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套路編輯部 來源|運營研究社(ID:U_quan)
前幾天,我在逛街的時候,看到了一張這樣的海報:
書亦燒仙草突破 5000 店
What??我懵了,這個連名字都沒怎麼聽過的奶茶店,怎麼就悄咪咪的開了這麼多家了?
也許大家對 5000 家店是什麼量級沒什麼概念,我來給對比一下:
coco 總共有 2000+ 門店,快樂檸檬有 1000+ 家
也就是說,知名度比書亦燒仙草大得多的 coco 、快樂檸檬,兩家的門店加一起還沒有它多……
這開店速度,是要碾壓「一點點們」的節奏。
而且,這個品牌是在 13 年才開始進行擴張,卻能在奶茶市場已經紅海的情況下,迅速打敗比它早七八年出現的coco、一點點,在中端市場「稱王」,著實讓我吃了一驚。
研究了一下它的運營策略以後,我發現這真的是一個「寶藏品牌」。
01 書亦燒仙草有多神奇?
為什麼說這個品牌神奇呢?
因為它的價格不夠有優勢,產品品質肯定也比不過喜茶、樂樂茶這種高價品牌,甚至名氣也不如同等價位的一點點、coco。
聽上去高不成低不就,沒啥競爭力對吧?
但是,人家幾乎佔領了包括貴州,四川,雲南,廣西,廣東,湖南,湖北在內的整個南方,甚至還能在別家奶茶的「大本營」佔山為王……
1)價格不低,但能讓用戶感覺「佔便宜」
書亦的平均客單價在 12 元左右,和均價在 5 - 9 元的蜜雪冰城等下沉品牌根本沒法比。
它的第一個神奇的地方在於:價格不低,但總能讓消費者覺得自己佔了便宜。
① 細分品類,產品有優勢
能達成這個效果,和書亦對自己的產品定位分不開。從名字就能看出,它給自己的定位是一個細分品類:燒仙草。
這個品類的特點在於,料非常多。
普通奶茶一般由「奶茶+1- 2 份小料」組成,小料的佔比不超過奶茶的五分之一;而書亦燒仙草僅基礎款就有 5 種小料,足足有半杯:
(c 位就是基礎款)
書亦的料到底有多少?請看網友實拍對比:
(圖源微博)
同樣一杯十幾元的奶茶,相比熱衷於宣傳 XX 好茶、進口鮮奶的一點點們,小料分量更多、味道也不錯的書亦,顯然更容易讓消費者覺得「實惠」、性價比高。
微博上更是有不少「死忠粉」表示,自己是衝著書亦的「真材實料」才愛上的:
② 超多「限時」活動
雖然說書亦燒仙草不打價格戰,但是價格超低的限時活動,卻多到一個接一個,根本停不下來,而且還都是超低折扣:
在微信搜索書亦燒仙草,全是全場半價、9.9 元 2 杯, 1 元喝奶茶……
僅最近一年,它就和王者榮耀、和平精英(吃雞)、蘇寧、美團、農行、曹操出行等「大廠」合作了 n 次,和火鍋店、美食節、各路明星的活動也超多:
相比「佛系」的一點點、coco、快樂檸檬,書亦燒仙草真的是中端奶茶裡最愛搞聯名的了。
除了聯名,它自己做的活動更是數不勝數。上新品了,來個半價,還送一堆貴价化妝品:
開店 5000+ 了,馬上安排 400w 消費券,還要抽獎:
除了情人節端午六一這種常規節日外,書亦連前幾天的「美團騎手節」都要湊個熱鬧,簡直是 365 天過節的節奏……
③ 簡約包裝、高端門店
在品牌包裝上,書亦也在刻意營造一種「我很高端」的氛圍,提高自己的逼格。無論是淺色、乾淨的店面:
還是白色磨砂杯身 + 白底黑字的紙質茶杯封口:
都在將自己和蜜雪冰城這種下沉市場品牌區分開來,提升品牌在用戶心裡的價值,以此讓強調自己的「極致性價比」。
綜上,杯大料足 + 活動超多 + 包裝高貴,書亦總能讓用戶有種自己「佔了便宜」的感覺。
@進擊波財經 說過:
消費者要的是一種感覺,自己佔了便宜的感覺。
同樣的價格,差不多的味道,消費者當然更傾向於喝能「佔到便宜」的書亦了。
2)7 年 5000 店,擴張超迅猛
不過,做料多、性價比高的奶茶,很容易因為利潤微薄而難以擴張,只能做「小而美」。
