組織和骨骼的修復創造穩定的條件。值得注意的是,軟組織完成修復一般需要3-4周時間,因此建議在此期間能都應對關節進行保護。如果合併骨折,則需要更長的修復時間,固定時間也要相應延長。

適當負重(OL-optimal loading):適當指的是在無痛或者輕度疼痛的前提下少量適當的行走。要仔細「傾聽」身體的「聲音」,出現明顯的疼痛就是身體告訴你活動超量,需要減量或者緩一緩了。

冰敷(I-ice):損傷會導致不同程度的皮下小血管破裂,導致出血,這也是我們在扭傷後常常會看到淤青的原因。冰敷會促進血管的收縮,從而減少出血,同時,冰敷還具有一定的止痛效果。通常建議在傷後24-72小時內冰敷,每次15-30分鐘,每天3-4次即可。

加壓包紮(C-compression):對受傷的關節進行了局部加壓包紮,則可以進一步的壓迫止血和減少炎症期的局部腫脹,最常用的工具就是彈力繃帶。因此,家中急救箱裡常備一卷彈力繃帶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加壓包紮期間如果出現進行性加重的疼痛、脹感,要警惕包紮過緊,應該鬆開檢查,如仍不能緩解則需要就醫。

抬高患肢(E-elevation):儘可能地將受傷肢體抬到高於心臟的位置,能促進傷後下肢的靜脈回流,減輕腫脹。這一措施可持續至康復期結束。

POLICE原則不完全適用的情況:合併韌帶斷裂、軟骨損傷、骨折的情況下,不應過早負重,具體負重時間應諮詢醫生。

03

踝關節扭傷的家庭急救小Tips:

身邊的硬紙板、木棍、木板等條狀或者板狀的硬物,都可以作為受傷踝關節的臨時固定物。

家中常備彈力繃帶,其他關節損傷或出血也可以使用。

冰箱中常備醫用冰袋,方便受傷後冰敷,使用時可在外面包裹毛巾,以免冰袋上的水珠弄溼身體;如一時找不到冰袋,也可以瓶裝水冷凍後用毛巾包裹冰敷。更為奔放的方法:冰箱中的凍肉、冷飲也可以作為臨時冰敷的工具。

(圖片源於網絡)

