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散戶新世相:五位資深股民自述股市那些事兒

2020-12-17 網易財經

(原標題:【特別策劃】A股散戶新世相:五位資深股民自述股市那些事兒)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九點半上崗/十五點離場/星期一到星期五,天天都挺忙/炒股為哪樁/賺錢不容易/被套很平常/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經常是滿倉/淺套就止損/深套就死扛…」

十五年前,一首膾炙人口的《股民老張》勾勒出A股散戶自畫像。時過境遷,老張們還在股市裡沉浮,小張們也已扎著堆入市。

中國結算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底,A股自然人投資者接近1.74億人,非自然人38.72萬戶,自然人佔比超過99.7%。

A股市場過往30年裡,從最初的散戶絕對主導到機構資金陸續進場,境內專業機構及外資持股市值佔比不斷上升,市場投資者的持股結構在改革中持續優化。但毋庸置疑的是,散戶投資者仍是A股市場中的「流量擔當」,是一股不容忽視的重要力量。

界面新聞找來了五位在股市中摸爬滾打多年、個性鮮明特徵迥異的A股投資者,讓他們聊聊這些年的炒股故事。賺了還是賠了?長線持有還是快進快出?對哪只股票最長情?投資心法有幾條?

對號入座,看看有沒有找到你自己的影子?

1、我的炒股花名是「加倉嘉措」

姓名:顧小錘

性別:女

股齡:6年

身份:90後媒體「打工人」

炒股宣言:「跟著國家政策走!」、「見好就收,不要追漲殺跌」

自述:

炒股這幾年讓我對人生有了很多新的感悟,思量之下後,前段時間給自己起了個很深刻的花名,「加倉嘉措」。(其實也有想過叫「平倉沒錯」或是「加平都錯」)

第一次買股票是在15年讀大二的時候,在上一門和財政學相關的課,其中有講到股票投資,當時我就心思萌動,馬上就去開戶下單了。

人生中選的第一支股票是環保股。挑中它的原因其實也挺簡單的,北方霧霾很嚴重,當時有個相關題材的紀錄片到處刷屏,別提多火了。作為新聞專業學生,我馬上嗅到了其中的投資機會,感覺環保概念大有可為,就買了一支市場關注的龍頭股雪迪龍。剛買的時候確實有賺,但隨著紀錄片的熱議風頭過去,股價也一路下挫,而且公司本身經營管理也有問題。當大政策概念股火起來的時候,即使是頭豬也會在風口上飛起來。

你也看出來了吧?不是金融專業背景,我挑股票其實沒什麼標準可言,只有一個樸素的原則:跟著國家政策走!

比如國家會發一些農業相關的政策文件,我就跟風買農業股,北大荒買了就一直放在那裡沒管,等再過幾年看看吧。疫情期間,我又買了些生物醫療類的股票。

虧最慘的時候就是15年下半年那會兒,真是活久見!見識了千股跌停,體驗過熔斷。股票瘋狂跌,我不停地買,當時心裡就想著,必須得繼續加倉,才能攤薄成本。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沒有虧得最多,只有虧得更多,有幾隻股票到現在還在「坑」裡躺著,虧了多少我也不敢看。

吃虧吃多了,我現在也稍微變「聰明」了一些,懂得「見好就收」,不要追漲殺跌,買股票之前會關注一下公司財報,看看有沒有負面新聞,下手比之前要謹慎許多。市場教會我這些道理,我想我會永遠銘記在心裡。

對我來說,市場沒有什麼規律可言,我的投資策略就是跟著國家政策走,畢竟政策方向還是比較明確的。

2、不走我爸的老路,我是信奉"指數教"的新基民

姓名:萬福

性別:男

基齡:半年

身份:90後奶爸

擇基宣言:「誓死不炒股」、「買指數就是買國運」

自述:

嚴格意義上來說,我不算親自下場廝殺的股民,而是一個信奉指數教的新基民。

今年三月疫情期間,天天待在家裡閒著沒事幹,刷到微博首頁上總有人說買基金賺錢。出於好奇,我就打開了支某寶,選的第一支基金是科技基,因為買那支基金,平臺會給紅包補貼,買入也不需要手續費。

