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我們的歌》看點之一,自然是張藝興的現身了。不得不說有那麼一點巧合,那邊肖戰空降《演員請就位》,這邊《我們的歌》也邀請到了張藝興。
言歸正傳,張藝興只是來站臺的,節目的核心還是四組歌手的對決。實話實說,這一次張信哲和太一的表現並不理想,新版的《白月光》有那麼一點拉胯。除了張信哲的那句:
「白月光,心裡某個地方」
幾乎可以說跟原版完全割裂了,找不到原版那種讓人心曠神怡的感覺了。沒有聽過原版的觀眾可以去聽一下,就會明白兩個版本差別有多大了。很多人都說改編經典老歌是有風險的,一不小心就會改成了「四不像」。哪怕原唱也參與了改編,有的時候也難以倖免,顯然這首《白月光》就是如此。
但不論如何,張信哲的唱功還是一如既往的出色,這點是毋庸置疑的。作為一個80後,個人也是非常喜歡張信哲的歌曲,但這一版的《白月光》的確有些無法認同。80後可能不會像現在的粉絲一樣,無條件站邊自己的偶像。哪怕是自己欣賞的藝人,表現不好或者不喜歡這段表演時,也會直接表達出來的。初衷是希望自己欣賞的藝人能夠越來越好,而非刻意貶低。
再來說一說王源,王源無疑是這檔節目中在彈幕上爭議最多的歌手了。在粉絲眼裡,王源每一首歌都表現得很出色,甚至可以用完美來形容了。但也有另一種聲音,認為王源只是KTV的水準,拖了節目的後腿。
幾期節目看下來,對王源的唱功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應該說王源不算是一位很多有天賦的歌手,直白一點就不是那種很能唱的歌手。有很多比較有難度歌曲,王源是駕馭不了的,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高音唱不上去。
以《海闊天空》為例,這首歌的原唱是信樂團。這首歌發行於2004年,那時主唱蘇見信還沒有退出。蘇見信是出了名能唱高音的,最為經典的便是《死了都要愛》,包括《離歌》也是出自蘇見信之口。
聽過蘇見信版的《海闊天空》之後,再聽王源的版本,可以明顯感覺到兩人不是一個量級的。蘇見信版的《海闊天空》有種暢快淋漓的快感,而王源在唱到高潮時,仿佛突然被卡住了。那個高音就是上不去了 ,聽的時候就很難受,總覺著有一口氣沒有喘上來。
如今的華語樂壇不像10年前或20年前了,的確有一些歌手是靠著唱小情歌走紅的,俗稱「口水歌」。說白了就是難度不大,幾乎人人都能唱上兩句。現在的情況則完全不同了,所謂的頂級歌手都屬於人紅歌不紅的類型。小情歌唱得再好,也比不過流量明星的裝酷耍帥。除非是那種風格特別鮮明或者難度特別大,前提還得是比較動聽的歌曲,才能夠引起大眾的注意。
如果王源本身不是流量明星,在如今的娛樂圈是很難出頭的。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王源不是有天賦的歌手#