供稿:上海市醫學會創傷專科分會

作者:李 娟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骨科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踝關節扭傷應該怎麼辦?不同的時期處理方法也不同
    踝關節扭傷可以說是很多人都經歷過的。有些人可能偶爾會發生踝關節扭傷,但是有部分人是經常扭傷的。這些容易發生踝關節扭傷的人可能不知道為什麼自己的腳踝關節如此不同。那麼,為什麼有的人的踝關節容易扭傷?踝關節扭傷是關節、韌帶損傷中發病率比較高的。
  • 踝關節扭傷常見問題|踝關節|腓韌帶|扭傷|肌腱|血腫|功能|-健康界
    文章轉載自:足踝醫家  踝關節扭傷,俗稱「崴腳」,醫學上稱為「踝關節外側韌帶撕裂」,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  1、足踝扭傷如何固定?  初期制動可以防止損傷進一步加重,以及提供穩定的環境,促進損傷組織修復。
  • 踝關節易扭傷怎麼辦?正確的急救處理辦法了解一下
    在一些球類運動項目中,跑跳走等動作不可減免,而這些動作的發生少不了踝關節的輔助,但由於踝關節的自身特性,關節容易出現內翻,而這種異常活動即為常說的崴腳。崴腳不單單是在運動中容易出現,在日常生活中也十分多發,因而崴腳急救知識屬於基本常識,值得了解。
  • 踝關節扭傷別著急,學會如何自我處理
    在所有的運動損傷中,踝關節扭傷的比例是最高的,佔了20~40%,因為每個人一生中至少有1次踝扭傷,向大眾介紹踝關節扭傷後的自我處理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大多數情況下踝關節扭傷是可以通過保守治療獲得很好的效果的,但如果踝關節周圍韌帶撕裂的太嚴重,只有手術才能重新恢復踝關節穩定。
  • 踝關節扭傷臥床休養,再次下地走會明顯腫脹,該咋辦?醫生告訴您
    「醫生,我崴腳脖子一個月才下地行走,為啥會腫啊,我該怎麼辦?」 腳踝扭傷一個多月才可以走路,說明當時扭傷的情況還是比較重的,即使沒有骨折,也有可能存在著韌帶的損傷,但是只要能開始走路,就是康復的第1步,慢慢就會越來越好,那麼在這個時候開始出現腳踝的腫脹應該怎麼辦呢?
  • 為什麼踝關節很容易扭傷?預防崴腳,4個辦法趕緊學起來
    踝關節是最容易出現扭傷的身體關節部位,因為踝關節是我們人體與地面距離最近的負重關節,承受著人體站立時絕大部分重量。踝關節很容易在行走跟運動中出現扭傷,也就是崴腳,約有40%的運動損傷都是踝關節扭傷。踝關節為什麼容易扭傷?
  • 腳踝扭傷腫了怎麼辦?祛淤消腫分成5步走
    由於踝關節的解剖生理結構特點,踝關節成了扭傷高發區。踝關節扭傷在生活中見怪不怪,很多人扭傷後都喜歡自己處理。扭傷這種損傷程度較輕,休息加藥物處理損傷恢復並不困難,但正確的損傷處理往往是人們所欠缺的。那麼踝關節扭傷的正確處理方式該怎麼做?
  • 腳關節扭傷腫痛怎麼辦?腳後跟肌腱拉傷了怎麼處理?
    腳部最重要的一個運動結構就是踝關節,踝關節在日常正常的行走、跑步過程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踝關節發生損傷,要及時就醫處理,讓專業醫生來判斷損傷的情況,然後做出專業的處理,儘可能的減少損傷的影響。
  • 腳踝習慣性扭傷怎麼辦?及時治療及預防是重點
    很多人在發生踝關節扭傷後,會感覺到發生扭傷的可能性增大了,即更容易發生踝關節扭傷了。對於腳踝的習慣性扭傷,應該採取一些方法來改善這種情況,否則,腳踝會更加脆弱。那麼,如何解決腳踝習慣性的扭傷?腳踝習慣性扭傷者需要進行治療。習慣性扭傷是比較難治癒的。在扭傷後,受傷部位會有疼痛、腫脹的症狀。此時需要對這些部位進行相關的處理,比如:免除負重、冰敷、加壓包紮、抬高患肢。在處理後,馬上送往醫院拍X光檢查。根據X光檢查結果,確定是否骨折。但是該檢查方法無法確定韌帶等軟組織的受傷情況,這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檢查才可以知道。
  • 腳踝扭傷腫脹不退怎麼破?這幾個方法或能有幫助
    由於踝關節的解剖生理特點,容易出現扭傷的情況。當腳踝突發扭傷時,踝關節周圍的軟組織受損出血,且組織液會滲出,進而引發局部腫脹出現。對患處進行消腫自然成了治療的一部分。腳踝扭傷腫了怎麼辦?一、冷敷腳踝扭傷後冷敷處理這種做法很多人都知道,但對於冷敷的正確操作,大多數人還是一知半解。在扭傷突發時,踝關節處的軟組織會出現受損而致局部血管破裂出血,從而導致疼痛腫脹出現。