剛買了一個星期,收益率就有百分之十,可把我樂壞了,後來就陸陸續續買了很多科技基,什麼「諾安渣男」、「海公公」我都買過。沒想到兩個月後科技基就一落千丈了,我就不斷加倉,開啟了漫長的回本之路。

也正是這幾個月的市場經歷,讓我意識到,不能再走上我爸的老路!我爸就是個老股民,他07、08年開始炒股,天天聽理財講座,剛開始猛賺後來就虧了十多萬,還加過理財群,聽投資大V忽悠又虧了一筆錢。可以說我爸就是被割了一茬又一茬的「韭菜」代表。

我可不能重演我爸的「悲劇」。所以我不僅不買股票,我連股票型基金都不買,買的一般都是指數型基金,因為這樣風險比較小嘛,雖然說收益也低一點。我也關注雪球大V、理財博主,還加過理財群,但我只看不聽,保持著自己的戰略定力。

我對基金的收益沒有太大預期,年化10%左右就很滿足了,畢竟P2P沒出問題的時候都能到這個數。目前來看,我今年已經超額達到目標,剛瞄了一眼,今年的收益率已經跑贏滬深300了。

我想好了,等女兒長大,我會從她上初中起就教她理財,從買指數基金開始,畢竟買指數就是買國運。

3、挑選股票方面,我有一套「童話投資學」

姓名:吳吞

性別:男

股齡:8年

身份:「財經界第一實習生」

擇股宣言:「相信概率,永遠不賭」;「找到能夠用51%勝率去賺1%收益的投資方法,然後不斷重複。」

自述:

我叫吳吞,今年23歲,炒得了股票,也出版過書,人稱「財經界第一實習生」。

要說我實習過的公司,那可真是兩隻手也數不過來。雲掌財經、雪球、創新工場、溫莎資本、鼎盛華資本、華泰證券、騰訊、嘉實基金、合晶睿智、36氪、易方達……這些都曾經是我的「東家」,各行各業都有,工作內容也比較雜,但主要還是市場方向和投資方向居多。

至於我的投資經歷,和實習一樣,也很豐富。

600637,東方明珠,這是我買的第一隻股票,那時候還叫百視通。當時我剛上高中,因為考上了重點高中,老媽為了對我表示獎勵,把她虧得只剩1萬多的股票帳戶給我操盤。

從那之後,我就算一腳正式踏入「股海」,這麼多年可以說是得失參半。給我回報最高的是港股李寧,人生中第一次慘虧則是因為炒作了一隻殼股——宇順電子,虧損了近40%,而且因為這隻股票多次長時間停牌,還耗費了我大量的時間成本。

在挑選股票方面,我自有一套「童話投資學」,通常我會買三類股票,對應三個童話故事。

一是白雪公主,不論惡毒的王后做了什麼,魔鏡永遠會說白雪公主才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有些公司也是這樣,無論競爭對手做了什麼,都無法撼動他們的地位,這其實就是巴菲特說的護城河,它可能是品牌、專利、特許經營權、規模優勢等,白雪公主就指的是擁有護城河的公司。

二是青蛙王子,青蛙王子本身是王子,是因為女巫的魔咒才變成了青蛙,但是經歷過公主的吻就會變回王子。市場上也有這樣的魔咒,那就是「黑天鵝事件」事件,而公主的吻是什麼呢,是行業重估的機會。這種時候行業的龍頭企業,一定會恢復他的王子身份。比如08年三聚氰胺事件後的伊利蒙牛,13年底塑化劑事件、打擊三公消費事件之後的五糧液茅臺,19年最強限補令之後的新東方、好未來。

三是灰姑娘,灰姑娘本身很美麗,但是因為服裝的原因得不到認可,而換上水晶鞋之後立馬光芒萬丈。在我看來灰姑娘式的企業是那些本身具備優勢(可能是用戶或流量),做出一些積極改變(換上水晶鞋),很容易帶來價值重估。

至於清倉的標準,就比較模糊了。從定性的角度,當我感覺公司貴了,或者發現身邊或網絡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唱多,那就是到了該拋出的時機。

