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 (記者 蔡長偉 通訊員 馬飛躍)4月30日上午,魯山縣團城鄉寺溝村的「清水河龍鱗壩多彩田園」開門迎客,許多遊客聞訊而來,走在藕塘邊的小道上,一邊欣賞著「小荷才露尖尖角」,一邊望著「白雲飛動蔚藍天」。
「真誠希望大家在工作之餘前來休閒旅遊,欣賞山水美景,體驗民俗風情,盡享田園風光……」當天,平頂山市政協副主席、魯山縣委書記楊英鋒專程來到該「多彩田園」開園儀式現場,熱情地向遊客進行推介。
據了解,該項目負責人梁群是寺溝村人,在外打拼成功後,回到家鄉開始第二次創業,對該村藕塘進行改造,並沿著清水河,打造出了這處集農耕館、垂釣園、冬桃採摘園、櫻花觀賞園、刺玫觀賞園和柳堤等於一體的「多彩田園」。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看著來往的車輛和遊客,平頂山市委組織部駐寺溝村第一書記李慶真切地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含義。駐村近3年,他目睹了寺溝村的蝶變。
寺溝村位於魯山深山區,四面環山,一條清水河穿村而過,全村山林面積13200畝,是名副其實的「氧吧」。但全村434戶1394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70戶240人。「守著綠水青山卻過窮日子?」李慶決心帶領村民大幹一場。
寺溝村選優配強「兩委」班子,並發揮「能人效應」,組織致富能人中的黨員成立林果產業、食用菌種植、外出務工等3個黨小組,形成產業合力,先後帶動貧困戶6戶發展林果業、4戶發展食用菌、23戶外出務工。
村民王松現上有老、下有小,靠一畝水塘地為生,偶爾在附近打個零工,曾是典型的貧困戶。兩年前,他藉助小額貸款種香菇,並利用政府補貼購置了烘乾設備,僅今年初賣香菇就賺了一萬多元。由於他也出租了土地,當天特意來到開園現場。王松現說,「咋也想不到,村裡會發生這麼大的變化。」
這幾年,村裡全面實現道路組組通,通上了客運班車,並建成了多功能黨員群眾綜合服務中心,周邊配套建設文化廣場、愛心超市、兒童樂園、文化大舞臺等,村容村貌不斷改善。
從「多彩田園」沿路而上,是團城鄉梅花鹿養殖基地,將近200頭梅花鹿散布在林間「閒庭信步」。養殖場負責人李學軍介紹,寺溝村利用省裡撥付的120萬元入股,每年可獲得10萬元集體收入。
除了梅花鹿基地的收入和「多彩田園」的5萬元租金,寺溝村還將縣財政扶持資金50萬元投入鄰村花園溝村的民宿項目,每年可收入5萬元。李慶說:「總共下來,每年可實現村集體經濟增收20萬元。」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團城鄉又把鄉村旅遊業作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在清水河流域四個毗鄰行政村(寺溝村、應山村、牛王廟村、花園溝)沿線,打造全域旅遊示範帶,實現抱團發展。
如今,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稱的深山區,變成了觀光旅遊、休閒度假、娛樂賞花的好去處。
「多彩田園開園是『抓黨建、促脫貧、保小康』的生動體現,更是振興鄉村旅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帶領群眾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舉措,對全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有著重要的引領示範作用。」魯山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劉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