這就是書亦燒仙草第二個神奇的地方:它的擴張極其迅速。從 2013 年開始,短短 7 年時間,它就完成了 5000 店的擴張。
書亦燒仙草的布局策略非常清晰,那就是不硬鋼,針對競品的「弱點」進行布局。
你的勢力強,那我就從你最薄弱的地方發家;你的價格低,那我就從品質上對你進行碾壓。
① 拒絕硬碰硬,「農村包圍城市」
在擴張之路上,書亦從來沒和其他品牌硬碰硬過。
舉個例子,在進入廣西市場時,書亦本來打算從南寧開局。但因為受到了益禾堂的「排擠」,效果並不理想。
於是,它果斷走起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繞開南寧,從桂林開始佔領了廣西大部分地級市,才開始反撲南寧。
打不過?那我先跑了,在別的地方猥瑣發育一波,再回來打。
湖南市場也是一樣——為了避開長沙的本地網紅「茶顏悅色」,它選擇從茶顏還沒有涉及到的二三線城市益陽、嶽陽開始落腳,並且迅速擴張,靠著驚人的數量成為了湖南省的「品類之王」。
進入長沙時,它也顯得格外謹慎——由於茶顏的店鋪多數在長沙市區內,書亦就從長沙郊區慢慢進入,佔領外圍。
直到 19 年底,才在長沙的市中心開了第一家店。
② 不打價格戰,走品質路線
在河南,書亦燒仙草遇到了「地頭蛇」蜜雪冰城。蜜雪冰城的優勢是低價——甜筒 2 元,奶茶 5 - 7 元,如果要打價格戰的話,一定會吃虧。
但是,書亦沒有在價格上和蜜雪冰城硬碰硬,反而把價格略高,當成了自己擴張的武器:
它沒有像在廣西、湖南益陽,選擇瘋狂開店,反而開始開一些高級店鋪。
甚至還開始堅持「堅持地區保護政策」,也就是一定距離內只能有一家店,專注於提升每個店的業績。
這就給習慣了低價的用戶一種感覺:
書亦燒仙草是「比蜜雪冰城高端」的品牌。
平時喝蜜雪冰城,想打打牙祭的時候就喝「高端」一點的書亦,沒毛病。
這樣一來,就巧妙的將自己和低價奶茶的賽道作了區分,既避免了滿盤皆輸,又避免了惡性低價競爭。
所以,雖然它在門店數量上不佔優勢,但還是硬生生從蜜雪冰城的蛋糕上「啃」下了一大口。
不過,話說回來,開店過快也並非全是好事。
品牌處於過度擴張狀態時,很容易出現成本控制不好、管理跟不上、新店成活率低等問題,最後導致品質失控、口碑崩盤。
當下的奶茶市場已經是一片紅海了,一個不小心,就可能滿盤皆輸。
02 7 年開 5000 家店,書亦燒仙草是怎麼做到的?
從目前的的情況來看,書亦雖然走得很快,但並沒有出現嚴重的成本失控和管理失調的問題。
這得益於他們差異化的選品、精準的運營策略,以及硬核的管理 & 倉儲。
1)差異化選品,避開紅海
首先,書亦的選品就避免了和競品同質化程度太高的問題。
傳統的奶茶以茶為主,料少;傳統燒仙草料多,但要用碗吃,不方便攜帶的同時,也增加了店面成本。
書亦很聰明的將這兩款飲品結合了一下,自創「杯裝燒仙草」的品類,開闢出了一條新的賽道,避免了和已經成名的一點點們在紅海中廝殺。
2)開業半價,引流新店
為了儘量盤活每一家新店,書亦燒仙草還有一個狠招,那就是每一家新開業的都有超低價格,至少是「全場半價」:
這波操作確實挺狠,畢竟其他奶茶店頂多也就是弄個指定飲品半價、第二杯半價這種折扣:
為什麼它敢這麼狠的打折呢?因為書亦對自己的產品痛點非常有信心:
普通的奶茶,吸引用戶的點主要是「好喝」。但口味畢竟是個相當私人的東西,很難保證產品被所有人喜歡。
但是,「佔便宜」卻屬於人的天性,相對於「口味」來說,這個需求更接近「剛需」。
不過,要想讓用戶有「佔便宜」的感覺,首先就要真的給他們佔到便宜。
因此,先用低價產品引流,引導用戶來「嘗鮮」,讓更多的人「佔到便宜」,給用戶留下了「性價比高、料足」的印象。
由於「首因效應」,人們對事物第一印象是最鮮明、最牢固的,對會影響未來的判斷。
給用戶留下這一印象,就相當於給他們留下了再次消費的動機:雖然稍微貴了一點,但是料這麼多,性價比很高啊!
