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無錫奇女拒嫁豪門在美叱吒風雲 約翰列儂是她腦殘粉
今天要說的,
是一位在美國餐飲界,
叱吒風雲的無錫女子,
不知道她的名字,
絕不敢說懂得中國菜。
她就是江孫芸(Cecilia Chiang),如今已是96歲的高齡。她獲得過有美食「奧斯卡」之稱的,詹姆士彼爾德基金會終身成就獎,也是第一個將正統中餐引進到美國的人。
她開辦的福祿壽餐廳(Mandarin),曾是中餐饕客的聖地,這裡時常高朋滿座,基辛格、約翰·列儂、帕瓦羅蒂等,都是她的座上賓。
在豪宅裡長大,差點成為蔣家媳婦
1920年,江孫芸出生在無錫一個大戶人家,在有52個房間的花園洋房裡長大。爺爺是中法鐵路總長,舅舅拿過「梁思成」建築學獎,姨夫是哈佛海歸,姑父最牛逼,是蔣介石的左膀右臂,國民軍中將參謀。
這家人對吃食十分講究,家裡兩個廚子,一個做南方菜,一個做北方菜。吃飯時菜是一道一道的上,江孫芸的父母常常邊吃邊品評菜的味道,還會講述一些菜品的淵源,好像在上生動的美食品鑑課。正統中國菜的色香味以及文化營養,一早就根植在江孫芸的味蕾和記憶裡。
江孫芸22歲時,日本人佔領北平,她逃難到了陪都重慶,也由此引來一段佳話——其時蔣介石之子蔣緯國曾傾心於她,蔣緯國之母姚冶誠夫人,也將她視作兒媳的上佳人選。
令人意外的是,江孫芸最終沒有選擇踏入蔣家大門,而是嫁給了曾經的教書先生江梁,並隨後去了美國。
然而在涉足餐飲界前,這位千金小姐
從!沒!做!過!飯!
開餐館竟是一次無奈的誤打誤撞。
1958年,江孫芸到美國探望姐姐,朋友想開餐館向她借錢租房,地方租好了,朋友卻臨陣脫逃,眼看一萬元錢要打水漂……
江孫芸只好「接盤」,在舊金山唐人街開了一家叫福祿壽(Mandarin)的餐館。
她曾目睹美國的中餐亂象
當時,美國的中餐館賣的都是廉價「混血」中餐:炒雜菜(肉和蔬菜切碎,以濃醬熬煮)是最常見的菜品,湯都是蛋花湯,飯菜多是酸甜口味……中餐館拼的都是價格,毫無服務可言。
對於愛吃也會吃的江孫芸來說,
這是對中華飲食文化的無禮褻瀆。
「我真的很想在這方面教教美國人。」
她開餐館有自己的堅持:
不能為迎合美國人而犧牲中國味道。
江孫芸推出了地道的北方菜和四川菜,
酸辣湯、鍋貼、北京烤鴨和鍋巴湯等
也都是江孫芸引進美國的。
她的堅持,一開始招來的卻是美國食客的質疑:為什麼米飯是白飯,沒用胡蘿蔔或豌豆炒過?雞肉為什麼有骨頭?蝦殼怎麼沒剝掉?端上來的魚居然有魚頭?!
她總是身著一襲精緻的旗袍,
到桌邊為客人服務,
耐心講解每道菜的亮點和背後的文化。
由於餐館獨樹一幟,
很快吸引了報紙專欄作家的關注,
美國主流社會食客紛紛前來嘗鮮,
福祿壽火了起來。
1968年,江孫芸在舊金山開設了新店。此時,福祿壽餐廳已經在加州首屈一指。
因為美食,江孫芸結識了許多的好友,
她不但和傑斐遜飛機樂隊的團員成了好朋友,
還先後接待過包括美國國務卿基辛格、
施瓦辛格、丹麥國王、
披頭四成員之一約翰列儂、
奧斯卡得獎獎主丹尼-凱、
歌唱家帕瓦羅蒂等許多世界名人。
可以說,是江孫芸將中國菜帶到美國主流社會。
然而樹大招風,
江孫芸還是陷入了麻煩。
當時舊金山餐飲工會對於中餐館諸多限制,沒有一家中餐館加入工會。作為中餐界的代表,江孫芸成了靶子:白人、黑人舉著牌子阻止客人進入餐館,恐嚇電話、威脅在餐館放置炸彈……
她堅持不妥協,
通過法律途徑結束了長達七年的噩夢。
讓美國餐飲界看到了中國同胞的力量。
風風雨雨30餘載,江孫芸的餐館得到過無數嘉獎。2013年,詹姆斯·比爾德基金會向江孫芸頒發終身成就獎,這是相當於奧斯卡獎的烹飪界大獎。
幾年前,美國人還拍攝了紀錄片《宴會之魂》,講述江孫芸的創業故事。
71歲那年,江孫芸賣掉了餐廳,瀟灑退休。
操勞一生的她,
舉手投足間依然保持著
大家閨秀的端莊優雅
和新時代女性的自信。
如今江孫芸已是96歲高齡,仍為好幾家中餐館擔任顧問。
自她以後,中餐館在美國開枝散葉:
他的兒子江一帆子承母業,
創立了美國最著名的中餐館P. F. Chang’s(華館),
在全美擁有200多家連鎖店!
就連福祿壽的服務員
也在美國開辦了兩家連鎖中餐廳……
冰心曾說:這世界上如果缺少了女人,至少沒有了五分的美麗、六分的溫柔、七分的愛和八分的堅強。
假如美國的餐飲界缺少了江孫芸,
將會失去十分的中國味道。
鍋碗瓢盆中滿是家國情懷。
這位來自無錫的民國名媛,讓美國人了解到了中國美食文化的精緻與博大。讓世界看到了中國人血液中流淌千年的勤勞與堅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