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央視主持人白巖松說過,如何才能做到自信、理性、平和、樂觀這8個字,除了讀書沒有其他辦法,也沒有捷徑。
白巖松曾經多次在自己的演講中說過,他讀了很多書,也受到了很多影響,其中影響最深的就是《曾國藩全書》。也正是這本書讓那個曾經非常迷茫的青年,懂得了人性的複雜、找到了直面的勇氣。
曾經關於白巖松的傳言有很多:「220多萬條自殺新聞」「與疾病搏鬥5年」……多年後,白巖松也正式首次回應「患抑鬱症自殺」的傳言。
在年度演講《對白》中,白巖松首次提到他的抑鬱。1992年,白巖松每天都睡不著覺,一天突然發現自己後腦勺有塊地方禿了,就去問家人。家人才說他們早就看見了但是都不敢告訴他。
白巖松抑鬱症嚴重的時候,拒絕與別人交流,甚至連自己朝夕相處的妻子都只能通過紙筆和他交流。最嚴重的時候,甚至3次想自殺,覺得自己理解了海子、海明威等人的選擇。
但是幸運的是,白巖松找到了方法,幫助自己走出抑鬱。這個「藥房」就是讀書。白巖松說:「讀書就是讀自己,為了提升自己。如果不去讀書,讀很多的人,怎麼能明白並且接受自己的缺陷呢?接受缺陷之後我就覺得自己完美多了!」
白巖松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非常有幸看了《曾國藩全書》這本書,書中一句非常重要的話點醒了他,這句話就是「花未全開月未圓」。
花半開的時候是最好看的,月亮有缺口的時候是最好的。但是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這些是不完美的,是有缺陷的。
一旦花全開,就會接近凋零;月亮一旦變成滿月,就會慢慢變成殘月。所以,白巖松從這句話中悟出: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因為這世上根本沒有完美無瑕的人,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是放過了自己。
白巖松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採訪過無數人,有行業大佬,也有尋常百姓,但是每個人的共同點都是內心存在焦慮和各種問題。正是《曾國藩全書》這本書改變了白巖松,教會他學會放下,讓他懂得了什麼是人性。
對於曾國藩,大家應該並不陌生。身為農家子弟,7年考取進士,臨危受命,組建湘軍打敗太平軍;曾國藩的胸懷寬廣、見識卓遠,影響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追求,曾國藩一個不落地做到了。作家馮唐也說過,「這本書我讀過一遍,確實寫得好,並且很多的方法論在裡面」。讀《曾國藩全書》這本書,可以從他的治國、齊家、修身、平天下諸事的為人處世方法中,感悟權謀的運用、智慧和膽識。
如果大家對曾國藩感興趣,對中國動蕩的晚清時期感興趣,不妨可以看看《曾國藩全書》這本書,不爭就是最大爭,擺對自己的位置,不爭一時之功,容納百川的胸襟和氣魄,學習他的處世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