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一)
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注釋
1、呈:給,敬語。
2、水部張十八員外:指韓愈的朋友詩人張籍,其在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員外郎。
3、天街:京城的街道。
4、潤如酥:細膩如酥。酥:酪類,由牛羊乳製成。
5、最是:正是。
6、處:時。
7、絕勝:遠遠勝過。
8、皇都:指唐代都城長安。
作者簡介
韓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因自稱「郡望昌黎」,故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哲學家。
唐德宗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度推官,累官至監察御史。後因論事被貶陽山,其後歷任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平定「淮西之亂」,其後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諡曰「文」,因此又稱「韓文公」。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提出「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寫作理論,打破了東漢以後駢文在文壇上的統治地位,重新確立了散文為主的古文標準,史稱「文起八代之衰」。韓愈與柳宗元並稱「韓柳」,又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韓愈又是中唐時期的代表詩人,他的創作風格及其影響的一批作家被稱為「韓孟詩派」,代表作家有孟郊、李賀等。有《韓昌黎集》。
創作背景
此詩是寫給當時任水部員外郎的詩人張籍的,作於唐穆宗長慶三年(823年)早春。韓愈在這首詩中極言早春景色之美,希望觸發張籍的遊興一起去賞春遊春。當時韓愈已經56歲,任吏部侍郎,詩人年華老去,官事冗雜,又經歷了世事滄桑,但在充分體嘗了人間的坎坷困頓之後,仍鼓勵朋友並自勉不要因老境侵尋、瑣事繁多而辜負大好春光,而應忙裡偷閒、興味盎然地迎接春天。
賞析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是韓愈的代表作品之一。這首詩通過細緻入微的觀察,描寫了唐代都城長安初春小雨獨特的優美景色,寫景清麗,真實自然,表達了對春天來臨時生機蓬勃景象的敏感以及由此而引發的喜悅之情,勉勵好友走出家門,去迎接大好春光。
首句寫全詩的背景初春小雨,以「潤如酥」來形容春雨的細滑潤澤,詩句清新優美。第二句寫雨中草色,春草剛剛發芽,遠遠望去,似有一片極淡的青青之色,而遠看似有,近看卻無,描畫了初春草沾春雨後的朦朧景象。這若隱若現的草色,使人心裡頓生欣欣然的生意。詩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畫家,讓草色隱隱泛出一抹青青之痕。春雨如酥,如此滋潤之下,草色自然是清新的,有這樣的背景來襯託,草色自然就更美了。
三、四句是對初春景色的讚美,說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好的事物,遠遠超過了煙柳滿城的晚春景物。冬盡春來,萬物復甦,在春寒料峭之間,突然看到這美妙的草色,感受到春天的氣息,詩人心頭不由得又驚又喜,春回大地、萬象更新的欣欣生意,使詩人不由自主地產生了早春最美,遠勝其他季節的心理。
這首詩刻畫細膩,造句優美,構思新穎,給人一種早春時節溼潤、舒適和清新的美感,既描寫早春景物,又展現出了春的精神,給人以無窮的美感趣味。詩中描繪了極難描摹的色彩,素淡、似有卻無——甚至為繪畫所不能及。如果沒有深刻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詩歌才華,是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景物表現成為如此之藝術之美的。
文化常識:三省六部制
從隋代起,三省六部成為中國古代最高常設政府機構。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又各轄四司,共二十四司。
唐代尚書省負責具體行政事務和政令執行,其最高長官為尚書令,正二品,副長官為僕射,從二品。下屬六部,長官為尚書,為正三品,六部副長官稱侍郎,從三品;各部又分司(曹),長官稱郎中,為從五品;副長官稱員外郎,為從六品。六部二十四司具體如下,以後歷代或有不同。
古代常以官職作為對人的尊稱,《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詩中的水部張十八員外指詩人張籍,因為他曾擔任水部員外郎;作者韓愈曾任吏部侍郎,所以也被稱為「韓吏部」,宋代詞人柳永曾任屯田員外郎,所以世稱「柳屯田」。
韓愈其他詩歌作品選讀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二)
唐·韓愈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無年少逐春心。
憑君先到江頭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晚春
唐·韓愈
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遊城南十六首·落花
唐·韓愈
已分將身著地飛,那羞踐踏損光暉。
無端又被春風誤,吹落西家不得歸。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唐·韓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