市場其實是有規律的。「不逃課老師不點名,一逃課老師就點名「,這和投資中的「一買就跌,一賣就漲」其實很像。很簡單,你想買的時候恰恰是大多數人想買的時候,你賣的時候恰恰是大多數人想賣的時候。而這種時候對機構來說恰好是出貨和建倉的絕佳時機。

要問炒股這麼多年,市場教會了我什麼,我以前的答案是:「永遠保持敬畏」,現在我會說「相信概率,永遠不賭」。找到能夠用51%勝率去賺1%收益的投資方法,然後不斷重複。永遠不賭博,哪怕是49%的勝率,也可能獲得100%收益的機會。

4、老婆讓我把股市的錢都清退了

姓名:如松

性別:男

股齡:17年

身份:60後中學數學老師

炒股宣言:「落袋為安,有賺就要走。」、「持股待漲,不要盲目割肉。」

自述:

接觸股票還挺偶然的,03、04年的時候有過一波牛市,身邊的家人朋友都在買,我也沒忍住,就跟風加入了。當時女兒又正好去了寄宿制初中上學,平時沒事炒炒股,也打發了不少空閒時間。

可能是因為職業和性格原因吧,我在投資的時候也是屬於保守穩健型的,主要做做短線。一般會選擇在大盤迴調幅度較大時挑選優質標的買入,或是上升趨勢熱門股單日出現大幅下跌時買入。比如我在09年底的時候關注到豬肉有漲價趨勢,同時傲農生物的業績不錯且價格處於相對低位,所以毫不猶豫就買入了。

每次虧錢的時候,說實話,心情都會很沮喪、焦慮,無力感油然而生。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2019年,我當時買的「白馬股」歐菲光突然爆雷,股價腰斬,連續跌停後我又不斷補倉,股價橫盤很久才回升,實在是心力交瘁。現在,我老婆已經讓我把股市的錢都清退了,因為考慮到女兒畢業之後要幫她買房,所以不再做這種風險投資了。

前兩天看到一個炒股段子,把我給樂了半天,股市中人深有共鳴:

今天電腦壞了拿去實體店維修,師傅檢查後說:「主板有問題。」

我說:「這我知道,難道創業板就沒有問題?」

師傅一下子愣住了,突然緊緊的握住了我的手:「同志,可把你等來了,你是哪部分的?」

我噙住淚花告訴他:「4500點山腰部隊,你呢?」

師傅絕望的說:「5100點山頭先遣隊。」

旁邊要飯的湊過來說:「我是6124老紅軍。」

作為一個」過來人「,對還留在股市或者想要進入股市的兄弟,我只有兩條建議:落袋為安,有賺就要走;持股待漲,不要盲目割肉。投資一支基本面優質且價格相對低位的股長期持有,設定止盈止損位,按預期買賣,或者直接買基金,都是不錯的選擇。

5、在營業部待了這麼多年,什麼樣的股民我沒見過

姓名:陳守義

年齡:47歲

性別:男

身份:某大型券商營業部老總

股齡:0年。按規定,哥不能炒股,不過江湖漂了27年,什麼類型股民沒見過。

炒股箴言: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總對一隻指數「一往情深」?如果不懂金融、沒有「兩把刷子」,輕易不要碰股票。

自述:

「證券從業人員不準炒股」,以前總認為這是對從業人員的不公平。現在才知道,這是最大的福利和保護啊!哈哈開個玩笑。

從1993年入行到現在,在券商營業部滿打滿算幹了27年,我算得上是證券行業一枚「老兵」了。

別看現在大多數營業部都冷冷清清、門可羅雀的,我們以前日子也紅火過。最早的時候,交易股票必須得到櫃檯去,你得在交易單子上寫清楚要買啥股票,賣啥股票,再讓工作人員幫你把指令報給交易所,由交易員一筆一筆敲進系統。

07年大牛市那會兒,上證指數飆到五六千點的時候,營業部擠滿了人,都擠破了頭要開戶,好像開晚了就損失幾個億似的。但是我們人手有限啊,一個人一天最多也就服務五、六十個客戶,有的客戶來得晚了,要排兩三個小時隊才能開戶成功。