  • 腳踝扭傷如何消腫?損傷後護理做好這3點
    由於踝關節的解剖生理結構特點,其滑車關節面前寬後窄,當做蹠屈運動時,滑車較窄面後部進入窩內,踝關節鬆動而易做側方運動,此時扭傷易發。腳踝扭傷雖屬於生活中常見之事,人們多已見怪不怪,但對於腳踝扭傷引起的腫脹,多數人還是不知道如何正確應對。
  • 天涼了,注意保護好你的踝關節
    踝關節是人體重要的負重關節,長時間裸露在冷空氣中,寒冷刺激關節增生退變,可能誘發踝關節骨性關節炎。 2. 所謂「「寒從腳生」,冬天裸露踝關節,很容易讓寒氣入侵體內,引起感冒發燒等一系列症狀。3. 踝關節周圍脂肪少,抗寒能力比較差,長時間裸露踝關節,會影響踝部的血液循環引起凍瘡,變現為皮膚的疼痛、青紫甚至潰爛。
  • 腳踝扭傷了,沒有骨折為什麼還要打石膏?
    很多人遇到過這種情況:腳扭傷了關節,到醫院拍X線片一看並沒有骨折,但醫生仍然給你打上了笨重的石膏或是支具。很多人就納悶了:石膏在通常的印象是骨折才需要的,踝關節扭傷很常見,也沒幾個人打過石膏,為什麼我遇到了就得打?
  • 扭傷腳筋怎麼辦
    一、扭傷腳筋怎麼辦?護理措施: 1、分清傷勢的輕重 如果腳扭傷後能持重站立,勉強走路,說明扭傷為輕度,可自己處置。如果腳扭傷後足踝活動時有劇痛,不能持重站立或挪步,按著疼的地方在骨頭上,並逐漸腫起來,說明可能扭傷到骨頭,應立即去醫院攝片診治。
  • 爬樓梯運動隨時都可能扭傷腳,你根本不知道腳踝有多脆弱
    大部分人在一生中總會有一次或者多次腳踝扭傷的經歷,例如爬樓梯時、運動時、甚至走路時都有可能發生。一旦扭傷,少則休息近一周,重則「臥床不起」,十分影響我們的生活,因此我們需要對「腳踝扭傷」了解地透透的!戶外運動要時刻注意了,不小心腳踝就悲劇這不在籃球場上就出現這樣的意外,小李是一位將要畢業的大學生,喜歡打籃球。
  • 腳踝扭傷,傷害不止有疼一種,4個方法,教你正確處理
    腳踝扭傷的危害有哪些呢?1、疼痛、腫脹踝關節在出現扭傷後,會有明顯的腫脹、疼痛出現,並且會隨著運動、活動而逐漸加重,但通常在患者休息一段時間後就會有所緩解,這時患者就以為病情已經恢復,所以忽視了後續治療。
  • 動漫角色扮演意外扭傷腳踝 小夥走路慘變「企鵝」
    直至活動結束,張暢才感覺左腳疼痛且活動受限,到醫院一查才知踝關節急性扭傷需要靜養兩周。經過詳細詢問病史及發病經過,並及時完善檢查,憑藉豐富的同類病例診療經驗,康復醫學科接診專家鄧紅衛主任迅速診斷張暢是典型的雙側踝關節反覆扭傷、雙踝關節腔積液並伴有異常步態。人體踝關節支持帶具有傳輸外周感受輸出的功能,當踝關節因為受傷出現腫脹、炎症等異常時,會傳遞給大腦異常的平衡信號,從而造成步態的異樣。
  • 扮演動漫角色時意外扭傷腳踝,小夥走路慘變「企鵝」
    直至活動結束,張暢才感覺左腳疼痛且活動不順暢,到醫院一查才知道踝關節急性扭傷,需要靜養兩周。「恰逢大學畢業實習,不想因為受傷耽擱了。」張暢拄著拐,靠右腳頻繁奔波於單位和學校之間。哪知兩周後,舊疾未愈,右腳又累出「新傷」。雙腳底每個部位陣發性疼痛,走路只能輪流更換重心,像「企鵝」一樣搖晃不停。由於病情惡化,張暢四處就醫,甚至還試了民間偏方,卻依舊不見起色。
  • 腳踝扭傷,醫生教你正確的處理方式,幫助恢復
    眾所周知,踝關節位於小腿與足部的交界處,幾乎承擔著整個身體的重量,是人體至關重要卻又十分脆弱的部位。踝關節內側是一條三角形韌帶,外側從前往後分別排列著距腓前韌帶、跟腓韌帶和距腓後韌帶。由於內側三角形韌帶較厚,腳踝扭傷的原因大多是腳尖過度向內扭轉,腳外側著地造成的外側距腓前韌帶拉傷。數據顯示,腳踝扭傷佔所有運動損傷的40%左右,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它如此高發呢?主要有以下幾點:劇烈運動。
  • 扭傷關節皮膚沒破損第一時間應該冷敷還是熱敷 最新螞蟻莊園12月13...
    生活中難免會粗心受傷,基本的急救知識要會,那麼不小心扭傷關節,皮膚沒破損,第一時間應該冷敷還是熱敷呢?下面小編帶來:最新螞蟻莊園12月13日答案。  扭傷關節皮膚沒破損第一時間應該冷敷還是熱敷  正確答案:冷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