這樣一來,就可以拉動儘量多的用戶進行復購,提高新店的成活率。
3)狂刷 slogan ,鞏固認知
書亦燒仙草的 slogan ,叫做「半杯都是料」。這個品牌對重複 slogan 的執念,簡直到了「狂轟濫炸」的地步:
不僅每個杯子上都有,每張海報上也必須刷一波存在感。光是開頭那張我隨手一拍的門店圖,就重複了 9 次 slogan ……
各路宣傳裡也必須有它: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和反覆轟炸的電梯廣告一樣,這是在利用「戈培爾效應」,給用戶洗腦:重複某心理暗示達到一定次數時,人們就會下意識認為這個觀點是正確的。
而且,這句「半杯都是料」不僅道出了產品的痛點,而且表述相當有畫面感,很容易被記住。
書亦就是要不斷通過這句 slogan ,對每一個觸達到的用戶輸出痛點,提高轉化率。
對於新用戶來說,看到這句 slogan ,馬上就能感受到品牌的超高性價比,可能會選擇嘗試一下;對老用戶,則是反覆加深其對品牌核心價值的認知,提高用戶忠誠度和復購率。
4)優化成本,提高利潤
當然,書亦的性價比再高,作為一家商業公司,最後的目的都肯定是盈利。
為了盈利,書亦對整個供應鏈做了優化,保證自己能拿到行業內的最優價格:
① 壓低成本
從菜單裡我們可以看出,近半的產品都與仙草有關,銷售 TOP 3 的產品也全部都是仙草產品:
由於對仙草原料的採購量大,所以可以把原材料的成本壓到行業內最低,從而保證了保持高性價的同時,不會讓加盟商覺得沒錢賺。
② 自建倉儲
書亦創始人 @王斌 表示,「供應鏈是書亦的核心壁壘,供應鏈相關的員工遠多於別的部門。」
在擴張時,書亦以半徑 200 - 300 公裡為節點,先是完成倉儲建設,然後才在這個區域進行大肆擴張,以減少過多的供應鏈成本。
原料 + 供應鏈雙重優勢,保證了書亦燒仙草在保持高性價比的同時,可以迅速擴張,避免了過度擴張帶來的品質失控和巨額虧損等問題,形成了良性循環:
加盟商一看能賺錢,都來加盟,所以門店越來越多,採購的也就越來越多,於是原料的成本可以分攤得更低……
5)硬核管理,保質保量擴張
在門店暴增的情況下,如何能保證 CBD 區門店高效營業,偏遠地區的門店也能順利成活呢?書亦選擇從管理方面下手:
① 直營 + 加盟,多策略擴張
為了適應不同商圈的商業模式,書亦採用了「直營+加盟」的經營模式。
在人流密集的 CBD 路段,它選擇密集開設直營店。
成都的春熙路商圈,就有(書亦)直營店 15 家;貴州小城仁懷的中心城區,不大的地方卻有 4 家書亦燒仙草
不僅如此,在這些門店裡,員工並非月薪制,而是時薪制。
員工還必須交錢入股(公司保證本金不損失),收入直接與門店業績掛鈎,進一步激勵其工作熱情。另外,還有每月評級等措施。
相比加盟店,直營店不僅更易管理,同時運作效率也更高,能更高效的進行獲利;同時,直營店能很方便的進行密集開店,用集群效應提升品牌勢能。
但是,直營的成本更高,開店效率也比較低。在非核心商圈,書亦則開放加盟,儘量節省擴張成本,加快擴張進度。
不過,加盟店也不是想開就開的 —— 如何保證加盟店的質量,也是個大問題。
② 激勵管理
對於實行加盟店的公司來說,如何保證加盟店長期存活,是一個重要命題。
如果加盟店開一家倒一家,不僅會損失按年收取的加盟費,還會給用戶留下「這個牌子不行」的印象,對品牌來說是很大的傷害。
(官網展示的合作費用)
但是,長期以來,行業內的招商人員的提成結算都是「開店即結算」,成功開店一家,就能拿到近萬元的提成。
因此,不少招商人員為了快速撈錢,會選擇「要量不要質」:
為了保證加盟店的質量,書亦給招商人員開出了非常嚴苛的標準:
招商人員的提成與新開店鋪的平均營業額掛鈎,三個月內業績達標的才有獎勵,業績好的有額外獎勵;如果沒有達標,甚至還要賠錢給公司。
在書亦,招商人員新開一個店,只能拿幾百塊錢,而在同行公司可能是上萬乃至更多。
這相當於用利益倒逼招商人員保證開店質量,保證加盟店可以「開一家活一家」。
03 結語
由於前期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倉儲、物流、擴張上,對品牌影響力的打造並不重視,因此目前書亦燒仙草的知名度不高。
不過,這並不影響它迅速發育,成為中端市場的「隱形冠軍」。
不難發現,無論是下沉市場巨頭蜜雪冰城,還是高端品牌喜茶、地方品牌茶顏悅色,以及本文提到的書亦燒仙草,它們的成功,都是選對賽道、深耕市場的結果。
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