但你看現在,一切都變了。差不多是從十年前開始吧,來營業部的人就越來越少了,現在想開個戶,辦業務,手機裡裝個證券公司APP,全給你「一條龍」搞定,哪還需要費時費力去櫃檯排隊等號呢。

客戶沒了現場需求,我們自然也只能「精兵簡政」了。櫃檯麼,已經是「過氣」明星,智能機器現在是新晉「網紅」,除了特殊業務還得在人工服務臺辦,剩下百分之八九十的業務,靠智能機就能全部搞定了。

這麼多年,我印象比較深的就是類似「寧波敢死隊」的掘金團隊。大概十年前,他們就三個人,都是80後。每天做T+0,每天在市場上借券、借股票。那時候借券用的保證金很少,他借10個億的券/股票,交200萬保證金就可以了。當天買當天還。基本上固定收益一年50%左右。不過這都是時代的產物了。

在營業部待了這麼多年,什麼樣的股民我沒見過。幾十年股齡的老股民和80、90後的年輕股民,這兩撥人的炒股姿勢還真的很不一樣。

老股民麼,總喜歡盯著上證指數不放,屬於老思想、老觀念。上證指數裡面有上千隻股票,有「好學生」,也有「壞學生」,用這種綜合指數來衡量市場,說實在的,不是完全準確,甚至可以說有點過時了。現在各種個性化指數,科技的、新能源的、汽車的,我總是勸他們,要多看看不同細分領域的指數,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總對一隻指數「一往情深」?

年紀輕輕的股民裡面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大部分都是「三不」態度:不怎麼關心,不怎麼買、不怎麼參與;還有一小部分有很好的背景,有的留過學,有的在華爾街工作過,會用很多專業的手段來交易,比如量化、對衝這些,這種綜合性炒股票的方式其實是比較穩定的,能賺到錢的,而這一小部分人才是將來炒股的大勢。

我個人也建議,如果不懂金融、沒有「兩把刷子」,輕易不要碰股票。「投資有風險」不是一句玩笑話。很多人看到ST股票跌到一塊錢了,都覺得好便宜,趕緊買買買。他們會去研究股票為什麼會跌到一塊錢嗎?絕大多數不會的。

永遠要記得,在這個市場裡,只有很小一部分人,最多不超過5%的人吧,是真正有能力、適合去做這件事的,而且這5%的人裡面,也只有1%能連續不斷地賺到錢。

儘管我國A股市場基因就是散戶投資者,前邊這30年是這樣。但後面的30年、60年或者100年200年,一定是一個機構市場。隨著註冊制、退市制度的完善,我想我們的A股市場前途無量!而我也將繼續做好守望者。

本文來源:界面新聞 作者:伍汝苗(實習)劉甜(實習)馬曉甜 責任編輯:王曉武_NF

相關焦點

  • 「特別策劃」A股散戶新世相:五位資深股民自述股市那些事兒
    》勾勒出A股散戶自畫像。時過境遷,老張們還在股市裡沉浮,小張們也已扎著堆入市。中國結算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底,A股自然人投資者接近1.74億人,非自然人38.72萬戶,自然人佔比超過99.7%。A股市場過往30年裡,從最初的散戶絕對主導到機構資金陸續進場,境內專業機構及外資持股市值佔比不斷上升,市場投資者的持股結構在改革中持續優化。
  • A股:今天上證指數又跌了0.66%,股市行情接下來怎麼走?
    12月7日星期一,新的一個股市交易周開始了,不過今天上午收盤,滬深股市行情沒能迎來本周的「開門紅」,a股市場大盤指數全線下跌。雖然今天上午所有股市大盤指數全線下跌,但是除了上證50指數之外,跌幅都不足1%,整體上a股市場行情還是中性震蕩格局。財經有料哥看完助理小天剛剛處理好的滬深股市交易數據量化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在今天上午尾盤急跌階段的過程中,下檔的資金承接力度依然比較強。
  • 上證指數突破3500點,股民喜迎A股開門紅!牛市行情啟動了嗎?
    今天是2021年首個A股交易日,億萬中國股民迎來了新年「開門紅」!今天收盤,a股市場大盤指數全線上漲,散戶股民最關注的上證指數收盤3502.96點,漲幅0.86%,自2018年1月以來首次站上了3500點;金融機構最關注的滬深300指數漲幅1.08%;在深交所方面,深證成指漲幅2.47%,中小板指數漲幅2.48%,創業板指數大幅上漲3.77%,持續創出自2015年7月以來的指數新高。
  • 中國股市:現在股市是莊家在玩還是散戶在炒?散戶到底輸在哪裡?
    中國股市:現在股市是莊家在玩還是散戶在炒?散戶到底輸在了哪裡?雖說中國股市是散戶與莊家的博弈,散戶永遠鬥不過莊家,這些都是扯淡,只不過是散戶們沒有團結起來,沒有認真總結方法而已。散戶當中還是有很多高手的,如果說中國股市是一部永遠都拍不完的世紀電影,那麼莊家就是導演,散戶只是跑龍套的而已,這差別有多大自己體會了。
  • 謹以此類股獻給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股民
    謹以此類股獻給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股民,以此為戒,可以銘心。一路上漲,強勁有力,一路下跌,毫不客氣,理由,沒業績,主業差,擊鼓傳花,硬炒它,純粹莊股,一旦套人,不死也得掉層皮。越來越成熟的市場,並不適合散戶,都是機構抱團大白馬,大科技,高位業績股,成長股,散戶看不到實質,只看到虛表,很容易遭遇障眼法,核心資產在哪裡,價值就在哪裡。東打一槍西打一槍的遊資,就是引誘著小散雜亂無章的遊走在a股的中小創和垃圾股,最終小散被榨乾出局,換一批進來繼續日復月復年復。
  • 股市頂級高手與散戶的差別在哪裡?
    在股市中炒股高手與小散戶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樣的。往往是散戶們並不具備炒股高手的能力和心態。而且散戶們經常會頻繁犯錯誤,而炒股高手是很少犯錯誤,從來不會去冒險。首先,小散戶就是中小投資者,一些稍微好點的就是會看技術指標了。小散戶容易犯下錯誤,這就與炒股高手明顯拉開距離:第一,散戶喜歡追漲殺跌。
  • 金融教授點醒1.8億股民:散戶死拿著股票不撒手,莊家會怎麼做?
    所以說,散戶之所以虧錢,不止外在因素,內在因素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點。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股民激進加槓桿,這類人喜歡在牛市中加槓桿,現在場外配資、場內融資業務的機構有很多,股民們就選擇了槓桿炒股票,如果股市走牛,槓桿炒股可以放大收益率。
  • A股股民缺的是自信非買入機會
    來源:新浪博客常長亭:A股股民缺的是自信非買入機會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據此買賣自擔風險 【溫馨提示】勸新老股民,量力而行.不透支家庭資產進入股市,更別槓桿借貸,別奢望進入股市一夜暴富,即使是超級牛市也會有大暴跌的風險.常長亭只是一個專職股民,沒有配任何的團隊和助手
  • 中國股市:A股股東減持利好還是利空,散戶繼續捂股還是立即清倉
    中國股市:A股股東減持利好還是利空,散戶該如何應對?炒股之道本體上是虛擬的,而不是具體的,但它的作用又是用之不竭的。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 A股:「乖離率」正負數值意味著什麼?不懂的散戶一定要看一看!
    如何在股市獲得收益:人們通常認為股市高手每戰必贏,神秘莫測,可望而不可及,其實不然。高手成功概率大都在50%左右,有的甚至不到50%。怎麼獲利呢?他們每次的虧損很有限,一般最多在7%~8%左右,而他們每次的贏利都在20%、30%,甚至幾倍。
  • 中國股市:太可怕!A股大幅跳水激起千層浪,股市要「變天」了?
    炒股的風險大致分為兩類:一種是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一種是散戶自身素質操作錯誤的風險。利潤是風險的產物而非欲望的產物。風險永遠是第一位的,是可以自身控制和規避但不是逃避。對於剛剛進入股市的新股民來說,炒股的風險非常大,可能在牛市的高位還能賺點錢,一旦出現熊市,炒股的風險就會很大。現在的股民都喜歡做短線,因為短線博弈非常剌激,有輸有贏,但是從長時間段來看,股民投資出現虧損的概率是很大的。如何規避風險?
  • 中國股市:散戶為什麼趕不上主力?「主力出貨」跡象你察覺了嗎?
    導致大部分股民虧錢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無知」。「無知」就是不了解,大部份股票投資者只是股市的過客。想要在中國股票市場中存活下去,那就必須做功課,只有對股票有了正確的認識,才能賺錢。股神巴菲特說「認識越深,賺得越多」,就是這個道理。
  • A股剛有起色,管理層就給股市降溫,原因為何?
    A股剛有起色就管理層又給股市潑冷水進行降溫了,實在讓很多散戶摸不著頭腦,其實A股突破極速降溫主要有以下幾大原因:原因一:管理層需要慢牛,不需要快牛7月份初指數一天比一天的刷新高點管理層希望的股市慢牛,也就是小碎步的上漲是最好的,既然漲速太快了,管理層必然會給股市降溫的,緊急降溫是意料之中的事。原因二:指數受阻,已經有調整需求了本輪拉升是從3月19日在2646點起步的,隨著近期在證券股為首的帶動指數快速推高,直接連破各種關口。
  • A股30年|那些年,那些韭與刀
    但即便智者如牛頓,照樣「一入股市深似海」,光榮地成了人類韭菜史上的一員。如今,A股即將迎來成立30周年,我們撫摸著那些已經泛黃的老照片,一如感受當年股市炮火的餘溫,回顧A股這三十年間的故事。正是:一將成名萬古枯,不破樓蘭終不還。黃沙百戰穿金甲,春風不度玉門關。
  • |中國股市|a股|融資餘額|場外配資|李迅雷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基本面永遠是左右股市估值變化的基石,長期慢牛方能持續釋放市場賺錢效應。2015年股市異常波動的慘痛教訓更是歷歷在目,警示我們須以正確姿勢推進股市健康繁榮。文章還敬告散戶,「具備相應知識儲備、使用閒錢投資、摒棄一夜暴富心態」,「不確定性強、波動率大、對風險承受能力要求高是權益投資的明顯特徵」。
  • A股市場的遊戲規則是什麼?股市有陰謀,到底是誰攪亂中國股市?
    中國股市2015年的「瘋牛」行情,並不是一次正常業績增長的大牛市,而是一場違背正常市場經濟規律,將老百姓和企業存款引進股市的手段。但殘酷的現實警示我們,中國整體經濟並沒有隨著股市大漲而好轉,接下來只能繼續靠印鈔票發股票來穩增長,當股市泡沫越吹越大,而經濟狀況又無法支撐股市價位時,美妙的「股市餡餅」最終會變成「股市深淵」,股民的下場就是跌入又一輪新的「龐氏騙局」之中。遊戲規則:零和遊戲,有人賺錢的同時,就必然有人虧錢。
  • 改編藍精靈之歌 《小股民之歌》唱股民心寒
    「在那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群小股民,他們辛勤又努力,他們選股又割肉,他們不論何時上班下班都在看信息,他們偶爾還要拿跳水冠軍。噢~苦B的小股民,噢~可憐的小股民,他們齊心合力開動腦筋躲過了一個莊,最終還是淪陷黑色星期一……」  這首改編自藍精靈的《小股民之歌》近日在各大股吧瘋,這首歌唱得股民心寒。
  • 超三成股民有10年炒股經驗 七大城市股民佔全國三成
    股市卻逆勢而上,在註冊制改革的推動下,A股IPO創歷史新高,科技股發力,大消費股、順周期股大放異彩,北向資金、外資紛紛湧入A股市場,對中國經濟投了贊成票······數據寶與騰訊證券聯合出品年度巨製——《A股畫像(2020)》,從市場、人物、年度排行榜、上市公司等全方位維度出發,大數據全面透視值得紀念的2020年,為進擊2021年做好鋪墊。
  • 職業者淺談散戶朋友們的通病是什麼?
    散戶通病來這裡就想急於發財,急於求成,然後就到處找秘籍尋找高人。技術固然有用,會的招數招數越多越好,但在資金博弈的市場,但招數多了自己會眼花繚亂,還不如就精通一點,其實炒股市炒時間,在時間的變幻中儘量很上節奏,因為一年和一年的行情特點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